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特点。2、认识光传播需要时间,会用光速解决相关问题。3、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认识光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的直线传播在现象中的应用。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观察据历史记载和史学家考证,日食天象也曾为人间消弭战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如此描述:“公元前585年,吕底亚人和米提亚人交战,决战当天战场上空突然发生日食——太阳忽然消失不见了,双方见状,马上宣布休战,重建太平盛世。”那么,你知道太阳是怎么消失不见的吗 光的直线传播观察思考∶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呢 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 2.猜想:(1) 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2) 光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3) 光传播路线可能是折线。3 .设计并进行实验:(1)光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实验器材】烧瓶、激光手电筒、打火机或火柴、蚊香【实验】点燃一支香,然后把香点燃的一端伸到烧瓶中收集烟雾,用激光手电筒在烟雾中射出一束光,观察光传播的路径。【现象】发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条直线。【结论】光在气体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液体中怎样传播【实验器材】水、烧杯、激光手电筒、装有牛奶的滴瓶【实验】把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水量约为烧杯容量的二分之一),然后在烧杯中加入3~4滴牛奶并震荡烧杯让牛奶分布均匀,用激光手电筒在水中射出一束光,观察光传播的路径。【现象】发现光在液体中传播的路径是条直线。【结论】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3)光在透明固体中怎样传播【实验器材】透明玻璃砖、激光手电筒【实验】将透明玻璃砖放在纸面上,用激光手电筒透过玻璃砖向纸面照射,观察光传播的路径。【现象】发现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路径是条直线。【结论】光在透明固体中沿直线传播光线的表示: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理想模型法:用光线来研究光。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而是研究光行进过程中细窄光束的抽象,是表示光的一种理想模型。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解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就在物体后形成一块光不能到达的区域,这就形成黑色的影子。影子的长度怎样变化?晚上,你从路灯下经过,你的影子的长度是怎样变化?先变短后变长如果路灯的高度降低了呢?变长日食的形成当月球进入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太阳的部分光线被月球遮住,在地球形成阴影,此处的人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时,太阳的光线无法照到月球,人无法看到月球,于是出现月食。科学家利用日食和月食,结合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令人信服的确定了夏、商、周的具体年代。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对“光沿直线传播”规律就有许多研究,《墨经》中就有关于小孔成像的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特别提醒:●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形状跟小孔的形状无关,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小孔成像” 的“ 小”字是相对孔和物体的距离及孔和屏的距离而言的,如果孔的大小与这两个距离相比不算“ 小”,就不会出现小孔成像现象1. 小孔成像的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烛焰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不;通过小孔后,形成了蜡烛倒立的像2. 小孔成像的特点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实验与现象用不同形状的小孔(方形或三角形)进行实验,观察像的形状。会发现烛焰像的形状不变(不变/改变)。3. 小孔成像的大小①物距小于像距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叫做_物距_,像到小孔的距离叫做_像距_。结论:物距小于像距时,成__放大_(缩小/放大)的像。结论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光的传播速度1. 真空中的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__c 表示。c=__2.99792×108m/s__。计算中,可以近似取c=3×108m/s= 3×105km/s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介质 光 速真空 C=3×108m/s空气 C=3×108m/s(近似)水 约为3C/4玻璃 约为2C/3一般情况下,v真空> v空气> v水> v玻璃。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C.人们用一条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