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推拉摇移有深意 教案 《精品电影赏析(第二版)》(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 推拉摇移有深意 教案 《精品电影赏析(第二版)》(高教版)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推拉摇移有深意
教学目标:
一、掌握运动镜头的概念、特点、作用。
二、能够运用运动镜头进行拍摄。
三、通过欣赏电影《卧虎藏龙》的经典片段,思考生活中道德和社会规范对人的规约,自由的意义和界限等。引导学生能够勇于面对人生中的迷茫,逐渐完成情感和道德的成长。
教学过程:
一、题解
运动镜头:摄影机在运动中拍摄的镜头,叫运动镜头,也叫移动镜头。主要有推、拉、摇、移、跟、升降等镜头运动方式。运动镜头的灵活运用,给影片带来新的空间和自由,提升了电影的表现力。
二、镜头相关知识
运动镜头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甩,都有各自的表现力和特点,与固定镜头结合,能够丰富影像的表现。
(一)推镜头
有时用作由表达背景到进入故事,取景范围逐渐变小,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在一个镜头中介绍局部与整体、客观环境和主体人物的关系。推镜头的速度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推镜头还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因素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和含义。推镜头可以加强或者减弱主体的动感。
(二)拉镜头
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是逐渐扩大的,便于观众由故事情节抽离,有时用于电影的结尾。一些拉镜头以不易推测出整体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主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出现完整形象的推测和好奇。拉镜头的情感因素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能够表达感情的余韵。拉镜头常常用作结束性或者结论性的镜头来转场或表示本部分告一段落。
(三)摇镜头
摇镜头可以展示空间,扩大视野,介绍同一场景中两个主体的相对关系或内在联系,也可以表达对相关、相反、相近主体的暗示、因果、对比、并列关系,还可以表达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运动轨迹。对相同或者相似画面主体用摇镜头的方式表现,还可以获得累积的效果。摇镜头还可以制造意外之像,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里产生注意力的起伏。
(四)移镜头
移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移动摄像可以表达某种主观倾向,通过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使镜头更具动感和特色。
(五)跟镜头
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既能够突出主体,又能表现交代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和主体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在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角相同,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镜头,配合手持拍摄具有非常强的现场感。
(六)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或是表现纵深空间的点面关系,镜头的升降还可以表现同一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常用于展示事件、或者场面的规模与气势氛围等。镜头的升降也用于表现画面内容中情感状态的变化。
(七)甩镜头
甩镜头是指一个画面结束后不停机,镜头急速“摇转”向另一个方向,从而将镜头的画面改变为另一个内容,而中间在摇转过程中所拍摄下来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楚,这与人们的视觉习惯十分类似,类似于观察事物时突然将头转向另一个事物,可以强调空间的转换和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场景中所发生的并列情景,也可以表现主观视线的转移,这种拍摄手法用于表现内容的突然过渡或者对主观视角的模仿,增加紧张性。
(八)综合镜头
综合镜头是指把两种以上的运动镜头结合起来的拍摄方式,一般有摇移、跟移、拉摇、移推等,实现多角度、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一般来说,它的视点更自由,信息量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更富有变化,更加真实流畅,有利于记录一段完整的情节,也有利于通过画面的多元性形成表意的多义性,或是促进声画对位。[footnoteRef:0] [0: 朱尉 贺清 ,《运动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青年记者》2008年20期]
运动镜头是电影中形成节奏的重要因素,运动速度对电影的情绪表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镜头的迅速运动能够表达紧张、兴奋、激烈等情绪,有加重语气的作用,易于表达冲突与对抗等场景。镜头的缓慢运动易于表达平缓、沉重、抑郁等情绪,适合表达抒情、低落的场面。运动镜头与剧情节奏的起伏张弛相匹配,能够实现总体节奏的变化和统一。
三、影片《卧虎藏龙》解读
(一)基本信息
编剧:王度庐,王蕙玲
导演:李安
主演: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郑佩佩
摄影:顾长卫
上映时间:2000年
片长:120分钟
类型:武侠/爱情/哲学
获奖: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最佳摄影,2001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
最佳外语片
(二)剧情简介
武当门下、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李慕白希望如此重大决断能够表明他离开江湖恩怨的决心,俞秀莲也对他有所期待。谁知当天夜里宝剑就被人盗走,俞秀莲上前阻拦并与盗剑人交手,但最后盗剑人在同伙的救助下逃走。
贝勒府的武师刘泰保看见一个蒙面人消失在九门提督玉大人府内,俞秀莲也认为玉大人难逃干系。九门提督主管京城治安,玉大人刚从新疆调来赴任,贝勒爷即不相信玉大人与此有关,也不能轻举妄动以免影响大局。
俞秀莲为了不将事情复杂化一直在暗中查访宝剑下落,也大约猜出是玉府小姐玉娇龙一时意气所为。俞秀莲对前来京城的李慕白隐瞒消息,只想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迫使玉娇龙归还宝剑,免伤和气。不过俞秀莲的良苦用心落空,蒙面人归还宝剑时,不可避免地跟李慕白有了一次交锋。而李慕白又发现了害死师傅的碧眼狐狸的踪迹,而且陕甘捕头也被碧眼狐狸杀死,此时李慕白更是欲罢不能。他既想收服玉娇龙教导她武当内功心法与道德,担心她成长为江湖的一条毒龙,又心怀对自身欲望的恐惧——他的师父江南鹤即是被碧眼狐狸杀死。
玉娇龙自幼被隐匿于玉府的碧眼狐狸暗中收为弟子,并从秘籍中习得武当派上乘武功,早已超越不识内功奥义的师傅。在新疆之时,玉娇龙就瞒着父亲与当地大盗“半天云”罗小虎情定终身,如今身在北京,父亲又要她嫁人,玉娇龙便逃出家门浪迹江湖。
任性傲气的玉娇龙既不愿拜师李慕白,又不能回家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无处发泄。于是在江湖上剑挑各门派好汉,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俞秀莲和李慕白爱惜玉娇龙人才难得,苦心引导,总是无效。在最后和碧眼狐狸的交手之中,李慕白为救玉娇龙身中毒针而死。玉娇龙在俞秀莲的指点下来到武当山,却无法面对罗小虎,在和罗小虎一夕相处之后,投身万丈绝壑。
(三)主题阐释
李安自述,电影的主要人物,是两个女人,俞秀莲和玉娇龙,两人一个是外阳内阴,一个是外阴内阳,以二者的互动来推进剧情。这二人就是自由与压抑的象征。
所谓阴阳只是比喻,俞秀莲是颇有声望的女侠,是行走江湖的镖师,还是镖局的主人。她武艺高强,人情练达,具备丰富的江湖经验。但内在里,她是一名中国传统女性,她憧憬爱情,希望与李慕白在一起,但又遵循世俗的规范和人情,无法抛下一切。她对世俗的礼法规范有一些思考,但缺乏冲决一切的勇气:“……自由自在,我也渴望,但我从来没有尝过。”俞秀莲劝玉娇龙恪守本分,按照父母的吩咐嫁给一个高官的儿子。她与武艺超凡的武当大侠李慕白同是压抑与克制的代表。后者尊师重道,维护江湖的规矩,遵循社会的规范,典重而威。
玉娇龙,是京师九门提督玉大人的女儿,生活优裕,处于各种世俗礼节、规范的束缚中,非常女性化。但内在里,她渴望自由的爱情和生活方式,而且敢于冲破外在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理想。她跟着碧眼狐狸学剑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李慕白要收服她时,她说:“你不怕我学会了就杀了你!武当山是酒馆娼寮,我不稀罕。”在外出逃婚时,毫不顾忌江湖规矩“出口伤人,出手伤人,”真的实现了她师傅的教诲:“谁挡路就打谁,想杀谁杀谁。”她和师傅碧眼狐狸是肆无忌惮的欲望的代表。
正如李慕白所言: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双方矛盾激荡,李慕白和碧眼狐狸相继殒命,俞秀莲告诉玉娇龙:“不论你对此生的决定为何,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玉娇龙与到武当山寻找她的罗小虎一夕相会后变纵身跃下悬崖。人物的性格和结局体现了主题:欲望的放纵和感情的压抑都无法“得道”(掌握真理),只有秉持中庸之道,适当表达或者超越感情和欲望才能够获得身心的和谐。”
国人爱看武侠,也许是社会规范压抑所致。武侠世界是个非现实的世界,为现实中的压力提供了出口。卧虎藏龙,卧与藏的都是欲望,展示对它的思考,就成为了哲学。
(四)运动镜头分析
电影大都是由众多镜头剪辑组接而成的,运动镜头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如:由推、拉、摇、移、跟、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电影《卧虎藏龙》中的运动镜头对电影主题的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影开始的段落一共2分07秒,11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采用固定镜头大远景拍摄,垂柳、小桥、波光粼粼的池塘和高低的白墙,表现了皖南水乡的祥和与宁静。几个镜头之后,切换为全景镜头,电影的主要人物之一大侠李慕白出场,牵马走在塘边,步伐稳健,平静从容,随着人物的运动,镜头不断横移。镜头和景别的变化带领观众进入了故事。在李安心中,李慕白是大侠,气度上应该是神气内敛,体态和神情都要含蓄,而不是一般武侠电影中昂首挺胸、耀武扬威的武人。
后来,镜头随着奔跑着去告诉俞秀莲的佣人吴妈,进行了摇移,表现了俞秀莲所处的环境——镖局,高大的立柱,宽阔的厅堂,综合运动镜头使得信息量更丰富了。接下来,镜头在俞秀莲身上进行了上摇,起幅是特写,拍的她手中正在折叠的衣服,落幅是她欣然又多少有些慌乱的表情,非常细腻。剧本中的这一幕本是俞秀莲在舞刀,李安导演改成了收拾衣服,表现出了俞秀莲的外刚内柔的一面。然后是镜头从仰拍房屋高大的梁柱,下摇和横移到人物,镜头追随身着长衫、背负宝剑的李慕白在镖局里的穿廊过门,进入后堂,表现出谦和内敛的气度,似乎他不是一名大侠,而是一位文士。
武侠电影中的武打片段通常不具备叙事意义,但《卧虎藏龙》中的几次打戏都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不少武侠电影都是采用俯拍的方式体现人物打斗的,导演李安希望《卧虎藏龙》的打戏能够更加紧张,所以不少镜头都是在一米左右的距离上拍摄的。
比如俞秀莲追赶盗走青冥剑的玉娇龙。两人在紫禁城外的屋顶上第一次交手的镜头,先是一个全景镜头,以横移追随玉娇龙的运动,俞秀莲进入镜头之后切换为中景、近景。18分07秒前后的一组摇移镜头是以近景表现二人飞奔,也组接了肩扛、手持方式拍摄的跟镜头。同样是表现轻功,玉娇龙是飘逸空灵的,拔地而起又纵跃自如,逃跑时就算是倒纵出去,也是轻飘飘地贴地而飞,翻身飞越城墙。俞秀莲飞檐走壁之间,镜头常常自地面摇到屋顶,因为她(道德、心灵的)负担很多,就算飞身起来,也是要以移动镜头先展示她沿着墙面或者屋顶奔跑,再上摇拍她借助奔跑或者攀附的力量飞身起来。
玉娇龙逃婚之后,在酒楼剑扫江湖群雄一幕非常精彩,虽然打戏的剪辑非常密集和快速,但电影除了呈现激烈的打斗外,还以上摇、横移等镜头展示出了玉娇龙在酒楼的二楼和中庭,后院和影墙穿进杀出、所向披靡,表现了出手之际毫不容情的行事风格,背后是她一心张扬自己的欲望,追求完全的自由的心性,没有包袱和顾忌,进退随心所欲。段落中镜头的横摇和横移打破了画幅左右两个边界,屏幕上展示出连续的横向空间的广度。垂直摇摄和移动(升降运动)是排除了画幅上下边界对空间的限制,展示出空间的高度和深度。所以运动摄影的一个功能是展示空间的广度和高度,当然,也体现在这个空间中的人物的运动。在竹林里打斗的一场戏也是体现的这一点,镜头上摇下移,飘逸而不是晃动,随着玉娇龙和李慕白的打斗,人物来往纠缠对峙,竹林中竹叶翻飞,诗情画意就显现出来了。
最后玉娇龙跳崖的戏有4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玉娇龙纵身而下万丈悬崖,第二个镜头是她如飞鸟滑入浓浓的白雾中,这两个镜头都是下摇,但幅度不大,第四个镜头最为独特,开始时固定镜头,随着玉娇龙在雾中显现并由远及近,镜头由仰角拍摄她的正面下摇为俯角拍摄背影。李安自述说,最后的跳崖不是赎罪而是解脱,这个镜头表现出的就是一种飞升的意味。玉娇龙手中拿捏的姿势与道家的手印似是而非,她的结局是对李慕白、俞秀莲和碧眼狐狸的人生道路的超越。
通过运动镜头,李安既表现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卷一般徐徐展开的空间和人物的运动,更体现了电影的节奏,主题的含蕴。《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电影的里程碑,也是李安导演风格成熟的分水岭。
四、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完成简单脚本的视频拍摄。
要求:
1.使用到运动镜头、固定镜头
2.内容积极向上,有对人生的思考
3.共计6个镜头以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