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授课单元 第五讲 课题 中国神话 课时 2 类型 新授课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王艳玲主编 第三版)第五讲中国古典文学部分。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将教材内容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围绕了中国远古神话进行设计,解决高职学生对文学起源不明晰的问题。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认为文学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文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特点和情趣。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学的起源; 2. 熟悉中国神话的特点; 3.了解西方神话的特点。能力目标 1.能够提高演讲能力。 2.能够从文学本源上区别中西文化的区别。素质目标 1.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智慧。 3.感受远古人类呼唤光明、伸张正义、信守真理的美好品质。重点 中国神话的特点。难点 中西神话比较与区别。教学设计 讲授法、提问法。 故事法、鉴赏法。二、教学过程步骤用时 课 前课 前 准 备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信息化手段教师 学生任务1在线问卷:中国神话调查问卷 任务2资料准备 :中国神话相关关资料。 1.制作课前任务单发布到平台。 2.查看学生问卷结果统计分析,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领取任务单。 2.完成相关任务。 3.为思考题准备相关资料。 网络教学平台: 教师提前在平台沟通交流讨论,提高了教学效率。课 中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信息化 手段教师 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相关情况 教师介绍 学生听课5 环节一:情境创设,发现问题 1.教师导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今天先从离我们最近的、也算是最熟的文学谈起。一个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文学是怎么产生的文学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 原始是神话和原始歌谣。 2.教师导出问题:你会讲哪些神话故事? 1.教师导语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学生听课并进行思考。 资料 查询40 环节三:回答问题,实践操练 学生讲神话故事 教师听讲并点评 学生代表讲故事30 环节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 1. 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产生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根据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举凡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意志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感的神的主宰。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原始人不想屈服,与大自然展开了不懈的斗争,一心渴望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减轻劳动,保障生活。他们把这一意志和愿望通过不自觉的想象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于是便有了神话的产生。由此可见,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 2. 中国古代神话的类型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发明神话。 创世神话 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此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这一类的神话,甚至有些还有不少有趣的相似性。譬如说关于造人,这本书中的《女娲创造人类》、《世界最初的七天》、普罗米修斯分别是中国、希伯来民族和古希腊的造人神话。有意思的是,它们都认为人类是神用泥土造出来的。不同的仅是造人的神,在中国,是女娲;希伯来则是他们信奉的耶和华上帝;古希腊神话中则是普罗米修斯。他们都是些对人类充满慈爱和关怀的神。为什么各个民族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是泥土所造的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人戏说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泥永远都搓不完,仔细一想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 自然神话 第二类属于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像《女娲补天》、《仙山的传说》、《精卫填海》、《大熊星和小熊星》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乃至回声这样的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做了很美丽的解释。 英雄神话 数量最多的是第三类——英雄神话,这类神话产生比前两者稍晚,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这时候,原始人类已经不再对自然界产生极端的恐惧心理,有了一定的信心,把本部落里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像,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 发明神话 也可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具有发明创造的才能,开始如中国古代的神农、黄帝、尧、舜、禹、后稷等。这里选编了《夸父追日》、《寒冰上的弃儿》、《舜感化了弟弟象》、《鲧和禹治理洪水》。 3.中国神话的贴点 一.神话与历史难以分开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的历史,部分地根据传说,而传说和神话是交结在一起的。如伏羲、神农、黄帝、夏禹这些古代的英雄和领袖,既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中的重要角色。 二.歌颂劳动创造 这一类的神话故事多得很,如燧人钻木取火,伏羲仿蜘蛛网而造打鱼捕兽的网、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夏禹治水,等等。魏晋以后的志怪小说中也有一部分以能工 巧匠为主角,对他们的智慧大加称赞。 三.赞美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鲧和禹相继治水是个很典型的例子。鲧窃天帝的“息壤”以堙洪水,结果天帝派人把他杀了。可是鲧的肚子里生出禹来,继承他的治水大业。禹历尽千辛万苦,三十岁还没结婚,婚后四天便又去治水,终於治水成功。“愚公移山”的故事的可贵之处,正是在於它歌普通劳动人民的苦干和坚毅的精神。 4.中西神话的区别 首先是不同之处: (1)中国神话很零散,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中国古代神话的篇幅都很短小,对神的事迹记载非常简略,故事性不强,没有古希腊神话那样的长篇巨著和曲折生动的情节。 (2)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浓厚的尚德精神。这一点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古希腊神话进行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犯贱情欲的神格特征:神话中充满对远古英雄和帝王的献身精神的讴歌和赞颂,以及对神话人物保佑人民的职分要求。一部分来自神话的先天特征,另一部分则是后天的改造。几千年来,这种尚德精神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人们对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人物的期望。甚至影响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社会文明的走向。 (3)神的诞生方法不同。希腊神话是以“奥林匹克神系”为主干,是人类认识自身家族体系的具体翻版。除第一位神地神盖娅是从混沌中产生其他所有的神的都是神与神(人)的结合。还有是只有神与神的后代才可能而且必定是神,而神与凡人的后代,则属于半人半神的状态,只可能成为尘世间的英雄。如宙斯与天后赫拉的儿子是战神阿瑞斯,宙斯与阿耳戈斯公主达那厄的儿子帕耳修斯只是人类英雄。 如果仔细比较的话,中希神话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的位置都是靠武力夺来的,而且多半是儿子夺取父亲的位置,克洛诺斯杀了乌拉诺斯,宙斯杀了克洛诺斯。而在中国神话中,天帝这个位置相对稳定,鲜有天帝更替的情况发生。又比如希腊神话中神祗的宝物多是物,剑、三叉戟、雷鞭等,而中国神话中多是活物。繁此种种,数不胜数,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 相同之处: (1)希腊神话的原始神卡俄斯诞生于混沌,中国神话的原始大神盘古也是来自混沌。希腊神话的普罗米修斯造人,中国神话的女娲造人,两个故事都认为是神创造了人类。 (2)都是多神,都是人格神,都有人神结合的传说,也都有人弑神的传说。 (3)希腊神话中天界、海洋还有冥界都由神统治,比如宙斯统治天界,波塞冬统治海洋,哈德斯统治冥界。中国神话中也是如此,玉帝是天界之主,龙王统治海洋,阎罗统治地狱。 1.教师播放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教育内容和目标。 3.教师巡查各组并适当提出建议; 4. 教师各组巡查并提出适当意见。 5.教师汇总并讲解思考题。 1.学生看视频并总结中国古代教育形式。 2.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4.学生听课。5 环节四: 总结本节课内容。 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的诗词,宋元以后的小说戏曲如《柳毅传书》、《张生煮海》、《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鲁迅的《故事新编》等,都借用了神话的素材和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而闪射出奇光异彩。 1.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读相关经典文献。 1.学生听讲。5 环节四:布置任务 .布置任务。 以上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讲解 学生记录课 后课 后 拓 展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信息化手段教师 学生1.登陆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习,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 2.师生在交流空间进行讨论,教师问题答疑。 1.传送拓展资料。 2.与学生互动。 1.拓展学习。 2.与老师互动。 网络教学平台: 提供拓展课后资源和师生交流。后记(经验、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