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二单元:优孟衣冠启后人教学目标:一、掌握表演相关知识。二、能够通过分析演员表演进一步理解电影主题。三、通过分析杨善洲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一、题解电影表演是一门艺术,导演的思想与电影的内涵都需要演员用表演艺术来传达给观众。故而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与演员是否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电影《杨善洲》通过演员真实、自然的表演,塑造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本单元以分析演员表演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演员通过表演塑造电影人物形象,进一步分析电影主题,深刻理解电影内涵。二、表演相关知识演员在银幕上的创作是在导演的指导下,依据剧本塑造真实、典型、富于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一部电影最终来说成功与否,与演员们是否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有直接的联系。表演是演员通过其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把其中的各个细节或人物特性表现出来。表演是人演人的艺术,也是表现人的艺术,是体现人的感情生活的艺术。演员在表演时要有四种能力,即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一)观察力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很多影视剧中的角色我们都可以在身边的人身上发现影子。所以演员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就能够塑造的贴近生活,表演自然。卓别林大师说过:“我并没有什么使观众发笑的秘诀,我只是了解到人情的某些真理,并把这些真理应用到我们的创作职业上来。我们的一切创作成功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一种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的认识,不论这人是商人、店主、编辑或者演员”。(二)理解力在具体的电影创作实践中,主题的体现和深化往往是与演员对人物性格的发现和刻画水乳交融地联系在一起。演员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和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演员要吃透剧本,挖掘角色的性格特点,表演不是“快餐文化”,演员对角色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才可以塑造真实、深刻的人物形象。(三)想象力把平面的剧本角色塑造成立体的人物形象,演员必须要富有想象力。演员在影视剧中会塑造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是这些角色的生活和职业往往是演员们无法切身体会的,所以演员在诠释角色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还原角色的真实模样。(四)表现力表现力也是演员水平的体现。演员把自己的感情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都融入到了角色中去,和角色融为一体,并通过肢体、眼神、行为等表现出来,这样的表演才能打动观众。这需要演员对自己有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对演技的打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群众的口碑是对演员表现力的最好回答。艺术就是表现,表演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包括表演)的来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生活的源泉是表演创作的生命。三、影片《杨善洲》相关情况(一)基本信息导演:董玲编剧:董玲、崔民、丁宁、胡翰文等主演:李雪健、陶虹、奚美娟、李晨上映时间:2011 年获奖情况:第 21 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即第 31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提名);第 19 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 14 届华表奖优秀故事影片奖,优秀男演员奖;第 31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二)剧情简介这部电影按照时间线索划分,可以分为杨善洲退休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杨善洲在任期间,主要事件有“抗旱”和“打造滇西粮仓”。当时他是云南保山的地委书记,作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和共产党员,一生清正廉洁,兢兢业业,一心为了工作,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公事,他可以不去参加女儿的婚礼,宁可冒着大雨走路回家,也不让公车把自己送回去。看到农民不会使用“双龙出海”式的插秧方式,他脱下鞋袜,亲自给村民示范,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十分贴地气,和群众有着非常融洽的关系。这就是一名不占国家便宜、两袖清风的共产党员的形象。第二个阶段就是杨善洲退休之后,本可以去省会昆明养老,但是他深知自己肩上的共产党员的责任与重担,毅然扎根大亮山,开始了艰苦的义务种树的工作。山上的条件艰苦,他也由此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类疾病,但是他一干就是 22 年,所有困难他都一一克服,他亲自走到街上去捡果核,只为大亮山上能种出合适的植物最后他终于把大亮山打造成了面积 5.6 万亩,价值 3 亿元的林场,最后他把林场无偿的交给了国家,并且去世之后,也长眠于此。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是平凡的,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他的一生又是不平凡的,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影片结尾,曾经感慨过“有的干部白吃国家公粮”的老倌儿,亲自为他挑来了一桶大亮山的水,告诉他:“老书记,你没有白吃国家的公粮”,这不仅是人民对他的赞美,也是对他辛苦付出的肯定。(三)主题阐释这部电影就是根据杨善洲同志的真实事迹改编,在任时是云南保山的地委书记,电影中的形象却是整天行走于田间地头的“农民书记”。退休之后又矢志不渝绿化荒山。杨善洲的故事情节都来自他的平时生活,这些贴近生活的事情,让我们感受到这样一位“农民书记”的精神。正如感动中国 2011 年度人物杨善洲的颁奖词所说: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 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他做到了为政清廉取信于民,一心为民赢得人心。四、《杨善洲》表演分析这部电影中杨善洲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李雪健。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李雪健亲赴云南去了解熟悉杨善洲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并且与杨善洲身边的秘书和家人对话,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尽可能的贴近角色。《杨善洲》作为献礼片,突破了以往主旋律电影中人物“高、大、全”的手法,主演李雪健的演技被认为真实、平凡而又震撼人心。李雪健抓住杨善洲生前生活与性格的细节,在表演中立足抓住杨善洲的人物精髓,还原真实、平凡而又震撼人心的杨善洲。总体来说,李雪健老师主要从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干群关系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演绎了杨善洲的事迹。(一)家庭关系电影中一开始就交代了杨善洲同志在退休之前的身份,是云南保山的地委书记,可以说,他在退休之前是身居要职的。但是让我们完全想不到的是他家人的生活状况,他家的房子可以说是全村最破的,妻子是以务农为生。家里有三个女儿,孩子们要么凭自己的真本事考上工作,要么就在家务农。他从不以权谋私占公家便宜,从没有用自己的权力为家人办过一件事。在电影里,家庭关系这条线索,主要就是他和二女儿二欢的故事。儿女结婚在父母眼里都是重要的大事,但是,二欢结婚的时候杨善洲因为公事没能到现场。于是,他去商店里给二欢买了一块被面,开始售货员拿来一块其他的样式,他没有看中,另选了一块红色的、带喜字的,售货员说:“那个贵”。这里,李雪健在表演的时候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又点头说:“我看看”。这样一个犹豫,就把一个平时对自己不舍得花钱,但是对女儿又怀有愧疚之心的父亲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他心怀百姓,他深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女儿无言的爱。二欢和丈夫结婚多年,一直因为工作的原因分居两地,后来二欢有了一个机会可以跟丈夫在一起,就差一个章,她哭着跑到山上来找父亲签字找关系。这个时候,按照以往英模题材的电影,主角势必要说出大义凛然、以理服人的高调话语。但是李雪健在表演的时候却跳出了这样一个期待模式,他饰演的杨善洲一直坐在小板凳上,背微驼,抬头看着自己的女儿哭诉,一言不发,在女儿哭到极致的时候,伸手轻轻地拍了拍女儿的头发,无奈的喃喃到:“这个章不能盖,公是公,私是私嘛”。李雪健老师的这一段表演,将杨善洲对女儿的愧疚,和他在面对亲情时选择大公无私的那份坚守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出来。从李雪健老师的表演中,我们了解了杨善洲生前与家人的相处。通过电影,会让我们有所思考:杨善洲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吗?对比绝大多数父母,几乎都是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我们的父母不仅会去参加孩子的婚礼,甚至会倾尽所有只为孩子能够风风光光的结婚。而杨善洲却对女儿关怀不够,在女儿面前,他是一个无奈的父亲。但是,电影中也为我们展现了他在女儿家门前种下了一棵树,表达了父爱的无言和伟大。他虽然不能给女儿好的物质生活和关爱,但是他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女儿。在杨善洲和二欢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把自己代入思考:如果你像二欢一样遇到了工作上的问题,你的父亲会怎么处理呢?你又会怎样要求你的父亲呢?我们的父亲可能不等我们要求就会倾尽全力帮我们解决问题,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能很难做到完全大公无私,但正是由于“很难”,才凸显了杨善洲精神的可贵。(二)上下级关系电影中的上下级关系主要是通过杨善洲与周波的关系来表现的。周波为了林场也付出很多, 周波已经三十多岁,相处几年的女朋友因为他的工作要分手,当时他的心里虽然苦闷,但还是决定留在山上,与女友分手。在这个场景中,李雪健在表现杨善洲听到周波女友因为工作原因要跟他分手时,一直紧紧的跟在周波身后,一言不发,若有所思。这一段表演就把杨善洲对周波的内疚非常传神的外化出来了,究竟该怎么做才是为周波好?是像对女儿一样“无情”拒绝,还是想办法让周波去寻找幸福?杨善洲因为周波的婚姻放周波下山,周波走之前,众人在一起聚餐。杨善洲宣布了好消息:“周波要结婚了”。这位话一直不多的老人只能借着酒后多说几句话,才能排解自己心中的不舍。他的手里举着酒杯,话语朴实:“当初你问我种树是五年还是六年,我说六年,你这一上山就是十七年,人家姑娘也等了你六年。”这个时候,周波的内心也是纠结的,既对他辜负的姑娘十分内疚,也舍不得在一起种树的伙伴们,更不舍得老书记。但老书记为他开了平生第一次后门,他没办法拒绝。周波走的时候,杨善洲去送他。在送别这个段落,李雪健拄着拐杖向周波下山的方向挥手,就是这样简单质朴的一个动作便将杨善洲的落寞、不舍,以及杨善洲身上的人性光环都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出来。在电影中,下山结婚之后的周波带着媳妇重新回到了山上,就意味着大亮山后继有人,杨善洲精神正在发扬光大!(三)干群关系电影中的杨善洲始终是和群众在一起的,干群关系非常融洽,他可以帮老倌挑水,也可以给村民演示插秧。影片的开头就是一片荒山,杨善洲拄着一根树枝来看山上的情况,遇到了一个正在休息的老倌儿,两个人之间有一个简短的对话,老倌儿说:“有的干部,白吃国家公粮了”。李雪健在这里先是沉默了,然后点了点头,才大声说道:“是啊,不给观众干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嘛。”一边说一边眺望着远方的群山,这段表演表达了杨善洲对于自己作为一方父母官的反思。然后他低下头,俯下身子,说话时气喘吁吁,还是自告奋勇的帮助老倌儿挑水,这段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他虽然疲惫,还是乐意帮助群众。一个与群众关系融洽、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就这样跃然银幕之上了。杨善洲虽然是地委书记,但是他十分贴地气,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问题。他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这里的村民还没有使用可以使粮食高产量的“双龙出海”式插秧,便问:“村里没教你们双龙出海吗?”村民说:“插不直。”在这一个电影片段中,李雪健在表演时丝毫没有摆出地委书记的架子,也没有板起面孔教育大家,而是轻松的与村民平等对话。当了解到村民嫌费事的时候,他脱掉鞋袜,走到田里,亲自为村民做示范,与村民合作。与村民合作“双龙出海”式插秧结束后,他问村民们:“直不直?”村民们笑着说:“直。”这时村长回来,他又说道:“村长官不小,这一村的地都归你管,这‘双龙出海’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到:“保证每亩都能双龙出海。”这时他表现的非常高兴,拿起自己的小棍儿,拎起鞋笑着离开了。通过李雪健老师的这段表演我们便能瞬间感受到杨善洲与群众之间亲近、融洽的关系,真切还原了杨善洲生前关怀体贴群众、尊重信任群众、热情帮助群众、真诚爱戴群众的真挚感情。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拍摄微视频。要求:1.着重进行人物形象塑造2.表演时要注意贴合人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