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时代的主题——绿色与环保,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文明生活。《变废为宝有妙招》关注生活常见的现象——垃圾,学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所见所闻,进行辨析讨论,从而理解政府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对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变垃圾为资源,减少垃圾量,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将废弃物再利用。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从而为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尽到自己的力量。本课对应的核心素养有三个方面: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善于学习,喜欢动手实践,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开展,学生对垃圾分类等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度和广度不足,对垃圾的环境危害、垃圾分类的意义等缺乏了解和思考。在教学时,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辩证地看待垃圾问题,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目标1.知道垃圾分类与减少垃圾的基本知识与方法。2.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初步形成科学处理垃圾的意识。3.通过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教学准备教材,课件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知道垃圾分类与减少垃圾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教学难点: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六、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无废亚运”。2.交流讨论:什么是“无废”?小结:无废,不是不产生垃圾,而是在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中,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新闻视频《无废亚运》,打破学生与“无废”的认知壁垒,交流讨论对“无废亚运”的理解,以获得学生对“无废”的认知起点。(二)讲授新课活动一: 垃圾瘦身有方法1. 无废生活大选择(1)情景一:今天是秦朗的生日。早晨,秦朗陪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小结:使用环保袋,能有效地减少“白色污染”。(2)情景二:中午,秦朗一家去饭店过生日,菜单上的菜品琳琅满目。小结:坚持光盘行动,能使厨余垃圾减少许多!(3)情景三:下午,爸爸妈妈带秦朗去书店挑生日礼物。他看到了喜欢的笔,可想到家里还有不少。小结: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才不会产生过多的垃圾。(4)情景四:小明想买新书,但家里的书架上放满了许多闲置的课外书。小结:这样既避免了垃圾的产生,又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真是一举两得。2.无废意识记心间交流:为什么小明什么礼物都没买,他还是很高兴?小结:减少生活中的垃圾,为“无废亚运”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比任何礼物都有意义!(二)减少垃圾 我支招1.小组交流:金点子对对碰(1)交流:哪些垃圾能减少产生?(2)讨论:生活中可以怎么做?2.全班交流。3.补充:外卖中“无需餐具”选项。小结:要是平时能将这些金点子都用起来,相信一定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设计意图:创设“小明‘无废的一天’”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唤醒学生减少垃圾的意识。通过小组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分享欲,加深学生减少垃圾的意识。活动二:垃圾分类我知道1.交流:对垃圾分类的认识。2.出示课前小调查,讨论:对家庭垃圾统计图的发现。调查场所 请在相应选项的括号内打√教室( )校园( )家庭( )产生的垃圾种类一天产生的垃圾总量 (数一数有多少袋)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垃圾产生是不可避免的。3.实践:出示84页“你能帮他们找到家吗?”,给垃圾分分类。4.补充:药品的分类。小结:原来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也藏着不少学问呢!5.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1)聊一聊:垃圾分类麻烦吗?(2)结合86页相关链接,说一说:为什么政府倡导垃圾分类?(3)小结:是啊,科学处理垃圾就是要在源头就分类放置,有的直接再利用,有的经过处理再利用,才能大大减少垃圾数量,让很多垃圾变为资源。6.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1)世界各地有关垃圾分类的措施。(2)法治链接。小结:可见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们公民应尽的一份义务。设计意图:由课前学习单切入,从“初感受”到“再了解”再到“深体悟”,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垃圾分类的内涵,深入挖掘垃圾分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活动三:垃圾变身有妙招(一)厨余垃圾能再生1.自主阅读:《厨余垃圾的自述》。2.出示亚运会变废为宝实例:亚运村是固体废物产生的“大户”,同时也将“无废亚运”体现得淋漓尽致。据杭州亚运村市政保障中心主任孔阳介绍,“村民”房间中的衣架、牙刷杯都是通过麦、秸秆加工而来;餐盘使用可降解材料,使用后依然可以回收加工,废物利用;牛奶盒回收后,通过特殊工艺加工成手提纸袋、扇子,再次回到“村民”手中。2. 讨论交流:对“垃圾”变身的看法。小结:看似无用垃圾,只要找到合理的方法,也可以循环利用。3.小组合作:超级变变变。填写“研究废弃物再利用”记录表废弃物名称 新用法废旧纸盒 1.废饮料瓶 2.废报纸 3.旧衣服 4.旧书本易拉罐手提纸袋7.全班分享交流:变废为宝小妙招8.图片欣赏:变废为宝作品展设计意图:从课本的《厨余垃圾的自述》到亚运会的变废为宝妙招,“变废为宝”的理念由教材走向了学生的生活,旨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可以循环利用。“超级变变变”的小组活动,启迪学生智慧,在思维碰撞中,加强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活动四:“无废”让生活更美好1.欣赏“无废亚运”图片展,再次感受“无废”理念。2.结合实际,交流如何践行“无废”生活。小结:无废亚运的举办,背后倡导的是绿色低碳的方式,传递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3.齐读习近平爷爷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结:让我们伸出双手,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守护这颗蓝色星球。设计意图: “无废亚运”旨在让学生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体会到“无废”背后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并愿意自觉践行“无废生活”。七、板书设计11.变废为宝有妙招减少垃圾产生分类投放 绿色发展再利用八、作业设计(一)课前作业“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调查表调查场所 请在相应选项的括号内打√教室( ) 家庭( )产生的垃圾种类一天产生的垃圾总量 (数一数有多少袋)(二)课中作业1.金点子对对碰(1)你认为哪些垃圾可以减少?(2)生活中你们家是怎么做的?2.超级变变变(1)在信封中抽取一种废弃物(2)每人想一种再利用的妙招(3)将妙招记录在学习单上(三)课后作业“垃圾分类投放21天习惯养成”行动我们的家庭公约家庭成员签字:日期打卡日期打卡日期打卡自评: 互评:师评: 家长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