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基础过关:第2章-声现象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物理基础过关:第2章-声现象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考点清单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速度;知道回声。
声音的产生
(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______产生的,如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考点 1
振动
(2)特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②________,③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2. 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以④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⑤________。
振动
振动

声波
(2)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⑥________、⑦________,也可以是⑧________,如同学们能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真空⑨______传声,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无法直接对话。
固体
液体
气体
不能
3. 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⑩________,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________。
(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________和 ________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______m/s。
(3)快慢比较: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快慢
距离
种类
温度
不同
340
4. 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__________的声音。
(2)辨别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 ________s)回到耳边,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超过 ______m时,人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更响亮。
(3)利用:回声测距离原理是s= ________。
反射回来
0.1
17
考点 2
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会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从中体验声音的基本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
(1)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 ____,简称 _____,符号为 _______)。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则音调越 ______。
21
22
23
赫兹

Hz

(3)举例:如女生的声音比男生尖细一些,是因为女生说话的音调比男生高;管乐器的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弦乐器的弦绷得越紧,音调越高;打击乐器的鼓皮绷的越紧,音调越高。
2.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1)影响因素:振幅(即物体振动的幅度)与距发声体的距离.
(2)响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振幅越 _____,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 ________,响度越大。
(3)举例:老师站在讲台讲课时,后排学生听到的声音小即响度小;调大收音机的音量,响度变大。
24
25


3. 音色:声音的品质
(1)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2)举例:“闻其声知其人”;“声纹锁”;依据音色区分不同发声体:如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模仿别人说话,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音色等。
1.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
2. 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
3. 牛的叫声与蛐蛐的叫声相比,音调低,响度大( )
4. 我们通常说的男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 )
5. 同一个人唱的高、低音“do”的音色不同( )




×
×

×
×
考点 3
◎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声音的波形图;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和现代技术中的有关应用。
1. 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20 000 Hz,不在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2. 超声波
(1)频率范围:高于20 000 Hz。
(2)应用:a. 传递信息: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B超等;b. 传递能量:超声波去污垢、超声波除结石等。
声的利用
3. 次声波
(1)频率范围:低于20 Hz。
(2)应用: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等。
【说明】发声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源振动发声且频率在20 Hz~20 000 Hz(人的听觉范围)、有介质传播声音到达人耳、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的分贝数、人的听觉系统正常。
考点 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道声音的分类等级;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1. 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 ______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 _______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 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正在上课时传来的锣鼓声。
【温馨提示】同一种声音,既可以是噪声也可以是乐音。
26
27
28
振动
影响
干扰
2. 噪声强弱的等级
人们以 ________(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 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在 ________减弱,如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使用乐器和家电时调整音量、禁止鸣笛、摩托车装消声器、会场将手机调静音等。
29
30
分贝
声源处
(2)阻断噪声传播:在 ____________减弱,如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道路两旁植树等。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 ________减弱,如工厂用的防噪音耳罩、捂住耳朵、飞机起飞时乘客戴耳塞等
31
32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1.如图是两位女生在表演“古筝二人奏”。
(1)悦耳动听的古筝声是由于古筝琴弦
的______产生的;
(2)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观众耳中的;
(3)演奏者用力拨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
振动
空气
响度
命题点:声音的特性
2. 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______不同;如果再加上几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并拨动,______(选填“较宽”或“较窄”)的音调较高。
响度
较窄
命题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3.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中的闹铃放在玻璃 罩
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选填“ 音 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响度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4. 如图所示,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
演,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______发
出的,他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
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______,敲鼓时用力越大,其响度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振动
响度
越大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5.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
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产生的,塑料尺
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若改变
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
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________不同,听
到声音的________不同。
振动
响度
频率
音调
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
6.如图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体在______。
命题点2: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7.如图所示,将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乒乓球弹开得越远,表明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
振动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8.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振动
响度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9.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
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
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
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______,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音调从左至右逐渐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音调
升高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10.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小蔡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______就会产生声音.上下推拉“活塞”,发出声音的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振动
音调
命题点:声的利用
11.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看到烛焰晃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能量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常考类型剖析
类型 一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2)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3)蜜蜂振动翅膀来“唱歌”,它的发声体是声带( )
×

×
(4)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
(5)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
(6)鱼被说话声吓得游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

×

类型 二
声音特性的辨析
例2 下列行为或现象中,利用音色的是________;描述响度的是________;描述音调的是________.
①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②调节琴弦松紧程度;③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④分辨不同动物的叫声;⑤手指弹银元边缘鉴别银元的真假;⑥喊话时用喇叭;⑦声纹锁辨声开门;⑧敲击编钟的不同位置;⑨向暖水瓶中灌水,根据声音可知道水是否灌满;⑩公共场所禁止高声喧哗; 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
④⑤⑦
①⑥⑩
②③⑧⑨
响度、音调、音色的辨识与影响因素




辨析:多结合生活考查人唱歌或说话时,声音的“大”、“小”
影响因素:用不同力度敲打物 体,听者与发声体
辨析:男高音、女低声、声音的“粗”、“细”、调节弦乐器的长短、粗细、松紧或按压不同的位置
影响因素:男声与女声不同的原因
①响度
②音调
③音色:分辨不同人的声音、辨别不同的乐器、口技、声纹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