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这是电影《贝记日记》中的一段,电影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日本是如何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淞沪会战的经过如何?导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第19课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22年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战中孕育的抗战精神。抗战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目录01卢沟烽火七七事变02再次携手第二次国共合作03打破迷梦淞沪会战04国家之殇南京大屠杀自主预习一、卢沟烽火——七七事变1.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晚;卢沟桥。2.经过: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___________”,又称“卢沟桥事变”。3.结果: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入侵中国,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__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4.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再次携手——第二次国共合作1.改编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___,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_________任军长。2.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___,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3.意义:七七事变赵登禹、佟麟阁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叶挺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自主预习三、打破迷梦——淞沪会战(正面战场组织的第一场会战)1.爆发时间:1937年8月13日。2.经过: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兵力,向上海发动进攻,________率全营守卫宝山,全营官兵壮烈牺牲。__________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激战。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3.结果:1937年11月,____________,淞沪会战结束。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四、国家之殇——南京大屠杀1.南京失守: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2.日军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_______人以上。姚子青谢晋元上海失陷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30万卢沟烽火七七事变01卢沟烽火——七七事变群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热河省,进而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策动“华北五省自治”,日本在1937年策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材料 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畔静谧的夜色中,划过一声尖锐的枪鸣。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硝烟弥漫中,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邓志慧、钟焯《七七事变83周年 再次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以史鉴今的深意》(《人民网》)结合材料并根据P93“七七事变”一目,完成“七七事变”相关内容。时间:地点:借口:经过:结果:影响: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日本要求进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日本: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中国:七七事变发生后,随着日军的不断进攻,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国共合作,社会各阶层都参战,实行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已成定局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01卢沟烽火——七七事变群学+展示观察下图,分析日本为何选在卢沟桥发动事变?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日军重兵占据日本控制的伪蒙军日本的控制区平汉铁路平绥铁路卢沟桥石原莞尔蚕食中国!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卢沟桥中国军队机枪阵地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北平保卫战: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入侵中国。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底,北平、天津陷落。佟麟阁赵登禹抗战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01卢沟烽火——七七事变变七事七笔记+练习1.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2.“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B.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的表现C.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D.抗日战争在相持阶段的战况 再次携手第二次国共合作02再次携手——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迅速反应群学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共产党:7月8日,中共通电全国,呼吁全面抗战;国民党: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决心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围绕着如何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和红军改编问题,国共两党1937年先后进行了六次谈判。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改编群学02再次携手——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与“新四军”;总 指 挥:朱 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军 长 :叶 挺副军长 :项 英八路军臂章新四军臂章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八路军新四军南方八省游击队★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1937.9,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发布的《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党外合作,保持独立性,坚持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正式建立合作方式两党合作意义群学02再次携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的形成过程(国共第二次合作)提出初步形成正式建立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发表1935的12月1936的12月1937的9月1937的7月七七事变后两党发表抗日立场加快建立分析对比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异同点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背景标志合作方式成果相同点1924-1927(国民革命时期)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发生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都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1937-1945(全民族抗战时期)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党外合作,共产党保持政治、组织上的独立性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知识笔记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4.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则共”方针:1937年7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B.团结抗战是救国的需要C.国民革命社会基础扩大 D.反抗国民党的力量增强课堂巩固 02再次携手——第二次国共合作知识拓展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洛川会议02再次携手——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打破迷梦淞沪会战03打破迷梦——淞沪会战群学平津沦陷后,为逼使南京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上海。淞沪会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7年7月28日占领北平1937年7月30日占领天津1937年8月13八一三事变日本步步紧逼时间经过双方兵力结果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根据提示,完成自主学习。1937.8-11中国守军击毙强行闯线的日本军官,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主要战役中国第三战区部队(约75万人)日本华中方面军(约30万人)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宝山保卫战(姚子青)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03群学打破迷梦——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伤亡9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中国近代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P168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组织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特点材料一:中日战争爆发时期的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三个月内,解决支那问题”。——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近卫文麿笔记》材料二: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3.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的迷梦2.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意义淞沪会战(1937.8.13)民族危机加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1937.9)推动了03民族大义——西安事变知识笔记5.《时代》周刊1938年1月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粉碎日本“时间表”的是( )A. 一二·九运动B. 淞沪会战C. 武汉会战D. 第三次长沙会战课堂巩固 国家之殇南京大屠杀04国家之殇——南京大屠杀群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本步步紧逼1937年12月1日日军进攻南京1937.12南京沦陷陪都上海沦陷……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攻占南京命令,约20万日军疯狂地向中国首都南京扑来。”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南京沦陷12月13日后的六周时间里,南京城平均每隔12秒就有1人殒命。这六个星期,中国军民被日军枪杀和活埋者达南京大屠杀30多万人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本手段凶恶、残暴!屠杀南大京知识笔记04国家之殇——南京大屠杀课堂巩固6 .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日记中所记载的事件是( )A.东北三省沦陷 B.旅顺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04国家之殇——南京大屠杀合作探究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启示(教训):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请发表你的感想。04国家之殇——南京大屠杀合作探究日本兵在中国的街头吃饭日本军官在给中国小朋友分发糖果日本某些历史书:南京大屠杀被淡化为"南京事件",忽略了成千上万中国平民遭到日军残忍屠杀的惨状。日本近60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85年过去了,这段血泪的历史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国殇,但是……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日本要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发展未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付行动付行动一直向前走就能成功谢谢聆听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