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说起他,我们都很熟悉,你一直都以为,他是意气风发的。可是你不知道,他也曾经这样憔悴。那时,在绝境中,他孤注一掷,带领红军,开启长征!情境导入长征路线图万里长征长征用具1934年9月30日,中央红军第九军团从这里(闽西长汀与连城交界处的松毛岭下的南山镇中复村)开始长征飞夺泸定桥背景探寻外部因素: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国民党当局却鼓吹"攘外必先安内",实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政策,集中兵力对红军实行围剿政策。内部因素:中共中央出现左倾错误,临时中央以及完全不懂中国实际的洋顾问("国际顾问"李德)改变了过去毛泽东等人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造成红军对国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伤亡惨重,根据地缩小,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只能实行战略转移——长征!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词积累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请思考并讨论学习长征精神在当下的意义。联系现实“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习近平杨成武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长征的时代背景。2.分析文中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而探究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3.了解本文运用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的写法,感受真实的历史氛围。4.体会文中作者对于长征胜利所产生的自豪、喜悦之情。学习目标认识作者杨成武(1914、10、27—2004、2、1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1934年10月随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多次率部担任前卫,在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攻破天险腊子口等重要战斗中屡立战功。此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2004年,在北京逝世。杨成武晚年写了不少回忆录,有《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反攻进攻曲》《战华北》等著作。传奇上将——杨成武(1914.10.27—2004.2.14)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文体知识概念特点真实、广泛、突出。分类亲笔回忆录、口述回忆录回忆录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塞诺封写了一本书,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和经历,书名就叫《回忆录》。文体知识起源在我国,撰写回忆录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儒家经典《论语》,就是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回忆录文体知识写作特点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 ,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有一定的代表性 ,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 ,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整体感知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背景、缘由、部署,过程,意义、代价)中央全军干部会议,宣布长征胜利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本文写了哪些事件,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长征胜利万岁胜利到达吴起镇歼灭二马骑兵战役消灭反动民团全军干部会议粉碎蒋介石“追剿”计划吴起镇战斗路遇小平同志毛主席的讲话图文导航(1-8段)(9-22段)(23-46段)行文线索: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文章是如何描写红四军团到达吴起镇的欢乐、热烈场面的?【参考】(1)将要到达吴起镇时队伍“顿时沸腾”起来了。运用了“顿时”“沸腾”两个词语表达了战士们在长久的坚持之后,即将完成任务的喜悦之情。(2)同志们“欢叫着”“冲着”等词语表现长征胜利后的兴奋心情。(3)文章还回忆了长征路上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现在终于胜利,“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所以“激动”“兴奋”。研读文本本文详细地描写了回击二马伏击战的场面,请结合相关的段落谈谈这一场面描写有何特点。【参考】(1)现场感强。“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直接描写了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场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2)细节描写突出。“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节描写较为突出,表现了敌人在受到打击时的狼狈。(3)叙议结合。既详细地记叙了战斗的场面,又有相关的解说和议论,使得描写详尽清晰。研读文本红军在陕北会师后,整编、会师等事件很多,本回忆录重点写了三个主要事件,为何写这三件事?研读文本①红四团到达吴起镇,渡尽劫波兄弟在,历尽艰难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欣喜、激动令人终生难忘;②吴起镇战斗,长征中的最后一仗,这一仗宣告了蒋介石“追剧”计划的彻底破产,意味着长征终获胜利③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毛主席总统长征精神,从理论高度总结了长征的价值和意义,永远激励着中国革命者奋勇前进。这三件事是作者记忆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都很好地体现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艺术手法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动作、细节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如何突出事件场面?1.场面描写∶2.动作描写∶3.心理描写∶4.细节描写∶5.语言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如"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如"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他扳着手指说……"等,写出了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的高度集中。如与邓小平同志的对话 ,以及毛主席的宣讲。艺术手法结合毛主席的讲话,谈谈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参考】(1)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历史。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的胜利宣告了红军战略转移取得了成功。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3)长征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二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4)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5)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文本解析【评价】本段写毛主席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的评价,从不同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照应上文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意义】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文本解析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请思考并讨论学习长征精神在当下的意义。思考质疑“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习近平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请思考并讨论学习长征精神在当下的意义。【参考示例】(观点一)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能够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观点二)不畏艰险,坚持奋斗。红军战士正是凭借着不畏艰险、坚持奋斗的精神,才能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取得长征的胜利的。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应戒骄戒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观点三)团结一心,顾全大局。在红军长征途中,曾发生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论是行进路上的彼此搀扶,还是把最后的食物留给战友,都体现了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带领红军走向了最终的胜利。独木不成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成功。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观点四)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长征胜利的关键因素。虽然山高水险、饥寒交迫,但红军战士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们脸上始终充满阳光的笑容,眼中始终流露出坚毅的光芒,正是这样的乐观精神,让他们成为不可战胜的队伍。这启示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不要轻易低头,要坚信希望就在前方。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节选自《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长征 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怎样弘扬红军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纪念碑思维拓展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历史不断向前,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继续走好新的长征。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不会平坦。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今天,我们重温那次再创历史的伟大远征,为的就是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