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关爱他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关爱他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特色示范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关爱他人
设 计 者:***
单 位:**二中
授课年级:八年级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一框 关爱他人 学 时 一课时
课标依据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享与交流,懂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体会被他人关爱及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2、通过探究与分享,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内容分析 “关爱他人”,通过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再现,学生感悟关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体味关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学生通过对他人、对社会、对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关爱的意义,能够在思想上认同“关爱是一种幸福”,在行动上主动关爱他人。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关爱他人应该持有的态度、尺度、策略。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但是,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得到他人的关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自己陷入困境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 但是,当看到他人身处困境时却以“这又不关我的事”为借口一走了之;也有的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他们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和奉献社会都是很美好、很遥远的事情,作为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在将来服务和奉献社会。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经明确了责任的重要性,懂得了在不同的社会角色转换中要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乐于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是本课教学重要的学情基础。因此,了解学生对关爱和奉献等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就成为本课教学的突破点。 基于以上情况,教材第七课设计了“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两框内容。关爱他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通过引导学生感悟关爱对他人、社会和自己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通过逐步阐明关爱他人应有的情怀、应把握的尺度、应讲求的策略方法,使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艺术,并将关爱他人落实到行动中。 因此,本课教学中我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情境体验式教学、价值辨析式教学、活动实践式教学。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标 层 次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3.7-1 知道 懂得 掌握 通过交流生活经历引发感情共鸣,感受关爱无处不在,体会关爱传递的美好情感。懂得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通过探究与分享生活中的实例,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
项 目 内 容 对 策
教学重点 关爱的作用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体会关爱给他人、社会、自己带来的温暖和希望,感受关爱的力量及关爱传递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关爱他人的艺术 通过探究与分析,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因为关爱而出现的被误解现象,懂得关爱是人的基本素养,我们应该养成关爱他人的品质,同时,也要把握一定的尺度、讲究一定的策略,以避免或减少因善意而给自己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被关爱和关爱别人的事例,以便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分享。 2、课前自主预习,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将自己的困惑和难点记录下来,以便在课上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学习环境 ( )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其它教室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知识点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通过情境进行思考。 图片 演示 故事:盲人的灯光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设疑-播放-讲解 设置悬念 2分钟 自制
2 通过展示关爱的图片,交流讨论总结关爱的作用。 照片 关爱对他人、社会、自己的影响。 举例例证,建立概念 播放-提问-讲解 关爱的作用 13分钟 自制
3 通过观看小品《扶不扶》片段,思考讨论总结关爱他人的策略。 录像 《扶不扶》片段。 设难质疑,引起思辨 设疑-播放-讨论 关爱他人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与方法。 15分钟 网上 下载
4 通过前面的交流讨论的启示,书写爱的宣言。 课件 《爱的奉献》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播放-讨论-总结 关爱无处不在 10分钟 网上下载
关于教学 策略选择 的阐述 八年级学生对于关爱、奉献的话题并不陌生,他们理解关爱、奉献的内涵,但受舆论环境、家庭环境、个人阅历、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关爱情怀和奉献精神在情感认同和行为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的关爱情怀和奉献精神,并将这一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积极主动去践行,达到知情行的统一。因此,本课教学时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情境体验式教学、价值辨析式教学、活动实践式教学。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出示PPT盲人的灯光 思考:盲人为什么要提着灯笼? 幻灯片播放 为学习新课设下悬念。在学习“关爱的作用”后回扣主题。
学习新 知 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图片与问题:①说一说自己在家、学校、社会生活中被他人关爱及关爱他人的事例。 ②谈一谈这些关爱他人的行为给自己、他人或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初步认识本课 小组合作交流。 幻灯片播放 对本课新知有个简单认识。 通过交流讨论懂得关爱的作用。
播放小品《扶不扶》片段后提出问题:①假如你遇到类似的需要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办? ②帮助别人时你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结合教材78页给贫困山区孩子捐款和79页阎肃让座的故事说一说)③遇到这些问题你怎么办?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设置不同情境,懂得关爱他人应该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评价 修正 观察学生听课状态、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积极发言的次数、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分析问题时的价值观倾向等表现。 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促进 迁移 拟定一份关爱宣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1、拿出事先准备的卡片书写。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和生活融会贯通,理论应用于实践。 播放《爱的奉献》 将关爱他人落实到行动中去。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
个 性 化 教 学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留一份黑板报或者手抄报的作业,或者在家、学校做关爱他人的宣传员,将关爱他人的种子撒播出去。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由学有余力的同学带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关爱他人的活动中去。
板 书 设 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