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试题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4.考试结束,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是感情的是渗透,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想的光辉,是智慧的结晶。它níng jù着汉字的灵魂,像一条潜龙,流动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从《诗三百》《离骚》的源头,到乐府民歌,再到瑰丽宏伟的唐诗宋词,以至现代的新诗、散文诗,诗人们以其幽微的洞察力、悲天悯人的情愫、生花的妙笔,显示出多彩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juān kè出这悠久的诗意中国,影响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2.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A.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文章记述了作者留学日本时,与老师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C.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对于云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约有71%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其存在过度美化之嫌。B.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C.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D.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4.给下面的新闻拟一则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 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5.诗歌赏析(2分)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莲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6.“五个一”·名著阅读(4分)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长林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______(人名)写的《______》,主要记叙了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的情况。(2)该语段体现了贺龙的什么精神品质?7.按要求填空。(10分)①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②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崔颢《黄鹤楼》)③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⑤柴门何萧条,______。(曹植《梁甫行》)⑥《答谢中书书》中对清丽自然的江南山水之景发出赞美的句子:自康乐以来,______。⑦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诗人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⑧“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按顺序吟诵带“花”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中国诗词大会》则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假如你参加了诗词大会,主题字为“江”,请你写出带“江”字的连续两句诗句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8.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盖竹柏影也。③止午、未、申三时。 ④其实湖光染翠之工。9.翻译句子。(4分)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安可为俗士道哉?10.按要求答题。(4分)(1)【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2分)【甲】文写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写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北京槐张金刚①一直对北京充满向往,且越和着祖国强劲发展的律动前行,就越热切地渴盼亲近北京。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有时竟羡慕起扎根于京、生长于京的那些树木来。有幸在今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特殊年份,我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时日,从而有缘深度融入,亲身感受她的气息与热度,触摸她的厚重与脉动。在诸多树木中,能广而久、亲而详地记录北京时事变迁的,当槐树莫属。北京的槐树与北方其他地域的槐树并无二致,可不管古木还是新枝,皆因生在首都,长于街巷,既浸润尊贵之气,又沾染烟火之气;既历经悠悠过往,更亲历火热时代,从而修为了独特的气质。故而,我愿亲切地称之为“北京槐”。②槐树之于北京,就如胡杨之于大漠,提起来便有种难以言表的情结。这情结,既来自于槐树的古老、广布、寻常,更来自于槐树的质朴、坚韧、蓬勃。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记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在五月里,你如果登上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舍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可见,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③初到北京时,正值槐树萌芽。与太行深山家乡小城的槐树一模一样,高高的干、黑黑的枝、嫩嫩的芽,一眼便可识得。如今,离家在外,望见这熟稔的槐树,便如遇到老乡一般,我急忙上前,张开双臂,搂住树干,打个招呼,瞬时有了种莫名的安全感。与北京槐成了朋友,既成朋友,便时常拜访,一年有期。④槐树开花的时节,我们在一起。粉白的槐花隐在墨绿的槐叶之间,色彩明丽,相映成趣,构成北京五月标志性的绝美画面,令心一片静净。更可人的是,那满胡同弥散的馥郁的槐花香,甜甜蜜蜜,偶尔佐进些沿街门店的卤煮、烤鸭、烧烤、糕点香味,全然将工作的疲累与离乡的寂寞驱散尽净,周身舒爽地轻快漫步。⑤槐树葱郁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槐树高大,枝叶繁茂,自然长成大伞模样,撒下一片阴凉。夏日的北京很是炎热。每每骑车或散步走过槐阴路,我都要紧行几步,如获救星般地躲到浓阴之下休息片刻,大口呼吸着凉凉的风,如获重生,再次登程。如遇雨天,到槐树下避个雨,也是惬意得很,偶尔有几滴雨从叶隙滴落,滴在发间、脖颈,倏地一凉,倒是有趣。⑥槐树叶落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我踩着枯黄的落叶,仰面接几片落叶,感受着那曲曲折折的叶脉间所蕴含的生命轮回的律动。⑦槐树覆雪的时节,我们在一起。那风骨外露的黑色枝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抖落一身枯叶,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临。让白雪映衬下的苍劲虬枝定格成凄美的瞬间,入照片入画作,入文入诗,成为永恒。⑧槐树再度萌芽的时节,我们还将在一起,共叙一年友情,然后,挥手告别,期待有缘再会。槐与“怀”同音,我会在家乡的槐树下,怀想起北京槐,就像在北京想起家乡槐一样。⑨我有时走在槐荫下就想,这些槐树像极了众多游子,扎根于此,耐得了孤寂,耐得了寒暑,耐得了贫瘠,在北京开枝散叶,可那深扎于北京土地的根系却指向一个个遥远的故乡。不由得对所有在北京漂泊或定居的游子心生敬意,太多的艰辛与苦楚定如这繁密的槐叶一般生了落,落了生,最终滋养自己,站立成一株挺拔的槐,庇护着北京这个大家与个人专属小家的一方晴空,为后来者遮风挡雨,虽渐渐韶华远去,却更加根深叶茂。⑩如今,我每天从古老的什刹海胡同出发,穿过现代的金融街到达工作地,无数棵高大茂盛的槐树被我甩在身后。我们在前行,北京在前行,中国在前行,唯有这些极具生命力与忍耐力的北京槐,一直站在这里,见证这座古城从历史走来,与时代前行,向未来进发的速度与非凡。11.一年四季,作者笔下的北京槐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12.第②段引用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描写槐树的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13.按要求赏析语句。(6分)(1)如今,离家在外,望见这熟稔的槐树,便如遇到老乡一般,我急忙上前,张开双臂,搂住树干,打个招呼,瞬时有了种莫名的安全感。(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那风骨外露的黑色枝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抖落一身枯叶,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临。(从修辞的角度赏析)14.文章以“北京槐”为题好在哪里?(4分)(二)换床位老汤①老伴离世后,老孙头不顾儿女们反对,坚持搬到名士养老公寓养老。②公寓档次不高,养老的基本没什么名士,都是普通老人。老孙头起初是自己占一个双人房间,很舒服,很方便。“但是一个月后,他就不能享受单间待遇了。新来的老头,也是一个胖老头,一打眼,估计体重最少也有二百斤。新来者自我介绍说:“我姓王,你贵姓?”老孙头说:“免贵姓孙。你来我不反对,我睡觉可是打呼噜哈。”老王头一笑说:“只要不梦游就行。”③老孙头来得早,自然占据了靠窗的床位,看窗外的风景方便。其实也没啥风景可看,就是一块空地,周围有几架健身器材。不过服务员小田过来交代说:“半年后必须互换床位。”老孙头说:“我来得早,这个床位就是我的,不换!”小田说:“这是公寓领导定的。”小田还要说什么,老王头打手势制止小田,对老孙头说:“不换就不换,多大一点事儿?换来换去怪麻烦,我这床位离门近,离厕所也近,也不错的。”④老王头的大度让老孙头对他有了一些好感,闲着没事时,俩老头也唠唠散嗑。老孙头说:“这养老院的名字没起好,叫啥‘名士’,叫老百姓养老院多接地气。”老王头说:“老百姓也是名士,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平等的,都应该被尊重。”老孙头“哦”了一声,觉得有些道理。⑤两个老头一天几乎二十四小时在一起,小摩擦也是经常有。比如天热时,夜里,老孙头喜欢开着空调睡,温度调到20℃,老王头就反对说:“空调整夜这么开最伤人,最舒服的温度是26℃,你这浪费电不说,还伤身。”老孙头早晨刷牙刮脸,水龙头老是开着,水哗哗地流,老王头看见了就说:“你这么长流水,多浪费!不用水时,把水关掉行不行?”⑥服务员小田每日进屋打扫卫生时,总是对俩老头很客气,嘘寒问暖,问有什么需求。老王头也没啥特殊需求,只是有时让小田帮忙用手机转账。老孙头对小田说:“你王叔以后就不要问他了,他是个老财迷,有钱也舍不得花。”又转过头对老王头说:“你我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要钱有何用?给孩子攒钱?”老王头笑笑,说:“算你说对了。我家孩子多啊。”“多?有多少?”老孙头问。老王头说:“也不多,也就十几个。”老孙头嘲讽说:“十几个?真能胡扯,吹牛吧。”⑦两个胖老头在一起住了半年,老王头因为身体有病,离开养老公寓到医院治疗,老孙头又可以享受单间待遇了。老孙头心想,你可别再回来,自己住一个屋,多宽敞。两个月后,老王头没有回来,却来了一个瘦老头。老孙头问瘦老头,老王头不回来了?瘦老头说:“你不知道吧?人都不在了,脑梗。”老孙头心里一激灵,觉得心口发堵。⑧几分钟后老孙头又问瘦老头:“你怎么知道?”瘦老头答:“他是我们班长,”老孙头说:“你这个班长人品不错,就是太节约了,甚至抠门。”瘦老头说:“他这个人是挺节约,但是可不抠门,无偿资助十多个山区孩子读书,你行吗?反正我做不到。”⑨瘦老头的话让老孙头好像当头挨了一闷棍,顿时结结巴巴说不出一个字。憋好久,才缓过劲儿来,长长叹息一声说:“谁说咱这养老院没有名士,我看老王头就是!”⑩瘦老头来了后,又过了半年,一个早晨,老孙头对他说:“兄弟,咱们互换床位吧。”瘦老头说:“不用啊。”老孙头很坚决,说:“必须换。”换完床位,瘦老头趴在窗口向外一望,外面楼下的空地已经改造,变成一个小花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讲述三个老头在养老公寓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关注。B.“老孙头对他有了一些好感”表现老孙头内心有所触动,为他后来的转变做了铺垫。C.瘦老头的出现揭开了老王头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从侧面表现了老王头的可贵品质。D.小说的对话描写以及对人物之间矛盾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16.老王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分析。(3分)17.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1)老孙头心里一激灵,觉得心口发堵。(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2)外面楼下的空地已经改造,变成一个小花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揣摩句子的含义)18.编辑部在采用稿件时,建议将原标题“换床位”更换为“名士养老公寓”。如果你是作者,你是否同意更换?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四、写作(50分)19.根据要求作文。岁月静好,芬芳满园,八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我们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砺了意志,让我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我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艺术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我们的身心,也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丰富,更充实。加油吧,我的未来不是梦。请以“八年级,一个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积极健康向上;②综合运用表达方式;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⑤不得抄袭套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凝聚 镌刻说明:本题2分。2.B说明:本题2分。3.C说明:本题2分。4.反革命中心南京被我军解放说明本题2分。5.C说明:本题2分。6.(1)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2)贺龙不怕困难、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与群众同生死、与敌人斗争到底。说明:本题4分。(1)每空1分,共2分。 (2)2分。7.①牧人驱犊返 ②白云千载空悠悠 ③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老骥伏枥 ⑤狐兔翔我宇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⑧示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说明:本题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增减字,该空不得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8.①考虑,想到 ②大概是 ③仅仅,只是 ④美妙,精巧说明:本题4分。9.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说明:本题4分。10.(1)(2分)【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2)(2分)不同:【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说明:本题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11.(4分)春天,槐花色彩明丽,花香馥郁;夏天,枝叶繁茂,亭亭如盖;秋天,落叶枯黄,蕴含着生命轮回的律动终天,虬枝苍劲,迎风傲雪。12.(4分)为了强调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2分)体现了槐树与北京人亲密的关系,也为下文写在北京奋斗的游子做铺垫,他们和槐树一样为北京做出了贡献。(2分)13.(6分)(1)动作描写,“搂住”即抱住,突出“我”对北京槐的熟稔与亲近。(或:这个动作体现了“我”看到北京槐就像见到老友般一见如故。(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槐树迎风傲雪的英姿,赞美了槐树坚韧的品质。14.(4分)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象征扎根北京并为之做出巨大贡献的众多游子,体现主要内容,点明中心。(答出两点来即可)15.(3分)B16.(3分)从老王头不怕打呼噜、主动同意不换床位和他无偿资助十多个山区孩子读书的行为看出来他随和大度、乐于助人的性格。17.(6分)(1)(3分)通过人物的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王头的突然去世给老孙头带来的震惊和内疚之情。(2)(3分)借助环境描写,描绘出小花园美丽的特点,衬托老王头高尚的品格。18.(4分)可以换。“名士养老公寓”表面是代表这个养老公寓的名字,实际上是表现出文中的老王头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名士”,他的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影响着老孙头等人,值得学习和敬佩。而“换床位”则没有囊括全文内容,也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弱化了文章的主旨。(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四、写作(共50分)19.(50分)略注:①书写美观或潦草者,可的情增减1—3分。②有错别字酌情减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