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2分)小东用刻度尺测量出身份证的长度为85.6,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是( )A.mm B.cm C.dm D.m2.(2分)王熙凤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3.(2分)如图所示,小苏同学用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C. D.4.(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水中的倒影 B.墙上的手影C.太阳光色散 D.“折断”的铅笔5.(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本张试卷的厚度约为2mmB.人的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3sC.初中生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D.升旗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为50min6.(2分)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7.(2分)下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次曝光时间间隔相同)拍摄下一个足球在水平草地上从左向右沿直线运动的四张照片,图中能反映足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小的是( )A. B.C. D.8.(2分)来自福建厦门的林文君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皮划艇静水女子200米单人划艇项目中夺得金牌。如图所示,在比赛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皮划艇为参照物,林文君是运动的B.以河岸为参照物,林文君是静止的C.林文君平均速度最大,是因为完成200m比赛所花时间最长D.林文君平均速度最大,是因为完成200m比赛所花时间最短9.(2分)通狗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如图所示,狗会迅速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听不见。这是因为驱狗器发出的( )A.声音的响度小B.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D.声波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10.(2分)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日偏食景象。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形状是( )A. B. C. D.11.(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小,其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运动的路程越大D.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大小都无关12.(2分)如图所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响度C.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朵D.唱“祖国”两个字时,“国”的音调要比“祖”更低13.(2分)光从水倾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30°,折射角可能为( )A.0° B.25° C.35° D.90°14.(2分)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0~6s内,a和b车会有一次相遇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5.(2分)现代城市中的一些建筑外墙安装整体玻璃,造成了光污染,这属于光的 反射现象。电影荧幕选用粗糙的布料制成,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幕布上发生了 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画面(均选填“漫”或“镜面”)。16.(2分)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主要是由 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 (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17.(2分)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的 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18.(2分)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水深为5m。若它距水面3m 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以水面为参照物 的。19.(2分)小李四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是:7.38cm、7.36cm、7.14cm、7.38cm。则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mm,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为 cm。20.(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该超声波的作用是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0.005s,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m。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21.(2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0°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2.(2分)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四、简答题:共4分。23.(4分)国庆期间,小同和家人外出旅行。夜间开车时,小同刚打开驾驶室的小灯,我看不见前面的路了”,请根据这个情景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这个事例与哪种光学现象有关?(2)请解释,打开驾驶室的小灯为什么会让司机看不见前面的路?五、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24.(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设备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 ;由此可以推理,如果把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2)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 。A.用实验直接证实;B.通过生活经验得出;C.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得出;(4)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C.接近居民区的高架桥安装隔音墙;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25.(6分)小莉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射角i 15° 30° 45° 50° 60° 80°反射角r 15° 30° 45° 50° 60° 80°(1)她应将硬纸板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平面镜的O点,可在纸板NOF面内看到反射光;(2)小莉以法线ON为轴线,若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时反射光线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硬纸板上,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3)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个过程中 ;(4)接着小莉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 ;(5)实验过程中,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沿BO射向镜面时,此时反射光将按OA方向射出, 。26.(7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1)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 ;实验中选取同样大小的蜡烛A、B是为了 ;(2)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使它与A的像重合,观察时 处观察(选填“a”、“b”、“c”或“d”);(3)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 (选填“蜡烛A”或“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此时在光屏上不能观察到像,说明成的是 像;(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小军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27.(5分)厦门地铁为市民出行带来不少便利,如图所示,小西利用“化曲为直法”和比例尺知识(1)他找来一根无伸缩性细线,让细线与图甲中地铁1号线全程路径 ,剪下该段细线,此时该细线的长度等于图甲中地铁1号线全程路径的长度;(2)将该细线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得该细线的长度如图乙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测得细线的长度为 cm;(3)计算得到地铁1号线全程实际长度约为 km;(4)1号线上的地铁最高时速可达80km/h,已知雨燕的最高速度可达48m/s,则地铁的最高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雨燕的最高速度。28.(7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A点由静止下滑,如图1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3)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4)根据实验分析,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5)图2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可能是 ;(6)在实验中,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7)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和v2表示)。六、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29.(6分)在秋季运动会百米比赛上,东东前60m用了8s,后40m以8m/s的平均速度跑完(1)东东前60m的平均速度;(2)东东后40m所用的时间。30.(7分)福州至厦门高铁(以下简称福厦高铁)于2023年9月28日开通运营,最高时速可达350km/h。两地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如表是福州南至厦门北G5117次高铁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G5117 1 福州 始发站 14:30 0G5117 2 福州南 14:45 14:47 19G5117 4 厦门北 15:42 15:44 296.42G5117 5 厦门 16:07 终点站 322.32(1)列车在15:43时的速度为 km/h;(2)列车从福州南到厦门北所需时间;(3)列车从福州到厦门全程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1.(9分)一次地质爆破试验中,爆破师需要在点燃导火线后跑到600m远的安全区,他们使用了一根导火线来延时引燃爆炸物,燃烧速度为0.5cm/s。爆破师在点燃导火线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开。(1)导火线全部燃烧完需要多长时间?(2)请通过计算说明爆破师在点燃导火线后,能否在媒炸前到达安全区?(3)为了确保安全,爆破师希望到达安全区后还有10s的缓冲时间,则导火线长度至少应该增加多少厘米?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2分)小东用刻度尺测量出身份证的长度为85.6,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是( )A.mm B.cm C.dm D.m解:一张身份证的长度大约8.56cm=85.6mm。故A正确。故选:A。2.(2分)王熙凤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解:本题中实际上是“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辨别是谁在说话,故B正确。故选:B。3.(2分)如图所示,小苏同学用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C. D.解:A、物体未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B、图中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是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的,视线正确;C、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D、刻度尺斜放了,故D错误;故选:B。4.(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水中的倒影 B.墙上的手影C.太阳光色散 D.“折断”的铅笔解:A、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B、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太阳光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折断”的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A。5.(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本张试卷的厚度约为2mmB.人的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3sC.初中生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D.升旗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为50min解:A、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0.1mm;B、心脏在8分钟内跳动大约60﹣70次,故B错误;C、初中生上学的步行速度是约为1.1m/s;D、演奏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约是50s。故选:C。6.(2分)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解:(1)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从侧面看时,人眼感觉平面镜是暗的;(2)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有光线进入人眼,故C错误。故选:D。7.(2分)下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次曝光时间间隔相同)拍摄下一个足球在水平草地上从左向右沿直线运动的四张照片,图中能反映足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小的是( )A. B.C. D.解:足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即在相同时间内,根据图示可知。故选:D。8.(2分)来自福建厦门的林文君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皮划艇静水女子200米单人划艇项目中夺得金牌。如图所示,在比赛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皮划艇为参照物,林文君是运动的B.以河岸为参照物,林文君是静止的C.林文君平均速度最大,是因为完成200m比赛所花时间最长D.林文君平均速度最大,是因为完成200m比赛所花时间最短解:A、以皮划艇为参照物,是静止的;B、以河岸为参照物,是运动的;CD、由速度公式知,是因为完成200m比赛所花时间最短,故C错误。故选:D。9.(2分)通狗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如图所示,狗会迅速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听不见。这是因为驱狗器发出的( )A.声音的响度小B.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D.声波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解:对着狗按驱狗器开关,狗会迅速躲开,说明声波频率范围不在人耳能够感受到的频率范围内,D正确。故选:D。10.(2分)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日偏食景象。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形状是( )A. B. C. D.解:当太阳光通过纸板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根据日偏食缺口的方向可知,BCD错误。故选:A。11.(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小,其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运动的路程越大D.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大小都无关解: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不一定大;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不一定大;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大;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就是其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故D正确。故选:D。12.(2分)如图所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响度C.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朵D.唱“祖国”两个字时,“国”的音调要比“祖”更低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振动的频率,故B错误;C、演唱者和听众之间是空气,故C正确;D、“国”的音节是低音要,所以“国”的音调要比“祖”更低。故选:B。13.(2分)光从水倾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30°,折射角可能为( )A.0° B.25° C.35° D.90°解: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大于30°,故AB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14.(2分)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0~6s内,a和b车会有一次相遇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解:A.2~4s内,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a车处于静止状态;B.由图甲可知,a运动的路程为s4=60m时间为t1=6s则a车的平均速度为,故B错误;C.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刚开始时,b车的速度是5m/s,所以a车在b车前面,a车处于静止状态,b车也是20m,所以a和b车会有一次相遇;D.2~6s内,b车的速度为5m/s,a车运动的路程为s7=60m﹣20m=40m 则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5.(2分)现代城市中的一些建筑外墙安装整体玻璃,造成了光污染,这属于光的 镜面 反射现象。电影荧幕选用粗糙的布料制成,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幕布上发生了 漫 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画面(均选填“漫”或“镜面”)。解:建筑外墙安装整体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幕布是凹凸不平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故答案为:镜面;漫。16.(2分)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主要是由 空气柱 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 向上推 (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解:(1)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引起塑料管内空气振动。(2)用嘴吹管时,向上推活塞,空气柱振动快,音调高。故答案为:空气柱;向上推。17.(2分)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的 响度 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声源 处减弱噪声的。解:(1)“轻声”要求发出的声音要小,体现的是声音的强弱。(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它条件一定时,响度越小,从控制噪声角度来看。故答案为:响度;声源。18.(2分)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水深为5m。若它距水面3m 3 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以水面为参照物 运动 的。解:已知白鹭距水面3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3m;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相对于水面的位置改变。故答案为:8;运动。19.(2分)小李四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是:7.38cm、7.36cm、7.14cm、7.38cm。则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1 mm,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为 7.37 cm。解: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的,前一位就是读到分度值,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四个测量结果看,7.14cm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舍去,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答案为:1;8.37。20.(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该超声波的作用是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0.005s,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1.65 m。解:如图所示是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0.005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h=4.5m﹣s=2.2m﹣0.85m=1.65m。故答案为:信息;2.65。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21.(2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0°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解: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故反射角也是60°;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画出法线,然后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故作图如下:22.(2分)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解: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分界面画出法线,已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据此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四、简答题:共4分。23.(4分)国庆期间,小同和家人外出旅行。夜间开车时,小同刚打开驾驶室的小灯,我看不见前面的路了”,请根据这个情景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这个事例与哪种光学现象有关?(2)请解释,打开驾驶室的小灯为什么会让司机看不见前面的路?解:(1)夜晚行车打开驾驶室的灯,灯光经玻璃反射成像;(2)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驾驶室内发出的光线在前挡风玻璃上发生反射,使他看不清前面的道路。答:(1)光的反射;(2)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反射光线照射到司机。五、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24.(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设备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 变小 ;由此可以推理,如果把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2)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 D 。A.用实验直接证实;B.通过生活经验得出;C.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得出;(4)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 C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C.接近居民区的高架桥安装隔音墙;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解:(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4)上述实验中是靠真空阻断了声音的传播;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故B不符合题意;C、隔音墙可以阻断声音的传播,故C符合题意;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故答案为:(1)变小;不能;(3)D。25.(6分)小莉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射角i 15° 30° 45° 50° 60° 80°反射角r 15° 30° 45° 50° 60° 80°(1)她应将硬纸板ENF 垂直 放置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平面镜的O点,可在纸板NOF面内看到反射光;(2)小莉以法线ON为轴线,若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时反射光线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硬纸板上,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3)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个过程中 变大 ;(4)接着小莉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实验过程中,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沿BO射向镜面时,此时反射光将按OA方向射出, 光路是可逆的 。解:(1)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2)以法线ON为轴线,若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调整好器材后,移动激光笔,这个过程中,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到结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故答案为:(1)竖直;(2)不能;(3)变大;(5)光路是可逆的。26.(7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1)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中选取同样大小的蜡烛A、B是为了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使它与A的像重合,观察时 a 处观察(选填“a”、“b”、“c”或“d”);(3)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 蜡烛B (选填“蜡烛A”或“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此时在光屏上不能观察到像,说明成的是 虚 像;(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小军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① 。解:(1)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能确定像的位置,是为了便于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当B与A的像重合时,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实验时,把另一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观察,观察时;(3)虚像不能成的光屏上,为确定像的虚实,此时在光屏上不能观察到像;(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5)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①。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蜡烛B;虚;(5)①。27.(5分)厦门地铁为市民出行带来不少便利,如图所示,小西利用“化曲为直法”和比例尺知识(1)他找来一根无伸缩性细线,让细线与图甲中地铁1号线全程路径 完全重合 ,剪下该段细线,此时该细线的长度等于图甲中地铁1号线全程路径的长度;(2)将该细线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得该细线的长度如图乙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测得细线的长度为 15.10 cm;(3)计算得到地铁1号线全程实际长度约为 30.2 km;(4)1号线上的地铁最高时速可达80km/h,已知雨燕的最高速度可达48m/s,则地铁的最高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雨燕的最高速度。解:(1)用一根无伸缩性细线,让细线与图甲中地铁1号线全程路径完全重合,此时该细线的长度等于图甲中地铁1号线全程路径的长度;(2)图乙中5cm的长度分成了10个小格,则其分度值为1mm;(3)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则地铁2号线全程实际长度:L=15.10cm×200000=3.02×106cm=30.4km;(4)1号线上的地铁最高时速:v=80km/h≈22.2m/s,小于雨燕的最高速度48m/s。故答案为:(1)完全重合;(2)8;(3)30.2。28.(7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A点由静止下滑,如图1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停表 ;(3)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 缓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4)根据实验分析,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5)图2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可能是 B ;(6)在实验中,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7)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和v2表示)。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还需要停表来计时,则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停表。(3)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坡度要缓一些。(4)上半程路程等于下半程,但是上半程时间大于下半程时间。(5)下车下滑时,速度一直在增加,A图是匀速,C图是静止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6)若果过了A点再计时,会导致时间偏小可知,时间变小。(7)上半程的时间为,后半程的时间为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答案为:(1) (2)停表 (3)缓 (4)小于 (5)B (6)大 (7)。六、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29.(6分)在秋季运动会百米比赛上,东东前60m用了8s,后40m以8m/s的平均速度跑完(1)东东前60m的平均速度;(2)东东后40m所用的时间。解:(1)东东前60m的路程s1=60m,用的时间t1=7s,其平均速度:v1===7.7m/s;(2)东东后40m的路程s2=40m,平均速度v2=8m/s,所用的时间:t2===5s。答:(1)东东前60m的平均速度为4.5m/s;(2)东东后40m所用的时间为5s。30.(7分)福州至厦门高铁(以下简称福厦高铁)于2023年9月28日开通运营,最高时速可达350km/h。两地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如表是福州南至厦门北G5117次高铁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G5117 1 福州 始发站 14:30 0G5117 2 福州南 14:45 14:47 19G5117 4 厦门北 15:42 15:44 296.42G5117 5 厦门 16:07 终点站 322.32(1)列车在15:43时的速度为 0 km/h;(2)列车从福州南到厦门北所需时间;(3)列车从福州到厦门全程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1)G5117次高铁15:43时在厦门北站接站,处于静止状态;(2)由运行时刻表可知,列车从福州南到厦门北所需时间:t=15:42﹣14:47=55min;(3)列车从福州到厦门全程的时间t'=16:07﹣14:30=1h37min,列车从福州到厦门全程的平均速度:v'=≈199.7km/h故答案为:(1)0;(2)列车从福州南到厦门北所需时间55min;(3)列车从福州到厦门全程的平均速度199.4km/h。31.(9分)一次地质爆破试验中,爆破师需要在点燃导火线后跑到600m远的安全区,他们使用了一根导火线来延时引燃爆炸物,燃烧速度为0.5cm/s。爆破师在点燃导火线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开。(1)导火线全部燃烧完需要多长时间?(2)请通过计算说明爆破师在点燃导火线后,能否在媒炸前到达安全区?(3)为了确保安全,爆破师希望到达安全区后还有10s的缓冲时间,则导火线长度至少应该增加多少厘米?解:(1)由v=可知1===100s;(2)由v=可知2===120s,由于爆破师跑到安全区的时间大于导火线全部燃烧完需要的时间,所以爆破师在点燃导火线后;(3)为了确保安全,爆破师希望到达安全区后还有10s的缓冲时间3=t2+10s=120s+10s=130s,由v=可知8=v1t3=2.5cm/s×130s=65cm,则导火线应增加的长度:Δs=s3﹣s7=65cm﹣50cm=15cm。答:(1)导火线全部燃烧完需要的时间为100s;(2)爆破师在点燃导火线后,不能在媒炸前到达安全区;(3)为了确保安全,爆破师希望到达安全区后还有10s的缓冲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