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5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目标1.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2.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1.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教学过程想一想在生物实验课上观察植物细胞时,要用什么仪器?日常生活中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用什么器材?科学家在观察夜象时,用什么器材?显微镜一般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结构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凸透镜__。显微镜成像原理1.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2.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分别调节目镜与物镜的距离观察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清楚地看到了较远的物体 望远镜将近处较小的物体放大了 显微镜望远镜1. 望远镜的基本构造①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作物镜。②目镜:靠近人眼的透镜叫作目镜。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商汉斯·利伯希无意间通过两个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意外的发现远处的物体变近了,从而导致了望远镜的发明.2.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①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 望远镜的成像光路图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天文望远镜的发展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他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由于伽利略长期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晚年时不幸双目失明。天文望远镜的发展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凸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用两个凸透镜组成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于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称开普勒望远镜.1668年,牛顿用金属磨成的凹面镜代替凸透镜作为物镜,制成了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如图所示。由于这种望远镜可以使接收光的口径增大并能较好的消除像差,因此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天文望远镜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射电天文望远镜问世,它是通过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进行观察的。1990年,哈勃空间望远镜被送入太空,它避免了大气层的干扰,将人们的视觉范围扩展到遥远的宇宙深处。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