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3)五下 第13课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2(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3)五下 第13课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2(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循环结构(二) 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二)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第十四课《循环结构(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并掌握它们的异同。通过学习这两种循环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语句,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在教材分析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本课内容的安排和组织方式,以及与前一课《循环结构(一)》的衔接。本课通过引入新的概念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巩固了前一课所学的知识。本课的重点是如何理解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两种循环结构。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机制。2. 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并能够比较和区分它们的异同。3. 学生能够利用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 了解计次循环、条件循环。
难点 掌握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回顾之前学过的循环结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循环结构,以及循环结构的作用和意义。2.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四季更替、钟表秒针的走动等,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概念。 1. 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2. 认真听讲,理解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回顾和展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意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1. 计次循环(1)解释计次循环的概念和作用,展示一些计次循环的示例代码。(2)引导学生了解计次循环的语法和结构特点。(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计次循环的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2. 条件循环(1)解释条件循环的概念和作用,展示一些条件循环的示例代码。(2)引导学生了解条件循环的语法和结构特点。(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条件循环的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 (1)认真听讲,理解计次循环的概念和作用。(2)通过观察示例代码,了解计次循环的语法和结构特点。(3)通过实例演示,学习计次循环的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1)认真听讲,理解条件循环的概念和作用。(2)通过观察示例代码,了解条件循环的语法和结构特点。(3)通过实例演示,学习条件循环的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 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计次循环的概念、作用、语法和结构特点,掌握其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条件循环的概念、作用、语法和结构特点,掌握其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同时,对比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两种循环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练习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即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概念及其异同点。2. 针对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代码实现,分别给出以下两个例子:```python# 计次循环示例for i in range(5): print(i)# 条件循环示例while True: print("Hello World!")```3. 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这两个例子中循环结构的特点和异同点,并给出结论。4.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通过例子进行说明,例如需要重复执行某个操作时可以使用计次循环,当需要重复执行某个操作直到满足某个条件时可以使用条件循环。 1.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教师给出的两个例子中的循环结构的特点和异同点,并得出结论。2. 学生自行编写一个简单的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代码,并运行调试。3. 学生展示自己编写的代码,并讲解代码实现的思路和意图。 1. 通过教师给出的例子和学生的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理解,掌握其异同点。2. 通过学生的实践编写代码和展示讲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
课堂小结 安排学生练习写一个简单的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代码,并运行调试。 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代码实现,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板书 循环结构(二)计次循环条件循环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