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秋学期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生物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目前科学界普遍认同的是(  )
A.自生论 B.神创论 C.化学演化学说 D.宇宙发生说
2.某些古代两栖类进化为古代的爬行类,而古代爬行类不可能进化为今天的
A.鸟类 B.哺乳类 C.爬行类 D.两栖类
3.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口→☆ B.☆→口→△ C.△→☆→口 D.☆→△→口
4.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B.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一定获胜
5.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  )
①能人阶段②南方古猿阶段③智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后肢粗壮 B.奔跑飞快 C.脑容量增加 D.群居生活
7.关于鸟类迁徙的意义,最理想的说法是(  )
A.有利于繁殖后代 B.有利于寻找充足的食物
C.有利于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D.以上三项都对
8.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结构或运动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蜜蜂能够依靠翅的快速振动来飞行
B.蚂蚁的足不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C.草履虫个体微小,没有自己的运动结构
D.海龟生活在海洋中,依靠尾部的摆动来游泳
9.下列有关动物社会行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群体内各成员之间一般都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常进行一定的信息交流
C.群体内个体聚集在一起生活 D.群体内雄性个体之间不会相互攻击
10.很多年前,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在一次啄食中,无意打开了放在一户居民门外的奶瓶盖,并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这样偷喝牛奶的方法.大山雀的这种行为(  )
A.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不是生来就有的
C.与蜜蜂筑巢行为一样 D.是一种本能行为
11.有关三种微生物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③可用来做面包和酿酒 B.②也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①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D.①②③都属于微生物
12.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高和最低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门、界 B.界、科 C.纲、种 D.界、种
1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
A.遗传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14.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观赏价值 B.直接价值 C.间接价值 D.潜在价值
15.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就地保护濒危生物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迁地保护濒危生物 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道题目,每空1分,共30分)
16.下面有五种常见的植物,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水绵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特征之一是没有 等器官的分化。
(2)葫芦藓属于 植物,它们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蕨属于蕨类植物,它们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 ,因此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4)玉米和松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但玉米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 植物。
17.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分析回答:
(1)A是蚯蚓,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 组成,G动物的体表被覆坚硬的 ;F动物体表有坚硬的 。
(2)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判断依据是身体背部有 。
(3)B动物用 呼吸,C动物的成体用 呼吸,H动物的体表一般覆盖着 ;D动物的前肢变成 ,E动物的胚胎发育在母体 内进行。
18.回顾生命的诞生与进化相关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获得了 等多种有机小分子,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2)原始生命诞生于 。
(3)右图是生物进化树,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4) 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 的结果。
19.回顾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相关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 三部分组成。
(2)图甲所示是 运动示意图,此时[①] 处于收缩状态,[②] 处于舒张状态。
(3)图丙所示是人体关节模式图,其中②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
(4)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 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
(5)依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判断:蜜蜂采蜜、孔雀开屏、蜥蜴断尾、角马迁徙等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 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而老马识途、狗算算数、海豚顶球、学生听写等行为都是通过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6)动物的复杂行为都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 的调控。
试卷第4页,共4页
1.C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众多,有自生论、神创论、化学演化学说和宇宙发生说等,其中化学演化学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A.自生论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物质中自然产生,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自生论是错误的,A错误。
B.神创论认为神创造了地球上的生物,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该学说,B错误。
C.化学演化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化学演化学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生命起源学说,是目前科学界普遍认同的,C正确。
D.宇宙发生说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全球各地发现的一些陨石支持该学说,但仍未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同,D错误。
故选C。
2.D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脊熟记动物的进化历程和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解此题的关键。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因此古代爬行类不可能进化为今天的两栖类。
【点睛】熟记动物的进化历程和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解此题的关键。
3.A
【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详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口”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说明更高等,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口→☆,A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A.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A正确。
B.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B正确。
C.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也就是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正确。
D.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而不是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选择的内容。
5.D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详解】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南方古猿阶段、①能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③智人阶段。
【点睛】人类进化的阶段多以填空题或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6.C
【详解】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7.D
【分析】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的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
【详解】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长距离的迁居活动,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鸟类的迁徙行为有利于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获取足够的食物,有利于进行繁殖和延续,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能依靠翅的快速振动来飞行,A正确;
B、蚂蚁属于节肢动物,足分节,依靠足运动,B错误;
C、草履虫虽然个体微小,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结构: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C错误;
D、海龟生活在海洋中,依靠足运动:爬行、游泳,D错误。故选A
9.D
【分析】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详解】据分析可知:A、B、C项是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D项群体内雄性个体之间为了食物、配偶、领地等会相互攻击,因此选项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大山雀这种偷饮牛奶的行为,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由感觉器官、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共同协调完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
大山雀偷饮牛奶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模仿产生的,B正确;
大山雀偷饮牛奶的行为是学习行为,而蜜蜂的筑巢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C错误;
先天性行为是本能,学习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D错误。
【点睛】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1.B
【分析】(1)细菌的都是单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分裂生殖;有些细菌在条件恶劣时能形成休眠体芽孢。
(2)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孢子生殖。
(3)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4)图中①是病毒,②是细菌,③是酵母菌。
【详解】A.利用③酵母菌发酵可制面包和酿酒,A不符合题意。
B.②是细菌,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符合题意。
C.①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C不符合题意。
D.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②细菌、③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②③都属于微生物;①病毒属于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分析】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
潜在价值:目前人们还未发现的有利用的价值。
【详解】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降解污染,净化水中的染污物的作用。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故选B。
15.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AB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BD正确。
C.迁地保护是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不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功能,C错误。
故选C。
16.(1)根、茎、叶
(2)苔藓
(3)输导组织
(4) 果皮 裸子
【分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有无种子这一特征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松是裸子植物,玉米是被子植物,它们都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蕨属于蕨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它们都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葫芦藓的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有害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所以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详解】(1)图中的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它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葫芦藓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蚀,对有毒气体非常敏感,故成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肾蕨,属于蕨类植物,它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但靠孢子繁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4)松是裸子植物,玉米是被子植物,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有。
17.(1) 环状体节 贝壳 外骨骼
(2) BCDEH 脊柱
(3) 鳃 肺和皮肤 鳞片 翼 子宫
【分析】题图中: 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是鱼属于鱼类,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鸽子属于鸟类,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F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G是蜗牛属于软体动物,H是鳄鱼属于爬行动物。
【详解】(1)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G是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蜗牛体表被覆坚硬的贝壳。F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中BCDEH为一类,属于脊椎动物,AFG为另一类,属于无脊椎动物。
(3)B是鱼属于鱼类,鱼类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H是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D是鸽子属于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有身体呈流线型外,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以乳汁哺育后代,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
18.(1)氨基酸
(2)原始海洋
(3)从简单到复杂
(4) 生物多样性 自然选择
【分析】(1)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等人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证明该学说的第一步。
(2)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详解】(1)实验装置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模拟实验开创了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2)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3)由“进化树”可以看出,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能够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1)骨连结
(2) 屈肘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3) 关节囊 关节腔
(4)神经系统
(5) 遗传物质 生活经验
(6)激素
【分析】甲图是屈肘,其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乙图是伸肘,其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丙图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
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
【详解】(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三部分组成。
(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甲是屈肘,此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
(3)图丙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能够分泌滑液,滑液储存在③关节腔中,④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因此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
(5)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孔雀开屏、蜥蜴断尾、角马迁徙等。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具备的非条件反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老马识途、狗算数、海豚顶球、学生听写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6)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体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动物的复杂行为都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控。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