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一章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知道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知道粗略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1)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①______,符号:②________。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③____)、毫米米mcm考点 1(mm)、微米(μm)、纳米(nm)等。注:天文学中,长度的单位是光年单位换算:1 km=④______m,1 dm=⑤______m,1 cm=⑥________m,1 mm=10-3 m,1 μm=10-6 m,1 nm=10-9 m。(2)测量工具常用测量工具:直尺、三角尺、卷尺。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10310-110-2(3)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步骤 正确操作方法会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⑦____、⑧______和零刻度线的位置.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单位是⑨______ 、量程是⑩_____、分度值为 ______。量程分度值cm0~8 cm0.1 cm会放 有刻度的一边要 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________;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若零刻度线磨损,取其他整数值刻度线。如图所示,其中刻度尺放置正确的是 ________图。平行甲紧靠会读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________;估读位的数字为0时,不能省略。如图丙所示,读数时,正确的视线方向是 ________。会记 记录的数据要包括 ______和 ________;图丙所示的读数为 ________。下一位B数值单位2.50 cm实验视频2.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 ______,符号为 ______。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等。单位换算:1 h= ______min,1 min= ________s。(2)测量工具现代生活中:机械钟、石英钟、电子手表等。运动场和实验室: ________。秒s6060停表(3)停表的读数图示停表的读数分两部分:小圈内表示分, 每小格表示0.5分;大圈内表示秒,每小格表示0.1秒。当分针在前0.5分内时,秒针在0~30秒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分内时,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因此图中所示时间应 ____分 ____秒。139.83. 误差与错误误差定义 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_______与 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特点 误差不能 ______,但应尽量 ____减小方法 多次测量 ________、选用 ______的测量工具、改进 、 _________等测量值真实值消除减小求平均值精密测量方法测量错误 造成原因 由于 ________仪器的使用规则、 ______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区别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 ______避免的(选填“能”或“不能”).没有遵守读数能◎理解运动的相对性.1.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将物体 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2. 参照物(1)定义: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作为 ____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判断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所选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 ________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________的。位置随时间标准运动静止运动的描述考点 23.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 ______,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 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快慢1.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在相同的 ________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 ________。b. 在物体运动相同 ________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 ________。时间快路程快考点 3◎理解速度概念,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含义。(2)速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________与 _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 ________表示。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 ________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________,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 ________。路程时间v快慢路程快(3)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 ______,符号为 ______或 ______.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为 ________或 ______.单位换算:1 m/s= ______km/h.(4)公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公式:v= ________(s表示 ________,单位是m、km或cm;t表示 ________,单位是s、h或min;v表示速度,单位一般是m/s或km/h)变形公式:s= ________、t= ________.米每秒m/s(3)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 ______,符号为 ______或 ______.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为 ________或 ______.单位换算:1 m/s= ______km/h.(4)公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公式:v= ________(s表示 ________,单位是m、km或cm;t表示 ________,单位是s、h或min;v表示速度,单位一般是m/s或km/h)变形公式:s= ________、t= ________.m·s-1km/hkm·h-13.6路程时间vt(5)交通标志牌的认识如图甲所示标志牌说明此处距南宁 ______km.乙所示标志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60 km/h2. 物体的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______且 _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__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直线速度不相等(3)平均速度定义:变速直线运动比匀速直线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的研究,也可以用 ________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计算及意义:可以用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 ________之比来计算。它可以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程度。时间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1.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以地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B.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C. 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D. 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D命题点:运动快慢的判断2.如图所示,校运动会上正在进行100 m短跑的比赛,看台上的观众和终点的裁判员是通过不同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其中看台上观众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________;终点的裁判员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________.路程时间3.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______km/h,若小车按照此速度行驶86 km,则小车需要____h。204.3命题点:速度的相关计算考向1 参照物的选取例1 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则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选填“飞船”或“地球”);坐在指挥中心的科研人员认为航天员是运动的,这是以________(选填“飞船”或“地球”)为参照物的。飞船地球常考类型剖析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类型 一考向2 运动状态的判断例2 例2题图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静止运动v= 的相关计算(易错)67.0715271.80.5类型 二例3 (1)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杭瑞高速贵州段全面建成通车。北盘江大桥全长1 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成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一辆轿车以72 km/h的速度通过该桥,需要________s.(2)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20 s内前进了300 m的距离,它的速度为______m/s,以此速度30 min内行驶的距离是______km。(3)某同学郊游时,用0.5 h走完1.4 km的路程,休息0.5 h后,再用0.5 h走完1.3 km的路程,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即________m/s。1.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2. 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下图:导方法指方指导方指【注意事项】求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包括中间停留时间). 运动图像的理解及相关计算例4 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例4题图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B. 0~30 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运动速度为10 m/s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类型 三【解析】由题图可知,两物体相遇时,乙运动的路程是100 m,但甲运动的路程是400 m-100 m=300 m,A错误;0~30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乙在前10 s内处于静止状态,B错误;甲全程运动路程为400 m,全程用时40 s,故甲运动的速度为v甲= =10 m/s,C正确;由题图可知,乙比甲推迟10 s出发,D错误.故选C.【答案】C(1)s-t图像的考查要点①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若为过原点的直线,则路程与时间成正比;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若图像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若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比较速度的大小关系.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路程大的速度大或依据斜率判断:斜率大(即较陡的直线)的速度大;④求速度.选取图中的点(一般取整数点),根据v= 计算速度[仅限于过原点(0,0)的斜线].导方法指方指法方指(2)v-t图像的考查要点①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若图像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除与时间轴重合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随时间增大,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若速度随时间减小,则做减速运动;②求路程,选取图中的点(一般取整数点),根据s=vt求路程。 导方法指方指导方指实验突破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 实验原理(v= )2. 实验器材及装置(1)测量工具的用途(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金属片的作用(确保终点在同一位置,可以更准确的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时间)(3)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倾角过大小车滑行太快,不易准确测量时间)点命题实验3. 小车运动距离的确定(在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时,要“头对头”或“尾对尾”测量)4. 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5. 小车从斜面顶端(不计摩擦)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机械能及其转化(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6. 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7. 小车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判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v上半程<v全程<v下半程)点命题点命8. 误差分析(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所测的速度偏大;当小车停止运动后才结束计时,所测速度偏小)9. 多次测量的目的(减小误差)点命题例 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解析】(1)根据v= ,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可以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用v=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例题图(2)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________。【解析】(2)要测量速度,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并用停表测量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后用v=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停表(3)小车从斜面A点滑到C点,在机械能转化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__________能增大。【解析】(3)小车从A点滑到C点,高度降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动(4)若实验中测得tAB=1.6 s,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m/s,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vBC、vAC,则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4)由图可得AC段路程是sAC=80.0 cm-0.0 cm=80.0 cm,所用时间是tAC=2.5 s,所以其平均速度是vAC= =32 cm/s=0.32 m/s.因为物体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三个平均速度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BC、vAC、vAB(或:vBC>vAC>vAB).【答案】0.32 vBC、vAC、vAB(或:vBC>vAC>v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