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主题一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时6 走进社会生活( 八上第一单元)考点 中考命题预测 2024备考建议丰富的社会生活 网络生活新空间 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网络改变世界,合理利用网络等考点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以:认识理解;理论依据;主观做法;观点运用;图片、材料主题归纳等。常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和国家重大时政热点的形式呈现。 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网络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等,学会将其与教材知识进行对接 、分析理解和应用考点1 丰富的社会生活1.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通过什么方式参与社会生活?)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如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等。2.社会生活的特征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3.了解社会生活的意义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4.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身份实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5.个人离不开社会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6.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定义: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中学生可以参加的亲社会行为有:为灾区捐款捐物;义务植树;到敬老院献爱心;做交通小卫士;到社区打扫卫生;宣传环保、交通、法律知识。公交车上给孕妇、老人让座;扶助老弱病残...特别的:亲社会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先天自然形成的,要在成长中不断培养。7.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重要性/原因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意义)③有利于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义)8.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考点2 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怎么丰富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怎么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网络的消极影响(1)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3.怎么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和评估能力。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1)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滞留(2)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3)更不可沉溺于网络。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恶意宣泄负面情绪。4.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考点1:丰富的社会生活◇典例1.(2023·青岛)给下面新闻短讯提炼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今年“五一”假期,从餐饮住宿的红火,到景区景点的热闹,再到商场影院的爆满,众多游客出行,元消费火爆,线下与线上“齐飞”, 实物与服务消费“两旺”A.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B.收入水平显菩提高C.购买实力明显增强 D .旅游条件不断改善[知识点]了解、感受社会生活[答案] A[解析] 分析新闻内容,找到关键信息:元消费火爆,线下与线上”齐飞" , 实物与服务消费“两旺”可知,“五一”假期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假期消费,没有体现收入水平提高;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对了解和感受社会生活的认识,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变式训练(2023·八上恩施期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启示我们要( )A.遵守社会规则 B.关心社会发展 C.培养创新精神 D.树立诚信意识[知识点]了解、感受社会生活,亲社会行为[答案] B[解析]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青少年不仅要认真读书,还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所以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对感受社会生活和亲社会行为的认识,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3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典例2:(2023·阜新)某校每月定期开展”我是社会小主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交通文明宣传,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参与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 )①塑造健康的人格 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合理地调控情绪 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识点]亲社会行为[答案] B[解析] ①②④:根据题文中的描述,学生走上街头, 进行交通文明宣传,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与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符合题意;③:题文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知识点。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变式训练(2023·宿迁)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我市大力推进‘"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 建设,力争2023年创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市民,我们应做到( )①文明礼貌,重他人②志愿服务,亲近社会③童叟无欺,诚实守信④承担责任,只求回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识点]亲社会行为,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信[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市民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树立诚信意识,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做到童叟无欺,诚实守信等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④错误,我们要不言代价与回报地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只求回报。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尊重他人,社会行为,诚信的认识,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考点2 网络生活新空间◇典例1.(2023·九上南昌开学考)为及时发现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行为,江西某县试点打造“码”上 监督平台,让民生资金的使用发放等详细情况上网,老百姓一“扫” 即可登录、一“点”即可查询、一“键”即可举报。该平台的打造( )A.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B.体现了公民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C.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D.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知识点]网络的利,监督权[答案] A[解析] 江西某县试点打造“码”上监督平台,让民生资金的使用发放等详细情况上网,老百姓一“扫” 即可登录、一“点”即可查询、一“键” 即可举报。这据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B不符合题意,这一平台的打造不能体现公民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C错误,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是公民。D错误,公民的政治权利由宪法和法律规定,该平台的打造不能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对监督权和网络的利的认识,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变式训练(2023·威海)漫步繁华都市, 5G智慧校园初其规模,远程诊断加速落地;深入广袤山乡,高速光纤入户,直播拓展销路:走进生产-线,千兆网络直通矿井, 5G赋能数字车间……这表明( )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了生产生活 B.城乡区域的发展基本没有差距C.传统生活已不再适应人们需求 D .数字经济已成未来经济的主体[知识点]网络的利[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5G智慧校园初其规模,远程诊断加速落地;深入广山乡,高速光纤入户,直播拓展销路:走进生产线,千兆网络直通矿井, 5G赋能数字车...这表明网络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了生产生活,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B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城乡区域的发展基本没有差距,选项观点与题意主旨不符。CD错误,选项观点夸大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与题意主旨不符。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干材料体现的主旨是网络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典例2:(2023·阜新)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在合理利用网络时应做到( )①提高媒介素养 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④交流信息、依赖网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识点]合理利用网络[答案] A[解析] ①②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合理利用网络时要做到:提高媒介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网络的主人,符合题意;④:合理利用网络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随意与陌生人交流信息;要做网络的主人,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不能依赖网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知识点。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合理利用网络时要做到: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网络的主人。◆变式训练(2023·内江)有人在网上带节奏,误导舆论走向,对持不同观点人群大肆攻击;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而受到法律制裁。这启示我们( )①自媒体是新生事物,应积极参与 ②网络自媒体存在社会危害,应当回避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知识点]合理利用网络[答案] C[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弊端也逐渐显现,有人在网络上恶意攻击他人,转发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这些行为触犯了法律,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启示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上网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要违法犯罪;②说法错误,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合理使用网络。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自我保护,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才能保护自己。1.(2022·河北乐亭期中)暑假,一些即将升入初二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以下你认为可取的方式有( )①每天去小区健身场地锻炼两个小时,与小区居民交流②每周二走进农村、工厂或参观博物馆、展览馆③每天晚上可以一直玩手机,累了正好休息④每周一、三、五参加社会公益活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C 【解析】了解社会生活,可以去小区健身场地锻炼,与小区居民交流,可以走进工厂、农村或参观博物馆、展览馆,也可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可见,①②④符合题意。玩手机不是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排除③。2.(2022·山东泰安泰山区期末)关于右面漫画中宅童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这样不利于他延展自己的社会生活空间②这样不利于他感受多彩的社会生活③这样不利于他承担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④这样有利于他避免形成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 【解析】宅童的行为不利于他延展自己的社会生活空间,不利于他感受多彩的社会生活,不利于他承担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可见,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宅童的行为不利于他形成各种社会关系,适应社会。3.(2022·广西玉林玉州区期末)2021年秋季学期,国家“双减”政策出台,玉州区许多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同学们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探索实践。参加这样的活动( )①能丰富我们的学习体验 ②可以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③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④能让每个同学培养健全的人格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A 【解析】开展课外活动,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探索实践,能丰富我们的学习体验,可以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可见,①②符合题意。③与材料不符,④说法太绝对。4.(2022·安徽安庆期中)在国家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政府财政投入680万元,确保全区63所乡村学校全部实现“中央厨房”供餐模式,受益学生达3万余名,实现了学校的学生营养午餐全覆盖。这说明我们的成长需要获得( )①社会的关心爱护 ②社会的精神滋养③社会的物质支持 ④父母的精心抚育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答案】 D 【解析】政府财政投入680万元,确保全区63所乡村学校全部实现“中央厨房”供餐模式,受益学生达3万余名,这说明我们的成长需要获得社会的关心爱护和物质支持。可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不符。5.(2022·广东揭阳揭东区期中)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变得越来越便利多彩。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小区引入了蔬菜便民服务,比菜市场干净整洁了不少。”有的说:“社区卫生中心筹建了养老驿站,还有专业医生来为老人们服务,感觉非常温馨。”还有的说:“城管联合街道拆除了极易引发火灾的违章建筑,冬天终于住得安心了。”网友的评论使我们认识到( )A.我们通过享受便利,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B.只有消灭违法行为,才能够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C.社会为人提供支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D.好的环境由人创造,人的社会交往构成社会关系【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社会课堂中成长”。A、D两项与材料不符,B项说法太绝对。网友议论的内容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为人提供支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C符合题意。6.(2022·河南淮滨期中)2021年《开学第一课》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通过“天地连线”的方式,请天和核心舱中的三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这次授课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 )①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只有网络才能让我们进行交流③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④网络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解析】《开学第一课》通过“天地连线”的方式,请三名宇航员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这让我们认识到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④与材料不符。7.(2022·甘肃庆阳期末)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网络之所以普及迅速,是因为( )①网络是一把双刃剑②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③网络提供给人们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④网络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传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C 【解析】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网络之所以普及迅速,是因为网络具有一系列积极作用。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提供给人们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这都是网络具有积极作用的表现。可见,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属于网络普及迅速的原因,排除。8.(2022·浙江余姚期末)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处在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越来越“宅”,部分学生回家后把大量时间用在刷一些流行短视频和打游戏上,宅在家中封闭自己成为生活常态。这种状态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①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性格变得孤僻②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③有利于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助于完善自我④使自己陷入孤立,与现实世界相脱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沉迷网络的消极影响。部分学生回家后把大量时间用在刷一些流行短视频和打游戏上,宅在家中封闭自己。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性格变得孤僻,使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从而陷入孤立,与现实世界相脱离。可见,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属于网络的消极影响,排除。9.(2022·四川德阳旌阳区期末)截至2021年8月5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活动,已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并督促网站平台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为这一与青少年成长息息相关的行业“立规矩,圈规范”。这( )①说明我们要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②是因为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③有利于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④表明利用网络弊大于利,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 【解析】从原因方面看,这是因为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从意义方面看,这有利于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要求方面看,这说明我们要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可见,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网络利弊共存,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排除。10.(2022·福建大田期中)传播网络正能量,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下列做法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①文明上网,传播美好 ②严格自律,拒绝网络③理性上网,明辨是非 ④随心所欲,发帖跟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解析】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应该文明上网,传播美好;理性上网,明辨是非。可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做法错误,不能选。11.材料 古罗马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正像一只离开了人的躯体的脚再也不能称其为脚一样,人如果与人群相脱离,也不能称其为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天生要过共同生活。孤独一人难以维持生活,至福之人也应与朋友协同,因为只有协同的现实活动才能持久。”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解析] 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爱比克泰德和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告诉我们,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根据所学知识,答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可。12.材料一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拉开帷幕,正式敲响了“乌镇时间”。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1+3”架构的重要功能板块,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以“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世界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和数字化改革主线,着力展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领域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以及经济、社会、政府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最新应用成果,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彰显互联网引领数字文明发展的文明之光、未来之光和智慧之光,照亮未来发展之路。(1)互联网为什么能够照亮未来发展之路?材料二 没有一样东西是十全十美的,网络也是如此。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虽然网络对人们来说有很大的益处,但如果不科学使用,它会把你推向无尽深渊。无数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及沉浸在花花绿绿的购物世界里无法自拔,这不仅仅是影响学习、危害身心健康的问题,还有许多让人为之沉重的社会悲剧性事件也是由此引发。甚至有人利用网络传播谣言,进行诈骗,这更是违反了法律,让社会变得不安稳。网络可以造就人才,但也可以把人引入无尽深渊。(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请你说说网络有哪些弊端。【答案】(1)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密、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网络的积极作用。回归课本,从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要求回答网络的消极影响。回归课本,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三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13.(2022·安徽池州贵池区期末)【正确认识网络 合理利用网络】材料一 阅读漫画:材料二 走路、吃饭、坐公交,甚至是骑车时……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拿着手机看。在一些公共场所,总能看到一些人长时间保持低头状,手指轻点触屏,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些人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低头族”一员。网络在为“低头族”带来方便与实惠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会借机盗取你的个人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恼人的骚扰、诈骗。(1)材料一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网络生活中的哪些不良现象?(2)材料二表明网络存在哪些消极影响?(3)如何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昂首挺胸,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建议。【答案】(1)漫画一反映了沉迷于网络的现象,漫画二反映了网络诈骗的现象。(2)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有安全隐患。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3)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两幅漫画分别反映的网络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根据漫画中提供的有效信息,作出回答即可。第(2)问要求回答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考查的知识点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根据材料二中提供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属于建议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回归课本,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主题一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时6 走进社会生活( 八上第一单元)考点 中考命题预测 2024备考建议丰富的社会生活 网络生活新空间 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网络改变世界,合理利用网络等考点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以:认识理解;理论依据;主观做法;观点运用;图片、材料主题归纳等。常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和国家重大时政热点的形式呈现。 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网络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等,学会将其与教材知识进行对接 、分析理解和应用考点1 丰富的社会生活1.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通过什么方式参与社会生活?)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如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等。2.社会生活的特征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3.了解社会生活的意义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4.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身份实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5.个人离不开社会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6.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定义: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中学生可以参加的亲社会行为有:为灾区捐款捐物;义务植树;到敬老院献爱心;做交通小卫士;到社区打扫卫生;宣传环保、交通、法律知识。公交车上给孕妇、老人让座;扶助老弱病残...特别的:亲社会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先天自然形成的,要在成长中不断培养。7.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重要性/原因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意义)③有利于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义)8.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考点2 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怎么丰富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怎么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网络的消极影响(1)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3.怎么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和评估能力。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1)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滞留(2)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3)更不可沉溺于网络。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恶意宣泄负面情绪。4.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考点1:丰富的社会生活◇典例1.(2023·青岛)给下面新闻短讯提炼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今年“五一”假期,从餐饮住宿的红火,到景区景点的热闹,再到商场影院的爆满,众多游客出行,元消费火爆,线下与线上“齐飞”, 实物与服务消费“两旺”A.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B.收入水平显菩提高C.购买实力明显增强 D .旅游条件不断改善◆变式训练(2023·八上恩施期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启示我们要( )A.遵守社会规则 B.关心社会发展 C.培养创新精神 D.树立诚信意识◇典例2:(2023·阜新)某校每月定期开展”我是社会小主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交通文明宣传,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参与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 )①塑造健康的人格 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合理地调控情绪 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变式训练(2023·宿迁)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我市大力推进‘"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 建设,力争2023年创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市民,我们应做到( )①文明礼貌,重他人②志愿服务,亲近社会③童叟无欺,诚实守信④承担责任,只求回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2 网络生活新空间◇典例1.(2023·九上南昌开学考)为及时发现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行为,江西某县试点打造“码”上 监督平台,让民生资金的使用发放等详细情况上网,老百姓一“扫” 即可登录、一“点”即可查询、一“键”即可举报。该平台的打造( )A.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B.体现了公民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C.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D.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变式训练(2023·威海)漫步繁华都市, 5G智慧校园初其规模,远程诊断加速落地;深入广袤山乡,高速光纤入户,直播拓展销路:走进生产-线,千兆网络直通矿井, 5G赋能数字车间……这表明( )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了生产生活 B.城乡区域的发展基本没有差距C.传统生活已不再适应人们需求 D .数字经济已成未来经济的主体◇典例2:(2023·阜新)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在合理利用网络时应做到( )①提高媒介素养 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④交流信息、依赖网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变式训练(2023·内江)有人在网上带节奏,误导舆论走向,对持不同观点人群大肆攻击;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而受到法律制裁。这启示我们( )①自媒体是新生事物,应积极参与 ②网络自媒体存在社会危害,应当回避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2022·河北乐亭期中)暑假,一些即将升入初二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以下你认为可取的方式有( )①每天去小区健身场地锻炼两个小时,与小区居民交流②每周二走进农村、工厂或参观博物馆、展览馆③每天晚上可以一直玩手机,累了正好休息④每周一、三、五参加社会公益活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2022·山东泰安泰山区期末)关于右面漫画中宅童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这样不利于他延展自己的社会生活空间②这样不利于他感受多彩的社会生活③这样不利于他承担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④这样有利于他避免形成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2022·广西玉林玉州区期末)2021年秋季学期,国家“双减”政策出台,玉州区许多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同学们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探索实践。参加这样的活动( )①能丰富我们的学习体验 ②可以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③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④能让每个同学培养健全的人格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2022·安徽安庆期中)在国家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政府财政投入680万元,确保全区63所乡村学校全部实现“中央厨房”供餐模式,受益学生达3万余名,实现了学校的学生营养午餐全覆盖。这说明我们的成长需要获得( )①社会的关心爱护 ②社会的精神滋养③社会的物质支持 ④父母的精心抚育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5.(2022·广东揭阳揭东区期中)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变得越来越便利多彩。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小区引入了蔬菜便民服务,比菜市场干净整洁了不少。”有的说:“社区卫生中心筹建了养老驿站,还有专业医生来为老人们服务,感觉非常温馨。”还有的说:“城管联合街道拆除了极易引发火灾的违章建筑,冬天终于住得安心了。”网友的评论使我们认识到( )A.我们通过享受便利,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B.只有消灭违法行为,才能够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C.社会为人提供支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D.好的环境由人创造,人的社会交往构成社会关系6.(2022·河南淮滨期中)2021年《开学第一课》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通过“天地连线”的方式,请天和核心舱中的三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这次授课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 )①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只有网络才能让我们进行交流③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④网络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2·甘肃庆阳期末)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网络之所以普及迅速,是因为( )①网络是一把双刃剑②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③网络提供给人们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④网络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传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2022·浙江余姚期末)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处在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越来越“宅”,部分学生回家后把大量时间用在刷一些流行短视频和打游戏上,宅在家中封闭自己成为生活常态。这种状态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①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性格变得孤僻②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③有利于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助于完善自我④使自己陷入孤立,与现实世界相脱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9.(2022·四川德阳旌阳区期末)截至2021年8月5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活动,已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并督促网站平台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为这一与青少年成长息息相关的行业“立规矩,圈规范”。这( )①说明我们要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②是因为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③有利于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④表明利用网络弊大于利,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2·福建大田期中)传播网络正能量,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下列做法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①文明上网,传播美好 ②严格自律,拒绝网络③理性上网,明辨是非 ④随心所欲,发帖跟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材料 古罗马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正像一只离开了人的躯体的脚再也不能称其为脚一样,人如果与人群相脱离,也不能称其为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天生要过共同生活。孤独一人难以维持生活,至福之人也应与朋友协同,因为只有协同的现实活动才能持久。”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材料一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拉开帷幕,正式敲响了“乌镇时间”。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1+3”架构的重要功能板块,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以“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世界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和数字化改革主线,着力展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领域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以及经济、社会、政府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最新应用成果,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彰显互联网引领数字文明发展的文明之光、未来之光和智慧之光,照亮未来发展之路。(1)互联网为什么能够照亮未来发展之路?材料二 没有一样东西是十全十美的,网络也是如此。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虽然网络对人们来说有很大的益处,但如果不科学使用,它会把你推向无尽深渊。无数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及沉浸在花花绿绿的购物世界里无法自拔,这不仅仅是影响学习、危害身心健康的问题,还有许多让人为之沉重的社会悲剧性事件也是由此引发。甚至有人利用网络传播谣言,进行诈骗,这更是违反了法律,让社会变得不安稳。网络可以造就人才,但也可以把人引入无尽深渊。(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请你说说网络有哪些弊端。13.(2022·安徽池州贵池区期末)【正确认识网络 合理利用网络】材料一 阅读漫画:材料二 走路、吃饭、坐公交,甚至是骑车时……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拿着手机看。在一些公共场所,总能看到一些人长时间保持低头状,手指轻点触屏,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些人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低头族”一员。网络在为“低头族”带来方便与实惠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会借机盗取你的个人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恼人的骚扰、诈骗。(1)材料一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网络生活中的哪些不良现象?(2)材料二表明网络存在哪些消极影响?(3)如何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昂首挺胸,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建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中考·新课标】主题一课时6 走进社会生活 学案 原卷版 .docx 【2024中考·新课标】主题一课时6 走进社会生活 学案 解析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