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课时2 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 课时2 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5节 课时2
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知识回顾
1. 共点力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
2.平衡问题常见处理方法:
① 整体法与隔离法
②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
mg
FN1
F
θ
FN2
例: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静止在挡板和倾角为θ的斜面之间。求挡板对球的支持力FN1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FN2。
单体平衡——三力平衡
知识回顾
解法一:合成法
解法二:分解法
解法三:正交分解法
1.能利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动态平衡的相关问题。
2.能解决轻绳“死结”和“活结”的问题
物体一直处在极其缓慢的变化过程中,在该运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位置,物体都可以近似处理成在该位置静止,即该过程中每个状态都可以看成平衡状态。
知识点一:“动”态平衡
(一)解析式法
情景一: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静止在挡板和倾角为θ的斜面之间。现将斜面以下端顶点为轴转动(挡板保持竖直状态不变),使θ角变小(θ>0)的过程中,问: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FN1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2大小如何变化?
解析:此时FN1=mgtanθ ;FN2=mg/cosθ
θ变小:tanθ变小;cosθ变大;FN1变小;FN2 变小
mg
FN1
F
θ
FN2
思考
情景二: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静止在挡板和倾角为θ的斜面之间。现将挡板以下端为轴缓慢逆时针转动直至放平的过程中,问: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FN1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2大小如何变化?
FN1
FN2
α
问题:α变大,mg与FN1垂直吗?
思考
mg
θ
mg
FN1
解析:挡板缓慢转动至放平,FN2减小到0,FN1先减小后增大到mg
(二)动态矢量三角形法
FN1
FN2
mg
FN2
FN1
α
FN1
FN2
mg
解析:
当FN1 垂直于FN2时,FN1存在最小值,最小值FN1min=mgsinθ
θ
mg
FN1
FN1
FN2
结论:变化力垂直于定向力时,变化力有最小值。
情境二
答案:挡板对物体的支持力FN1(变化力)先变小后变大。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2(定向力)一直变小。
例:如图所示,光滑半球面上的小球被一通过定滑轮的力F由底端缓拉到顶端的过程中,试分析绳的拉力F及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的变化情况。
(三)相似三角形
结论:
力的矢量三角形和图中几何关系三角形(阴影)相似
mg
FN
F
设球体半径为R,定滑轮到O的距离为h,绳长为L,
因为 F//L ;mg//h;FN;R 共线
根据三角形相似性得 F/L=FN /R=mg/h
得绳中张力F=mgL/h,球面弹力FN=mgR/h
由于拉动过程中h、R不变,L变小。故F减小,FN不变。
F
h
L
R
三角形相似法解此类问题很方便,那么用三角形相似解决问题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三个力、力的矢量三角形和长度关系三角形相似
思考
轻绳:绳的质量不计,伸长忽略不计,绳上任何一个横截面两边相互作用的拉力叫做“张力”,轻绳只有两端受力时,任何一个横截面上的张力大小都等于绳的任意一端所受拉力的大小,即同一轻绳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
知识点二:轻绳“死结”、“活结”问题
1. 轻绳—— “死结”
“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且不可沿绳子移动的结点。 “死结”一般是由绳子打结而形成的,“死结”两侧的绳子因打结而变成两根独立的绳子。
TB
TA
例:AO、BO和CO三根绳子,O为结点,O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悬挂物质量为m。已知θ角为37°,物体质量为5kg。求AO、BO、CO三根绳子拉力的大小(sin37°=0.6,cos37°=0.8)。
想一想:受力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TA=TB sin θ = 37.5N
N
解析:TC=mg=50N
TC
TA
TB
2. 轻绳——“活结”

当绳子跨过光滑的滑轮、光滑的碗口、钉子等光滑的结点时,此时结点是“活”结。“活结”可理解为把同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绳子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①结点不固定,可随绳子移动。由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实际上是同一根绳子,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②活结两侧的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
T
T
T合
1.如图所示,将一轻质细绳的两端固定于两竖直墙的A、B两点,通过一个光滑的挂钩将某重物挂在绳上,下面给出的四幅图中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C
练一练
2.如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
B.B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C.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AD
解析:A、B、设绳子间的夹角为2α,绳子总长为L,两杆间距离为S,由几何关系得:L1sinα+L2sinα=S,得:sinα=S/(L1+L2)=S/L
当B端移到B1位置时,S、L都不变,则α也不变,
由平衡条件可知,2Fcosα=mg,F=mg/2cosα,可
见,绳子张力F也不变。故A正确,B错误。
C、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
置时,S减小,L不变,则α减小,cosα增大,则
F减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3.如图所示,长为5m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的两杆的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滑轮,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的物体,静止时绳的拉力T为多大?
解析:T1=T2 T1cosα=T2cosβ α=β cosα =cosβ
因为cosα =???????????????? ; cosβ=???????????????? 则 ????????????????=????????????????=????????+????????????????+????????=????????????????=45
T1sinα+T2sinβ=G T1=T2 = ????2???????????????? T1=T2 =10N
?
4m
T1
T2
α
β
A
B
o
a
b
想一想:此时若将B点下移,绳上张力T如何变化?
“死结”:两根独立的绳子,力可以不同。
轻绳问题小结:
“活结”:两侧的绳子作用力一定等大。
两侧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
物体平衡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
①单个物体
②结点
③多个物体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受力分析
 3.选取研究方法
三个力: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等
四个力及以上:多用正交分解法
4.利用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求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