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共38张PPT)-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共38张PPT)-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修3)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把握逻辑要义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二课
授课老师:xxx
01
考情分析
网络构建
02
重难考点
全线突破
03
真题感悟
04
时政要闻
议题探究
目录
CONTENTS
明确考向
01
考情分析
稿定PPT
02
考纲考情 备考策略
课标要求 考情概览 年份 试题类型 考查考点
1.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 2.掌握并区分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 2023浙江、广东、湖北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01
网络构建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速记卡片
把握1个含义:逻辑的含义
明确3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02
重难考点
全线突破
知识点1 逻辑的多种含义
主要含义 范围 举例
规律 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研究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历史发展的逻辑……
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规律)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说的不合逻辑、根据材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要遵守逻辑规律与规则)
思维方法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违背了逻辑规律与规则形成的观点和言论)
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逻辑很难
知识点2 形式逻辑
(1)研究重点: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而不是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2)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探究与分享
小明推理:
所有 马 都是 动物,(大前提)
所有 白马 都是 马,(小前提)
所以,所有 白马 都是 动物。(结论)
①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
②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推理结构符合推理规则)。
所以小明的推理是正确的。
形式结构一致,推理形式有效
小芳的逻辑:
所有 马 都是 动物,(大前提)
所有 牛 都不是 马,(小前提)
所以,所有 牛 都不是 动物。(结论)
①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
②推理的形式是无效的(推理结构不符合推理规则)。
所以小芳的推理是不正确的。
形式结构不一致,推理形式无效
结论:真
小明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所有S是P
大前提:真
小前提:真
S
M
P
所有M是P
所有S不是M
所有S不是P
大前提:真
小前提:真
结论:假
小芳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S
M
P
S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
【易错纠偏 澄清误区】
1.“逻辑”就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 )
3.形式逻辑特别关注论据问题。( )
4.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是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 )
纠错:“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纠错:“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纠错: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纠错: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
1.(2023·重庆沙坪坝·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中的“逻辑”,所表达意思一致的是( )
①《墨经》是第一个集中反映中国逻辑史上完整逻辑体系的文本
②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不合逻辑的
③“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我国全面发展
④经济发展中要合理运用市场逻辑,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该项中的逻辑指逻辑学。②:该项中的逻辑指规律。③:该项中的逻辑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④:该项中的逻辑指规律。②④项所表达的意思一致。故本题选C。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
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菜于1819年写的《西风颂》中的一句话,这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自然的逻辑,也是人生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 )
A.客观事物的规律 B.某种理论、观点或说法
C.思维的规律 D.一门学科,逻辑学
【答案】A
【解析】A: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这是自然规律,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A入选。BC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指自然规律,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而不是某种理论、观点或说法,也不是思维的规律,更不是逻辑学,BCD不选。故本题选A。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
3.(2022·高三课时练习)列宁曾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人们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外界事物
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超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①③正确。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②错误。④:“不值得推敲”的说法错误,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值得推敲,具有一定意义,④排除。故本题选B。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
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爱好逻辑的小华在网上购买逻辑学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那么多的“逻辑学”: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这些“逻辑学”之间的关系是(  )
A.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B.形式逻辑包含逻辑学和辩证逻辑
C.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包含辩证逻辑
D.逻辑学包含辩证逻辑,辩证逻辑包含形式逻辑
【答案】A
【解析】A: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都称为逻辑学。随着学科分化,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思维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由此可见,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A正确。BCD: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是相互包含关系,BCD错误。故本题选A。
现代化
经济体系
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类别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错误表现 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违反排中律就会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现代化
经济体系
比较矛盾律和排中律
关系 矛盾律 排中律
区别 含义不同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要求不同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错误不同 “自相矛盾”(“两可”) “两不可”
作用不同 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常用于反驳 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
联系 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进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易错纠偏 澄清误区】
5.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 )
6.故意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
7.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
8.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
纠错: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纠错: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纠错: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纠错: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下棋,小红问小明“你赢了吗?”小明回答“没赢。”小红再问"你输了吗?"小明回答"没输。"对小明回答分析正确的是( )
A.他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B.他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C.他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D.他没有违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答案】D
【解析】A: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A错误。B:对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都否定称为“两不可”,违反排中律,在象棋比赛中,输和赢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矛盾,B错误。C:对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都肯定称为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在象棋比赛中,输和赢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矛盾,C错误。D:在象棋比赛中,除了赢、输之外还有和棋,故他可以不赢也不输,没有违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D正确。故本题选D。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2.(2023·天津红桥·天津市复兴中学校考一模)“基于规则的秩序”是西方国家惯用的一个辞藻,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意志和标准强加于人,用少数国家的帮规取代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则。对此,我们的态度是;必须明确基于的是什么“规则”,维护的是什么“秩序”,不能语焉不详,这体现了逻辑思维的是( )
A.确定性要求,不能偷换概念 B.明确性要求,不能“两不可”
C.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 D.可预见性要求,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答案】A
【解析】A:材料中指出在进行对外交往中,要明确基于的规则是什么,维护的秩序是什么,不能语焉不详,这体现了要遵循确定性要求,不能偷换概念,故A正确。BC:材料强调的是对待同一事物,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要明确概念,不能混淆概念,材料中未体现出面对同一事物,出现自相矛盾和模棱两可的态度,故BC不选。D:材料强调的是要明确事物概念去处理问题,未体现可预见性要求,故D不选。故本题选A。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3.(2022·北京丰台·统考一模)以下说法违反了同一个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
①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儿说不种小麦。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②甲说:“你会做饭吗?”乙说:“我会呀!”甲:“那你会做什么菜啊?”乙:“我只会做饭!”
③甲对乙说:“这件事情我不会参与,我只会在必要的时候指导一下你们。”
④甲说:“我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乙问:“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呢?”甲:“去年3月13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选项③中, 甲既说不参与这件事,后面又说参与,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选项④中甲说自己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但却记得记忆消失的时间,因此其说法也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矛盾律,这两个选项都违反了矛盾律基本要求,③④符合题意。①: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 又否认“非A”。选项①中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儿说不种小麦,是互相矛盾的论断,但是乙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违反了排中律, 与题意不符。②:该选项中甲刚开始问的是“做饭”,后面又说“做什么菜”,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4.(2023·浙江台州·统考二模)下列选项与“小郭强颜欢笑,安慰着他那不省人事的爱人”这句话违反相同逻辑规律的是( )
A.说“有的规律可以违背”这固然不对,但“所有的经济规律都不可违背”这种说法也太绝对化了。
B.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年满十八岁,那么就一定有选举权这种说法是对的,当然我也认为虽然一个人年满十八岁,但不一定有选举权这种说法也有道理。
C.砒霜是有害的毒品,又是有益的药物。
D.有人说我这个人太骄傲。骄傲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为祖国的古老文明而骄傲。
【答案】B
【解析】“小郭强颜欢笑,安慰着他那不省人事的爱人”这句话中“强颜欢笑安慰”与“不省人事”自相矛盾,二者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违反了矛盾律。A:“有的规律可以违背”不对,“所有的经济规律都不可违背”说法太绝对,这违反了排中律,“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A不合题意。B: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年满十八岁,那么就一定有选举权这种说法是对的;我也认为虽然一个人年满十八岁,但不一定有选举权这种说法也有道理。这两句话自相矛盾,违法了矛盾律,与题干所犯错误相同,B符合题意。C:砒霜是有害的毒品,又是有益的药物。这是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是哲学上的矛盾,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C不合题意。D:有人说我这个人太骄傲。骄傲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为祖国的古老文明而骄傲。句子中前后两个“骄傲”不是同一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5.(2023·湖南邵阳·统考三模)某同学做了好事不留名。在小张、小李、小王三位同学中只有一个是做好事的人,当老师问他们三人时,小张说:"不是我。"小李说:"不是我。"小王说:"是小张做的。"三个学生只有一个说了真话,据此可以推断出做好事的人是( )
A.小张 B.小李 C.小王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ABCD:小张说:"不是我。"小王说:"是小张做的。"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说法,不可能同真,根据排中律,小张和小王中有一个说的是真话。三个学生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小李是说假话的人,而小李说"不是我。",可见做好事的是小李。B入选,ACD排除。故本题选B。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6.(2023·福建泉州·统考三模)有一天,小方、小林做完数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小方说:“如果我的不对,你的就对了。”小林说:“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旁边的小刚看了看他俩的答案后说:“小林的答案错了,”这时数学老师刚好走过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并查看了他们的运算结果后说:“刚才你们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小方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对了
B.小刚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错了
C.小刚说的是假话,小林和小方的答案都不对
D.小林说的是真话,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
【答案】A
【解析】ABCD:题中,小方“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与小林“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这两句话是矛盾的,根据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数学老师说:“刚才你们三个人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可以判断小刚“小林的答案错了”是假的,小林“我的也不对”也是假的,只有小方的话是真的,即小林的答案是对的,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03
时政要闻
议题探究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时政要闻
热点议题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25日,贵州省第二届“村BA”总决赛在台江县台盘村打响。本届“村BA”经过激烈争夺,遵义、铜仁、毕节、黔东南4个市(州)的代表队挺进总决赛。关于哪只球队获得了最终冠军,下面有四种说法:
黔东南:我不是冠军
遵义:我是冠军
铜仁:毕节是冠军
毕节:遵义不是冠军
[探究1]结合材料一,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真话,请分析哪只球队获得冠军,并写出推理过程。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时政要闻
提示:黔东南队获得冠军。材料中,遵义、毕节两队的对话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普通形式逻辑的排中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根据四支球队中只有一支球队说真话,因此,说真话的或者是遵义,或者是毕节,这样黔东南、铜仁队说的必是假话。而黔东南说假话,则正好表明黔东南队获得了冠军。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时政要闻
热点议题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材料二 围绕着小区一群大妈跳广场舞噪音过大扰民的问题,小区居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甲大妈:我们在小区的空地上跳舞,空地又不是广场,因此不应把我们在小区空地跳舞作为广场舞限制。
乙大爷:我赞成不是所有的广场舞都要限制,也赞成不是所有的广场舞都不要限制。
丙大叔:我反对任何干预群众跳广场舞的举措,也反对对广场舞扰民无所作为的做法。
[探究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的有关知识,指出三位群众的观点是否违反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并说明理由。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时政要闻
提示:甲大妈的观点违反了同一律。甲大妈把广场舞和在广场上跳舞混为一谈,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乙大爷的观点没有违反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乙大爷的观点是认为只有那些扰民的广场舞需要限制,因而不是所有的广场舞都要限制,也不是所有的广场舞都不要限制。
丙大叔的观点违反了排中律。丙大叔既反对干预群众跳广场舞,又反对不干预群众跳广场舞,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时政要闻
1.(2023·广东广州·校联考一模)甲、乙、丙、丁四人接到任务,要求他们分别把某本书翻译成英文、德文、日文和韩文四种文字。下面为四人的对话,有三个人的话为真,一个人说了假话。以下分析正确的( )
甲:我把书翻译成了英文 乙:我把书翻译成了韩文
丙:我把书翻译成了日文 丁:我没把书翻译成了日文
①如果甲说的是假话,那么丁翻译的一定不是德文
②如果乙说的是假话,那么丁所翻译的一定是韩文
③如果丙所说的是真话,那么甲翻译的一定是英文
④如果丁所说的是真话,那么丁翻译的一定是德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如果甲说的是假话,在乙、丙、丁的话为真的情况下,甲翻译的一定是德文,所以丁翻译的一定不是德文,①说法正确。②:如果乙说的是假话,在甲、丙、丁的话为真的情况下,乙翻译的一定是德文,那么丁所翻译的一定是韩文,②说法正确。③:如果丙所说的是真话,那么甲、乙、丁三人中,一定有一人说的是假话,甲有可能说假话,因此甲翻译的不一定是英文,③说法错误。④:如果丁所说的是真话,那么丁可能翻译英文、德文或者韩文,在甲、乙、丙三人中,一定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丁翻译的不一定是德文,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时政要闻
2.(2023·云南昭通·一模)前不久,某中学组织本校青年教师开展交通疏导、文明劝行活动,安排小赵、小钱、小孙和小李等四位老师同一天参加活动,但他们中有一人没有参加。当问到谁没参加时,他们回答如下:
小赵:小孙没有参加。
小钱:小李没有参加。
小孙:如果小李来了,就是我没有参加。小李:没参加的不是我。
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人说了假话,可以推理出没有参加活动的是( )
A.小赵 B.小钱 C.小孙 D.小李
【答案】C
【解析】ABD:题干中指出四人当中必有一假,由此可知可根据矛盾律来进行推理,矛盾律是指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反对或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以此推断,小钱和小李的回答是互为矛盾的,其中必有一假,假设小钱说的是假话,那么其余三人说的话均为真话,据此可推断出小孙没参加活动,故ABD不选。C:根据矛盾律的知识,“A”和“非A”中必有一假,以此推断,小钱和小李的回答中必有一假,假设小钱说的是假话,那么其余三人说的话均为真话,据此可推断出小孙没参加活动,故C正确。故本题选C。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时政要闻
3.(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湾海峡两岸都属于中国的领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023年3月7日,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对记者说,美国尊重一个中国原则,但“不希望看到与台湾有关的现状发生变化”。
结合材料并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指出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观点的逻辑错误。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时政要闻
【答案】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关键信息:一致性的思维,矛盾律要求)②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海峡两岸都属于中国的领土,尊重一个中国原则,就必须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就必须尊重中国的统一。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一方面宣称尊重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看到与台湾有关的现状发生变化",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
04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真题感悟
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
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
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
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
D.背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
【答案】D
【解析】A:材料中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而选项A中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与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属于同类事件,与材料中的思维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驳材料观点,A排除。B: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B选项中“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强调背不背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B排除。C: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C选项“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强调儿童免票不免票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C排除。D: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D选项强调背通古诗文的优点,与材料观点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驳材料观点,D正确。故本题选D。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真题感悟
2.(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
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
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
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答案】D
【解析】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甲、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A不符合题意。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那么甲、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B不符合题意。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C不符合题意。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只有丙判断错误,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真题感悟
3.(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某校举办教职工健康长跑比赛,分男女两组记名次。赛后,赵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钱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第三。”孙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最后。”李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四位老师所言属实,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 )
A.李、钱、赵、孙 B.钱、李、赵、孙
C.李、赵、钱、孙 D.李、钱、孙、赵
【答案】A
【解析】D:根据“赵老师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和“孙老师是男子组的最后”可以推断孙老师是全校最后,赵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三个到达终点,孙老师在四位老师中最后一个到达终点,故D排除。BC:根据“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和“李老师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可以得知全校第一第二是女老师,但是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所以钱老师的成绩位于李老师之后。故李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一个到达终点,钱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二个到达终点,BC排除。A:根据四位老师所言分析,可以得出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李、钱、赵、孙,A正确。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