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共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共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演讲人:xxx
日期:x月xx日
目录
01 .心理健康的定义
02 .心理健康的标准
03.负面情绪的危害
04 .心理咨询的方式
contents
01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多数中小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中小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3%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尽管如此,只有极少数学生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而绝大部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和艰巨性。
有6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22%的学生“说不清”,仅有9%的学生轻松地感到学习“没有压力”,有36%的中学生已经把“学习太累”当做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心理上分析得少,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前 言
抑郁型的心理问题:
消极悲观:表现为内心十分的痛苦,悲观,绝望。感觉生活没意思,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这种就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和行为。
对事物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热情,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不同程度的抑郁心境:轻度的患者会感到忧伤,悲观,绝望;严重的患者会感觉生活已经麻木,没有乐趣,整天闷闷不乐。
自我评价低: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长期处于这种思想中,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02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育正常
能正确认识自己
协调的个性
稳定的情绪
良好的人际关系
热爱生活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且努力使自己变得完善。
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
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能够适当表达控制自己情绪,保持稳定。
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
在青春期的少年,会面对生理与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问题,面对这种心理问题,应该用怎样的措施来预防与治疗。
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3.对挫折承受力不高,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5 .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03 .负面情绪的危害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负面情绪的危害:
生气时脑细胞会工作紊乱,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生气会加快脑细胞衰老,减弱大脑功能,而且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甚至会导致脑溢血。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的伤害不亚于毒药,愤怒时的思维混乱就是大脑缺氧的证明。
所以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
如何消除负面情绪:
一、把握自己的性格
通过性格测试,准确把握自己的性格、真实的“本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从事顺应自己本性、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
三 、心理治疗
有效的心理治疗,心理疗法的作用是改变抑郁患者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常见的有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五、做感兴趣的事
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譬如打扫房间、骑赛车、写信、听音乐、逛街等,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锻炼。
二 、平常心对待
要认识到许多人在一生中都会有抑郁情绪的时候,就像人们都会得感冒一样,有的人一段时间后就自然康复。
四 、正常的活动
坚持正常的活动,包括坚持工作、维持正常规律化的生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制定计划表,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事。
六 、自助心理训练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加强抗挫力,国内常用的网络自助心理训练有 思克忧心理训练系统等。
04.心理咨询的方式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这是由罗杰斯所倡导的一个学派。其基本的假设为我们有了解自己问题的能力,也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因此,作为咨询者必须注重来访者自身的建设性以及健康的一面。
把来访者所直接面临的现实场面作为咨询的重点,重视来访者对自身的感觉。咨询的目标是使来访者通过观察自身来求得成长和完善,不需要咨询者过多的干预和指导就可以产生变化,咨询者需要给出的是理解、真诚、支持、接受、关系和积极的评价。
来访者中心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方式: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认知治疗对道德颓废、堕落,罪恶感和害羞症状较有效。对于情感性或焦虑性或人格疾患(反社会性、边缘性、自恋性人格疾患)并存的当事人,较常使用认知治疗法治疗。
认知行为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方式:
催眠术是一种通过运用心理暗示等手段让被催眠者进入到催眠状态,并且由此达到治愈人们心理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人为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一种特殊的、类似于睡眠的意识恍惚的心理状态。
催眠术早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所了解。根据考证,催眠术的发源地最早在埃及、印度和中国。当时,在埃及,牧师们不需要病人服药打针,只需要在病人们“入睡”的时候,或者是双眼紧闭的时候,牧师们一边讲话一边把手放在病人的身上,通过语言来进行治疗,等人们苏醒过来的时候,他们的病就奇迹般地被治愈了。据悉,这项技术最早出现在距今三干多年前,当时的中国和印度也使用过这样的方法来给人们进行治疗。
催眠心理学方式
心理咨询的方式:
敞开心怀,给自己一缕阳光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