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202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 六 课第一框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第二框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第二框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选必三 逻辑与思维胜券在握 系统复习 高中政治 一轮复习 讲义本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胜券在握 系统复习 思想政治 课堂讲义上页下页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 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 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3.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 理错误。 4.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 个基本规律 1.理解概念的概述;明确概念的方法;理解判断的概述,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复合判断;理解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述,掌握简单判断、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理解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类比推理及其方法。(科学精神)2.运用科学思维参与公共活动。(公共参与)2.推理知识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教材P44,背背119(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2)结构: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1.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来源),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知识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教材P44,背背119(3)种类①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②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类别 含义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推理张林喜欢所有的喜剧电影,《加菲猫》是喜剧电影,所以,张林喜欢《加菲猫》。一般性前提个别性认识个别性结论个别性前提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以福州话、厦门话等为代表,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所以,各方言区人民都有自己的代表方言。演绎推理一般性结论归纳推理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正方形也有一组邻边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也互相垂直且平分。通过菱形与正方形的类比而推出结论类比推理这个推理的结论和前提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为什么 人们发现,3 -1=8,5 -1=24,7 -1=48,9 -1=80,11 -1=120,13 -1=168,…等号后面的数都是8的倍数。根据以上发现,人们推断: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都是8的倍数。这个推理是根据前提的特征,归纳出“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都是8的倍数。”这一结论。这个结论与前提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关系,因为它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属于或然推理。【探究与分享:P44】知识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知识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教材P45,背背1193.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之一:推理的形式结构①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②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P44页最后一段)4.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①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②意义: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周延和不周延(1)周延: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2)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记忆口诀周延、不周延,质、量来判断。主项看量项(量),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看联项(质),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知识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2.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换质法)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换位法)含义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规则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参考双重否定】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特别提醒:全称肯定判断只能推出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不能通过换位推理得出必然结论◆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以,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唯心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所以,唯心主义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有些学生是党员, 所以,有些学生不是非党员。◆有些疾病不是传染的, 所以,有些疾病是不传染的。教材P46-48,背背119所有走私活动都是违法的所有侵略战争都不是正义战争有的金属是液体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曹操 是 军事家刘备 不是 汉高祖有些违法的是走私活动所有正义战争都不是侵略战争有的液体是金属不能进行换位有军事家是曹操汉高祖不是刘备有的人不是说谎者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有的劳动产品是商品不能进行换位3.三段论推理知识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材P49,背背120(1)含义: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2)结构:结论中的谓项叫作“大项”,结论中的主项叫作“小项”,在结论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叫作“中项”;包含大项的前提叫作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叫作小前提。【探究与分享:P48页】小明与小华在学习三段论的推理知识小明说了一个三段论推理让小华分析。正当防卫是不负刑事责任的,小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所以,小张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请你试着分析小明的推理结构。正当防卫是不负刑事责任的,小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所以,小张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中项小项大项知识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3)规则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双否定前提)。知识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教材P49-51,背背120拓展:三段论的省略式日常语言中,三段论往往以省略的形式出现。有以下三种省略的形式:1.省略大前提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正义的事业,所以,中国的改革必定成功。这里省略了大前提“正义的事业必定成功”。2.省略小前提正义的事业必定成功,所以,中国的改革必定成功。这里省略了小前提“中国的改革是正义的事业”。3.省略结论正义的事业必定成功,中国的改革是正义的事业。这里省略了结论“中国的改革必定成功”。胜券在握 系统复习 高中政治 一轮复习 讲义本胜券在握 系统复习 思想政治 课堂讲义例题1[2023年1月·浙江选考]“所有的M岛人都说谎,K不是M岛人,所以,K不说谎。”假定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三段论 ( )A.是有效的B.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C.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D.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上页下页B例题2《大决战》是得奖影片,《大决战》是优秀影片,所以优秀影片是得奖影片。假定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真实的,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优秀影片”是小项,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②《大决战》是中项,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③“得奖影片”是大项,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④要让推理合乎规则,结论可以改为“有些优秀影片是得奖影片”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A知识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联言推理及其方法(1)含义: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2)方法①合成式: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②分解式: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p q P并且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全真则真,一假则假联言推理教材P51-52,背背120实现中国梦需要我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你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他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示例评析】合成式:其前提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分别存在,而在结论中断定它们同时存在。真真知识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所以,德之不修,是吾忧也。真真分解式:由前提所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而在结论中断定其中的个别情况存在。知识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2.选言推理及其方法(1)含义: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2)方法①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②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示例评析】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的。某个实数,要么它是有理数,要么它是无理数,这个实数是有理数,所以,这个实数不是无理数。肯定了其中一种性质结论必然要否定另一种性质肯定否定式相容选言判断:否定肯定式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要么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发展史充分证明绝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所以,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否定了其中一种可能性结论必然要肯定另一种可能性否定肯定式不相容选言判断:知识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3.假言推理及其方法(1)含义: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2)种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回顾:假言推理的客观基础、依据客观基础: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如果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并且确认了相关事实,就可以运用假言推理推断未知的事物情况。依据假言判断: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后不定。(有前无后必假)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有前后不定。(无前有后必假)充分必要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真假共存必为假)教材P51-52,背背120知识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效 形式 ①肯定前件式(肯前肯后) ②否定后件式(否后否前) ①否定前件式(否前否后) ②肯定后件式(肯后肯前) ①肯定前件式②肯定后件式③否定前件式④否定后件式错误 结构 ①否定前件式(否前否后) ②肯定后件式(肯后肯前) ①肯定前件式(肯前肯后) ②否定后件式(否后否前) ①肯定前件,否定后件;②肯定后件,否定前件。③否定前件,肯定后件;④否定后件,肯定前件。(3)有效形式和错误结构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p q p 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例题3 “某大学甲、乙、丙三位同学至少有一人是党员”,已知“甲不是党员”,则必然推理出的结论有①只要乙是党员,丙就不是党员 ②如果乙不是党员,丙就是党员③或者乙是党员,或者丙是党员 ④要么乙是党员,要么丙是党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C【详解】①:根据前提——乙和丙中至少有一个党员,无法得出只要乙是党员,丙就不是党员的结论,①不选。②:根据“某大学甲、乙、丙三位同学至少有一人是党员”和“甲不是党员”,我们可以必然推理出乙、丙中必然有一个是党员。根据前提,乙与丙至少有一个是党员,如果乙不是党员,丙就一定是党员,②符合题意。③:或者乙是党员,或者丙是党员是相容选言判断,符合结论要求,③可以入选。④:要么乙是党员,要么丙是党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我们只能推理出乙和丙中至少有一个是党员,没法必然推出只有一个是党员,④不选。胜券在握 系统复习 高中政治 一轮复习 讲义本胜券在握 系统复习 思想政治 课堂讲义例题4[2022·舟山期末]如“张某若不能证明王某自身有过错,则必须承担侵权责任”为真判断,那么以下哪句判断与上述判断不一致 ( )A.如果张某证明王某自身有过错,则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B.只有张某证明王某自身有过错,才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C.除非张某证明王某自身有过错,否则需要承担侵权责任D.如果张某没有承担侵权责任,那么张某证明了王某自身有过错上页下页A例题5.每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我国宪法对人大代表的任职资格有以下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可以被选举为人大代表;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关于年满十人周岁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甲是否可以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甲和乙各执一词。甲认为:只要是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我可以被选举为人大代表,自己是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所以自己可以被选举为人大代表。乙认为:只有完全具备人大代表的任职责格,才可以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甲由于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不具备人大代表的任职资格,所以不可以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结合材料,运用“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知识,分别判断甲乙的推理能否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并说明理由。①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②甲的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肯定后件的结构形式,推理结构正确。但是根据宪法规定的人大代表任职资格,甲所做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这个前提虚假,因此甲由前提推出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③乙的推理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否定后件的结构形式,推理结构正确。根据宪法规定的人大代表任职资格,乙所做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这个前提真实,因此乙的推理能确保得到真实结论。例题6.2023年是我国“消费提振年”。为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暖”,某市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对此,A认为提升消费能力与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有很大关联,所以作出以下推理:“只要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能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B则认为提升消费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故作出下列推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居民消费,改善消费条件不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所以改善消费条件不能带动居民消费。”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A、B所作的推理进行评析。A的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该推理前提虚假,且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推理结构也是错误的,所以A推理的结论是不可靠的。B的推理属于三段论推理,其大项“带动居民消费”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推理规则,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所以其推理也是错误的。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