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2023五上·邓州月考)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本书,你(  )这本书。
A.能看到 B.不能看到 C.适应后能看到
2.(2023五上·邓州月考)下列词语,与”光沿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水清疑池浅
3.(2023五上·邓州月考)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线是在(  )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A.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B.空气中 C.水中
4.(2023五上·邓州月考)彩虹通常出现在(  )。
A.湿润的空气中
B.干燥的空气中
C.下雨看不到太阳的空中
5.(2023五上·邓州月考)下列物品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台灯的灯罩 B.近视眼镜 C.医生戴的额镜
6.(2023五上·邓州月考)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  )。
A.不同的国家或省份 B.不同的地形地貌 C.不同的生物分布
7.(2023五上·邓州月考)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得(  ) 。
A.薄一些 B.厚一些 C.和其他层一样厚
8.(2023五上·邓州月考)地震可能会给地表带来什么改变?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地面断裂隆起 B.形成堰塞湖 C.形成雅丹地貌
9.(2023五上·邓州月考)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
A.剧烈 B.缓慢 C.看不出来
10.(2023五上·邓州月考)降雨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最容易被水流带走的是(  )。
A.大石块 B.砂砾 C.土壤和细沙
二、判断:正确(A),错误(B)(每题1 分,共5分)
11.(2023五上·邓州月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是光源。(  )
12.(2023五上·邓州月考)将筷子垂直插入水中,筷子的形状看起来没有变化。(  )
13.(2023五上·邓州月考)晚上灯亮后,就能看见书上的字了。这是因为灯光照在书上,光又从书上反射到人的眼睛里的缘故。(  )
14.(2023五上·邓州月考)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一成不变的。(  )
15.(2023五上·邓州月考)火山现象只会在陆地上发生,海底是不会有火山现象的。(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6.(2023五上·邓州月考)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让我们看到物体。
17.(2023五上·邓州月考)调整观察角度,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能变成两条,这是由于光线发生了   。
18.(2023五上·邓州月考)   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19.(2023五上·邓州月考)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两岸,一岸为凹岸,有悬崖,地势险峻。凸岸比较平坦,这是由于河流的   作用形成的。
20.(2023五上·邓州月考)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水的   作用形成的。
四、实践与探究(每空1分,共20分)
21.(2023五上·邓州月考)潜水艇中的士兵常利用潜望镜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程程同学对此很感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练习。
(1)潜望镜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   面镜子。
(3)如图是程程同学自己动手制作的潜望镜,请用带箭头的线(→)画出光的路线图。(2 分)
(4)观察光的路线图,发现改变方向的光线也是沿   传播的。
22.(2023五上·邓州月考)小明和同伴正在进行光的研究,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将激光笔的”单色光”照向一面镜子(如图1),此时主要会发生   现象。将图1中的平面镜换成三棱镜(如图2),此时主要会发生   现象。
(2)将图2激光笔的单色光换成太阳光或一束白光,太阳光或白光经过三棱镜后,此时在纸屏上可见到   。
(3)上面实验都说明光的传播路线是   改变的。
(4)为了研究”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小明准备制作一个彩色轮。下列制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
①准备硬纸板、彩色笔、小木棍、剪刀;②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③圆纸片中间扎一个小孔,将小木棍插入圆纸片中间的小孔中;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发生的变化;④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形纸片,把圆纸片分成三个等大的扇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23.(2023五上·邓州月考)为了探究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贝贝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练习。
实验材料:岩石、放大镜、砂纸。
实验步骤:①用放大镜观察岩石。②用砂纸打磨岩石。③观察岩石的变化。
(1)实验中,下列内容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连一连。
岩石 风卷起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
砂纸 自然界的岩石
打磨过程 风卷起的沙子
(2)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   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    ( 填”缓慢”或”迅速” )的。
24.(2023五上·邓州月考)如图,为了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模拟实验。
(1)本次实验的方法是____。
A.只采用模拟实验
B.只采用对比实验
C.既有模拟实验,又有对比实验
(2)要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应选择实验装置____。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3)通过第(2)题中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   土地的侵蚀被侵蚀严重。
(4)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防治水土流失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条措施。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后才能看到物体。但是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没有光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就无法看到这本书。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立竿见影、一叶障目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水清疑池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激光笔的光从空气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在水与空气的交界处发生改变。
4.【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彩虹通常出现在湿润的空气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这是因为晴天后空气中小水珠减少。
5.【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A、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的应用,使光线分散,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C、五官科医生额镜用的是凹面镜,其特点是以球面的内表面为反射面,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医生可用它来会聚光线,照亮被观察的部位。
6.【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图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貌。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冰川。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圈层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为3500千米。因此,小科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得薄一些。
8.【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正确,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地震发生时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是剧烈的;地震后可能会出现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现象。雅丹地貌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
9.【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和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会使地面出现了炙热的岩浆、厚重的灰尘、裂缝、塌陷等现象。
10.【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形式,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流水的搬运能力是有限的,在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中,大石块、砂砾由于体积较大、重量较大,是不容易被雨水带走的,而黏土和细沙由于个体小、质量轻,很容易被雨水带走,故C选项符合题题意。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不会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筷子斜放入水中时,浸在水中的那一段筷子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是更近更浅的筷子的像,自然与浸入水中的像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当将筷子垂直地插入水中,来自浸入水中筷子的光线几乎垂直地射到水与空气的界面上,射出水面的光线偏折较小,所以筷子看上去仍是直的。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灯光照在书本上,书本将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快的过程。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在陆地上和海洋中都会发生。
16.【答案】电子信号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
17.【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鱼缸中的一条鱼看上去变成了两条,实际是人眼看到来自水中鱼的光在不同界面发生折射形成的两个虚像,一个虚像是来自水中的鱼的光在水面折射形成的,另一个虚像是来自水中的鱼的光在鱼缸的侧壁折射形成的,这条鱼的这两个虚像不在同一位置,所以看起来是两条 。
18.【答案】地壳运动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地表形态的内部力量,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火山和地震也都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
19.【答案】沉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火山和地震)和外力作用的影响(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和人类的活动)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两岸,一岸为凹岸,有悬崖,地势险峻。凸岸比较平坦,这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0.【答案】沉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1.【答案】(1)光的反射
(2)两
(3)
(4)直线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物体表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
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光线经过两次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面镜子,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3)如图所示,图中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4)从反射光线的传播路线图,可以看出光反射后,改变方向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2.【答案】(1)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彩色光带
(3)可以
(4)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1)如图1所示,当小明将激光笔的“单色光”照向一面镜子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传播路
各线会发生改变。若将图1中的平面镜换成三棱镜,再用激光笔的“单色光”照射,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光的传播路线也会改变。
(2)若将图2激光笔的单色光换成太阳光或一束白光,因为太阳光和白光都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混合而成,太阳光或白光经过三棱镜后,此时在纸屏上可见到彩色光带。
(3)根据上面实验都说明光的传播路线是可以改变的。
(4)在研究“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的实验时,准备制作一个彩色轮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准备硬纸板、彩色笔、小木棍、剪刀;④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形纸片,把圆纸片分成三个等大的扇形;②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③圆纸氏片中间扎一个小孔,将小木棍插入圆纸片中间的小孔中;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发生的变化。
23.【答案】(1)
(2)风;缓慢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设计模拟实验感受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打磨的方向应该是水平方向的,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
(2)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风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缓慢的。
24.【答案】(1)C
(2)A
(3)无植被覆盖
(4)植树造林;不踏草坪、保护树木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
(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探索“植植物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既有模拟实验,又有对比实验。
(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相同雨量下、相同坡度下、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如果要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属于对比实验,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其它条件是相同的,如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等。所以要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应选择实验装置①和②。
(3)通过题目(2)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土地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降低,无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变高。
(4)土地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降低。防止水土流失人人有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植树造林,少砍伐,不踏草坪不摘花,保护花草树木。
1 / 1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2023五上·邓州月考)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本书,你(  )这本书。
A.能看到 B.不能看到 C.适应后能看到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后才能看到物体。但是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没有光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就无法看到这本书。
2.(2023五上·邓州月考)下列词语,与”光沿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水清疑池浅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立竿见影、一叶障目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水清疑池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3.(2023五上·邓州月考)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线是在(  )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A.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B.空气中 C.水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激光笔的光从空气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在水与空气的交界处发生改变。
4.(2023五上·邓州月考)彩虹通常出现在(  )。
A.湿润的空气中
B.干燥的空气中
C.下雨看不到太阳的空中
【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彩虹通常出现在湿润的空气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这是因为晴天后空气中小水珠减少。
5.(2023五上·邓州月考)下列物品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台灯的灯罩 B.近视眼镜 C.医生戴的额镜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A、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的应用,使光线分散,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C、五官科医生额镜用的是凹面镜,其特点是以球面的内表面为反射面,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医生可用它来会聚光线,照亮被观察的部位。
6.(2023五上·邓州月考)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  )。
A.不同的国家或省份 B.不同的地形地貌 C.不同的生物分布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图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貌。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冰川。
7.(2023五上·邓州月考)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得(  ) 。
A.薄一些 B.厚一些 C.和其他层一样厚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圈层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为3500千米。因此,小科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得薄一些。
8.(2023五上·邓州月考)地震可能会给地表带来什么改变?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地面断裂隆起 B.形成堰塞湖 C.形成雅丹地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正确,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地震发生时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是剧烈的;地震后可能会出现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现象。雅丹地貌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
9.(2023五上·邓州月考)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
A.剧烈 B.缓慢 C.看不出来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和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会使地面出现了炙热的岩浆、厚重的灰尘、裂缝、塌陷等现象。
10.(2023五上·邓州月考)降雨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最容易被水流带走的是(  )。
A.大石块 B.砂砾 C.土壤和细沙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形式,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流水的搬运能力是有限的,在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中,大石块、砂砾由于体积较大、重量较大,是不容易被雨水带走的,而黏土和细沙由于个体小、质量轻,很容易被雨水带走,故C选项符合题题意。
二、判断:正确(A),错误(B)(每题1 分,共5分)
11.(2023五上·邓州月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是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不会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12.(2023五上·邓州月考)将筷子垂直插入水中,筷子的形状看起来没有变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筷子斜放入水中时,浸在水中的那一段筷子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是更近更浅的筷子的像,自然与浸入水中的像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当将筷子垂直地插入水中,来自浸入水中筷子的光线几乎垂直地射到水与空气的界面上,射出水面的光线偏折较小,所以筷子看上去仍是直的。
13.(2023五上·邓州月考)晚上灯亮后,就能看见书上的字了。这是因为灯光照在书上,光又从书上反射到人的眼睛里的缘故。(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灯光照在书本上,书本将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4.(2023五上·邓州月考)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一成不变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快的过程。
15.(2023五上·邓州月考)火山现象只会在陆地上发生,海底是不会有火山现象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在陆地上和海洋中都会发生。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6.(2023五上·邓州月考)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让我们看到物体。
【答案】电子信号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
17.(2023五上·邓州月考)调整观察角度,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能变成两条,这是由于光线发生了   。
【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鱼缸中的一条鱼看上去变成了两条,实际是人眼看到来自水中鱼的光在不同界面发生折射形成的两个虚像,一个虚像是来自水中的鱼的光在水面折射形成的,另一个虚像是来自水中的鱼的光在鱼缸的侧壁折射形成的,这条鱼的这两个虚像不在同一位置,所以看起来是两条 。
18.(2023五上·邓州月考)   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地壳运动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地表形态的内部力量,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火山和地震也都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
19.(2023五上·邓州月考)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两岸,一岸为凹岸,有悬崖,地势险峻。凸岸比较平坦,这是由于河流的   作用形成的。
【答案】沉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火山和地震)和外力作用的影响(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和人类的活动)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两岸,一岸为凹岸,有悬崖,地势险峻。凸岸比较平坦,这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0.(2023五上·邓州月考)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水的   作用形成的。
【答案】沉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四、实践与探究(每空1分,共20分)
21.(2023五上·邓州月考)潜水艇中的士兵常利用潜望镜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程程同学对此很感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练习。
(1)潜望镜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   面镜子。
(3)如图是程程同学自己动手制作的潜望镜,请用带箭头的线(→)画出光的路线图。(2 分)
(4)观察光的路线图,发现改变方向的光线也是沿   传播的。
【答案】(1)光的反射
(2)两
(3)
(4)直线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物体表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
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光线经过两次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面镜子,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3)如图所示,图中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4)从反射光线的传播路线图,可以看出光反射后,改变方向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2.(2023五上·邓州月考)小明和同伴正在进行光的研究,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将激光笔的”单色光”照向一面镜子(如图1),此时主要会发生   现象。将图1中的平面镜换成三棱镜(如图2),此时主要会发生   现象。
(2)将图2激光笔的单色光换成太阳光或一束白光,太阳光或白光经过三棱镜后,此时在纸屏上可见到   。
(3)上面实验都说明光的传播路线是   改变的。
(4)为了研究”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小明准备制作一个彩色轮。下列制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
①准备硬纸板、彩色笔、小木棍、剪刀;②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③圆纸片中间扎一个小孔,将小木棍插入圆纸片中间的小孔中;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发生的变化;④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形纸片,把圆纸片分成三个等大的扇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答案】(1)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彩色光带
(3)可以
(4)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1)如图1所示,当小明将激光笔的“单色光”照向一面镜子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传播路
各线会发生改变。若将图1中的平面镜换成三棱镜,再用激光笔的“单色光”照射,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光的传播路线也会改变。
(2)若将图2激光笔的单色光换成太阳光或一束白光,因为太阳光和白光都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混合而成,太阳光或白光经过三棱镜后,此时在纸屏上可见到彩色光带。
(3)根据上面实验都说明光的传播路线是可以改变的。
(4)在研究“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的实验时,准备制作一个彩色轮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准备硬纸板、彩色笔、小木棍、剪刀;④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形纸片,把圆纸片分成三个等大的扇形;②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③圆纸氏片中间扎一个小孔,将小木棍插入圆纸片中间的小孔中;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发生的变化。
23.(2023五上·邓州月考)为了探究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贝贝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练习。
实验材料:岩石、放大镜、砂纸。
实验步骤:①用放大镜观察岩石。②用砂纸打磨岩石。③观察岩石的变化。
(1)实验中,下列内容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连一连。
岩石 风卷起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
砂纸 自然界的岩石
打磨过程 风卷起的沙子
(2)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   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    ( 填”缓慢”或”迅速” )的。
【答案】(1)
(2)风;缓慢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设计模拟实验感受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打磨的方向应该是水平方向的,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
(2)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风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缓慢的。
24.(2023五上·邓州月考)如图,为了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模拟实验。
(1)本次实验的方法是____。
A.只采用模拟实验
B.只采用对比实验
C.既有模拟实验,又有对比实验
(2)要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应选择实验装置____。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3)通过第(2)题中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   土地的侵蚀被侵蚀严重。
(4)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防治水土流失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条措施。   、   
【答案】(1)C
(2)A
(3)无植被覆盖
(4)植树造林;不踏草坪、保护树木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
(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探索“植植物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既有模拟实验,又有对比实验。
(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相同雨量下、相同坡度下、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如果要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属于对比实验,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其它条件是相同的,如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等。所以要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应选择实验装置①和②。
(3)通过题目(2)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土地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降低,无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变高。
(4)土地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降低。防止水土流失人人有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植树造林,少砍伐,不踏草坪不摘花,保护花草树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