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桂林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学年秋季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高二年级语文科目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
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
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
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
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
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
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
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
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
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
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
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
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
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
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
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
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市
朝,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
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
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
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
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
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
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
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
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
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
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
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卷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