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觉完善 课件(共20张PPT)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章 自觉完善 课件(共20张PPT)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六章 自觉完善
——大学生自我意识
课程导入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
斯芬克斯之谜
案例分析
小青,女,大一学生。自己觉得自己很普通,但内心希望自己不是一个平庸的人,渴望美好的未来。平淡地上小学,中学,直到高考后进入一所普通专科学院,生活和学习上许多愿望都没有达成。现在总觉得自己站在讲台上发言的时候,声音会不自觉地打颤,其实小青是个很开朗、活泼的女孩,就是在面对很多人的时候就完了,总担心别人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怀疑自己有什么心理障碍。
你觉得小青有什么问题,改如何帮助她调整呢?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身与客观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与体验。
1.生理自我(如身高、体重、形态)
2.心理自我(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
3.社会自我(如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12~18周岁
3~14、15岁
0~3岁
心理的自我
意识发展
社会的自我
意识发展
生理的自我意识发展
(二)
(一)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简单地理解,即把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了思考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自己的思考。
知识链接
(三)自我意识的功能
影响个体对事物的看法
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
保持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认识向广度与深度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自控能力增强
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矛盾性
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模式,将我可以分四个部分。
乔哈里窗口理论
公开的我
我们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
隐秘的我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盲目的我
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
未知的我
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
当一个人自我的公开领域扩大,则其生活变得更加真实,不论与人交往还是自处,都会显得轻松愉快而有效率。盲目领域变小,人对自我的认识越清楚,越能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力。
如:我们的长相、身高、体重,及某些属于公开性质的资料,如:性别、籍贯、特别的习惯……
盲目我”的大小与个人自我观察、自我省察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比较强的人,则他的“盲目我”可能会比较小。比如一个得意的或者不耐烦的神态和情绪流露,本人不觉察,除非别人告诉你。
例如:许多童年往事、痛苦辛酸的经历、身体上的隐疾……
这通常是指一些尚待开发的能力或特性,当然也包含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层面。
三、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1、过高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过强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完美、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过度自我中心等。
该类大学生往往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认识问题带有一定的偏激和固执,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自我可以轻易实现;评价他人往往求全责备;观察社会易于简单化;行动目标往往力不能及。
三、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2、过分追求完美
过分追求完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不真正了解自己和过分受他人期望的影响等。
该类大学生对自己持有过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美无缺,却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的表现,对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过分看重,甚至把人人都会出现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看成是自己“不完美”的表现,总对自己不满意,从而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自信心。
三、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3、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地进行客观思考。只关心自己,遇事先替自己打算,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类大学生们强烈关注自我,往往从自我的角度和标准去认知、评价和行动,从而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但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会扭曲自我。
三、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4、过低的自我评价
过低的自我评价主要表现为极度的自卑。他们自我评价偏低,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和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导致对自己各种能力的怀疑,限制了自己对未来事业及美好生活的憧憬,引发严重的情感挫伤。
这类大学生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和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过低的自我评价不仅对自己的发展和完善不利,对社会也无益。
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里。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灰,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结果,黑脸猫回到家,吓得其他的猫都四下躲避,以为见到了妖怪。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单纯从外部线索观察自己可能出现偏差,多方面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小故事
四、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
(二)积极悦纳自我
(三)有效控制自我
(一)正确的自我认知
(四)走向完善的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包括以下几点:
(1) 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
(2) 性情开朗,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
(3) 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4) 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地克服消极情绪。
(5) 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
苏东坡效应
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人明明就站在这座山中,却偏偏不识其真面目。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如此,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只是有模模糊糊的认识。也就是说,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在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往往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这种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为“苏东坡效应”。
可以从苏东坡效应总结出三大启示:
启示1:最大的劣势是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启示2:通过别人来充分认识自己
启示3:最好的听众是自己,请与之“对话”
知识链接
五、拓展训练1——我是谁
目的:促使同学们做到了解自己、关心别人;建立自信,探求自身的潜能。
操作:
1、轻柔体操 请学生排成两排,后排的同学为前排同学揉肩、敲背。然后互
换位置,相互问好。
2、指导语:我现在问你们20个你是谁,请你将头脑中浮现出来的答案写下来
(如我是某学校的学生、我是一个爱好足球的人、我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等)。
不要有什么顾虑,回答每次提问的时间为20秒。若写不出来可略去,继续往下写。
3、结果分析
总结与分享
五、拓展训练2——戴高帽
目的:引导成员学习发现并欣赏别人的优点,促进成员之间相互肯定与接纳。
操作:
(1) 请一位成员戴好帽子,其他成员按顺时针方向,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令人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事方面)。
(2) 被称赞的成员说“谢谢”,并在所有成员称赞完后,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就觉察的,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
(3)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戴一次高帽并被表扬。
注意事项:
(1) 必须说优点,态度要真诚,努力去发现他人的长处,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因为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2) 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思考怎样用心去发现他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
总结与分享
六、推荐影片——我的姐姐
影片围绕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了一段细腻感人的亲情故事。 安然父母意外去世,留给她一个六岁的弟弟,两人从未谋面。现在安然面临人生选择:一是大胆追求个人独立,去北京考研,离开这个让自己伤心的地方;要不就是留下,照顾弟弟。原本已经明确人生规划的姐姐,面临着要抚养关系冷漠疏离的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理想的艰难抉择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