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好剧不过近人情教学目标:一、掌握电影剧作相关知识。二、分析电影《十八洞村》的剧作。三、体会电影主题思想,做到“立志、立身、立行”。四、小组合作完成一部微电影剧本写作。教学过程:一、题解一部电影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好看、有意义,最重要的是还要让观众身临其中,感同身受,其中电影编剧创作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剧作优秀的电影,要“近人情”,不仅仅要有真情实感,而且要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现实中的矛盾。二、剧作相关知识(一)剧作结构电影剧作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影片创作者根据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像、表现主题和思想内涵的需要,运用电影思维和各种艺术手段,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等,分别轻重主次,合理匀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通过一定的体系和连贯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其既符合生活规律,又适应特定的艺术式等结构形式要求。由于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才能的独特性,题材在不同创作者手中也会创造出不同结构的作品。电影剧作结构按时间空间处理,可分为顺序式和时空交错式两种主要类型;按叙事角度,可分为主观叙述和客观叙述两种格局;按剧作和各文学门类的关系,可分为戏剧式、散文式、综合式等结构形式。(二)情节点情节点是电影情节的基本单位。电影影像的基本单位是镜头,电影情节的基本单位是“情节点”。如果说电影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接(剪辑)出来的,那么,从情节的角度讲,电影又是一个个“情节点”组接(剪辑)出来的。就像镜头的剪辑是跳跃的一样,情节点的衔接也必须是跳跃的。好莱坞电影剧作的一个核心要求是:电影中的每个情节点都必须是观众想不到的。比如“1”的后面本来应该是“2”,要是编剧在“1”的后面真的写了“2”,这个电影肯定“死定”了。电影编剧必须是在“1”的后面写“3”。观众想到的是“2”,观众没有想到,观众才会觉得确实编剧比自己聪明!这样,观众才会去看这个电影。实际上,看电影的过程,是电影编剧与电影观众的一个智慧较量的过程。(三)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冲突产生于人物和他的戏剧性需求之间的距离和障碍,是人物的戏剧性需求和阻碍他实现的力量的动作与反动作。一部剧本的剧情可以归纳为人物实现其戏剧需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当人物遇到阻碍时,他(她)的力量会被激发出来,和阻碍进行抗争,这样便产生了冲突。一般在电影中,人物遇到障碍后会采取行动去应对,克服障碍,随着层出不穷的障碍(外部、内部或二者兼有)出现,他(她)的力量会一步步得到激发,对抗中,人物的性格、价值观就凸显了出来。有时内心(部)矛盾会外化为人物的外在动作,以外在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三、影片《十八洞村》相关情况(一)基本信息导演:苗月。编剧:苗月。主演:王学圻、陈瑾。上映时间:2017年。获奖情况: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第17节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主角、优秀故事片奖、优秀编剧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百年百部优质电影。(二)剧情简介湖南湘西乡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杨英俊和几个堂兄弟家均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面对现状,他们虽心态各异,但是内心深处都有改变命运的期盼。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杨英俊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决心打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追求生活脱贫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脱贫,山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主题阐释电影《十八洞村》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故事背景,取材于武陵山腹地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花垣县,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到此考察,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时隔四年,影片《十八洞村》,用艺术手段聚焦精准扶贫的重大主题,深刻揭示出“扶贫先抚志,攻坚先攻心”的精神脱贫理念。通过主人公退伍军人杨英俊及杨家的几位堂兄弟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立志、立身、立行,在脱贫过程中发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用诗意的电影语言和影像叙事讲述了新时代乡村民众的生活图景和乡土社会的文化变迁,折射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引发人们对怎样才是真正脱贫的深度思考。影片散发出历久弥新的乡村生活气息,有着很强的故事性和代入感,人物形象充满生活质感和朴素真情,是一部糅合了国家话语、官方意志和民间立场的新型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电影。影片并没有政治化的图解精准扶贫这个国家重大政策,而是把焦点放在湘西苗族普通老百姓身上,通过这些百姓在大时代潮流中的奋斗与成长,展现“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这样一种主题思想。也许影片中这些百姓只是少数人,但是这些人所怀有的精神境界,可以让更多的贫困户产生自身的内生动力。现如今很多身处贫困的群众都被“不怕穷”的思想观念牢牢的压住,不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那么从根本上就很难实现真正的脱贫。精准扶贫,有国家的资助、扶贫干部的帮扶,但是更需要贫困户自己的给力,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他自己没有脱贫的勇气、志气和行动,别人给他再多,他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影片运用视觉化的影像告诉我们:实行扶贫要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顽强意志和智慧头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四、《十八洞村》剧作分析影片紧扣精准脱贫,不仅仅只是一句空有其表的口号回避现实的问题与矛盾,而是直面脱贫攻坚的各个困难和矛盾点。它以真实的背景,环境为写照,以独特细腻的视角刻画人物,传播脱贫攻坚正能量。(一)叙事分析《十八洞村》是一部难得的聚焦于贫困农村生存困境的影片,电影对当下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流失、留守的老人以及妇女儿童、因病返贫、交通不便等问题都有所涉及和描述,更是一部交给“精准扶贫”这一个重要思想指导的“命题作文”,因此影片便具有了现实主义和主旋律两个叙事维度。但是导演苗月却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一边是对湘西十八洞村秀美的田园风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一边是弱化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将贫困山村的扶贫难题转化为父子/女关系的重构。影片以真实农村和现实故事为底本,用浪漫化的创作方法置换了矛盾冲突,将党的扶贫政策和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悄悄地缝合到故事文本中,最终在戏里戏外实现了十八洞村共同富裕的终极目的。(二)人物形象塑造《十八洞村》是一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其创作导向的影片,也是观赏性、艺术性、启发性、观赏性兼具的优秀作品。电影中主要人物刻画饱满,细节生动传神,它所描绘的农民都是中国数以千万记的贫困人口的缩影,让观众从最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出发来看待什么是精准脱贫,如何精准脱贫,以及精准脱贫所带来的变化与周遭的矛盾和冲突。杨英俊是一个退伍军人,他性格刚硬执拗,但同时也是一个本分的农民,思想保守是他所体现出的特点。这种双重身份所带来的不同反思,恰恰是底层人物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不断碰撞出来的精神层面的新产物,一种源于农民内心的悲与欢。他第一次被带上帮扶对象的“帽子”时,他内心充满了不服和内疚。他内疚的不是成为了“贫困户”,而是成为了拖累村子发展的那个人。尤其回家反复测量所剩的农物,都达不到脱贫限度而困苦惆怅的样子让人唏嘘。不服输、不认输,决不能拖国家发展的后腿,是杨英俊一贯秉持的原则,所以在积极面对现实后,也接受了扶贫干部王申的建议,“当一个班头,带着杨家班和穷打一场硬仗。”帮扶干部王申细心周到,利用聪明智慧,帮助杨英俊转变思想。因为前任扶贫干部的负气离开,让本来就不好开展的扶贫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但是王申面对村民的不解,始终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不抛弃、不放弃”的扶贫理念,他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插秧劳动,疏解思想疑虑,努力让自己融入这个相对封闭的村落。王申并没有固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理念,而是在杨英俊家大口吃饭大口喝酒。“你吃饭的样子像我儿”,“您喝酒的时候像我爸”,就这么简单的两句台词,一下就把人物的关系拉近了,把贫困农民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关系转变成了如父如子的一种关系,彼此之间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也就成功激活了杨英俊要“和穷打一场硬仗”的热情。王申和杨家兄弟们一起做思想、谈项目、找土地、算收益,最终以种植老稻谷为突破点,发扬愚公移山志,积极发展特色规模农业,成功帮扶了杨家兄弟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大土豪”的蝶变。这些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仅记录着一名基层扶贫志愿者日常的工作足迹,更表现了扶贫志愿者情系农民、造福农民的为民情怀。(三)对立冲突中的两难选择作为退伍军人的杨英俊即便拥有过往的辉煌经历,却依然要面对孙女脑瘫、家庭因病致贫的窘境,其难以接受贫困户身份的深层原因,恰也是其自身经历的现代化历程与眼下厕身其间的前现代生存环境之间的心理落差。但杨英俊退伍后回归乡土,似乎令其更为倾向乡村宗法制社会的生活方式。湘西山区的如画美景,杨氏宗族中的兄长身份,加上田园牧歌式的恬静氛围,令镜头前的观众无形中认同了杨英俊的人生选择,更理解了他作为留守老人的心理。尤其是影片中一处讲述杨英俊护送妻子乘坐火车进城打工的闪回,凌乱的站台,拥挤的人流,妻子被挤伤后的奋力哭喊,以至杨英俊保护着妻子逆行于进城人流中,通过隐喻式的镜头语法,强烈宣示人物形象乃至影片主创对城市现代生活的惶惑与拒斥。可以说,杨英俊一方面不愿接受前现代乡土生活的落后状况,另一方面又选择性地固守着乡土生活中的宗法制成分,最终令这一形象始终处于一种分裂、矛盾的评价体系中,给人以古怪、“拧巴”的观感。杨懒这个贫困户的懒,看上去像是一个被生活折磨的无可救药的抑郁症患者。他酗酒,终日无所事事,惦记国家的扶贫款,被刚直勤劳的杨英俊天天痛骂,是个农村随处可见的闲散懒汉老光棍。但是当村里修路需要占用他家的土地时,他又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固执与坚守,宁愿喝血酒,宁愿背弃全村人,也要保住自己的地,因为他知道,土地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就意味着希望与生命。当杨英俊和王申把他带到一处被矿渣埋成绝境的废田,一个俯拍外拉大远景,非常到位地表现了杨懒的绝望和痛苦,他才从消沉中惊醒,实现了自己的蜕变。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完成一部微电影剧本写作。要求:1.有完整的剧作结构2.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3.有积极向上、志气昂扬的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