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口才与演讲训练教程-教案2-3 口语表达方式训练1.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明确口语表达的特点和原则;了解口语表达训练的途径;掌握几种口语表达方式的的基本要领。1.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方式进行表达;能够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1.3 素质目标锻炼学生的胆识,提升学生的气质和内涵;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几种口语表达方式的基本技巧,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3.教学实施3.1 课前准备3.1.1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叙述、描述、说理、抒情等口语表达方式的范例,并各举一例;3.1.2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范例,并比较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的区别。3.2 课堂教学4. 课后任务4.1. 复习和总结本节所学理论,归纳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的基本要领。4.2. 阅读《口才与成功》一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邵守义口述时使用了哪些口语表达方式,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一、叙述(一) 叙述的含义叙述,是一种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变化的过程交待清楚的表达方式。叙述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其他口语表达方式诸如描述、说理、抒情等,都是在叙述的基础1口才与演讲训练教程-教案上各有侧重。(二) 叙述的类型1. 具体叙述要求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或事件的主要细节,进行详尽的介绍,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觉,以达到突出重点、表现主题的目的。2. 概括叙述要求把握人物或事件的全貌,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给听众留下全面的印象,局部细节可以省略。3. 夹叙夹议要求叙述者在对人物、事态叙述的同时,对该人物、事态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三) 叙述的基本要领1. 思路清晰2. 重点突出3. 语调多变 课堂训练 1:情境训练根据诗歌提供的情节和意境展开想象,扩展成一则小故事加以叙述:(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2)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二、描述(一) 描述的含义描述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场景等进行描绘和阐述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描述能使听众产生具体直观的感受,产生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二) 描述的类型1. 人物描述人物描述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进行描述。2. 事物描述事物描述是对事物的特征或性质进行描述,描述对象包括动物、景物、自然现象等。2口才与演讲训练教程-教案3. 场景描述场景描述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中众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三) 叙述的基本要领1. 形象鲜明2. 细节生动3. 意境深远 课堂训练 2:人物描述根据以下材料,发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 2~3 分钟的人物描述,要求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并突出她们的异同: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深思。三、说理(一) 说理的含义说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通过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二) 说理的类型1. 论证式说理按照一定的逻辑推理形式进行说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2. 辩驳式说理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论辩和批驳,与此同时阐明己方的观点和主张。(三) 说理的基本要领1. 观点明确2. 逻辑严密3. 语言简洁 课堂训练 3:话题讨论“老人摔倒扶不扶”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求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时间为 3~5 分钟。3口才与演讲训练教程-教案四、抒情(一) 抒情的含义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以打动听众、感染听众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具有主观化、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二) 抒情的类型1. 直接抒情不借助于外物或别的手段,直接表白自己的情感,以感染听众,引起共鸣。2.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是一种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方式。(三) 抒情的基本要领1. 情感真挚2. 尺度适当3. 句式灵活 课堂训练 4:情境训练母亲节和父亲节来临之际,请你用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要求声音、神情、动作与所讲的内容相吻合,时间为 2~3 分钟。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