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天光云影共徘徊教学目标:一、掌握电影镜头重要的塑形手段之一——灯光的用法、分类;掌握灯光 所带来的人物、画面塑造效果特点;掌握灯光设计对电影的作用。二、能够运用简单的灯光造型进行电影人物塑造分析。三、通过欣赏电影《霸王别姬》的经典片段, 引发对影片的主题统文化、 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引导学生培育社会价值观和面对人生中问题的不断思索和勇于面对的精神。教学过程:一、题解影视创作中,灯光不仅仅在电影中起到照明的作用,它往往通过与电影的结合衬托出电影作品的意境,渲染电影的节奏,烘托电影气氛,最终完成电影的叙事功能。所以,今天我们结合经典电影《霸王别姬》感受光线在影片中的云影共徘徊。二、灯光相关知识(一)光线的性质与创造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光线从性质上分为直射光、散射光和混合光。所谓直射光,就是发光体照射到被摄物体上的光线,比如晴天的太阳、聚光灯、白炽灯等光线。这种光线直接照射到被摄物体上,产生了清晰、明确的亮部和暗部,能够表现出被摄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父亲坐着马车来到三合屯,清晨暖黄色的阳光照射在羊群身上,明显的光线与阴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立体感很强,也营造出了温馨的气氛。而散射光与直射光不同,它是光线经过遮挡物形成的漫反射,投射在被摄物体上形成的光线。散射光能够表现出比较柔和的光照效果,像多云天气下的自然光、经过反射的灯光等,都是散射光。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生了重病的母亲醒来,听到父亲为了她回三合屯了,内心响起父亲朗朗的读书声,向学校奔去。这里导演就借助雪天的散射光,映衬出母亲此时内心的温暖和对父亲爱情的美好。混合光是直射光和散射光同时使用的复合型光线,在实际拍摄时,用一种光源作为主光,其他作为辅助光来衬托使用。比如在电影《失孤》中,雷泽宽陪着曾帅来到重庆寻找妈妈,到了现场,曾帅明知道不是他的妈妈,却坚持要见一面。雷泽宽阻止他见这位妈妈,这对双方都是一种残酷。在这里,导演运用逆光作为主光拍摄曾帅,让我们看出,曾帅找不到父母的失望心情,散射光作为辅助光拍摄曾帅,告诉我们曾帅现在的生活处境还好。(二)光线角度好,认识了光线的基本性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光线的角度,光线角度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和底光。顺光就是从正面照射过来,往往给人光明的感觉。例如《料理鼠王》中,林贵宁结识了擅长做美食的老鼠艾米。清晨,林贵宁睁开眼睛看到艾米为他做的精致早餐,暖暖的黄色光迎向角色,营造出早晨充满希望和温情的气氛。侧光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所连线的侧面,从侧面照射到被摄主体上的光线。被摄主体正面一半受到光线的照射,立体感比较强,明暗对比强烈,能够表现人物的立体形象。比如《教父》中,老教父三儿子迈克不参与家里乱七八糟的事物,比较单纯,导演就运用侧光表现迈克,增加了迈克的立体感,让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楚人物的整体形象。随着老教父被刺杀,迈克慢慢被搅和到家族事务中,导演就调整了光线的位置,将迈克脸部放置在阴影中,难以让观众看懂他。当迈克逃亡可可西里,远离了是非之地,明媚的阳光再次以侧光照射在迈克的脸颊上,又回到当初单纯的他。那我们再来看逆光,逆光是指光源在摄像机面对着被摄主体的背面,就是被摄主体背对着光源。逆光能够增强被摄主体的质感,像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它也能渲染气氛,像低角度拍摄早晨和傍晚,能勾画出红霞如染、云雾蒸腾的高远意境。逆光也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比如在《攀登者》中,当方五洲带着登山队员攀上珠穆拉玛峰瞬间,向大本营、向祖国汇报战果时,导演采用逆光拍摄登山成功的九名队员,极具气势,充满力量。顶光有极好的集中视线的作用,头顶的吊灯与舞台灯光可以制造很好的顶光。顶光用于凸显或暴露角色,也可以用于英雄及各类高不可攀的角色,塑造他们高大不可战胜的感觉。比如《料理鼠王》中,老鼠们在储藏室偷东西,出现在顶光的光源里,有种做坏事却暴露的感觉。与之相对应的是,底光则体现阴险、狡猾、恐怖等内容,比如在《回忆中的玛尼》中,杏奈与想象中的玛尼闯入人们传说中的鬼屋,暗绿色的底光,把鬼屋衬托地更加诡异。(三)光线的叙事性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光线的叙事性。在影视表现中,光线绝不是为了好看才存在的。光线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表现故事和衬托情感,更好地展现导演的意图,所以在用光线叙事时,要赋予光线和阴影相应的角色和意义,让它们成为融入剧情的一部分。比如在电影《人猿泰山》中,光线就参与了叙事。就像泰山和豹子打斗的场面里,导演就遵从的理念,“光”代表着暴露和危险,所有光线都是危险的信号,而阴影则是安全的表示。泰山发现豹子,光线就打在泰山身上,泰山处于危险中。大猩猩和花豹打斗时,大猩猩和花豹都在光线中央,当大猩猩被挡在阴影中时,泰山取代大猩猩暴露在光线中,处于危险之间。随着花豹的攻击,光线不断地投射过来,带来了急切、紧张的感觉。三、影片《霸王别姬》相关情况(一)基本信息导演:陈凯歌。编剧:李碧华、芦苇。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上映时间:1993年。获奖情况:第 51 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第 66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提名)第 66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第 46 届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奖 陈凯歌(二)剧情简介程蝶衣自小被卖到关家科班,学京戏。蝶衣与段小楼从小就是好兄弟,他们 合演的《霸王别姬》轰动京城。抗战期间,小楼与青楼女子菊仙结婚,蝶衣倍感 孤独。解放后两人又重新登台演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小楼在巨大压力下 揭发了蝶衣的罪行,蝶衣也在绝望中说出了菊仙青楼女子的身世。菊仙上吊了。 11 年后,蝶衣与小楼合作《霸王别姬》成为绝唱。影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 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 纠缠和交葛。(三)主题阐释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电影通过对戏曲 的形成过程的阐述,阐释了当时人们对京戏的喜爱。通过一个“人戏合一”的程 蝶衣的深情演绎,表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样的魅力之下,艺术超越 了时代、国度以及政治的维度。《霸王别姬》虽然以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戏剧人生作为艺术的焦点,它所反映 的正是文化在时代的更替中,新文化和旧文化的碰撞。程蝶衣是传统文化的符号 化,他代表了旧文化中,对自己艺术理想的痴迷追求,寄托了导演陈凯歌对传统 文化的热爱。程蝶衣所面对的艺术与现实的矛盾,正是在大量新兴事物对传统文 化的冲击,就像程蝶衣的一句台词:“新戏没有意思。”段小楼则是在新文化的 冲击下,寻求一丝生存的代表,他仍然喜欢传统文化的韵味,但是传统文化越来 越不被世人所接受,所以他不得不在时代的文化变迁下寻求改变,使得自己能生 存下去。程蝶衣在没有了“文化大革命”、没有了菊仙、天下太平的时代环境下 依然选择自杀,颇有虞姬自刎乌江岸的意思,他不愿在新世界的夹缝中生存,也 不愿忘却原来的自己,他给大家留下的依然是虞姬,而是不程蝶衣。四、从灯光来分析《霸王别姬》在电影中,灯光能够烘托气氛,渲染环境,反映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同时 还能影响观影者情绪,控制灯光在电影中的直接体现就是电影照度的明亮。电影 情节的转述进程由影片的照度支撑,灯光的数量、位置、颜色、照度、阴影面积 的控制,都影响着电影的叙事功能。电影艺术的灯光往往有两种运用方式,一种 是技术上对拍摄主体的亮度提升为目标,主要用来增加照度;另一种则是通过灯 光对拍摄主体的塑形作用,表现被拍摄主体的艺术效果。《霸王别姬》的故事以 倒叙的方式展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电影的用光相当考究,电影不单单是那种 单一、冷冷的暗沉,又不是绝对的暖色调。在色调处理上,尽量照顾到人物在该 场景中的情绪和思想。我们通过《霸王别姬》电影中灯光的运用,来探讨灯光的 几种功能。1.灯光能够增强环境感染力在影视作品中,灯光的应用除了基本的照明,就是在导演与观众之间构建起 情感表达,情感的表达需要环境的渲染和气氛的烘托。灯光能够营造一个不同的 环境氛围,透过环境感染力表达导演意图。光线能够在环境中造成揭示、夸张的 作用,同时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在环境中的灯光变换,一般伴随着这个人身份形象特征的变化。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以一种测逆光的方式呈现两位主角的轮廓。 营造出一种登台的气氛。通过光线的强度来强调故事的张力。以一种暖色调的光 线衬托剧情的悲剧色彩造成反差,形成冲击力。这个全景的景别中以顶光的强光直射,体现两位主角在当时的环 境中的身份变换。通过光线的羸弱,给观众带来压抑的感觉。两个人的剪影以及被拉长的影子,也说明了时光和岁月的变换。无法分清是内心的痛楚还是时代对人的扭曲。这里两个镜头灯光以烛光为主光源,以暖色调来烘托屋内温暖的气氛。第一个画面中所有的灯光都照射在旁边人身上,小豆子身上的黑色显得与他们格格不入,而他们本身在第二个画面中,又以一副天真烂漫的表情出现,说明他们并没有恶意。因为总把戏词“我本是女娇娥 … … ”说错,小豆子挨了师傅的打,师哥段小楼心疼不已,劝说他可千万别再唱错了。这一情节为之后小豆子的感情变化做了强烈的铺垫,这个画面中,温暖又刺眼,背后耀眼的顶 光映射两个人身上,将小豆子本身对自我性别的否定渲染到极致。这个镜头是标准的对称式构图,标准的对称式灯光。菊仙找到狱中的蝶衣并送上段小楼的绝笔信,程蝶衣心灰意冷,用冷色调的光线突兀地照在人的 身上,地上是被拉长的人影,中间隔着一段黑暗的阴影区,象征着两个人遥远的心理和隔绝的世界。2.灯光的人物塑造功能灯光的人物塑形作用是在电影中最常用到的方式,它既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 变化,又可以对人物心理特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电影中的人 物形象会依据叙事需要随着电影情节展开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从外表体现不出 来,正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化而改变人物形象。光的变化可以依据人物的情绪和内心活动来运作;同样,灯光的色彩变化对观众在观影时同样产生对应的情绪变化。这个镜头是小豆子第一次以正面形象在电影中露面,然而光线不 是给了他全部的脸部轮廓,而是故意没有露出眼睛的特写。眼睛是人的思想的传 达事物,这里充满了程蝶衣对整个世界的恐惧感。这里模拟使用自然光,这是整个前半部分讲故事时对人物刻画的方法,随着人物刻画不断的深入,开始以正面拍摄为主。逐渐形成讲故事的概念。袁四爷在电影中角色是一个艺术追求者,他以痴迷的态度疯狂地沉溺于程蝶 衣的虞姬形象。出场时的袁四爷形象是阴暗的但是在经过一系列变迁 后,袁四爷的形象逐渐光明起来。并再月下与程蝶衣献情。“一笑万古春,一啼 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他对蝶衣的爱恋,也是对自己美好艺 术的无限憧憬,并不仅是对程蝶衣本人的爱慕。蝶衣在本片中被赋予虞姬灵魂。“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强烈的白光代表了一部分极端强烈的势力,他们代 表着强权政治。在这种灯光下,人无处可逃,非常强烈的正面光线, 人的影子都是颤颤巍巍的。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人是脆弱的,这为之后两 个人反目,造成了铺垫。影片最后回到了故事的开头,同样的光线,同样的景别,两个 人仿佛要再度表演霸王别姬的戏份,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对戏曲的精神仍未泯灭。 程蝶衣再次唱错“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在小楼的提醒下,又念到“我 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此句台词相当有可读之处啊,是一种觉悟,又带有 无奈的悲凉。我本是男儿郎。一个漫长的特写镜头后,湛蓝的光线射向观众,虞姬拔尖自刎了,死的却是 程蝶衣,段小楼痛苦的喊了声“蝶衣”,而在他心中,蝶衣永远是他的“小豆子”。3.灯光能够烘托气氛,增强叙事功能叙事是电影产生冲突的基本方式,灯光的应用往往可以通过导演对色彩的把 握带给观众联想,将色彩的运用到灯光中。色彩直接代表了情绪的变化和影片的 氛围,灯光的色彩变化是色彩运用最直接的方式。光线的气氛烘托还体现在光线 的强弱对被拍摄主体的影响。(1) 从背景中突出被拍摄主体,突出被拍摄主体 的亮度可以更加深化被拍摄主体的形象。(2) 从群体中突出主体可以用极具张 力的表现方式,增强被拍摄主体的亮度,突出主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屋内用暖色调,配合着小豆子向外张望的动作,表达的是一种 积极的情绪,小豆子的内心已经减轻对外界的防范,对这个哥哥产生了好感。这个画面和接下来冰蓝色画面来回切换了几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来回切换,来对主体的情绪进行强调。侧面的环境光来凸显主题,从背后照进的光 线,是一种霸权主义的渲染,代表着张公公不可抵抗的霸权。之后 场景变成了蓝色调,来表达小豆子被侮辱后内心的痛楚。而第三个场景中,小豆 子在这个暗灰的场景中,表达小豆子内心的绝望,比蓝色调来的更直接更深刻。这里的氛围灯光把所有的环境打亮,让整个环境凸显冷淡的气氛,朦胧的白色光线下,反映出程蝶衣的心情是冰冷的、苍白的。这里的冰冷, 比直接蓝色的光线来的更直接,更苍白。当程蝶衣说出了那句“说的是一辈子, 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爱的最 凄凉的表达。而段小楼却以为他入戏太深,说他“不疯魔不成活”。带来了程蝶衣最痛楚的绝望。影片没有直接表现程蝶衣的堕落,而是通过金鱼的背后又透出了微弱的光,与鱼缸中的浑水和毫无章法的金鱼来表现其生活状态的混沌和内 心的空虚。程蝶衣因为政治原因,不能出演虞姬的角色,两个镜头中, 都把化妆灯作为灯光色彩中的点缀,体现了当时陨落的艺术家们孤掌难鸣。程蝶衣透过幕布望着两个人的剪影,昏暗的灯光预示着程蝶衣内心的无助、迷茫还有绝望。五、布置作业拍摄不同光线下同学们积极生活、努力学习的照片(至少4张)。要求:1.注意不同光线的使用2.和谐构图3.有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