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说主题训练------侯发山小说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唐三彩侯发山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当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种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栓保说:“不可能吧,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1.小说中的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康百万传奇一风从门缝里溜进来,直往人的脸上扑、怀里钻。一家老小虽然都缩着膀子把自己藏在被窝里,还是给冻得瑟瑟发抖。隐约传来远处炸响的鞭炮,过年的味浓了,更衬托出家里的冷清。康群山,还有他的老婆、儿子、小女儿,虽说都躺在炕上,一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没有一点睡意,大白天不是睡觉的时间,这是其一,除了冷,还有饿,哪能睡得着?今年春上,天旱,麦子连种子都没收回;到了秋天,有雨了,却大得吓人,把庄稼给毁得一塌糊涂,颗粒无收。儿子吸溜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邻居家传来的饭菜的香味,忍不住说道:“爹,我饿。”康群山刚想骂句“饿死鬼托生”的,听到小女儿说“我也饿”,他就把话咽了回去。老婆说:“要不,你去康百万家借点?”康群山叹口气,说:“今年已经借了康家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一文一两都没还,咋再去张口呢?”老婆又说:“每逢遭年馑,康家都要施舍粥棚,要不,我带孩子们去看看?”康群山说:“今年是大年三十,人家不过年?这时候去,怕是不妥啊。”这时候,忽然听到拍打柴门的声音,康群山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掩了掩衣襟,走过去打开了柴门——原来是掏烟囱的驼子。康群山咂吧了几下嘴,说:“驼子,今年俺家不掏烟囱。”腊月二十三那天,他自己掏过了,通畅着呢。驼子痞着脸说:“屁话,你家烟囱都不冒烟了,这不是堵了是啥?”康群山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驼子没去看康群山的脸色,只顾瞅着烟囱说:“山哥,若是掏出东西,你该付费付费;若是烟囱里没有东西,我拍拍屁股走人还不中?”话说到这份上,康群山没有拒绝的理由。也只是一袋烟的工夫,只听驼子叫道:“山哥,烟囱里还真有东西,怪不得不冒烟呢。”说着话,驼子从烟道里掏出一个小包裹。连老鼠都不来他家光顾了,怎么会有东西呢?康群山心里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又咯噔了一下,咋给人家驼子报酬呢?一时间,康群山愁上加愁,上吊的心思都有了。驼子从房顶上出溜下来,也不征求康群山的意见,把那个小包裹打开了。包裹打开的一瞬间,驼子,康群山,两个人都惊呆了,原来小包裹里包的不是破衣烂衫,而是一兜碎银子!驼子查了查,不多不少,整整十两!“山哥,这下你可过个肥年了。我拿走两文,算是报酬。”等到驼子走后,康群山才回过神来,明白自己不是在做梦。康群山带上银子出门采购年货的时候,得知整个康店村,凡是跟他家一样情况的,驼子都去掏烟囱了,让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烟囱里也都藏有十两银子!当天晌午,站在邙山岭的康百万,看到整个康店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都溢出了烟,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对身边的驼子说:“好,你也回家过年吧。”驼子接过康百万给他的赏金,笑呵呵地走了。二年关已过。正月的一天,康百万走出家门,信步来到邙岭上。崖边的迎春花已经泛出了花蕾,杨树的枝条冒出了青青的胡须……岭上紧绷了一个冬天的黄土,因为暖阳的照耀而开心松弛开来,处处洋溢着初春的气息。放眼望去,康百万发现,除了自家的农田里有伙计在忙碌外,周遭其他乡亲的田地里没有一点动静。不该啊!康百万看着大管家来顺,眼里充满了疑问。来顺本想隐瞒,此时不得不说了实话:“老掌柜,他们一部分人打算外出逃荒,一部分人指望康家救济呢。”怎么会是这样?康百万着实吃了一惊。他倒不是怕救济,他是担心乡亲们没了精神头,忙问来顺:“打春了吗?”来顺掐指一算:“老掌柜,后天立春。”康百万从邙岭上下来,直奔县衙。看到康百万登门拜访,知县凌钺有点意外,一番寒暄之后,他憋不住了:“康掌柜,光临敝府,有何见教?”康百万简单把情况说一遍,然后拱手施礼道:“凌大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到父老乡亲还没行动,老夫着急啊。”“这……康掌柜有何高见?”凌钺反问了一句。老实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还真没辙。康百万说:“凌大人,再有两天就是立春了,依老夫之见,搞个‘鞭打春牛’的仪式,康家愿意承担一应费用,大人意下如何?”在过去,立春这天,民间就有鞭春习俗,鞭牛是为了“提醒”牛,春天来了,该开始耕田了。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造个假牛,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让真牛在旁边看。泥牛肚子里会放上五谷杂粮,鞭牛过后,老百姓便捡拾地上的五谷,泥牛也被他们“瓜分”,拿回家埋在土地里,象征五谷丰登……当然,打春牛也是鞭策老百姓不要懒惰,应早早动手春耕。凌钺想了想,说出了心中的困惑:“康掌柜,仅凭‘鞭打春牛’就能把老百姓的春耕积极性调动起来?”康百万淡淡一笑,蛮有信心地说:“老夫还有激励措施,今年的种粮亩产状元可获得康家的铜佛。”“八丈佛?”凌钺睁大了双眼。外界传言康家供奉一尊八丈高的铜佛,曾有不少高手惦记此物,只因康家防范甚严,一直没有得逞。康百万没有说话,但他的表情已经证明他不是在打诳语。消息传出去后,立春这天,县城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格外热闹。“鞭牛”活动开始了。知县凌钺左手扶犁,右手执鞭犁地开耕。他举着装饰华丽的鞭子抽了第一鞭,同时叫着“一打春牛头,国泰民安”;康百万接过犁和鞭子,抽第二鞭,一边说着“二打春牛腰,风调雨顺”;第三鞭由当地族长鞭打,一边打一边说“三打春牛尾,五谷丰登”的颂词……最终将一头土牛打得稀烂。牛肚子里塞满了一个个绣着“康”字的小布袋,此时都暴露出来。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和小布袋。来顺对大伙儿说,小布袋里装的是谷物种子;没有捡到小布袋的百姓可以到康家领取当年的种子。随后,百姓天不明已经到了地里,天黑了还在地里忙着。老天有眼,当年风调雨顺,大丰收。获得种粮亩产状元的不记得是谁了,但康百万确实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把他家供奉的“巴掌佛”奖励给了人家,没有八丈多高,只有巴掌大小。大伙儿哈哈一笑了之,没有人说三道四的。年底谈起此事,来顺还有点不舍。康百万说,有什么舍不得的?比起救济,那点谷物种子根本就不是个事;至于“巴掌佛”,康家换来的却是平安,这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取材于侯发山的“康百万系列”小说)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从门缝里溜进来溜:无孔不入,无法阻挡B.每逢遭年馑年馑:闹灾荒的年景C.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漾:自然而然地流露D.光临敝府敝府:敬辞,对客人称自己的办公处所4.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群山一家四口,在年关之际,因一年的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处在饥寒交迫的境地。B.驼子以能否在烟囱里掏出东西来决定是否收费,这体现了他一心为用户着想的服务理念。C.知县凌钺采纳康百万建议,举办了一场“鞭牛”仪式,旨在鞭策百姓积极投入春耕。D.种粮亩产状元获得的奖品并非所期待的“八丈佛”,而是“巴掌佛”,对此人们没有意见。5.小说中的康百万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6.小说第一部分有明、暗两条线索。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对这一特点加以说明。7.小说第二部分写到了立春的“鞭春”习俗。在现实生活中,当二十四节气或农历节日来临之际,人们往往举办仪式或组织活动,以表达美好的愿望。请结合现实生活中或《红楼梦》《边城》《呐喊》等文学作品中的某一类似习俗,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白衣天使侯发山大年二十九,就在她哼着小曲准备下班时,忽然得知医院接受了几名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凭着多年的经验,她隐约感到这个病不简单,没有丝毫犹豫,取消了这次年休假。可是,可是,该怎么给他说呢?早在一个月前,在冬季甲流结束后,她和他两个人都分别向单位递交了年休假的申请。自从结婚到现在,两人春节几乎很少团聚,特别是儿女插翅各飞东西后。不怪她,也不怪他,两个人都是医护人员,职责所在,身不由己。医院的工作,忙起来要命,有时做一台手术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站在那里,聚精会神,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即使啥事不做也受不了。譬如他,才刚刚五十岁,就得了关节炎、腰肌劳损,还拄上了拐杖!特别是上楼梯,走两步都要喘口气,好像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是该歇一歇了!因为她,还有他的年休假从未用过,两个单位的领导恩准了他们的申请。两人商定利用这个春节到三亚去旅游,他还开玩笑说:“都五十好几的人了,再不浪漫怕是没有机会了。”她想了想,就给他发了一则微信:老张,抱歉,庚子年的这个春节又不能跟你在一起过了。记得你说过,身为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必须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我想你会理解的。很快,他回了微信:好的,安心工作,别担心我!我一个人到海南浪漫。她松了一口气。如她所料,这次的肺炎果然凶险,像是一种传染性的瘟疫!医院收治的病人越来越多,且查不出来具体是什么病毒,最后还是科学家团队从分离样本中,确认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为了方便穿防护服,也为了防止脱落的头发传染病毒,她毅然决然地剃成了光头。在她的影响下,医院的十几个姐妹全都剪了头发,让她感动的是,其中一个小妹妹是九五后,本打算这个春节结婚的,也剪了满头的秀发。检查,输液,消毒,真的是太容易了,几乎是昼夜连轴转……她怕他担心,趁着闲暇,给发了个“人还在,你放心”的微信。他呢,只是一个“好”字。不幸的是,她被传染上了,接受隔离和治疗。常言说,人逢佳节倍思亲。其实,人在生病的时候,也非常思念亲人,渴望有亲人陪伴。事实上,同行们照顾得非常周到,吃喝拉撒,无微不至。她咳得厉害,呼吸都困难,心里有一丝惧怕的念头,也很快消散了,在她没有被隔离前,外省市援助的医护人员已经源源不断进驻医院。她想,要是他在跟前,她或许一点也不用担心了。他所在的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他虽是医院的管理者,也是位医术高明的医生,1997年,他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他曾率队前往抢救伤员;2011年除夕,他作为本省首位“无国界医生”,还在巴基斯坦的蒂默加拉医院救治病人……他真的是太累了,要不然也不会早早就得了关节炎、腰肌劳损。他是该好好歇歇了,好好享受一下这个年休假……她对医生说:“如果我有不测,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她想,若是他知道,也会同意的。幸运的是,经过同行们的救治,她痊愈了。她要继续留在岗位工作,大家劝她回家休息两天。她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因为她患的是新型传染病,为了他人,应该回家隔离观察。走出医院的大门,她才知道封城了!街上少有行人和车辆。她这时才懊恼自己的愚笨,忙拿出手机查看,发觉这次疫情真的是太凶险了,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这次疫情的新闻和消息!她打他电话,不接;发微信,不回!再看他的朋友圈,除了春节那天发张三亚的照片外,再没有更新。直觉告诉她,他没有去海南!他是专科传染病医院的医生、院长,这时候怎能少了他?!她拦了辆的士直奔他所在的医院,两个医院相聚十几里,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那里人来人往,就诊者全都戴着式样不一的口罩,医护人员穿着一模一样的防护服,到处洋溢着一种不祥的气息。来到他的科室门口,看见那里放着一副熟悉的拐杖——他果然在医院!因为是传染病医院,他备有两副拐杖,一副下班时使用,放在门外,一副上班时使用,放在门里。到了门口,隔着玻璃窗她看见几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并排躺在地上休息,睡姿十分的不雅。她认出了他,他侧躺着,蜷曲着身子,防护服后边是他的字迹:“有我在,别害怕!我爱你们!”一位小护士悄声告诉她,他们已经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了。后来在电视上,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她才知道他得的不是关节炎,也不是腰肌劳损,而是目前无药可治的渐冻症!记者问他:“当时你妻子感染了病毒,你知不知道?”他说:“朋友告诉了我,但我这里都是危重病人,顾不上她。有天晚上,大概凌晨两点,我拄着拐杖去过一次,隔窗看了几眼……”说到这里,他流泪了。几乎同时,她的眼泪汹涌而出。(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6期,有删减)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从未用过”的年休假因突发状况而被她主动取消,引出相关情节的回忆与叙述,这既有对她做法的不解,但更赞美了她的大局意识。B.小说善用多种方式刻画人物心理,如“她想,若是他知道,也会同意的”是直接写其内心独白,“她的眼泪汹涌而出”是通过神态描写间接刻画。C.小说写他向她隐瞒病情、谎称去了海南,最终都真相大白,这种情节上的前后突变,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感人性,突出了对他的赞美。D.她和他疫情期间“逆行”而上,参加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小说写他们用微信进行沟通,这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符合时代的特点。9.小说是如何塑造“他”(老张)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10.这是篇纪实性小说,小说取材于湖北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和妻子武汉市第四医院护士程琳的真实故事,请从“纪实性”与“小说性”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答案1.(1)急公好义,扶危济困。年关时,为贫困户送粮送钱;为了资助梅花上学,用三万买了一个普通的瓷罐。(2)善解人意,尊重他人。用购买唐三彩地方式资助栓保一家,既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还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3)助人有方,富有智慧。把一个普通的瓷罐说成价值连城的宝物,让人信以为真。(4)善于激励,富有远见。为了鼓励梅花学业有成,故意加码,让梅花用10万赎回瓷罐。2.(1)把普通的瓷罐说成昂贵的唐三彩,对比鲜明,吸引读者,出人意料。(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以“唐三彩”为中心展开情节,康乡长购买---梅花要赎回----康乡长加价---梅花来赎回,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3)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明明是个普通的瓷罐,康乡长用3万元买下,可见其爱民有心、助人有方。梅花愿用10万元赎回,可见梅花发奋有无、知恩图报。(4)主旨上,价值很高的唐三彩寄寓了扶危济困、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传统美德,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人物的性格特点。答题时要结合康乡长的语言、动作等以及康乡长所作的事情进行分析概括。“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听说栓保家女儿考上北京大学就马上去看看,知道栓保为了梅花的学费发愁,花3万元买了一个普通瓷罐,说明康乡长急公好义,扶危济困;康乡长明知栓保家有困难,之前康乡长给栓保家送物送钱时栓保都不接受,为了保护栓保的自尊心,骗栓保说他家的普通瓷罐是唐三彩,并花3万元高价买下,说明康乡长善解人意,懂得尊重他人,并且富有智慧,让栓保家认为瓷罐真的是唐三彩而接受了帮助;听说梅花要赎回瓷罐,为了鼓励梅花好好学.习,故意把价格抬高到10万元,说明康乡长有智慧,有远见;康乡长接受了梅花的10万元赎金,但是只是收回了自己的3万元,把剩余的7万元捐给村里,说明康乡长关心群众、尽职尽责。2.本题考查鉴赏标题的作用。此题要求分析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其实质就是要求回答以“唐三彩”为题的作用。本题便可结合着具体内容,从线索作用、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唐三彩”贯穿小说始终,故事情节也是围绕“唐三彩”展开:开端是康乡长听说栓宝的女儿梅花考上北大,到栓宝家看他,看到他家徒四壁,就说一个墙角的瓷罐是唐三彩,“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这是康乡长购买唐三彩;发展是梅花要赎回唐三彩,梅花对康乡长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再发展是康乡长加高赎金“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高潮和结局是梅花回来赎回唐三彩,“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这样写情节起伏,“唐三彩”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康乡长和梅花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唐三彩展现出来的。康乡长为了帮助栓宝一家,应是将普通瓷罐说成唐三彩,并用三万元买下,帮助梅花完成学业,并激励梅花用十万元赎回,可见其爱民有心、助人有方;梅花明明知道唐三彩是假的,仍履行承诺,愿用10万元赎回,可见其发奋有为、知恩图报,“唐三彩”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花三万元买“唐三彩”,结果原来只是普通瓷罐,结局出人意料,更容易吸引读者。这篇小说的主旨——扶危济困、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也是通过“唐三彩”表现出来的,“唐三彩”寄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D4.B5.①周济百姓、乐善慷慨的仁者。灾荒之年,为了解决众多贫者过年的难关,他让驼子在每家的烟囱里放碎银子;借给康群山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从没要求康群山还过。②既济困扶贫又尊重弱者人格的义者。他不把银子直接送给贫者,而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放在烟囱里,显示了他对贫弱者的尊重。③从根本上解决扶贫问题的智者。组织“鞭打春牛”活动,阻止村民外出逃荒,调动村民春耕积极性,年底丰收了,他又拿出“巴掌佛”来奖励。6.①明线:康群山一家境况。灾荒之年的年关,康群山一家处在贫困、无法过年的境地,掏烟囱的驼子的出现,化解了康群山一家的饥寒危机。②暗线:康百万行善活动。康百万依据各家烟囱是否冒烟判定家庭贫困状况,让驼子用掏烟囱的方式来救济。7.清明节祭祖活动的存在提醒着我们要向死而生,我们既是去祭拜先人同时也是去汇报工作。现代人的人生太忙碌,没空深入思考,很多人浑浑噩噩活着,忘了人终要死。清明节着提醒我们,每个人都会死掉,要想死前不后悔,就得生前做点什么。看到已死去的亲人,我们会拷问自己:是否珍惜时间,过好自己短暂的人生;是否用心陪伴亲人,珍惜相聚的时间;有没有实现梦想,这样死前才不后悔。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你想过这些了吗?在死去的亲人面前,你交出答卷了吗?【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D项,“敝府:敬辞,对客人称自己的办公处所”表述错误,“敝府”是谦辞,“敝”是破败的意思,在这里是知县凌钺对康百万称自己的办公处所。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理解和分析错误,“驼子以能否在烟囱里掏出东西来决定是否收费”是遵康百万之命,并没有体现他一心为用户着想的服务理念,而且这是康百万尊重弱者的委婉之策。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要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和侧面描写。本题中,在年关将至,康百万接济过不起年的百姓,在每家的烟囱里放十两碎银子,体现出他是一个周济百姓、乐善慷慨的人;在济困扶贫的同时,他没有直接给这些人钱财,而是通过把钱放在烟囱里的方式,尊重这些弱者的人格;在开春时,通过“鞭打春牛”的方式鼓励百姓积极投身与农耕劳动中,从根本上解决大家的贫困问题。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全文结构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一般小说的线索会有两条,一般都是以作品中的二个主要人物(事件)分别进行。有时二条中也有主辅或明暗之分的情况,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①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②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③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④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本题中,第一部分的明线是康群山一家境况。灾荒之年的年关,康群山一家处在贫困、无法过年的境地,掏烟囱的驼子的出现,化解了康群山一家的饥寒危机。暗线是康百万依据各家烟囱是否冒烟判定家庭贫困状况,然后让驼子用掏烟囱的方式来救济,这种方式既帮助了贫困者,又维护了他们的尊严和人格,所以说康百万的行善活动是暗线。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当二十四节气或农历节日来临之际,人们往往举办仪式或组织活动,以表达美好的愿望。请结合现实生活中或《红楼梦》《边城》《呐喊》等文学作品中的某一类似习俗,谈谈对这类现象的看法”,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结合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比如我国的春节,在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时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8.A9.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刻画了老张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自我牺牲精神。10.①小说取材于特定的医院特定的人物的真实故事,小说发生的背景是真实的,人物的主要事迹是真实的,所表达的主题是鲜明突出的,符合“纪实性”的特点。②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作者对人物活动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如两人之间的微信交流,两人都悄悄地去看对方,却没有让对方觉察等,这些都符号“小说性”的特点。【解析】8.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这既有对她做法的不解,但更赞美了她的大局意识”分析错误,从小说的相关内容分析得知,他完全能理解她的做法,并没有“不解”。这也可以从他给她回复的微信中可以看出。故选A。9.此题考查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小说描写老张这一人物形象,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①动作描写。“特别是上楼梯,走两步都要喘口气,好像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通过这一动作描写,从后面他参加了救治新冠肺炎病患的行动来看,表现了老张有着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②语言描写。从他给妻子回复的微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从他防护服背后的字迹“有我在,别害怕!我爱你们!”来看,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医务工作者。从他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来看,他爱妻子,更具有一位医务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神态描写。当他得知妻子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患上了新冠肺炎后,隔着窗户看到妻子躺在病床上时,“他流泪了”,表现出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老张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属于正面描写,通过病房内与病房外的两幅拐杖的侧面描写,表现了他带病工作的精神;从医院护士口中得知,“他们已经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了”,从侧面表现了老张救治患者的工作的艰辛;他得了“无药可治”的重病,却对单位和妻子隐瞒病情,当他妻子看到电视采访他的画面时“她的眼泪汹涌而出”,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老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自我牺牲精神。1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意蕴和艺术构思的能力。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①从纪实性来看,首先背景真实,2020春季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出现,迅速席卷全球,这是百年未遇的公共卫生事件,是真实的;从老张和妻子纷纷停止休假回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夜以继日的工作,甚至感染上了新冠肺炎来看,这也是真实发生的,这些具有纪实性特点。②从小说性来看,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作者虚构了一些细节和情节,如“才刚刚五十岁,就得了关节炎、腰肌劳损,还拄上了拐杖”——老张的拐杖,老张与妻子的微信交流“她想了想,就给他发了一则微信:老张,抱歉,庚子年的这个春节又不能跟你在一起过了。……”,“我拄着拐杖去过一次,隔窗看了几眼……”老张夫妇都悄悄地去看对方,却没有让对方觉察等,这些都具有“小说性”的特点。【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