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十三章 内能 (5分)考点 1分子热运动考点清单◎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1.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①________、②________构成的.分子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分子原子2. 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③______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④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⑤________。(2)影响因素:扩散现象与⑥________有关,⑦______越高,扩散现象进行的越快。进入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高温度温度(3)举例:“酒香不怕巷子深”、“蝴蝶嗅到花香”、“墙角放煤,日久变黑”、“槐花飘香”等。3.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⑧______,如被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很难被分开。分子之间还存在⑨______,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引力斥力(2)分子间力的特点a.当固体被压缩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b.当固体被拉伸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如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d.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4. 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⑩______、 ________构成;(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___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和 ________。分子原子热引力斥力考点 2内能◎认识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能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热量的概念。1. 内能(1)分子动能: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即具有动能. __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温度(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3)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_______与 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 ________,符号 _____。动能分子势能焦耳J(4)说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材料、状态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_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 ________;c.同种物体在温度相同、物态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内能 ______。2122增大减小大2.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方式 热传递做功实质 内能的 ________ 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 ______举例 热水袋取暖;冰袋降温;炙手可热;晒太阳 钻木取火;搓手取暖;摩擦生热;压缩气体2324转移转化说明 条件:物体间存在________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 ________相等为止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______;二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 ________联系25262728温度差温度增加减小1. 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改变( )2.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其内能不变( )4. 两个物体温度不同,内能相同,它们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示失分警3. 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________的多少。用符号 _____表示。(2)单位: ________(符号: ______)。29303132能量Q焦耳J考点 3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概念,能用其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1. 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 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____表示,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 __________。3334353637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c焦每千克摄氏度J/(kg·℃)(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3)特性: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______;同一种物质,比热容大小与物态有关。例如水的比热容与冰的不同。(4)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用水取暖;用水作冷却剂;用水来调节温度等。注: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38不同2. 热量的计算(1)一般用公式:Q=cmΔtQ 表示热量,单位是J;c 表示比热容,单位是J/(kg· ℃);m 表示质量,单位是kg;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单位是℃(2)吸热公式:Q吸=cm(t末-t初)。(3)放热公式:Q放=cm(t初-t末)。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分子间作用力1. 把一块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_____。变大引力命题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2.如图所示,向下压缩活塞,玻璃管内的硝化棉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做功命题点:物态变化、内能及其改变方式3.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这是通过____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瓶内水蒸气发生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从而出现“白气”。减小降低做功液化比热容的理解及相关计算常考类型剖析类 型例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均为1 kg的铜块[c铜=0.39×103 J/(kg·℃)]和铅块[c铅=0.13×103 J/(kg·℃)],如吸收了相等的热量(末温均未达到熔点),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若铜块温度升高了100 ℃,则它吸收了__ __J的热量。相同1∶33.9×104变式题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将4 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对初温为30 ℃、质量为2 kg的水进行加热,当水吸收6.3×105 J的热量后温度为______℃。4.2×103100(1)注意区分:初温(t0)、末温(t)和温度变化量(Δt);温度“升高了”、“降低了”是指温度的变化量,即Δt;温度“升高到”、“降低到”是指物体的末温t。(2)在计算水的末温时,注意水的沸点(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项注意事实验突破实 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 实验中所选用的测量工具(天平、温度计、秒表)2. 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3. 实验对象的要求(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点命题4.热源的选择(1)选择相同的热源——确保两种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热量相同(2)酒精灯与电加热器相比,选电加热器,其放热更稳定5. 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6. 转换法的应用(1)通过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变化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温度变化快的吸热能力弱(2)通过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加热时间长的物体吸热能力强7. 热量的相关计算8. 误差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有差异是因为存在热量损失)9. 生活现象的解释例 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易拉罐中,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例题图温度/℃ 20 30 40 50加热时间/s 甲 0 40 82 126乙 0 18 40 64(1)实验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解析】(1)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加热时间(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选填“甲”或“乙”,下同)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液体升温更高。【解析】(2)从表格中可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加热的时间长,则甲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甲物质的吸热本领强;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吸热本领弱的物质,升高的温度高,即乙物质升高的温度更高;甲乙(3)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_____液体冷却效果更好。【解析】(3)冷却剂选择吸热本领强的物质效果更好,所以选择甲物质效果更好。甲(1)要完成该实验探究,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______。(2)实验中器材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3)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____,这是因为干泥土和水相比_______较小。问拓展设秒表自下而上大比热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