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资源简介

牡丹江二中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图:诗歌鉴赏。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为何会害怕无人机呢?学者托马斯认为,对无人机的恐惧源于其观看的“不对称性”。
无人机具有高空视野,这种视野所带来的控制感并非观看者的幻觉,而是意味着一种切实
的控制权力。高空视野通过观察、测量、控制将观察对象纳入己方视线之中,从而令权力的施展
与扩张成为可能。换言之,谁掌控了无人机统摄性的全局视野,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无人机视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远程的“遥在”观看,一种“去身体化”的观看,这仰赖于
飞行器与控制点之间的空间分离。比如在现代战争中,无人机的操作者只需安坐后方,而不必
身赴前线。这也正是雏利里奥的“剧场”与“暗室”隐喻:“肉身与肉身相搏凭着裸眼的视力与冷
兵器而实施”的古典战场相当于“剧场”,而借助虚拟界面实现灵活操纵的现代战争则犹如“暗
室”。无人机驾驶员,只需动动手指便可将地球另一端的敌人瞬间消灭。主角操作的仿佛不是
战争机器而是电玩游戏,轰炸的仿佛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图形像素。
伴随无人机的隐身性而来的是道德上的不可靠。任何一个人一包括正义者一一如果能
够隐身,能够做任何事都不被看见从而不受惩罚,那么,他就不可能继续做正义的事,而是会无
所不为乃至无恶不作。
无人机无所不察的同时却又确保自身的无迹可寻,犹如获得免疫力的同时令他人都变得脆
弱不堪。福柯曾提到过一种“全景敞视监狱”一一封闭、割裂的监视空间,但无人机拥有的却是
追踪移动目标的机动能力,这也被鲍曼称为“流动的监控”。他认为,无人机监控并非垂直排列,
而是分散、灵活和流动的,这令匿名与隐私消失殆尽。
对于野心勃勃的无人机而言,再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再没有什么禁止进入的区域。
无人机往往不期而至,随时有可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你没法预料无人机何时会降
临在你家的窗台之上”。这种游荡视点堪称“鹰眼视觉”。无人机不断搜寻区域,追踪目标,犹如
掠食的鹰华一般与藏匿者展开角逐。格雷瓜尔在《无人机理论》一书中建议将“猎捕”视作无人
【高三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9089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