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初四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并核对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捐款人虽然衣衫褴褛(lán lǚ)、形容落魄,但是却心境澄明、深明大义。
B.当代思想的任务之一,就是让活着的孔子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zhēn yán)。
C.公园里,一朵朵盛开的睡莲浮于水面,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娇柔妩媚。微风拂过,粉红色的花朵轻轻摇曳(yáo yì),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D.恪守(kè shǒu)初心,砥砺前行,伟大时代呼唤崇高精神,光辉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现代法治理念中,赦免是法律严苛的均衡器,是贯彻宽大政策的有效手段。
B.由于你们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推卸身为一个成年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得自己的青春最终在毫无意义的逃避中虚度。
C.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不思进取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一点同样有深刻的认知。
D.世界遗产可以和城市生活相得益章,成为人们能共享的生存空间,让人们能够在实践中、在感受中了解真实的中华传统文化。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紫藤长廊下,中心花园里,图书馆、共享读书角,在天外的校园,随处可以看到手捧书籍的学生,他们心无旁骛,如痴如醉,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B.能吞得下多少委屈,才能成多大的事。当你最终做出成绩,所有误解就会不言而喻,所有打击便会烟消云散。
C.生活中,尽管我们平凡,但不能因自己不卓越而自惭形秽,就算是芸芸众生中纵然我们不能脱颖而出,然而,只要我们依旧勤勉。
D.进入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各族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
4.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②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正站在十字路口。③纵观历史,人类都在战胜一次次考验、克服一场场危机中成长、发展。④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国际社会才能共渡难关、共创未来。⑤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弥合全球治理赤字、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合作方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⑥国际人士纷纷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秩序中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倡导者,中国正为世界提供急需的新思维新希望。
A.①句中的“演进”用词不当,应改为“改进”。
B.③句是一个单句,它的主干是“人类成长发展”。
C.“共创未来”“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短语的结构都相同。
D.句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指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稍逊风骚”一句,其中“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在这首词中指文章辞藻。
B.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之一,《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都属于章回体小说。
C.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礼仪用语中有许多敬辞与谦辞。例如“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朱子”是对朱熹的尊称;“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D.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前者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后者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变色龙》等。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时代。
②而人工智能也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③与此同时,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话题也日益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一个领域。
④从之前引发关注的AI作画到最近爆火的ChatGPT,这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形式。
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⑥虽然有时候我们并未察觉。
A.①⑥⑤②③④ B.①②⑥⑤③④ C.④①②⑥⑤③ D.④①⑥⑤②③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小文同学做了一个以“苏轼的文人圈”命名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帮他补全下面表格。(8分)
和苏轼的关系 姓名 教材中的“文人圈”
苏轼的偶像 范仲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下“①______,②______”,体现他忧国忧民、心系国家的博大胸襟。
苏轼的伯乐 欧阳修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③______,④______”为自己留下了饮酒时的特写镜头。
苏轼的学生 秦观 秦观在《行香子》中用“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⑤______,⑥______”表达自己的酣畅心情。
并称“苏辛” 辛弃疾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用一句“⑦______,⑧______”感叹人生的无奈。
8.阅读下面一首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全词悲观感伤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词句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9.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新城游北山记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堕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④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⑥,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适:正好,恰好。⑤魔戛:摩擦。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稍西 词类活用 ①
既坐 课内迁移: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②
声切切不已 查阅词典:①停止;②已经;③后来;④太、过。 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闻鸡声/乃悟前狼假寐
B.飒然而至/溪深而鱼肥
C.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然往往想见其事也/然则何时而乐耶
(3)用“/”为文中划线文言句子断句。(断两处即可)(2分)
一 峰 高 绝 有 蹊 介 然 仅 可 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可参考“资料卡”)
资料卡: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典》
②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
(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20分)
二十年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嗖嗖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十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
“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二十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你听了觉得稀奇,是吗?好吧,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二十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
“那餐馆五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说。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光亮,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二十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去西部发财。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们俩约定:二十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不论我们发生什么情况,也不论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警察说,“你们分手后,你就没收到过他的信吗?”
“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一次是十点整在这儿的餐馆门前分手的。”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啦!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嗖嗖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二十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还能一块儿在这里共进晚餐,那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喔,我已经设法获得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我原来根本没有想到你会长这么高的个子。”
“哦,你走了以后,我是长高了一点儿。”
“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吧。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的。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地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二十年的时间有时候却可以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来这里,于是他们通知我们说,他们想跟你‘聊聊’。好吧,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
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芝加哥警方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0.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节,形成了下面的笔记。请选择任一角度,梳理本文的情节。(4分)
角度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开端: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发展:菲利普一家等待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高潮:菲利普一家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结局:菲利普夫妇弃于勒而去。
原因→结果(逻辑) 原因: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 结果:菲利普一家发现真相,幻梦破灭,弃他而去。
期待→破灭 (心理) 期待:听说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期待他归来解困。 破灭:菲利普一家发现于勒穷困潦倒,拒不相认。
悬念→结局(技巧) 悬念:于勒到底何时归来?在船上巧遇一个穷困潦倒的水手,与于勒相貌相似,他究竟是不是于勒? 结局:巧遇的就是破产的于勒,菲利普一家失望而归。
11.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
1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包含的人物情感内涵。(5分)
(1)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2)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
13.结尾处的反转,出乎读者意料。然而细心推敲,会发现作者在前面早已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一处伏笔,结合文章简要说明。(3分)
14.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慨叹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充满讽刺的故事。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①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现实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仅把它当成第一目标,甚至当成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支撑的成功一定是短浅的,非常外在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甲】
②我说的优秀,是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禀赋得到很好的生长,德、情、智全面发展,拥有高贵的灵魂、丰富的心灵和自由的头脑,这样你就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同时你也就拥有了享受幸福人生的能力。
③为什么要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呢?
④首先,优秀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成功却不然。我们说的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外部因素,包括环境、人际关系、机遇等等,自己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也许最后什么也得不到。【乙】尽你所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把你身上的禀赋发展得好一些,这是你能够做主的,你把功夫下在这里就行了。至于优秀了怎么样,有没有时机让你的优秀得到展现,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最多适当留心就可以了。这样来定位,你的心态就会非常好。把外在的成功看作副产品,在那上面没花多少力气,那么,这些名啊利啊,如果你得到了,当然很好,对于你是意外的收获,你比那些孜孜以求才得到的人快乐多了。如果没有得到呢,也没什么,反正你在那上面没花力气,种瓜得瓜,不种就没得,很公平嘛。
⑤其次,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哪怕他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但其在自我实现的意义上仍然是成功的。【丙】一个不求优秀的人,一个心智平庸的人,如果他又把外在的成功看得很重,就只能靠庸俗的手段去获取名利。最后,他即使得到了一点所谓的成功,可是他的人生价值甚微,甚至是失败的。
⑥最后,我相信,在当今社会里,一个优秀的人迟早有机会获得成功,而且一旦得到,就是真正的成功,是社会承认、自己认可的成功,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5.根据全文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结构图。(6分)
16.将下列三条论据,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比如有些伟大的艺术家,生前很不成功,死后被世人铭记。他们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了创造的一生,和一时走红的名利之徒相比,谁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成功?
②荀子说得好:“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你自己能支配的事情你要好好努力,由老天决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瞎想了。
③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真正的成功必定根源于优秀。
A.【甲】②【乙】①【丙】③ B.【甲】②【乙】③【丙】①
C.【甲】③【乙】②【丙】① D.【甲】③【乙】①【丙】②
17.第④段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将“外在的成功看作副产品”?说说你的理解。(3分)
18. 读完这篇议论文,你应该对“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个角度看《二十年后》中鲍勃和吉米的人生选择,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思考?(3分)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阅读名著《艾青诗选》与《水浒传》,完成下面的问题。
(1)阅读艾青的诗《启明星》,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属于你的是/光明与黑暗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群星已经退隐/你依然站在那儿/期待着太阳上升/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启明星》是一曲追求光明的颂歌。请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符合“启明星”特点的人物。并结合其经历阐述理由,不超过100个字。
(2)《艾青诗选》中很多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有位同学对诗集中“讴歌光明篇”进行了梳理,画出了如下的思维导图,适合填入①②③④处的一组诗篇是(3分)
A.①光的赞歌 ②向太阳 ③启明星 ④黎明的通知
B.①黎明的通知 ②启明星 ③向太阳 ④光的赞歌
C.①向太阳 ②黎明的通知 ③启明星 ④光的赞歌
D.①向太阳 ②光的赞歌 ③启明星 ④黎明的通知
(3)探究小组发现《水浒传》在每回开篇都会插入诗词,如“诗曰:……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与这首诗内容匹配的回目是(3分)
A.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B.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C.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D.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五、写作(共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请以《多一点______》为题作文。
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初四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共33分)
一1C 2D 3B 4B 5D 6A 二8D 9(2)A 三16C 四19(2)C 19(3)B(每小题3分, 共33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117分)
二(21分)
7.(8分)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后天下之乐而乐③苍颜白发④颓然乎其间者
⑤李花白⑥菜花黄⑦欲说还休⑧却道‘天凉好个秋’
(每空1分。出现添字、漏字、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9.(1)(3分)①往西。②已经。③停止。
(3)(2分)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4)(4分)①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我对视(2分)。
②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2分)。
(5)(4分)本文中作者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回味无穷,表达了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2分)。《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欣然规往”是对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2分)。
三(32分)
(一)(20分)
10.(4分)答案示例一:
开端:鲍勃在纽约街角与警察相遇。
发展:鲍勃与警察攀谈,回忆过往。
高潮和结局:鲍勃被捕,原来赴约的“吉米”是便衣警察假扮的,而真正的吉米正是刚才的警察。
答案示例二:
原因:为履行和吉米的约定,鲍勃冒着被捕的风险回到纽约。
结果:鲍勃在约定的地点被捕,得知发现他的警察正是吉米。
答案示例三:
期待:分别二十年后,鲍勃按时来到相约的地点,等待与吉米重聚。
破灭:鲍勃通缉犯的身份被吉米发现,吉米让便衣警察逮捕了鲍勃。
答案示例四:
悬念:鲍勃能否等来吉米?
结局:等来了假扮吉米的警察,鲍勃被捕,得知真正的吉米正是刚才与他攀谈的警察。
11.(4分)①第一次,文章开头“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在一个特别冷的晚上,为下文故情况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作铺垫(2分)。②第二次写“又是一阵 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渲染了沉寂的气氛;从“过了一会儿,警察预备离开那个地方”,可见此处的环境描写还有转换情节的作用(2分)。
12.(5分)(1)为了取得自己想要的,他这20年来在西部汲汲追求奔波劳累费尽心力,“不容易”当中包含着鲍勃对这一艰辛过程的感慨(1分);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自己想要的财富和利益,他但却不得不煞费苦心地一次次逃避法律的制裁,“不容易”当中又暗含着鲍勃对于自己能够脱身于法网的一丝庆幸(1分)。
(2)“颤抖”表现了他当时发现原先的警察竟然是吉米时的惊愕(1分),20年后相约自己与吉米竟然是罪犯与警察的尴尬(1分),以及将要不可避免地面对法律制裁的恐慌等复杂的内心活动(1分)。
13.(3分)示例:吉米问鲍勃会不会离开,鲍勃回答至少再等半个小时(1分)。这一情节,为后文吉米有时间找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2分)。
14.(4分)示例:我认为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作为逃犯的鲍勃,为了友谊,冒险赴约;身为警察的吉米,因为友情,艰难抉择。本是最亲密的好友,却要面对最残酷的现实。这个故事引发读者对情与法的深入思考。
(二)(12分)
15.(6分)①优秀支撑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②真正优秀的人,才会获得自我实现意义上的成功。③在当今社会里,优秀的人迟早有机会获得成功。
17.(3分)因为作者认为优秀可以把握,成功受外部因素影响不易把握,所以应该竭尽所能追求优秀,把“外在的成功”只当作“副产品”,这样才能保持良好心态。
18.(3分)鲍勃把发财当作唯一目标,用非法手段获取财富,自以为是人生赢家,但最后沦为阶下囚。吉米在情与法的两难中作出正确抉择,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自我实现的意义上是成功的。
四(4分)
19.(1)(4分)示例: 我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启明星”面对黑暗毫不退缩,勇敢战斗,迎接光明。保尔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伤痛的折磨,但他始终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坚信革命的胜利,他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与“启明星”形象一致。
五(6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