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主题一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时5 生命的思考( 七上第四单元)考点 中考命题预测 2024备考建议探问生命 珍视生命 绽放生命之花 生命可以永恒吗,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考点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以:为什么;理论依据;观点运用;图片、材料主题归纳等。常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和社会热点的形式呈现。 关注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古诗句)、社会生活中敬畏生命的案例等,学会将其与教材知识进行对接、分析课题 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培育内容探问生命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具有抗挫折能力。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珍视生命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绽放生命之花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考点1 探问生命1.生命的特点?①生命来之不易。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②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③生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④生命也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面对生命的正确态度)①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③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3.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物质上生命的接续)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社会关系上生命的接续)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精神信念上生命的接续)4.生命接续的内容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连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传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5.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的原因)①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②当人们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崇高的,神圣的。6.如何理解生命至上?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生命价值高于一切。7.生命至上的要求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8.如何做到休戚与共?①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②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考点2 珍视生命1.★怎样爱护身体?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③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为什么要养护精神?①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②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3.怎样养护精神?①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②★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4.什么是挫折?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5.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1)表现:①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②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③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2)原因: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6.★挫折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是什么?(1)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2)积极影响: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7.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①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②(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8.★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如何战胜挫折?)①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②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③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9.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①欣赏、培养幽默感。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④关心、帮助他人。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考点3 绽放生命之花1.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或: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2)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3)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2.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 (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3.如何理解“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4.为什么说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1)消极的态度会使人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在时光的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2)积极的态度让生命不断地丰富,充满色彩与活力,并因此一点点充盈起来。5.如何让生命充盈起来 (1)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2)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3)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6.如何实现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生命 (1)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2)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7.我们为什么要彼此关切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2)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3)生命拒绝冷漠。8.我们为什么要关切他人的生命 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9.人的伟大在于什么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10.我们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1)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2)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考点1:探问生命◇典例1. (2023·潮南模拟)浙江大学退休教师王坤森10多年来用亲手劳动所得帮助7位困难学生上大学他拾荒助学的故事让很多网友感动又敬佩, 2023年2月21日, 91岁的王老师庄重地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 )A.行己有耻的心理品质 B.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C.相互尊重的思想意识 D .热情服务的行为习惯[知识点]对生命有接续的理解,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答案] B[解析] 材料中退休教师王坤森拾荒助学感动网友, 91岁签下了遗体捐献书,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一直在追求“善”的最高境界;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是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即做到完美,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它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还要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变式训练(2023·南宁模拟) 2022年11月25日8点,刘兆军的生命定格在了15岁,在临终前决定捐献出眼角膜、肝脏和肾脏。 刘妈妈认为"捐献器官是很痛苦的决定,但能够帮助别人,也能够让儿子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让我们心里有了寄托。”这告诉我们( )A.器官捐献完成了人类生命的代际接续 B.器官捐献行为是不尊重自己生命的表现C.接受器官捐献是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 D.器官捐献行为接续了“我” 和“我们”的生命[知识点]对生命有接续的理解[答案] D[解析] D: "捐献器官 是很痛苦的决定,但能够帮助别人,也能够让儿子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让我们心里有了寄托。”这告诉我们器官捐献行为接续了“我” 和“我们”的生命,符合题意;A:生命是无法延续的,但是可以延续精神,不符合题意;B :器官捐献行为是尊重自己生命的表现,不符合题意;C :接受器官捐献是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对生命有接续的理解知识点。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典例2: (2023·内江)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假如,2023年五-劳动节,你在完成老师给你布置的“五一 ”假期作业,为家人做一道“拿手菜”时,因油温过高,油锅着火了!下列灭火方法最科学有效的是( )A.迅速关火,加入冷水 B.迅速关火,用锅盖盖住油锅C.离开厨房,呼叫父母 D.离开厨房,立即拨打119报警[知识点]敬畏生命[答案] B[解析] 联系生活实践可知,油锅着火时,应迅速关火,用锅盖盖住油锅,这样火势才能控制住。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CD的做法都不是最科学有效的灭方法,可能会导致火势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加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守护生命。青少年要掌握必备的自救常识,在面对突发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保持冷静,选择最佳的解决方式。◆变式训练(2023·金昌)兰州八旬老人鱼奶奶不慎在街头摔伤,两名学生将她安全背回家。到家后,鱼奶奶再三询问两人姓名,他们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说完就匆匆离开了。这两名学生传递的正能量是( )①助人为乐,彰显文明 ②扶危济困,与人为善 ③尊重生命,关爱他人④孝老爱亲,追求名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识点]以礼待人,如何关爱他人,敬畏生命[答案] A[解析] ①②③:两名学生将摔倒的老奶奶背回家不留姓名,体现了助人为乐,彰显文明;扶危济困,与人为善;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等,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孝老爱亲,但不是为了追求名利,故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文明、友善、关爱他人等。结合两名中学生帮助摔倒老奶奶的行为,体现了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考点2 珍视生命◇典例1. (2023·攀枝花)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关键。下列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 )①蚊子叮咬 ②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 ③不安全性行为 ④咳嗽和打喷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知识点]爱护身体[答案] B[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中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不安全性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所以②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①④正确,蚊子叮咬,咳嗽和打喷嚏不会感染艾滋病。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对艾滋病的认识,艾滋病( AIDS )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 )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变式训练(2023·攀枝花)吸毒者一旦停止吸毒,他们的机体系统功能就会失衡,并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流涕、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疼痛、大汗淋漓等。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此症状体现了毒品的社会特征 ②毒品具有较强的依赖性③这是吸毒者心理变化的表现 ④此症状体现了毒品的自然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知识点]爱护身体[答案] D[解析] 吸毒者一旦停止吸毒 ,他们的机体系统功能就会失衡,并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流涕、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疼痛、大汗淋漓等,这说明毒品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此症状体现了毒品的自然特征,所以②④正确;①错误,此症状体现了毒品患者的症状,不是社会特征;③错误,这不是心理变化,吸毒者体现的中毒症状。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对毒品的认识,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姻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典例2:(2023·七上陆川开学考)近期在某视频平台上有一首很火的歌 《少年》, 其中-段歌词是"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引发大家的共鸣。歌词对你的启示是(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②少年的梦想,仅仅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④面对挫折,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培养坚强的意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知识点]如何克服挫折,少年梦想的特点及意义[答案] D[解析] 题文中"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这启示我们,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这启示我们面对挫折,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培养坚强的意志,①③④理解正确。②观点片面,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和增强生命的韧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变式训练(2023·攀枝花)自然界中,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被压在石头下的小草也可能从缝隙中生长出来……这些现象启示我们( )①身处逆境,要发掘自身生命力量 ②面对困难,应该寻求他人的帮助③战胜挫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 ④遇到困难,不同的人有相同反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知识点]如何克服挫折[答案] B[解析] 自然界中, 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被压在石头下的小草也可能从缝隙中生长出来……这说明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 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启示我们,身处逆境,要发掘自身生命力量 ,战胜挫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④观点错误,遇到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反应。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对战胜挫折的认识,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面对挫折,产生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考点3 绽放生命之花◇典例1.(2023·广州)一群平均年龄77岁的爷爷奶奶借助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予他人,被授予“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他们“春蚕不老,夕阳正红”“创造的流量 ,汇聚成真正的能量。”他们( )①老当益壮,志在流量 ②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④充盈人生,实现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识点]服务社会及相关行为,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答案] D[解析]平均年龄77岁的爷爷奶奶借助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予他人,他们热心公益,服务奉献社会,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充盈人生,实现价值,所以②③④正确;①错误,他们的行为服务奉献社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不是志在流量。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对服务社会的行为,发现创造生命的意义的认识,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变式训练(2023·铜仁)司冯迁说: "人固有一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启示我们( )A.懂得生命的短暂,珍惜生命的美好 B.延长生命的时间,探索生命的永恒C.直面生命的脆弱,增强生命的韧性 D.感悟生命的宝贵,追求生命的价值[知识点]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答案] D[解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强调了每个人的生命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强调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这启示我们,要感悟生命的宝贵,追求生命的价值,所以D正确;A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应排除;B错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 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我们不可能通过延长生命的时间,实现生命的永恒。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对实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的认识,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典例2:(2023·吉林)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吉林省委举办第十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号召全省人民发扬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等优秀品质。这有利于激励我们( )①书写生命价值,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②维护国家利益,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③汲取榜样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④传承中华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识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答案] C[解析] ①③④、题干中,召全省人民发扬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等优秀品质。这有利于激励我们书写生命价值,在平凡中创造伟大;汲取榜样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传承中华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①③④正确;②、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故②错误;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据教材内容,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解答。◆变式训练(2023·恩施) 2023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各地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活动。雷锋精神生生不息,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的众多志愿者……一个热心人 ,都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你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是( )A.积极承担责任,只言代价与回报 B.“雷锋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绽放生命之花 D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刻放弃个人利益[知识点]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答案] C[解析]结合材料,依据教材知识,我们知道,积极承担责任,要发扬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A说法错误;B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说法正确;题文中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们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启示我们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在平凡中创造伟大;D说法错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必要的时候要放弃个人利益。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实现人生价值。1.(2022·云南文山州期末)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A.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B.生命来之不易C.生命是不可逆的D.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我们会轻易得到自己的生命【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的特点。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每个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体现在外貌、性格、兴趣、意志、技能等方面,而且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等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均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故选A。2.(2022·湖北阳新期末)从生命的特点的角度,下列观点与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无可替代——生命是独特的②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生命是来之不易的③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生命是不可逆的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命是短暂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的特点。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体现了生命是短暂的。④错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体现了生命是独特的。故选B。3.(2022·黑龙江大庆龙凤区期末)我们看到,在无情的火灾、肆虐的洪水、迭出的疾病面前,人们的许多无奈;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这些灾害背后,人们能够更加坚强地活着。由此可见( )A.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B.人类生命无法和自然灾害抗衡C.人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D.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生动和精彩[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敬畏生命。题干材料说明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A项正确。B、C两项错误,人类能和自然灾害抗衡,生命是顽强的;人能把握自己的生命,人可以通过积极措施保护生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21·天津红桥区期末)“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的生命高度重视。这是因为( )①在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③生命来之不易,保护好自己最重要④生命是宝贵的、无价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敬畏生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的生命高度重视,这是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①②④正确。③说法错误。故选B。5.(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众志成城书写抗疫史诗……2020年,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下列体会和理解正确的是( )①接续生命,及时行乐②让世界因为有我而更美好③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④尊重、关注、关怀、善待身边每一个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敬畏生命、守护生命。题干材料说明了我们要守护生命,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要敬畏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善待身边每一个人,让世界因为有我而更美好,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我们要热爱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不能只追求享乐。故选D。6.(2022·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①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②正确面对挫折就要拒绝挫折③不同的人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④挫折只会使人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直面挫折。不同的人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漫画启示我们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正确面对挫折就不能拒绝挫折。④错误,挫折是把双刃剑。故选B。7.(2022·湖南长沙雨花区期末)以下内容是某班同学在“面对挫折分享会”中的发言。他们的发言告诉我们( )A.只有经历挫折,才能获得生命的成长B.寻求他人帮助比自我奋斗更能挖掘生命的力量C.遭遇挫折,就会产生焦虑、难过等负面情绪感受D.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某班同学在“面对挫折分享会”中的发言,体现出他们勇于战胜挫折,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这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D项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B项错误,寻求他人帮助和自我奋斗都能挖掘生命的力量。C项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故选D。8.(2022·黑龙江杜尔伯特期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因此我们在探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我的人生”应该是( )A.我们要走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B.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C.只有探寻生活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D.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发现我的生命”。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D。9.(2022·福建福清期末)农民们比着谁家的粮食产量更高;工人们比着谁的技术更好;老师们比着谁的教学质量更优;而学生们比着谁的思想更好、成绩更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②只有行业佼佼者的生命才有意义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④与他人比较,是我们探索生命意义的最佳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的意义。题干中的观点表明,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①③正确;②错误,说法太绝对;④错误,“最佳方式”观点绝对化。故选B。10.(2022·安徽宣城期末)夏功双,男,1969年2月出生。一次意外受伤导致重度颅脑损伤,生命弥留之际留下了遗愿,志愿捐献遗体。其捐献的器官使3位患者重获新生,帮助2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他的人生因意外戛然而止,但生命之火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夏功双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②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这样可以使自己出名④生命虽然平凡,但当我们将个体生命与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活出生命的精彩。夏功双的事迹启示我们,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生命虽然平凡,但当我们将个体生命与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①②④正确。③“使自己出名”说法错误。故选B。11.(2022安徽宣城期末)某中学七年级(3)班的同学开展了以“生命的思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诗句感生命】班上同学收集了一些关于生命的诗句,班长小年在班会上跟大家分享了下面两句: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②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疫情悟生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强调,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小年分享的两句诗分别体现了生命的什么特点?生命还具有哪些特点?“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什么情怀?为什么要这样做?(3)疫情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可贵。我们应该如何敬畏生命?【答案】(1)不可逆的、短暂的;来之不易的、独特的。(2)生命至上。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②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③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3)①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意识层面)②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行为层面)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道德层面)【解析】本题考查生命的特点、敬畏生命。第(1)问考查生命的特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说明了生命只有一次,失去就不会再来,体现了生命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说明了时间飞逝,体现了生命是短暂的特点。除此之外,生命还是之不易的、独特的。据此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考查生命至上。“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生命至上的情怀。第二小问考查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生命的特点、敬畏生命、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等方面作答。第(3)问考查如何敬畏生命。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学生可从意识层面、行为层面、道德层面考虑,具体作答。12.(2022广西河池凤山期末)下面是韦怡佳同学为墙报准备的两则时事报道。报道一 为进一步深化“护校安园”行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某市公安机关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校园安全监督检查,成效显著。报道二 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等五部委联合决定,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请你写出两种韦怡佳同学搜集上述报道的途径。作为中学生,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哪一方面?(3)在学校,我们应怎样守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写出两点)[答案 ] (1)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查阅;查阅新闻报纸;等。(2)身体。(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等。[解析] 本题考查爱护身体。第(1)问考查搜集资料的途径。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查阅、查阅新闻报纸等方面考虑作答。第(2)问考查守护生命的要求。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学生据此回答即可。第(3)问考查守护生命安全的要求。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等方面考虑作答,言之有理即可。13.(2022·湖南武冈期末)【绽放生命之花】材料一:202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桓英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李桓英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舍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面对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症”麻风病,李桓英迎难而上,她用自己做试验,喝麻风病人的水,吃麻风病人的饭,握麻风病人的手……为了战胜麻风病,李桓英踏遍云贵川7个地州、59个县的几乎每一个村寨,两次翻车、两次翻船、两边的锁骨和肋骨摔断,都没有打翻她的信念、阻断她的脚步。李桓英以无私大爱、以赤胆忠心,树起医者仁心的精神坐标。材料二: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而再长的生命只为自己也将毫无意义。 ——李桓英结合材料一中李桓英事迹,说一说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某校七年级学生准备举办“向李桓英学习,绽放生命之花”主题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3)“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如何向李桓英学习,活出生命的精彩?[答案](1)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③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2)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比赛等。(3)①热爱学习,乐于实践,让生命充盈起来。②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善待他人,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③在平凡中创造伟大,把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解析 ]本题考查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精彩。第(1)问考查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依据所学知识,从自己、他人、国家和民族等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活动形式,属于开放性试题,如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比赛等。第(3)问考查活出生命的精彩。依据所学知识,从让生命充盈起来、关切他人的生命、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等方面回答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主题一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时5 生命的思考( 七上第四单元)考点 中考命题预测 2024备考建议探问生命 珍视生命 绽放生命之花 生命可以永恒吗,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考点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以:为什么;理论依据;观点运用;图片、材料主题归纳等。常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和社会热点的形式呈现。 关注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古诗句)、社会生活中敬畏生命的案例等,学会将其与教材知识进行对接、分析课题 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培育内容探问生命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具有抗挫折能力。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珍视生命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绽放生命之花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考点1 探问生命1.生命的特点?①生命来之不易。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②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③生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④生命也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面对生命的正确态度)①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③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3.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物质上生命的接续)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社会关系上生命的接续)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精神信念上生命的接续)4.生命接续的内容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连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传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5.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的原因)①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②当人们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崇高的,神圣的。6.如何理解生命至上?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生命价值高于一切。7.生命至上的要求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8.如何做到休戚与共?①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②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考点2 珍视生命1.★怎样爱护身体?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③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为什么要养护精神?①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②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3.怎样养护精神?①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②★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4.什么是挫折?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5.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1)表现:①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②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③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2)原因: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6.★挫折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是什么?(1)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2)积极影响: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7.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①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②(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8.★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如何战胜挫折?)①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②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③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9.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①欣赏、培养幽默感。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④关心、帮助他人。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考点3 绽放生命之花1.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或: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2)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3)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2.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 (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3.如何理解“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4.为什么说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1)消极的态度会使人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在时光的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2)积极的态度让生命不断地丰富,充满色彩与活力,并因此一点点充盈起来。5.如何让生命充盈起来 (1)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2)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3)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6.如何实现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生命 (1)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2)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7.我们为什么要彼此关切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2)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3)生命拒绝冷漠。8.我们为什么要关切他人的生命 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9.人的伟大在于什么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10.我们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1)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2)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考点1:探问生命◇典例1. (2023·潮南模拟)浙江大学退休教师王坤森10多年来用亲手劳动所得帮助7位困难学生上大学他拾荒助学的故事让很多网友感动又敬佩, 2023年2月21日, 91岁的王老师庄重地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 )A.行己有耻的心理品质 B.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C.相互尊重的思想意识 D .热情服务的行为习惯◆变式训练(2023·南宁模拟) 2022年11月25日8点,刘兆军的生命定格在了15岁,在临终前决定捐献出眼角膜、肝脏和肾脏。 刘妈妈认为"捐献器官是很痛苦的决定,但能够帮助别人,也能够让儿子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让我们心里有了寄托。”这告诉我们( )A.器官捐献完成了人类生命的代际接续 B.器官捐献行为是不尊重自己生命的表现C.接受器官捐献是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 D.器官捐献行为接续了“我” 和“我们”的生命◇典例2: (2023·内江)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假如,2023年五-劳动节,你在完成老师给你布置的“五一 ”假期作业,为家人做一道“拿手菜”时,因油温过高,油锅着火了!下列灭火方法最科学有效的是( )A.迅速关火,加入冷水 B.迅速关火,用锅盖盖住油锅C.离开厨房,呼叫父母 D.离开厨房,立即拨打119报警◆变式训练(2023·金昌)兰州八旬老人鱼奶奶不慎在街头摔伤,两名学生将她安全背回家。到家后,鱼奶奶再三询问两人姓名,他们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说完就匆匆离开了。这两名学生传递的正能量是( )①助人为乐,彰显文明 ②扶危济困,与人为善 ③尊重生命,关爱他人④孝老爱亲,追求名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2 珍视生命◇典例1. (2023·攀枝花)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关键。下列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 )①蚊子叮咬 ②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 ③不安全性行为 ④咳嗽和打喷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2023·攀枝花)吸毒者一旦停止吸毒,他们的机体系统功能就会失衡,并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流涕、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疼痛、大汗淋漓等。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此症状体现了毒品的社会特征 ②毒品具有较强的依赖性③这是吸毒者心理变化的表现 ④此症状体现了毒品的自然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典例2:(2023·七上陆川开学考)近期在某视频平台上有一首很火的歌 《少年》, 其中-段歌词是"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引发大家的共鸣。歌词对你的启示是(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②少年的梦想,仅仅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④面对挫折,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培养坚强的意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变式训练(2023·攀枝花)自然界中,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被压在石头下的小草也可能从缝隙中生长出来……这些现象启示我们( )①身处逆境,要发掘自身生命力量 ②面对困难,应该寻求他人的帮助③战胜挫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 ④遇到困难,不同的人有相同反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3 绽放生命之花◇典例1.(2023·广州)一群平均年龄77岁的爷爷奶奶借助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予他人,被授予“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他们“春蚕不老,夕阳正红”“创造的流量 ,汇聚成真正的能量。”他们( )①老当益壮,志在流量 ②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④充盈人生,实现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变式训练(2023·铜仁)司冯迁说: "人固有一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启示我们( )A.懂得生命的短暂,珍惜生命的美好 B.延长生命的时间,探索生命的永恒C.直面生命的脆弱,增强生命的韧性 D.感悟生命的宝贵,追求生命的价值◇典例2:(2023·吉林)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吉林省委举办第十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号召全省人民发扬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等优秀品质。这有利于激励我们( )①书写生命价值,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②维护国家利益,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③汲取榜样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④传承中华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变式训练(2023·恩施) 2023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各地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活动。雷锋精神生生不息,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的众多志愿者……一个热心人 ,都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你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是( )A.积极承担责任,只言代价与回报 B.“雷锋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绽放生命之花 D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刻放弃个人利益1.(2022·云南文山州期末)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A.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B.生命来之不易C.生命是不可逆的D.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我们会轻易得到自己的生命2.(2022·湖北阳新期末)从生命的特点的角度,下列观点与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无可替代——生命是独特的②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生命是来之不易的③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生命是不可逆的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命是短暂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2·黑龙江大庆龙凤区期末)我们看到,在无情的火灾、肆虐的洪水、迭出的疾病面前,人们的许多无奈;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这些灾害背后,人们能够更加坚强地活着。由此可见( )A.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B.人类生命无法和自然灾害抗衡C.人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D.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生动和精彩4.(2021·天津红桥区期末)“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的生命高度重视。这是因为( )①在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③生命来之不易,保护好自己最重要④生命是宝贵的、无价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众志成城书写抗疫史诗……2020年,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下列体会和理解正确的是( )①接续生命,及时行乐②让世界因为有我而更美好③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④尊重、关注、关怀、善待身边每一个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2·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①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②正确面对挫折就要拒绝挫折③不同的人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④挫折只会使人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2·湖南长沙雨花区期末)以下内容是某班同学在“面对挫折分享会”中的发言。他们的发言告诉我们( )A.只有经历挫折,才能获得生命的成长B.寻求他人帮助比自我奋斗更能挖掘生命的力量C.遭遇挫折,就会产生焦虑、难过等负面情绪感受D.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8.(2022·黑龙江杜尔伯特期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因此我们在探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我的人生”应该是( )A.我们要走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B.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C.只有探寻生活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D.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9.(2022·福建福清期末)农民们比着谁家的粮食产量更高;工人们比着谁的技术更好;老师们比着谁的教学质量更优;而学生们比着谁的思想更好、成绩更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②只有行业佼佼者的生命才有意义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④与他人比较,是我们探索生命意义的最佳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2·安徽宣城期末)夏功双,男,1969年2月出生。一次意外受伤导致重度颅脑损伤,生命弥留之际留下了遗愿,志愿捐献遗体。其捐献的器官使3位患者重获新生,帮助2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他的人生因意外戛然而止,但生命之火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夏功双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②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这样可以使自己出名④生命虽然平凡,但当我们将个体生命与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22安徽宣城期末)某中学七年级(3)班的同学开展了以“生命的思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诗句感生命】班上同学收集了一些关于生命的诗句,班长小年在班会上跟大家分享了下面两句: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②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疫情悟生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强调,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小年分享的两句诗分别体现了生命的什么特点?生命还具有哪些特点?“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什么情怀?为什么要这样做?(3)疫情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可贵。我们应该如何敬畏生命?12.(2022广西河池凤山期末)下面是韦怡佳同学为墙报准备的两则时事报道。报道一 为进一步深化“护校安园”行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某市公安机关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校园安全监督检查,成效显著。报道二 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等五部委联合决定,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请你写出两种韦怡佳同学搜集上述报道的途径。作为中学生,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哪一方面?(3)在学校,我们应怎样守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写出两点)13.(2022·湖南武冈期末)【绽放生命之花】材料一:202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桓英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李桓英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舍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面对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症”麻风病,李桓英迎难而上,她用自己做试验,喝麻风病人的水,吃麻风病人的饭,握麻风病人的手……为了战胜麻风病,李桓英踏遍云贵川7个地州、59个县的几乎每一个村寨,两次翻车、两次翻船、两边的锁骨和肋骨摔断,都没有打翻她的信念、阻断她的脚步。李桓英以无私大爱、以赤胆忠心,树起医者仁心的精神坐标。材料二: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而再长的生命只为自己也将毫无意义。 ——李桓英结合材料一中李桓英事迹,说一说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某校七年级学生准备举办“向李桓英学习,绽放生命之花”主题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3)“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如何向李桓英学习,活出生命的精彩?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中考·新课标】主题一课时5 生命的思考 学案 原卷版 .docx 【2024中考·新课标】主题一课时5 生命的思考 学案 解析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