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课 《诗词三首》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把握三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三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三首诗词。 1.读懂诗歌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2.比较三首诗词写法的异同。(一)基础知识行路难(其一)一、作者简介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作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其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二、背景本诗是李白所作的《行路难》(共3首)中的第一首,写于诗人离开长安之时。诗人于天宝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排挤,仅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三、参考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无所适从。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作者简介刘禹锡(772一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进士,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二、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三、参考译文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沉沦时光。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贬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一样,恍如隔世。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树争春。今日听你赠的这首诗,暂且凭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水 调 歌 头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背景这首词作于丙辰年中秋佳节,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三、参考译文熙宁九年中秋节,(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我)在月下起舞,清影也随人舞动,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时圆时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周全。只希望人人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行路难(其一)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 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2.“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此题运用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刻画出诗人极度苦闷迷惘而又竭力想从中挣脱出来的形象。3.“欲渡……雪满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此题运用分析感情法。这两句运用比 喻,以路途的艰险比喻仕途艰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历经仕途险恶后想有所作为而事与愿 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4.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题运用赏析古诗文名句法。这两句意思是无论路途多么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诗句引用宗悫的典故,以此自勉,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豪迈的气概。6.课文主题《行路难》全诗抒写了诗人深感仕途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充满积极的浪漫主义情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境况?借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喟。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诗人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课文主题本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水 调 歌 头1.“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2.作者为什么把幻想乘风上天说成是“归去”?欲去却“又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把上天说成是“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作者又犹豫了,通过“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3.赏析词中的“转”“低”“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4. 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的盈亏变化,对月表示原谅,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慨叹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情怀旷达的一面。5、课文主题《水调歌头》 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诗人转而劝慰自己,借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对从政的期待。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这样的痛苦与彷徨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慨问。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诗人的情感变化是跌宕起伏的,即“苦闷——悲愤——开朗(希望)——彷徨——乐观”。2.《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闻笛赋”“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去朋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千帆过”“万木春”“长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3.《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对月之时,苏轼产生了疑问,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好像是对月有埋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宽慰之语。4.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示例:《行路难》(其一)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作者仍坚信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达到理想的彼岸。得到的人生启示: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途中总会有坎坷、困境,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乐观面对人生的各种波折,那么总有一天理想会实现的。题组A 基础过关练一、填空题1.(2023秋·九年级课前预习)文学常识填空。(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____________》等。(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____________,洛阳人,有“____________”之称。(3)苏轼,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____________”。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__________”;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__________”,为“__________”之一。【答案】 (1)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代 诗仙 李杜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2)刘禹锡集 刘禹锡 梦得 诗豪 (3)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文忠 苏辛 欧苏 唐宋八大家【详解】文学常识可从“名、时、地、评、作”等几个方面入手识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应特别识记作者生活的朝代,作者的字、号、谥号、别号等。注意“莲、庐、瀑、帝、锡、瞻”等字的写法。二、选择题2.(2023·新疆伊犁·统考三模)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B.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D.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D.赏析不正确。“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是:还是象那姜太公垂钓在碧溪之上,也许会象伊尹,乘船经过日月之边。 吕尚九十岁在蹯溪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两位历史人物政治上不平凡的经历,给诗人以信心和力量。诗人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表现诗人又找到了奋斗的信心,体现了诗人积极昂扬的心态。而非“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故选D。3.(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行路难(其一)》主要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侧面描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写诗人心境茫然之中,借八十岁姜尚钓鱼得遇文王、伊尹梦见乘舟绕过日月而受汤聘用典故,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前路增添了信心。【答案】C【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这是正面描写“行路难”,“侧面描写”有误;故选C。4.(2023·山东·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中,“凄凉地”“弃置身”两个词语,暗含诗人长期贬谪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中,“闻笛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C.颈联中,景、情、理相结合,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来说明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哲理。D.尾联中,“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B.有误,领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闻笛赋”表达对故友的怀念;“烂柯人”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慨叹。故选B。5.(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诗歌首联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之远、贬谪时间之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与辛酸。B.颔联中,诗人选用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同时对久谪归家之事深感欣慰。C.诗歌颈联一改伤感基调,慷慨激昂。诗人借“沉舟”“病树”自喻,对官场的变迁、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D.诗歌尾联回扣诗题,与好友共勉,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突出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气概。【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依据“怀旧空吟闻笛赋”可知,这是运用典故表现了对故友的怀念;依据“到乡翻似烂柯人”可知,这是运用典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叹。但没有表现出对久谪归家之事深感欣慰这个意味。故选B。6.(2023秋·天津西青·九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对《水调歌头》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无眠”表示离情正浓。C.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词赏析。D.有误,“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应为“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故选D。7.(2023·新疆乌鲁木齐·乌市八中校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小序点名了写作时间及缘由,紧接着以一个问句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现了出来。B.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可以看出词人矛盾、纠结的感情。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D.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全为虚写,语言如行云流水,意境旷远美妙。【答案】D【详解】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辨析。D.有误,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描写虚实结合(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故选D。三、情景默写8.(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默写。(1)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经过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2)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功成名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详解】本题考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沧、箸、拔”等字词容易写错。9.(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默写。(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描写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饱含无限辛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积极乐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凄、置身、笛、赋、畔、暂凭。10.(2022·九年级课时练习)苏轼《水调歌头》(1)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2)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片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长久、婵娟、绮、眠”等字词容易写错。11.(2023秋·九年级课前预习)理解型默写。(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常在诗词中以“剑”抒怀。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感叹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_____,____。(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____,____。(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______,____”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用于安慰自己的语句:______,___,____。【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详解】“沧”“箸”“拔”“春”“吟”“赋”“翻”“婵”“圆”是本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不要写同音字。四、句子默写12.(2022秋·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填空。(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2)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3)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5)《行路难(其一)》诗中引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欲有为于当世的理想。(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7)苏轼《水调歌头》中阐释人生哲理,表达词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玉盘珍羞直万钱 (2)停杯投箸不能食 (3)巴山楚水凄凉地 (4)今夕是何年 (5)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7)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8)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详解】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定要在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诗默写要重点注意“箸、畔、婵娟”这些字词不要写错。题组B 能力提升练13.(2023·河南新乡·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2)白居易称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神妙”,请你任选角度说说其妙在何处。【答案】(1)由辛酸(凄凉、愤懑、怅惘)变得乐观(豁达)(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沉舟”“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表达作者感慨身世的悲凉之情和豁达乐观的胸襟。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表达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感情的变化的能力。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沉舟旁“新生事物”(千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未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情感层层递进。(2023·陕西宝鸡·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4.“停”“投”“拔”“顾”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请谈谈你的理解。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答案】14.四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出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和情感的激荡起伏。 15.示例:人们常在身处逆境,需要自我激励、自我鞭策时使用。因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解析】14.考查词句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15.考查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句含义分析所用的环境。本句翻译为: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故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示例一: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022秋·河南漯河·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6.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诗人用了什么典故?其用意是什么?17.这首诗名为《行路难》,诗人感叹前路崎岖,人生艰难,却在诗尾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6.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诗人虽遭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渴望被朝廷起用,做一番事业。 17.这两句充满了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解析】16.本题考查诗歌词句的品析。运用典故的作用一般有:①品评历史,借古论今;②抒情言志,表明心迹;③引发联想,创新意境;④简洁精练,内涵丰富。分析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写出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让诗人坚定了信心。诗人渴望自己能够像姜尚、伊尹一样,重新得到朝廷重用,希望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再建一番宏图伟业。这两处用典表达的正是诗人渴求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心声。17.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为“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表达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9.尾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案】18.示例一:运用典故。“闻笛赋”表达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示例二: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19.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解析】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及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下《思旧赋》,结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知,诗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打柴,看人下棋,等到棋局结束,手中的斧柄已烂,回到家才知已经过了百年。这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这两个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对物是人非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19.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其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一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由“病树前头万木春”可知,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一方面诗人感谢白居易作诗,让他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表示自己虽长期遭贬,但不会消沉,会重新振作起来。这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白居易的勉励,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共勉不要因为遭到贬谪而消沉,表示相互之间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从中充分表明了诗人胸襟的开阔及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2023·云南昭通·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2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何被千古流传?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案】20.“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忧伤。 21.词人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要有豁达的胸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解析】20.[小题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句意为: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转”表明了月亮的移动,暗示时间的变化。“低”表面写月的位置,实则也是暗示时间,说明月已西落。“转”“低”两个词都描绘了月光的移动,表现夜已很深。“无眠”意思是难以入眠。夜已深,词人还是难入眠,表现了词人当时思念亲人的忧伤心情。2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心情由对立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抑郁惆怅,到融合后(此事古难全)的积极乐观、心胸旷达。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题组C 培优拔尖练(2023·陕西西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2.【甲】诗中“长精神”一词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态?23.【甲】【乙】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22.乐观豁达、积极向上。 23.甲诗中“沉舟”“病树”与“千帆”“万木”对比,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乙诗中“秋日”与“春朝”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热爱和赞美。【解析】2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主旨。结合甲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让朋友看到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长精神”一词体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23.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结合甲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知,诗句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这里“沉舟”与“千帆”对比,“病树”与“万木”对比,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蕴含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理;结合乙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知,诗句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要说这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景色的热爱与赞美。(2023·河北石家庄·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和“情人怨遥夜”看似是对___________的埋怨,实则是抒写诗人的________。25.这两首诗词都写了_________的美好画面,《水调歌头》中,此人领悟了“人生如月,圆满难期”的哲理,以对此画面的憧憬作结,体现了作者______的人生态度;《望月怀远》中,诗人因这画面而生发了浓浓的________之情,在结尾表达了希望在梦里和思念的人相见的愿望,情思缠绵。【答案】24. 自然景象 思念之苦 25. 与思念的人共享一轮明月 乐观豁达 相思【解析】24.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意思是: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情人怨遥夜”意思是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满院长夜漫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词人埋怨明月,“情人怨遥夜”诗人怨恨月夜漫长,这两句看似是对自然景象的埋怨,实则都是抒发了他们对亲友的思念之情。2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作者情感的把握。从《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和《望月怀远》中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可以看出,这两首诗词都写了与思念的人共享一轮明月的美好画面。《水调歌头》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望月怀远》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意思是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因与思念的人共享一轮明月的美好画面而生发了浓浓相思之情,以至于彻夜难眠,满院长夜漫漫。(2023·陕西商洛·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6.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浪漫”的笔法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现的?27.李清照的《渔家傲》被评为李清照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这首词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共同点?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答案】26.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的夸张上。“金樽清酒”“玉盘珍馐”“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冰塞川”“雪满山”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而“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则写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豪情。 27.表现手法上:两首作品都运用了想象、用典的手法,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态。内容上:两首作品用词夸张,充满想象,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想象,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寄托情思。【解析】26.考查写作手法。首先要明确,本诗的浪漫笔法体现在词语的夸张上。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为: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斗十千”“直万钱”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筵席上美酒佳肴的丰富和珍贵。“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意为: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这两句诗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为: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始终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坚定的信念与豪情。27.考查比较阅读。表现手法上:两首作品都运用了想象,如甲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想象,表达自己的仕途的艰难。乙词中的“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想象自己与天帝的对话,表现自己内心的苦闷。都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如甲诗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作者借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于前途的信心。乙词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内容上:两首作品都运用夸张的语言,运用想象的手法,使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浪漫的想象来寄托情思。如,甲诗从丰盛的宴会写起,引出自己仕途的艰难,进而表达自己对于前途的乐观与自信。乙词作者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2023·河北张家口·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李邕①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②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③沦溟④水世人见我恒殊调⑤,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⑥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注】①李邕(yōng):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②假令:假使,即使。③簸却:激扬。④沧溟:大海。⑤殊调:格调特殊。⑥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28.《行路难》一诗虽是短篇,却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原因之一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复杂变化。诗篇以欢乐宴饮起笔,接着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心绪急转,表现诗人内心的________;中间四句,运用象征和典故,展示了诗人心理上________变化交替;结尾句,经历了前文的反复回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________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29.以上两首诗是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答案】28. 悲愁(苦闷、抑郁) 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 高昂乐观(积极昂扬) 29.乐观豪迈、自信无畏【解析】28.考查诗歌赏析。第一空: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第二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故本空可填:失望与希望或抑郁与追求。第三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传达出作者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豪迈的情怀。29.考查比较阅读。第一首诗:本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第二首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显示了作者非凡的狂气。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故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乐观豪迈、自信无畏的情怀。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课 《诗词三首》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把握三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三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三首诗词。 1.读懂诗歌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2.比较三首诗词写法的异同。(一)基础知识行路难(其一)一、作者简介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__________,____代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作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____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其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二、背景本诗是李白所作的《行路难》(共3首)中的第一首,写于诗人离开长安之时。诗人于天宝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排挤,仅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三、参考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无所适从。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作者简介刘禹锡(772一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________”之称。贞元进士,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二、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三、参考译文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沉沦时光。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贬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一样,恍如隔世。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树争春。今日听你赠的这首诗,暂且凭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水 调 歌 头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_______,世称苏东坡,______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也是“________”之一。二、背景这首词作于丙辰年中秋佳节,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三、参考译文熙宁九年中秋节,(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我)在月下起舞,清影也随人舞动,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时圆时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周全。只希望人人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行路难(其一)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 2.“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3.“欲渡……雪满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4.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课文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境况?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4,课文主题水 调 歌 头1.“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2.作者为什么把幻想乘风上天说成是“归去”?欲去却“又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3.赏析词中的“转”“低”“无眠”。4. 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课文主题1.《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2.《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4.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题组A 基础过关练一、填空题1.(2023秋·九年级课前预习)文学常识填空。(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____________》等。(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____________,洛阳人,有“____________”之称。(3)苏轼,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____________”。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__________”;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__________”,为“__________”之一。二、选择题2.(2023·新疆伊犁·统考三模)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B.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D.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3.(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行路难(其一)》主要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侧面描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写诗人心境茫然之中,借八十岁姜尚钓鱼得遇文王、伊尹梦见乘舟绕过日月而受汤聘用典故,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前路增添了信心。4.(2023·山东·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中,“凄凉地”“弃置身”两个词语,暗含诗人长期贬谪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中,“闻笛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C.颈联中,景、情、理相结合,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来说明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哲理。D.尾联中,“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5.(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诗歌首联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之远、贬谪时间之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与辛酸。B.颔联中,诗人选用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同时对久谪归家之事深感欣慰。C.诗歌颈联一改伤感基调,慷慨激昂。诗人借“沉舟”“病树”自喻,对官场的变迁、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D.诗歌尾联回扣诗题,与好友共勉,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突出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气概。6.(2023秋·天津西青·九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对《水调歌头》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无眠”表示离情正浓。C.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7.(2023·新疆乌鲁木齐·乌市八中校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小序点名了写作时间及缘由,紧接着以一个问句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现了出来。B.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可以看出词人矛盾、纠结的感情。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D.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全为虚写,语言如行云流水,意境旷远美妙。三、情景默写8.(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默写。(1)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经过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2)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功成名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默写。(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描写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饱含无限辛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积极乐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22·九年级课时练习)苏轼《水调歌头》(1)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2)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片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23秋·九年级课前预习)理解型默写。(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常在诗词中以“剑”抒怀。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感叹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_____,____。(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____,____。(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______,____”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用于安慰自己的语句:______,___,____。四、句子默写12.(2022秋·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填空。(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2)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3)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5)《行路难(其一)》诗中引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欲有为于当世的理想。(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7)苏轼《水调歌头》中阐释人生哲理,表达词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题组B 能力提升练13.(2023·河南新乡·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2)白居易称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神妙”,请你任选角度说说其妙在何处。(2023·陕西宝鸡·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4.“停”“投”“拔”“顾”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请谈谈你的理解。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022秋·河南漯河·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6.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诗人用了什么典故?其用意是什么?17.这首诗名为《行路难》,诗人感叹前路崎岖,人生艰难,却在诗尾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9.尾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023·云南昭通·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2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何被千古流传?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题组C 培优拔尖练(2023·陕西西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2.【甲】诗中“长精神”一词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态?23.【甲】【乙】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23·河北石家庄·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和“情人怨遥夜”看似是对___________的埋怨,实则是抒写诗人的________。25.这两首诗词都写了_________的美好画面,《水调歌头》中,此人领悟了“人生如月,圆满难期”的哲理,以对此画面的憧憬作结,体现了作者______的人生态度;《望月怀远》中,诗人因这画面而生发了浓浓的________之情,在结尾表达了希望在梦里和思念的人相见的愿望,情思缠绵。(2023·陕西商洛·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6.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浪漫”的笔法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现的?27.李清照的《渔家傲》被评为李清照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这首词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共同点?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023·河北张家口·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李邕①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②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③沦溟④水世人见我恒殊调⑤,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⑥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注】①李邕(yōng):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②假令:假使,即使。③簸却:激扬。④沧溟:大海。⑤殊调:格调特殊。⑥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28.《行路难》一诗虽是短篇,却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原因之一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复杂变化。诗篇以欢乐宴饮起笔,接着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心绪急转,表现诗人内心的________;中间四句,运用象征和典故,展示了诗人心理上________变化交替;结尾句,经历了前文的反复回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________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29.以上两首诗是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4课 诗词三首(原卷版).docx 第14课 诗词三首(答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