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册《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体验学生生活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2. 帮助学生熟悉新的环境,了解学校的生活。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上学”为主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从居家到学校、从室内到户外的顺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从中体会上学的快乐,熟悉校园生活。三、学情分析:经过暑假,学生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从对校园的陌生到熟悉,从对学习的不适应到适应,从对老师的陌生到熟悉。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生活。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开开心心上学去”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爱上学习。四、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熟悉新的环境,了解学校的生活。2. 难点:让学生理解上学的意义,体验学生生活的乐趣。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1. 教师带领学生玩游戏“找朋友”,游戏中找朋友找到的小朋友数量有限,引导学生体验快乐。2. 提问:你们为什么喜欢找朋友?你们的朋友多吗?引导学生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3. 过渡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小动物它每天也很快乐,为什么呢?因为它每天都能和它的好朋友一起去上学,它就是小兔子贝贝。4. 教师出示课题:开开心心上学去。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为后面学习如何交朋友打下基础。(二)观察图片,明理导行1. 过渡语:小兔子贝贝上学了,它可高兴了,你们看它是怎么上学的。(播放小兔子贝贝上学的动画)2. 提问:小兔子贝贝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片)3. 总结:上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路上看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看到熟悉的地方要主动问好。4. 拓展:你们平时上学的路上会遇到哪些人?看到哪些地方?你会怎么做?5. 总结:上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路上看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看到熟悉的地方要主动问好。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拓展延伸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和乐趣,为后面学习如何交朋友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表达,加深学生对上学的认识和理解。(三)情景模拟,模拟表演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学生甲和学生乙在路上相遇,互相问候。2.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你们平时会遇到哪些人?你会怎么做?3. 拓展:在路上遇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看到熟悉的地方要主动问好。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很亲切、很温馨。4. 学生模拟表演:两个学生在路上相遇互相问候、交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5. 教师总结:同学们表演得非常好!在路上遇到熟悉的人和地方要主动打招呼、问好。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很亲切、很温馨。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和模拟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与他人交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和讨论表演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游戏活动,巩固拓展1. 游戏活动:找朋友(1)介绍游戏规则:所有学生围成一圈慢跑,听到教师指令后停止跑步并寻找伙伴组成小组。未组成小组的学生接受“奖励”。(2)开展游戏活动:播放音乐《找朋友》,学生开始围圈慢跑,播放音乐并在音乐声中不断喊出“找朋友”的口令。当听到教师发出“停”的指令时,学生迅速停止跑步并寻找伙伴组成小组。未组成小组的学生则站在圆心中间接受“奖励”(如表演节目等)。(3)提问:你们在游戏中找到了多少朋友?你们觉得在游戏中交朋友快乐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上学的意义和乐趣,熟悉了学校的生活环境,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也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教师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还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八、板书设计:开开心心上学去1. 上学的意义:学习知识、结交朋友、培养能力等。2. 上学的乐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同学老师的互动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