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频考点情景化对点练学案【人教版 八上】§1 机械运动体系总览 思维导图必会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必会知识 二、速度1.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第二种是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3.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v=。4.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km/h。1 m/s=3.6 km/h。必会知识 三、用v–t图象和s–t图象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1.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如下:(1)该图象的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利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可求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2)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他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3)可以通过图象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可以通过图象得到该物体通过某段路程需要的时间;(5)如果是两条图象在同一个图象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6)如果某段时间内图线是水平的,就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2.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它是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由图象可以直接得到物体的速度,统一物体的s–t图象和v–t图象形状不同。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基础自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去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相信“井被吹到篱笆外”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井 B.篱笆 C.树木 D.房屋2.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 A.旗杆 B.地面 C.升旗手 D.五星红旗3.下列运动形式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猎豹奔跑 B.树木生长 C.车流滚滚 D.飞船翱翔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5.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一诗中写到“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船为参照物,诗人是运动的 B.“云不动”是以两岸“飞花”为参照物C.以“两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D.“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榆树”为参照物6.小船在河里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一个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河岸上的树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B.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C.以人为参照物,河岸上的树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河岸上的树是运动的7.《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文字: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从物理角度看,“剑不行”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舟 B.岸 C.剑 D.舟中人8.哈尔滨市的龙塔是亚洲第一高铁塔,游人乘电梯登上龙塔就可以看到哈尔滨市美丽的景色,在游人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它乘客是运动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C.以龙塔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D.以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9.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10.国庆期间,小聪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妈妈前往送行。小聪看到妈妈逐渐向后退,而妈妈对着远去的火车挥手作别。妈妈看到“远去的火车”、小聪同学看到“后退的妈妈”。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火车、地面 B.地面、火车 C.火车、火车 D.地面、地面11.一辆长的货车,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的大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前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处所用时间小于甲车到达处所用时间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所用时间之比为,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 B. C. D.14.甲、乙两人同时从地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甲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和,乙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为和,则 A.甲先到达地 B.乙先到达地C.两人同时到达地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B.整个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C.物体在整个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内的速度小16.动车的速度可以达到,高铁的速度可以达到,高速上的小汽车可以每小时行驶,三者速度最快的是 A.高铁 B.动车 C.小汽车 D.无法比较17.我们通常说“小明比小红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 A.通过相同的路程,小明比小红用的时间长B.通过相同的路程,小明比小红用的时间短C.在相同的时间内,小明通过的路程比小红的短D.小明运动的速度比小红运动的速度慢18.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时两车的速度相等B.在内甲车的速度是C.在内乙车的速度是D.后甲车超过乙车19.我市中考体育1000米长跑男生的满分成绩是3分40秒。若要取得满分,则考生的平均速度应不低于 A. B. C. D.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B.由图象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C.若它们同时、同地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D.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分别以和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时间分别以和的速度行驶,则乙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为 ,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 。(选填“”、“ ”或“” 。22.下表为小红用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由该表可知,她本次跑步时间为 ,通过的路程为 。总步数:4500步 步频:150步分钟速度:8.0千米小时 消耗:224大卡2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如图所示,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24.在同一条公路上,汽车从甲地驶向远的乙地,如果前半程的速度为,后半程的速度为,则前半程耗时 ,全程平均速度为 ;同时汽车从乙地驶向甲地,如果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 。25.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记录了甲、乙两球分别从处竖直下落到处的过程中每隔所处的位置。该照片显示乙球做 运动,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较快的是 。26.让静止小车从如图斜面的点开始下滑(其中为的中点),测出小车下滑距离和所用时间,并作出图像。由图像可知,段的平均速度为 ;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若增大斜面的坡度,可能会使测量的 不准确,导致测得速度误差大。27.口罩的主要材料为熔喷布,其结构能阻拦直径最小为 的飞沫,所以能够防病毒;带着口罩的小刚在操场上散步,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所戴的口罩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 的。28.春节期间,道路拥堵,小明坐在静止的汽车里,某时刻发现自己在后退,爸爸解释说是前车在前进。小明觉得自己在后退是以 为参照物的,该现象说明运动与静止是 的。29.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 为参照物。30.花样跳伞队员可以在空中完成漂亮的造型,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则其他队员是 的,以大地为参照物,他们是 的(以上两空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18. 19. 20.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45;。 22.1800;4000。23.(1);(2)小;(3)0.18。 24.3;48;50。25.匀速直线;甲。 26.0.5;小于;时间。27.;运动。 28.前车;相对。29.河岸;人。 30.静止;运动。考点梳理·易错警示考点1 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3.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1)参熙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研究对象本身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例1】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再次上演“浪漫之吻”。对接完成后,下列哪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是静止的 A.卫星发射塔架 B.空间站组合体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太阳【答案】【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相对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符合题意;、以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以太阳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举 一 反 三1.下列诗句中描述划线部分物体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 A.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 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C.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 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行舫【答案】【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参照物是万重山,故正确。、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参照物是太阳,故正确。、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的参照物是水,故错误。、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是行舫,故正确。故选:。2.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B.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C.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D.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对于参照物的【答案】【分析】(1)一个物体相当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解答】、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当选择的参照物发生变化时,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结论也可能发生变化,所以选项是错误的。、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所以选项是正确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所以选项是正确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对于参照物的,所以选项是正确的。故选:。3.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B.楚人“刻舟”而不能“求剑”是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造成的C.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的静止物体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都是行船【答案】【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相对太阳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错误;、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故正确。、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的运动的物体,故错误;、“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故错误。故选:。考点2 运动的快慢——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 小时hv一速度---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3.公式的变形:S=vt t=s /v4.单位换算:1m/s=3.6km/h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我们说到某一物体的垩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妥均速度。10、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例2】为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甲、乙、丙三人同时从点同向而行,都向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乙每秒运动,丙通过路程为用时,则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C.丙 D.三人速度一样大【答案】【分析】先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乙、丙三人的速度,然后同一单位后进行比较。【解答】由题意知,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丙的速度为,比较可知,速度最大的是丙。故选:。举一反三1.某隧道前的交通信息标志牌如图所示。小明按照交通规则乘车通过此隧道,可知 A.隧道全长B.车速不得低于C.经过隧道的时间不少于D.经过隧道的时间不少于【答案】【分析】(1)根据交通信息标志牌提供的信息解答;(2)根据路旁的限速标志进行解答;(3)知道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可求出时间。【解答】、隧道全长,故错误;、根据路旁的限速标志知,车速不得高于,故错误;、根据速度公式得,经过隧道的时间:,故正确,错误。故选:。2.陆地上的短跑冠军是猎豹,速度是;水中游的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空中冲刺最快的是猎鹰,每分钟能俯冲,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A.猎豹最快 B.旗鱼最快 C.猎鹰最快 D.三者一样快【答案】【分析】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速度单位换算关系:。【解答】猎豹的速度:,旗鱼的速度:,猎鹰的速度:,所以:可知,猎鹰速度最大。故选:。3.如图所示,这是苏炳添比赛时的情景。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B.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C.物理学中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D.物理学中用物体所用的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答案】【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解答】、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的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即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正确;、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即用时短),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所以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正确;、在物理学中,一般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平均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故正确,错误。故选:。考点3 运动图像【例3】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乙 D.乙和丙【答案】【分析】对于图象,要读出随时间的变化速度如何变化;对于图象,要读出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如何变化,从而找到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图象。【解答】甲是图,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物体静止;乙是图,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是图,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是图,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综上所述,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乙和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举 一 反 三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图像,从0时刻计时开始,则关于它们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追上乙B.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追上乙C.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且D.甲比乙先出发,第末,甲、乙的速度相等【答案】【分析】(1)在图像中两图线相交代表两物体相遇,由图可知甲、乙相遇时甲运动的时间;(2)由图可判断甲、乙开始运动的时间;(3)在图像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运动,直线的倾角越大,代表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4)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的运动状态和速度,据此判断第末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解答】.由图可知,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处,甲物体从0时刻开始并没有出发而是静止不动,而乙物体从0时刻已经匀速运动,而甲物体先静止后才开始运动,最终甲运动后才追上乙。故错误;.由图可知,乙物体从0时刻开始出发,而甲物体不是从0时刻开始运动,即甲、乙不是同时出发,故错误;.甲、乙的运动图像都是直线,可知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运动,甲比乙运动的时间短,由可得,甲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比乙先出发,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第末,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错误。故选:。2.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当甲、乙间的距离在之间时,甲、乙从出发开始运动了 A. B. C. D.【答案】【分析】分别求出甲乙的速度,根据路程差为,求出时间即可。【解答】: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的速度,乙的速度,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时,设时间为,则,即,,得,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时,设时间为,则,即,,得,因此,当甲、乙间的距离在之间时,甲、乙从出发开始运动了。故选:。3.体育比赛中,小明自信地对小华说:“让你从起点先跑一段距离,我再去追都可以赢你。”由于小明的骄傲,结果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图像中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 A. B. C. D.【答案】【分析】根据小华比小明早出发,而早到终点这一信息,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图像知,该图像是图像,小华比小明早出发,小明追上小华后早到终点,故不符合题意;、由图像知,该图像是图像,小华比小明早出发,小华早到终点,故符合题意;、由图像知,该图像是图像,两人同时出发,故不符合题意。故选:。拓展延伸·例题1.阅读并回答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其中最简单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有一种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又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启动时的运动、苹果落地时的运动等;匀减速直线运动,如飞机着陆时在平直的跑道上减速滑行、子弹击入木块时的运动等。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如: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为v0=5m/s、1s后速度为7m/s、2s后速度为9m/s…其中速度的增加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a=,公式中v0表示初速度、vt表示t时间后的末速度。a的国际单位是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a越大表示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越大,反之,a越小表示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越小,加速也有正负之分,它的正负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根据以上内容请回答:(1)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填“发生”或“没有发生”)改变。(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本文中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当甲物体的末速度为24m/s时,则甲物体从出发后共运动了 s。(4)如图是一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0-2秒的加速度 m/s2。【答案】(1)匀减速;(2)发生;(3)0;2;9.5;(4)7.5。例题2.请阅读《频闪照相》并回答问题。频闪照相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确定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流逝有怎样的变化。但是物体在运动时位置不断改变,时间不断推移,如何有效的同时记录两个不断变化的物理量呢?同学们是否注意过,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会不断地发出闪光的信号,这个信号灯每隔相等的时间就会闪一下。根据这个闪光,即便是在黑夜我们不但能方便的确定飞机的位置,还可以估计下一次闪光时飞机在哪里,以及判断飞机的升降状态和飞行方向。我们由此获得启发,是否可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每隔相等的时间拍摄照片记录位置从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呢?其实这就是“频闪照相”,顾名思义就是频繁闪光拍摄的照片。具体说就是在暗室中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保持拍摄状态,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只有大约1/1000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减少闪光的间隔就会使物体的位置变化更为精细。如图1为一张羽毛球飞行时的频闪照片,由于羽毛球通过任意两个相邻位置所用的时间相等,所以如果两个相邻位置间距离较大就意味着速度较大。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羽毛球从最高点下落后,速度越来越大。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如图2所示是一个小球从A点沿着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做 直线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m/s;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答案】(1)变速;直线运动的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0.02s),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变速直线运动;(2)1.25;小于。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