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户外活动时间缺乏,室内持续性近距离用眼过度,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的两大主要原因。保护视力如同保护身体健康一样,要时刻注意(甲)。户外活动能沐yù____阳光、能眺望远方,对保护视力、防控近视很有益处。
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护者。家长的一言一行,(乙)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要(丙),要带头不做“低头族”,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当前,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家长应监督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阅读书写姿势,提高学习效率;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不能让孩子长时间zhái“____”在家里。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tiáo lǜ 浴 窄 B.tiào lǜ 遇 窄
C.tiào lǜ 浴 宅 D.tiáo 1ù 遇 宅
2.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劳逸结合 时时刻刻 言传身教 B.劳逸结合 无时无刻 以身作则
C.一张一弛 时时刻刻 以身作则 D.一张一弛 无时无刻 言传身教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多数家长已很重视并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B.多数家长已很严格并重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C.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D.多数家长已很重视并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A.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B.大家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记忆……
C.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D.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修辞手法中的“夸张”,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可以是缩小的夸张,还可以是超前的夸张,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就属于最后一种情况。
C.《与朱元思书》是吴均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写出了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D.《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文中的“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欲界”指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仁”的另一义是果核的内里,如桃仁、杏仁等,它是个有生机的活物,种在地上能发芽。
②“仁”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③因此,在孔子那里,“仁”是道德的根基和最高境界。
④《说文解字》释“仁”为“亲也”。“仁”即对人友善、相亲。
⑤从这两层意思出发,“仁”既有恻恒慈爱之意,又有生生不息、利人活物的气象。
A.④③①⑤② B.④②③①⑤ C.②④①⑤③ D.②④③①⑤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默写填空。(1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4)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6)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莺燕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绩《野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维“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的诗句有着相似的意境。
(8)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的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抒情作结,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愁绪。
8.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到荆门外,游览楚地。
B.颔联“随”字用拟人手法描绘出山脉的走向,极富流动感和空间感。
C.颈联以动观的视角描写近景,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绝美图画。
D.尾联与首联呼应,紧扣“送别”,借家乡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
9.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题目。(13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益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①,六元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④,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选自张孝样《观月记》)
【注释】①望:指阴历每月十五日;过洞庭:这篇文章是作者罢官北归,途经洞庭湖时所写。②沙:指金沙堆。③相夺:相映争辉。④间风、瑶台、广寒之宫:均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近者犹数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3)【甲】文段作者表达的情感微妙而复杂,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
(4)两则选文写月光时运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3分)
“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
李广春
①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入选非遗成功,再次证明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再次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②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私雅”的理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厚,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
③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一茶多品,一茶多技,一茶多用。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茶类,以及花茶等再加工茶计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色香味形满足多种需求。放眼祖国大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江南北、西南边陲、华南沿海,10多个省市,一方水土养一方茶,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妍,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酙一饮中显示出豁达大度。
④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喝茶不再像过去那么讲究,但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国潮在年轻人中的复兴,喝茶的场景也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社交以及婚庆、拜师、祭祀等重要场所,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影响持久而深远。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释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以此为载体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⑤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就通过茶马古道等,翻山越冷、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交融。现在,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据统计,全球至少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多个国家丛中国进口茶叶,全球喜欢饮茶的人数有50多亿。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将让彼此共享更多元美好的未来。
⑥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全世界数万里。《神农本草经》《茶经》中的确切记载,让我们找到了“中国茶”的文化源头;苏轼等文人墨客为其留下的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中国茶”的流光溢彩;新时代以茶赋能发展,让我们感知致富茶、幸福茶的生生不息。一杯“中国茶”,和而不同、和礼敬、交流互鉴,氤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必将为世界更多人民认可,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2月12日,有删改
10.结合全文,下面内容不能说明“中国茶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的一项是(3分)( )
A.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
B.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
C.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
D.中国茶文化必将为世界所有人认可,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启发和可能。
11.选文第①段交代了这篇评论的新闻背景,请写出其导语内容。(3分)
1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13.有同学准备根据本文的内容拟写一副对联,请你帮助其拟出下联。(宽对即可)(3分)
上联:品色香味,争奇斗妍,香飘人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22分)
闻一多:一个时代的鼓手
马识途
①我的老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在参加完李公朴教授追悼大会后,返家途中不幸遇难。
②闻一多先生的音容形貌还那么鲜活地留在我脑子里。那些过往,仿佛就在昨天。
③闻一多先生风尘仆仆地从老远的昆明乡下下马村步行进城,到西南联大来给我们中国文学系的学生上“唐诗”来了。
④他的个儿不很高,有几分清瘦的身子装在那宽大的褪了色的蓝布大褂里,潇洒自如。他那过早脱去头发的脑门,配上深邃而充满智慧的眼神,一望而知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学者。他的胡子不茂密,可是长得很长,大概留的年代不短了。
⑤他的手里攥着一个特大的蓝布口袋,那里面藏着他多年的心血和打开中国古代文化的钥匙。他从容不迫地向新校舍里东南角上一间破旧的泥坯草房走去。他抬头望着人,却并不和人打招呼,或者他还在梦幻中和庄子、屈原、杜甫这些古人一起神游吧。
⑥他走进教室,在小讲桌前坐下来。他把老怀表摸出来放在来上。时间还不到,他摸出他黑亮的烟斗来点上,吸起烟来。选“唐诗”这门课的本来只有十来个学生,可是教室里早已座无虚设。有的就坐在笛台上,有的站在后边,连窗外也站了一些人,旁听的比选课的多了几倍。我是选“唐诗”的,来迟了一步,也只好站在后边了。
⑦上课的钟声响了。他立刻从大书袋里摸出讲稿来,开始讲课。其实他并不照本宣科,往往是不看稿子,越讲越远,越讲越自在。用那充满激情的调子,诗意般的言语,给我们讲杜甫的“三吏”“三别”,用生动的形象展示在你的眼前,把你带到古代的社会里去。
⑧但是他并不是想把我们拉回古代,把我们带进故纸堆里去,用一字的考证获得学术上的稀有荣誉,叫你在蜗壳里自我满足。
⑨他却用历代人民的悲惨命运来引出对于今天现实的留心,他愤愤地说:“杜甫描写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你们仔细张开眼看看,这却是写的眼前抗战时期的事。比唐肃宗那时更卑鄙更无耻。”于是他讲一件国民党军队拉壮丁的事。他说着说着站起来叫:“这样无法无天,还成什么国家?这是什么‘国军’?这是土匪,比土匪还土匪!”
⑩这是在讲唐诗吗?有的教授也许认为不是的。但在这教室里听讲的学生却认为是讲了最好的唐诗。听的人越来越多,窗户外都拥不下了。
他说他在编一本《现代诗抄》。朱自清教授给他一本田间作的诗,就是田间在抗战初期和在解放区写的那些激昂的诗,有的人称之为“楼梯诗”。他说几年没有看新诗了,乍一看,吓了一跳。他想,这叫诗吗?再看,才恍然大悟。他说:“这不仅是诗,而且是擂鼓的声音。”
于是他擂起鼓来。他亲自朗诵一首田间的长诗《多一些》。他朗诵得真好,那么激昂而有节拍,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就像为配合解放区军民英勇前进的步伐而敲的鼓点。念到后来,他越更激昂了,像一头雄狮抖动着头发和胡子,大声地吼了起来:“呵枪!呵刀!呵祖国!呵人民!”
他极力称赞这样的诗,他说这样的诗是时代的鼓声,这样的诗人是时代的鼓手。他兴奋地用一连串的形容词来赞美这样的诗:“沉着的”“庄严的”“雄壮的”“勇敢的”“浑厚的”“猛烈的”“刚毅的”“激动的”“粗犷的”“急踩的”“横蛮的”“倔强的”“男性的”……
然后他慨乎言之:“我们的民族正走到我们历史的转折点,我们要一鼓作气渡过这个危机,完成独立建国的大业。”他大声呼吁:“这是一个多么需要鼓手的时代呀!我们要有更多的这样的时代的鼓手!”
我们听他朗诵田间的诗,也跟着激动起来。在我们的面前,分明站着一个兴奋得面孔发红,每一根头发、胡子的末梢都在颤抖的鼓手,在奋力地擂着战鼓,鼓舞着人们踏着他敲起的鼓点子前进。他的每一句朗诵的诗,他的每一句激昂的话,才真正都是沉着、庄严、雄壮、勇敢、浑厚、猛烈、刚毅、激动、粗犷、倔强、男性的。他才真正是一个鼓手,一个时代的鼓手!
(选自人民出版社《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一书,有删改)
14.文章回忆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上课的过程,叙写了哪四件事?请概括补充完整。(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前进教室后坐在小讲桌前摸出烟斗等待。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课上亲自朗诵田间的长诗《多一些》。
15.文章第⑥段和第⑩段两次写听课学生之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朗读选文第⑨段,你会选用哪种情感和语气?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4分)( )
A.温情,舒缓 B.同情,沉重 C.愤怒,激昂
17.阅读选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他才真正是一个鼓手,一个时代的鼓手”?(4分)
18.《闻一多:一个时代的鼓手》和《藤野先生》有很多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主旨情感的角度分析两文的共同点。(6分)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19.学校文学社要开展《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交流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完成任务单】根据下面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补全表格中的“阅读记录”。(6分)
探究维度 阅读策略 阅读任务 阅读记录
揭秘斯诺写作视角 略读浏览 依据内容,写出《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由来。 ①
英雄气质 评价质疑 书中伟人和英雄的精神气质令人敬佩。请从以下三位红军领袖中选择一位进行阐述。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 ②
(2)【做好批注卡】下面是某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红军剧社”一篇的摘录,请在批注卡上写出从中体现的红军的精神品质。(4分)
摘录一:不售门票,没有包厢,也无雅座。我看到中央委员会书记洛甫、财政人民委员林伯渠、政府主席毛泽东以及其他干部和他们的妻子都分散在观众中间,像旁人一样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演出一开始就再也没有人去怎么注意他们了。
摘录二: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争取人民的信任。
摘录三:他们到哪儿就睡在哪儿,给他们吃什么就愉快地吃什么,从一个村子长途跋涉走到另一个村子。从物质享受来说,他们无疑是世界上报酬最可怜的演员,然而我没有见过比他们更愉快的演员了。
五、写作(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那些追逐光的人,自己也成了光。他们传递心中的灯火,把光和热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照亮更多的人。
请以“我心中的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有细节描写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生姓名、校名等;③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本试题题目满分为150分,作文中设卷面分5分,阅卷时可视书写情况分五等酌情赋分。
2.本试题中,凡是需要灵活回答的主观性试题,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大意正确”须由本题阅卷小组集体认可。
一、共计18分
1.C 2.B 3.A 4.B 5.D 6.C(每小题3分)
二、共计27分
7.(1)征蓬出汉塞(2)馨香盈怀袖(3)瑟瑟谷中风(4)烈士暮年(5)狐免翔我字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7)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共11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本空不得分)
8.C(3分)
9.(1)①考虑,想到②共同,一起③在④还(4分,每个1分)
(2)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罢了。(2分)
(3)由“解衣欲睡”的百无聊赖到看到美丽月光“欣然起行”的欣喜;②由“无与为乐者”的悲凉到“相与步于中庭”的悠闲;③最后‘闲人’的议论,蕴含复杂的人生感慨。(3分)
(4)都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甲文把“月光”比作“积水”,正面写月光的澄激;“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乙文“月白如昼”正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水如玉盘,沙如金积”,通过写湖水和沙滩放射出的光彩带给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月光的皎洁。(4分。如只从比喻角度分析,至多得3分)
三、共计35分
(―)10.D(3分)
11.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分)
1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种茶、进口茶叶的国家数量以及全球喜欢饮茶的人数,准确说明了“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4分)
13.示例:悟精气神,豁达大度,谦和礼敬(3分)
(二)14.①走向新校舍时抬头望人却不和人打招呼。
③钟声响了立刻摸出讲稿,开始讲课。(4分,每条2分)
15.写听课学生之多,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反映了闻一多先生课讲得生动精彩,深受学生的喜爱,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博学多识。(4分)
16.C.(1分)理由:第⑨段写闻一多先生由一千多年前唐肃宗时期人民的悲惨命运引出眼前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拉壮丁的事,他的痛斥和诘问表达了对国民党军队迫害民众的愤恨与痛心。用“愤怒,激昂”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最恰当。(3分)
17.示例:闻一多先生热切地关注时事,关注国家、人民的命运,他慷慨激昂的话语像鼓点一样震撼而有力量,鼓舞我们要一鼓作气渡过危机,完成独立建国的大业。(4分)
18.示例:两文部写了老师对作者思想上的启发:都抒发了作者对老师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都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都流露出对祖国的关切、担忧,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6分,每条2分,写出任意3条即可)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19.(1)①本书描述了中国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红星般照耀中国,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
(3分)②示例:毛泽东。毛泽东作为领导,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爽朗的性格,天生精明,生活上与普通战士们平等,随身带的算得上奢侈品的只是蚊帐。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
小时,常常到深夜才休息。他还和被辣椒呛到的斯诺开玩笑“爱吃辣椒的人都是革命者”,这让我们看到了伟人亲切、生活化的一面,让人肃然起敬。(3分)
(2)示例:①谦卑、没有架子,像普通人一样。②善于用行动和宣传,赢得人民信任。③无论生活怎么艰苦,都能克服,不追求物质享受。(4分。写出1条得1分,2条得3分,3条得4分)
五、写作(共6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