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第15周)八年级物理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dm B.中学生百米跑用时约为8sC.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D.我的脉搏1min正常跳动约150次2.甲、乙两同学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按正确的方法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甲同学测的结果为12.80cm,乙同学测的结果为12.8c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刻度尺相同 B.甲的更准确些C.乙的更准确些 D.两人的准确程度相同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C.超声比次声传播速度快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4.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图1)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其中词句也蕴含着一些物理光学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本身是一个大的光源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圆月缺”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在酒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6.如图1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图2)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7.如图2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第1页共6页)8.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56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cm。9.如图3所示,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这主要是利用鼓声来传递信 息(选填“信息”或“能量”).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声的响度 会增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音调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0.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地区)代表团的运动员齐聚杭州。开幕式上习总书记发表讲话,习总书记的声音传播速度是 m/s,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开幕式上来自全球的亚运数字火炬手,在数字世界与现实同频共振,共同点燃亚运主火炬塔,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说明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大。11.学面镜成像特点的知识后,小华站在银行的自动感应玻璃门前,观察到了自己在玻璃门中的像,这是由于光在门上发生了反射 .当他靠近玻璃门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玻璃门平行于小华自动平移的过程中,他通过玻璃门所成的像将不随 (选填“随”或“不随”)门平移.12.2023年4月2日,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液体火箭“天龙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运载火箭的燃料为液氧和煤基航空煤油,通常情况下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采用 和 的方式使其液化;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可能会导致金属外壳熔化,因此火箭外壳必须采用 高的金属材料制作。13.如图4甲所示,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 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儿气球鼓起来,原因是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气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变化时需要______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的。(图3) (图5) (图4)14.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图5____(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三、作图题:本题7分。15.(1)下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OB,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OC。(2)如图所示,管道内A处有一只正在发光的小灯泡,小潘的眼睛在B处看到了平面镜中小灯泡的像,请画出小潘看到小灯泡A的像的光路图。(3)如图,作出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第2页共6页)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5分,第17小题7分,第18小题7分,共19分。16.(1)如图6,机械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s;(2)如图7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3)如图8所示,寒暑表测出的气温是 ℃。如图9所示,液体的体积是 。(图7) (图6)(图9) (图8)17.为了探究声音的特性,小明设计了下列几个实验.A B C D(1)你认为能够完成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A.使纸片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C.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D.改变纸片划过梳子的速度(2)在敲鼓时,用鼓槌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还可以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就可以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的声音的______(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若只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能听出声音的_____(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发生了变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18.小红同学利用如题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第3页共6页)(1)先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假若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___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应选用适量___________(选填“20℃”、“40℃”或“80℃”)的水;(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红同学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且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①在第7min小红同学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___________℃;②小红同学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图;(4)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5)实验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烧杯内水量增大,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图线 B.b图线 C.c图线 D.d图线(6)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19.小明有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当玻璃泡放在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稳定后的长度为8cm:当玻璃泡放在纯净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稳定后的长度为28cm。求;(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2)当室温为30℃时,水银柱的长度。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汽车鸣笛一声,3s后汽车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问:(1)3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2)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多远?(3)鸣笛时,汽车离山崖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第4页共6页)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6分,23小题6分,共19分。21.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小南发现:(1)寒冷的冬天,在温暖的浴室洗澡时,看见连接热水器的两根水管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却没有,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外面有水滴的是___________(选填“冷”或“热”)水管;(2)寒冷的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___________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选填“甲”或“乙”)(3)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汽车车窗玻璃表面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冬天,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小水珠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4)家里有些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小南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①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选填“A”“B”“C”“D”);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②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A.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 B.冰 C.冰水混合物③实验后,他想到冬天市政部门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___________(选填“提高”“降低”“保持”)积雪的熔点,而有利于除去积雪的。22.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想通过自制的可调焦距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1)若将蜡烛、水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___cm;(2)保持水透镜中的水量不变,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的像与图甲中像相比 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成像规律常用在 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第5页共6页)(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小明将光具座左侧抬高,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使像回到光屏中央;(4)想利用水透镜来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将水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其焦距与(1)中相同,则在光具座上 ___________cm刻度的范围内放好蜡烛以后,调节光屏的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改变水透镜的凸凹程度模拟出近视眼的成像效果,则应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加一个 ___________(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才可以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智能汽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如图1所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2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成反比关系,其图像如图3所示。图1 图2 图3(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实像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D.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3)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 。(4)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少 (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当车外光照度为9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 %。(第6页共6页)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第15周)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每小题3分,共21分)1. C 2. B 3. D 4. C 5. C 6. A 7.D二.、填空题 (每空1 分,共21分)8. 减小误差 26.56 26.009. 信息 响度 音调10. 340 空气 响度 11. 反射 不变 不随12.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熔点13. 升华 吸热 凝华14. 甲 凸 会聚三、作图题 (2+3+2共7分)15.四、实验探究题 (共19分,每空1分)16.(1)246.5(2)B 3.15(3.12-3.16之间都给分)(2)-3 6017.(1)AD 频率 (2)振动 振幅 (3)响度 音调 振动的频率太低18. (1)A处向上 (2) 80℃ (3)99 ① (4)不能 (5) C (6)不可行五、计算题 (共13分,7分+6分)19.解:(1)水银柱8厘米时的温度是0℃,28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当室温为30℃时,水银柱的长度为L=8cm+0.2cm/℃×30℃=14cm20.解:(1)由v=st 可得在t=3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20m/s×3s=60m,(2)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3s=1020m,(3)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2,S=(S1+S2)/2=(60m+1020m)/2=540m;六、综合题 (共19分,每空1分)21. (1) 冷 (2)乙 (3)内 液化 (4) ① C ②A ③.降低22. (1)10.0 (2) 变大 投影仪 (3)不能 (4)0~30 凹透镜23.(1)D (2)45° 远离 (3)厚度 (4)紫外 6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