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16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1.(2023·荣成期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②地球卫星照片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②③①2.(2023·荣成期中)丁丁和冬冬两位同学对地理课非常感兴趣,经常在课后合作借助身边物品模拟各种地理现象,如图,冬冬看到的现象是( )A.当小船沿桌面靠近冬冬时,船身逐渐出现B.当小船沿桌面离开冬冬时,船身逐渐消失C.当小船沿伞面靠近冬冬时,船身逐渐出现D.当小船沿伞面离开冬冬时,船身突然消失3.(2023·荣成期中)以赤道上某地为出发点,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方向各前进2000千米,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A.回到原出发点 B.回到原出发点以西C.回到原出发点以东 D.难以确定(2023·荣成期中)读“某时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点位于东半球 B.②点位于北寒带C.此时③点昼长夜短 D.③点位于②点的西南方向5.图中③点的地理坐标是( )A.60°S,45°E B.60°S,45°WC.60°N,45°E D.60°N,45°W(2023·荣成期中)2022年1月15日,汤加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并引发海啸,火山灰遮蔽天空、通讯中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6.国际援助队需要确定该火山的位置,图中表示该火山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7.2022年9月,新西兰与汤加之间海域因海底火山喷发,喷出的大量岩浆和火山灰形成一座面积2.4万平方米的小岛。造成该岛屿海陆变迁的原因( )A.人类的活动 B.海平面升降 C.泥沙沉积 D.地壳的变动(2023·荣成期中)圭(guī)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圭”是平放的尺,“表”是垂直于“圭”的杆,“圭”尺上有刻度,用来标示正午日影的长度。威海某学校地理社团利用圭表开展实践活动,验证地理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观测正午日影时,圭表摆放正确的是( )A. B.C. D.9.观测发现,从9月10日至次年1月10日,正午日影(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10.在下面的四幅图中,比较接近左图AB两点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A.A B.B C.C D.D(2023·荣成期中)图为“北京市延庆区野鸭湖湿地公园及公园内指示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指示牌位于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2.在公园里( )A.芦苇荡位于公园东北 B.湿地百草园离南门最近C.望湖楼在亲水木栈道的正西 D.观鹤台位于湖心(2023·荣成期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在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融入中国元素,整个建筑形似“如意”,被称为“雪如意”。俱乐部位于山顶,如同“柄首”,形赛道仿佛是“柄身”,比赛结束区如同“柄尾”。左图为实景图,右图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A.60-100米 B.100-140米 C.140-180米 D.180-220米14.为了减弱风对比赛的影响,跳台滑雪比赛场地最适宜修建在( )A.山间谷地 B.山脊 C.陡崖 D.河流沿岸15.下列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部位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峰、盆地、山脊、山谷 B.山峰、盆地、山谷、山脊C.盆地、山峰、山脊、山谷 D.盆地、山峰、山谷、山脊16.(2023·荣成期中)读四大洲轮廓图,关于四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④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③和④大洲同属一块大陆D.③大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17.(2023·荣成期中)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以下表示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的是( )A. B.C. D.(2023·荣成期中)孔明灯俗称许愿灯,放飞的条件是晴朗且风力小于4级。给合某日四城市夜间天气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18.据图中信息,分析该日所处的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6月 C.8月 D.10月19.图中四城市当日最适合放飞孔明灯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20.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位于同纬度,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B.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C.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D.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21.(2023·荣成期中)世界上岛屿很多,世界上最大岛屿是位于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全岛面积为217.56万平方公里;非洲大陆东南方的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岛屿,面积却仅59万平方公里。结合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地的经纬度 ,C地的经纬度 ,A、B、C三地中, 所在的纬线圈长度最短。B点位于C点的 方向。(2)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但在图中两个岛屿大小几乎相同,这说明两图绘制时运用的比例尺大小不同,绘制格陵兰岛一图使用的比例尺是比较 的。(3)两岛屿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4)两岛屿中,终年炎热的是 ,你的判断理由是: 。(5)王平的爸爸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想要去拍摄美丽的极地风光,你会推荐他去A、B、C三地中的哪里拍摄,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 。22.(2023·荣成期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10月18日晚20时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现役军人同台竞技。读世界地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1)读“局部政治地图”,从五带的划分看,武汉位于 ;埃塞俄比亚位于武汉的 (方向),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运动员感觉武汉比他们国家凉爽很多,这是因为埃塞俄比亚位于 (温度带)。(2)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上八点时武汉军人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西班牙的人们观看开幕式直播却是在当地时间18日下午一时,这是因为: 。(3)运动会开幕式举行时,地球运行在甲、乙、丙、丁四段轨道中的 段,此时武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向 (方向)移动。(4)军运会举办时,我们家乡可能出现的景观是 。A.蝉鸣林更幽 B.无边树叶悄悄落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草长莺飞二月天李明远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哥哥说悉尼正春暖花开,请判断哥哥的话是真是假,并说出理由: 。(5)军运会举办期间,某中学初一学生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光的照射示意图。甲、乙、丙三图中最能反映此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23.(2023·荣成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周末到龙虎山地区进行研学活动,阅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1)图中字母C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山峰D的海拔范围为 米。(2)研学小组途中经过甲、乙两村,推测夏季更容易遭受洪水威胁的是 村。(3)研学小组为疗养院设计了A、B两条引水路线,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线路。(4)研学小组到龙虎山脚下时,登山线路①和②相对安全容易的是 线路,原因 。(5)甲、乙两村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甲乙村实地距离是 千米。(6)图中H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这里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 A.跳水运动 B.飞行运动 C.滑雪运动 D.攀岩运动(7)小组在E处测得当时的气温是18.8℃,此时山顶附近的F处气温约为 。24.(2023·荣成期中)2019年6月27到6月29日,“二十国集团领导峰会” 在日本大阪举行,结合“G20国家分布示意图”和“丝绸之路线路图”,回答问题。(1)从“G20国家分布图”中可知,七大洲中只有 洲没有G20成员国分布,从南、北半球来看,G20成员国集中分布在 。(2)2019年10月13日受台风海贝思影响,日本福岛县一电镀工厂发生剧毒氰化钠泄漏,这些氰化钠很有可能随着河水注入 (大洋),对大洋的生态环境会造成巨大影响,该大洋东岸的大洲有 ,该大洋通过 海峡与北冰洋联通。(3)成员国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拥有世界第一高峰主峰珠穆朗玛峰,请你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它的形成成因 。(4)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拥有火山数量最多的国家,其火山数量超过400座,其中活火山数量达129座之多,请你分析该国火山众多的原因 。(5)习近平主席在峰会讲话中多次提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仔细阅读“一带一路”图:两条路线都从中国出发,向西都到达 (大洲),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非两大洲的分界线: ;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欧两洲分界线中A地: 。25.(2023·荣成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地年平均气温大致在 以上,等温线 (稀疏/稠密),温差较 (大/小)。(2)读图,写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 (平直/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3)竹子分布地区主要位于 (纬度范围)。(4)图中B地竹子分布密集,同纬度的A地区没有竹子分布的主要原因 。(5)读图可知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洲,造成C、D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解析】【分析】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也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③②,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2.【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解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图中伞面代表地球表面,是弯曲弧面,当小船沿伞面靠近冬冬时,冬冬会先看到船顶,然后看到船身,即船身逐渐出现;当小船沿伞面离开冬冬时,则是船身先消失不见,最后消失的是船只顶部,即船身逐渐消失。故C正确,D错误。图中桌面是一个平面,当小船沿桌面靠近冬冬时,船身和船只顶部同时出现,即船身突然出现;当小船沿桌面离开冬冬时,船身也会突然消失。故AB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着直觉认为“天圆地方”;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中期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答案】C【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从出发点向正北前进2000千米后的位置纬度数值变大,纬线圈变小,则由此向东前进2000千米跨越的纬线长度变长。由于纬线相互平行,继续向南前进2000千米后会再次回到赤道。赤道所在纬线圈变长,则再向东走2000千米跨越的纬线长度变短,即最终会回到原出发点以东的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答案】4.C5.A【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2)在极地俯视图上,纬线圈呈同心圆状,最中心为极点,由极点向外纬线度数越来越小;经线表现为从极点向外的射线,判读经度时需注意结合地球自转方向,按照“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来判读具体经度。4.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逐渐减小的为西经。读图分析可知,①点经度为90°W。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①点位于西半球,A错误;图示部分为南半球,②点位于南极圈以南,位于南寒带,B错误;③点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昼夜情况判断,此时③点昼长夜短,C正确。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③点位于②点的西北方向,D错误。故答案为:C。5.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③点的地理坐标是60°S,45°E,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6.A7.D【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解析】【点评】(1)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2)我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海陆变迁。海陆变迁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6.A、①地经度向东减小,纬度向南增大,应为(175.38°W,20.57°S),A正确;B、②地经度向东减小,纬度向南增大,但所处纬度小于20°S,B错误;CD、③地④地和经度向东增大,应为东经,均不符合题意,CD错误。故答案为:A。7.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新西兰与汤加之间海域因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小岛属于地壳变动引起的海陆变迁,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8.D9.C10.C【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解析】【点评】(1)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2)分析影子长度的时间变化规律:①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日出与日落时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一天中日影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到短,再由短到长。②一年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日影最长。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情况则相反。在太阳直射点上,日影长度为0。(3)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8.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这就导致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物体影子朝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物体影子朝南。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影子最短,威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南,影子应该在北,故D正确。故答案为:D。9.由于地球公转运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从9月10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一直移动到南回归线时为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日。此期间该学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物体影子逐渐变长。从12月22日到次年1月10日,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此时该学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物体影子逐渐变短。故从9月10日至次年1月10日,正午日影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0.读图可知,剖面线AB经过中部山峰,从A到B地势先升高后降低;在丁处有一河谷经过,地势相对低洼,即在靠近B的一侧有局部低地,③图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11.A12.B【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方向判断【解析】【点评】(1)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2)一般情况下,地图都是采用北方定向,但是有时制图区域的形状比较特殊,采用北方定向不利于充分利用标准纸张,此时可以考虑采用斜方位定向,在斜方位定向情况下,若地图上没有表示经纬网,则必须绘出箭形指向标志,这便是指向标,箭头指示的方向为北方。11.读图可知,指示牌显示前方为赤嘴潜鸭观鸟点,向左走为观鸟亭,向后走为燕隼观鸟点,符合这一方位特征的是①点,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2.A、该图需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位,图中芦苇荡位于公园西北角,A错误;B、湿地百草园紧邻公园南门,离南门最近,B正确;C、望湖楼在亲水木栈道的西北方向,C错误;D、观鹤台位于湖泊西南方向,并不位于湖心,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13.B14.A15.A【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解析】【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2)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13.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读图可知,甲地海拔高度大于1740米,小于1760米;乙地海拔高度大于1620米,小于1640米,则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140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4.跳台滑雪是成绩最易受天气影响的比赛之一,以风的影响最为显著。风力过大,尤其是瞬时风力过大,会对运动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跳台滑雪对场地和气象条件都有严格限制。为了减弱风对比赛的影响,跳台滑雪比赛场地最适宜修建在山间谷地,风力相对较小。而山脊、陡崖和河流沿岸风力相对较大,不适宜。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5.图①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图②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图③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山脊;图④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6.【答案】C【知识点】七大洲【解析】【分析】A、图中②大洲为非洲,④大洲为亚洲,两大洲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A错误;B、图中④大洲为亚洲,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错误;C、③大洲为欧洲,④大洲为亚洲,两大洲陆地相连同属于亚欧大陆,C正确;D、③大洲为欧洲,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为大洋洲,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17.【答案】A【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解析】【分析】A、图中甲海峡为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A正确;B、乙海峡位于大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之间,为英吉利海峡,B错误;C、丙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是非洲和欧洲分界线,C错误;D、丁海峡为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答案】18.D19.B20.B【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解析】【点评】(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常见天气符号如下图所示:(3)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等温线较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下垫面较均一,等温线较平直,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分布。18.读图可知,哈尔滨夜间气温为-7℃,北京为3℃,尚高于0℃,故不是最冷的1月份;此时四城市中纬度位置最低的广州为19℃,故不是气温较高的6月和8月。综上该日所处月份最可能是10月,即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9.孔明灯的放飞条件是天气晴朗且风力小于4级,读图可知,哈尔滨该日夜间有雪,不适合;北京该日天气晴朗,风力小,适宜放飞孔明灯,B正确;武汉该日夜间有中雨,不适合;广州该日夜间有大雨,不适合。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0.受太阳辐射影响,全球气温大致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该区域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说明向北纬度降低,为南半球地区;海洋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快,海洋吸热慢,散热慢,这就导致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甲地气温低于乙地,且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则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1.【答案】(1)(23.5°S,40°E);(70°N,50°W);C;东南(2)小(3)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4)马达加斯加岛;大部分位于热带,所以终年炎热(5)推荐去C地, 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北【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比例尺【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地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即经纬度为(23.5°S,40°E);C地经度向东减小为西经,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即经纬度为(70°N,50°W)。A、B、C三地中C纬度最高,所在的纬线圈长度最短。B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2)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但在图中两个岛屿大小几乎相同,这说明两图绘制时运用的比例尺大小不同。绘制格陵兰岛一图使用的比例尺是比较小的,因为格陵兰岛面积大,在同样图幅面积绘制需要缩小比例尺。(3)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两岛屿中位于西半球的是格陵兰岛,位于南半球的是马达加斯加岛。(4)两岛屿中,终年炎热的是马达加斯加岛。依图来看,该岛屿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所以终年炎热。而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终年寒冷。(5)王平的爸爸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想要去拍摄美丽的极地风光,可以推荐他去C地拍摄。因为极光常出现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北,纬度位置最高。故答案为:(1)(23.5°S,40°E);(70°N,50°W);C;东南;(2)小;(3)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4)马达加斯加岛;大部分位于热带,所以终年炎热;(5)推荐去C地;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北。【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所以在绘制大范围地区的地图时,往往采用较小的比例尺,而绘制小范围地区的地图时,需要采用较大的比例尺。(3)地球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经度和为180°)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是为了避免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欧洲和非洲上的国家给分隔到两个半球上。(4)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带,均没有阳光直射现象。22.【答案】(1)北温带;西南;热带(2)武汉位于西班牙的东面,因经度不同产生时差。(3)丙;昼短夜长;南方(4)B;真的,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5)甲【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时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解析】【分析】(1)读“局部政治地图”,从五带的划分看,武汉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埃塞俄比亚位于武汉的西南方向。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运动员感觉武汉比他们国家凉爽很多,这是因为埃塞俄比亚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上八点时武汉军人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西班牙的人们观看开幕式直播却是在当地时间18日下午一时,这是因为武汉位于西班牙的东面,因经度不同产生时差。(3)运动会开幕式举行时为10月18日,此时地球运行在甲、乙、丙、丁四段轨道中的丙段,即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武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向南方移动,一直移动到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4)军运会举办时,我们家乡正处于秋季,可能出现的景象是“无边树叶悄悄落”,B正确。李明远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哥哥说悉尼正春暖花开,哥哥的话是真的,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澳大利亚为春季。(5)军运会举办期间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期太阳直射点南移,该中学所在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但还未达到最小值,故甲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北温带;西南;热带;(2)武汉位于西班牙的东面,因经度不同产生时差;(3)丙;昼短夜长;南方;(4)B;真的,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5)甲。【点评】(1)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带,均没有阳光直射现象。(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4)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5)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23.【答案】(1)鞍部;500-600(2)乙(3)A(4)②;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5)2.4(6)陡崖;D(7)17℃【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解析】【分析】(1)图中字母C位于相邻的两山峰之间,表示的地形部位是鞍部。山峰D的海拔范围为500-600米。(2)研学小组途中经过甲、乙两村,推测夏季更容易遭受洪水威胁的是乙村,因为乙村位于河流干流沿岸,上游汇水面积大,河流短时间水位暴涨容易淹没村庄。甲村海拔相对较高,且离河流支流相对远一些。(3)研学小组为疗养院设计了A、B两条引水路线,更合理的是A线路。因为A线路从高处向低处引水,水可以自流到疗养院。(4)研学小组到龙虎山脚下时,登山线路①和②相对安全容易的是②线路,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安全性好。而①线路经过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攀登难度大。(5)比例尺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甲、乙两村图上距离为3厘米,图中比例尺为1:80000,则甲乙村实地距离=3/1:80000=2.4千米。(6)图中H处等高线重合,表示的地形部位是陡崖,这里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攀岩运动。(7)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小组在E处测得当时的气温是18.8℃,E处海拔为100米,山顶附近的F处海拔为400米,则气温约为17℃。故答案为:(1)鞍部;500-600;(2)乙;(3)A;(4)②;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5)2.4;(6)陡崖;D;(7)17℃。【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2)引水路线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引水,这样水可以自流,无需动力提水;二是线路尽可能的短,减少工程量和造价。(3)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4)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5)陡崖处等高线重合,表明该地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峻。在陡崖处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如新兴的玻璃栈道,跳伞或蹦极等极限运动,或者是攀岩运动,都可以给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但野外宿营要注意避开陡崖处。(6)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24.【答案】(1)南极;北半球(2)太平洋;北美洲和南美洲;白令(3)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4)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5)欧洲;苏伊士运河;大高加索山脉【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1)从“G20国家分布图”中可知,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没有G20成员国分布。赤道为南北半球分界线,从南、北半球来看,G20成员国集中分布在北半球。(2)日本属于太平洋上的岛国,2019年10月13日受台风海贝思影响,日本福岛县一电镀工厂发生剧毒氰化钠泄漏,这些氰化钠很有可能随着河水注入太平洋,从而对大洋的生态环境会造成巨大影响。该大洋东岸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该大洋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联通。(3)成员国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拥有世界第一高峰主峰珠穆朗玛峰,其成因是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即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而成。(4)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拥有火山数量最多的国家,其火山数量超过400座,被称为“火山国”。因为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5)仔细阅读“一带一路”图可以看出,两条路线都从中国出发,向西都到达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非两大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欧两洲分界线中A地大高加索山脉。故答案为:(1)南极;北半球;(2)太平洋;北美洲和南美洲;白令;(3)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4)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5)欧洲;苏伊士运河;大高加索山脉。【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2)白令海峡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北连楚科奇海,南接白令海,海峡历史上是亚洲和北美洲间的“陆桥”,两洲的生物通过陆桥相互迁徙。海峡水道中心线既是俄罗斯和美国的交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还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因此被称为“三线”。(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4)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5)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25.【答案】(1)20℃;稀疏;小(2)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平直;地形(3)中低纬度(4)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竹子生长(5)南极;纬度因素【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地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0℃以上,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2)读图可知,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陆地面积小,大部分为海洋,下垫面性质相对均一,故等温线比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3)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是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从纬度分布来看,竹子分布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4)图中B地竹子分布密集,同纬度的A地区没有竹子分布,这是因为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竹子生长。(5)读图可知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南极洲。造成C、D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答案为:(1)20℃;稀疏;小;(2)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平直;地形;(3)中低纬度;(4)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竹子生长;(5)南极洲;纬度因素。【点评】(1)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等温线较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下垫面较均一,等温线较平直,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分布。(2)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3)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全洲98%的陆地面积为冰雪所覆盖。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4)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1 / 1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16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1.(2023·荣成期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②地球卫星照片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②③①【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解析】【分析】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也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③②,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2.(2023·荣成期中)丁丁和冬冬两位同学对地理课非常感兴趣,经常在课后合作借助身边物品模拟各种地理现象,如图,冬冬看到的现象是( )A.当小船沿桌面靠近冬冬时,船身逐渐出现B.当小船沿桌面离开冬冬时,船身逐渐消失C.当小船沿伞面靠近冬冬时,船身逐渐出现D.当小船沿伞面离开冬冬时,船身突然消失【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解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图中伞面代表地球表面,是弯曲弧面,当小船沿伞面靠近冬冬时,冬冬会先看到船顶,然后看到船身,即船身逐渐出现;当小船沿伞面离开冬冬时,则是船身先消失不见,最后消失的是船只顶部,即船身逐渐消失。故C正确,D错误。图中桌面是一个平面,当小船沿桌面靠近冬冬时,船身和船只顶部同时出现,即船身突然出现;当小船沿桌面离开冬冬时,船身也会突然消失。故AB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着直觉认为“天圆地方”;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中期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2023·荣成期中)以赤道上某地为出发点,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方向各前进2000千米,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A.回到原出发点 B.回到原出发点以西C.回到原出发点以东 D.难以确定【答案】C【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从出发点向正北前进2000千米后的位置纬度数值变大,纬线圈变小,则由此向东前进2000千米跨越的纬线长度变长。由于纬线相互平行,继续向南前进2000千米后会再次回到赤道。赤道所在纬线圈变长,则再向东走2000千米跨越的纬线长度变短,即最终会回到原出发点以东的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2023·荣成期中)读“某时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点位于东半球 B.②点位于北寒带C.此时③点昼长夜短 D.③点位于②点的西南方向5.图中③点的地理坐标是( )A.60°S,45°E B.60°S,45°WC.60°N,45°E D.60°N,45°W【答案】4.C5.A【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2)在极地俯视图上,纬线圈呈同心圆状,最中心为极点,由极点向外纬线度数越来越小;经线表现为从极点向外的射线,判读经度时需注意结合地球自转方向,按照“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来判读具体经度。4.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逐渐减小的为西经。读图分析可知,①点经度为90°W。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①点位于西半球,A错误;图示部分为南半球,②点位于南极圈以南,位于南寒带,B错误;③点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昼夜情况判断,此时③点昼长夜短,C正确。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③点位于②点的西北方向,D错误。故答案为:C。5.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③点的地理坐标是60°S,45°E,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023·荣成期中)2022年1月15日,汤加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并引发海啸,火山灰遮蔽天空、通讯中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6.国际援助队需要确定该火山的位置,图中表示该火山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7.2022年9月,新西兰与汤加之间海域因海底火山喷发,喷出的大量岩浆和火山灰形成一座面积2.4万平方米的小岛。造成该岛屿海陆变迁的原因( )A.人类的活动 B.海平面升降 C.泥沙沉积 D.地壳的变动【答案】6.A7.D【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解析】【点评】(1)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2)我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海陆变迁。海陆变迁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6.A、①地经度向东减小,纬度向南增大,应为(175.38°W,20.57°S),A正确;B、②地经度向东减小,纬度向南增大,但所处纬度小于20°S,B错误;CD、③地④地和经度向东增大,应为东经,均不符合题意,CD错误。故答案为:A。7.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新西兰与汤加之间海域因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小岛属于地壳变动引起的海陆变迁,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023·荣成期中)圭(guī)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圭”是平放的尺,“表”是垂直于“圭”的杆,“圭”尺上有刻度,用来标示正午日影的长度。威海某学校地理社团利用圭表开展实践活动,验证地理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观测正午日影时,圭表摆放正确的是( )A. B.C. D.9.观测发现,从9月10日至次年1月10日,正午日影(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10.在下面的四幅图中,比较接近左图AB两点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A.A B.B C.C D.D【答案】8.D9.C10.C【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解析】【点评】(1)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2)分析影子长度的时间变化规律:①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日出与日落时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一天中日影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到短,再由短到长。②一年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日影最长。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情况则相反。在太阳直射点上,日影长度为0。(3)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8.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这就导致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物体影子朝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物体影子朝南。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影子最短,威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南,影子应该在北,故D正确。故答案为:D。9.由于地球公转运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从9月10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一直移动到南回归线时为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日。此期间该学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物体影子逐渐变长。从12月22日到次年1月10日,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此时该学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物体影子逐渐变短。故从9月10日至次年1月10日,正午日影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0.读图可知,剖面线AB经过中部山峰,从A到B地势先升高后降低;在丁处有一河谷经过,地势相对低洼,即在靠近B的一侧有局部低地,③图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023·荣成期中)图为“北京市延庆区野鸭湖湿地公园及公园内指示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指示牌位于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2.在公园里( )A.芦苇荡位于公园东北 B.湿地百草园离南门最近C.望湖楼在亲水木栈道的正西 D.观鹤台位于湖心【答案】11.A12.B【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方向判断【解析】【点评】(1)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2)一般情况下,地图都是采用北方定向,但是有时制图区域的形状比较特殊,采用北方定向不利于充分利用标准纸张,此时可以考虑采用斜方位定向,在斜方位定向情况下,若地图上没有表示经纬网,则必须绘出箭形指向标志,这便是指向标,箭头指示的方向为北方。11.读图可知,指示牌显示前方为赤嘴潜鸭观鸟点,向左走为观鸟亭,向后走为燕隼观鸟点,符合这一方位特征的是①点,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2.A、该图需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位,图中芦苇荡位于公园西北角,A错误;B、湿地百草园紧邻公园南门,离南门最近,B正确;C、望湖楼在亲水木栈道的西北方向,C错误;D、观鹤台位于湖泊西南方向,并不位于湖心,D错误。故答案为:B。(2023·荣成期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在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融入中国元素,整个建筑形似“如意”,被称为“雪如意”。俱乐部位于山顶,如同“柄首”,形赛道仿佛是“柄身”,比赛结束区如同“柄尾”。左图为实景图,右图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A.60-100米 B.100-140米 C.140-180米 D.180-220米14.为了减弱风对比赛的影响,跳台滑雪比赛场地最适宜修建在( )A.山间谷地 B.山脊 C.陡崖 D.河流沿岸15.下列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部位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峰、盆地、山脊、山谷 B.山峰、盆地、山谷、山脊C.盆地、山峰、山脊、山谷 D.盆地、山峰、山谷、山脊【答案】13.B14.A15.A【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解析】【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2)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13.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读图可知,甲地海拔高度大于1740米,小于1760米;乙地海拔高度大于1620米,小于1640米,则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140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4.跳台滑雪是成绩最易受天气影响的比赛之一,以风的影响最为显著。风力过大,尤其是瞬时风力过大,会对运动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跳台滑雪对场地和气象条件都有严格限制。为了减弱风对比赛的影响,跳台滑雪比赛场地最适宜修建在山间谷地,风力相对较小。而山脊、陡崖和河流沿岸风力相对较大,不适宜。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5.图①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图②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图③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山脊;图④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6.(2023·荣成期中)读四大洲轮廓图,关于四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④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③和④大洲同属一块大陆D.③大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答案】C【知识点】七大洲【解析】【分析】A、图中②大洲为非洲,④大洲为亚洲,两大洲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A错误;B、图中④大洲为亚洲,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错误;C、③大洲为欧洲,④大洲为亚洲,两大洲陆地相连同属于亚欧大陆,C正确;D、③大洲为欧洲,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为大洋洲,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17.(2023·荣成期中)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以下表示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解析】【分析】A、图中甲海峡为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A正确;B、乙海峡位于大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之间,为英吉利海峡,B错误;C、丙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是非洲和欧洲分界线,C错误;D、丁海峡为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2023·荣成期中)孔明灯俗称许愿灯,放飞的条件是晴朗且风力小于4级。给合某日四城市夜间天气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18.据图中信息,分析该日所处的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6月 C.8月 D.10月19.图中四城市当日最适合放飞孔明灯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20.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位于同纬度,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B.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C.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D.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答案】18.D19.B20.B【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解析】【点评】(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常见天气符号如下图所示:(3)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等温线较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下垫面较均一,等温线较平直,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分布。18.读图可知,哈尔滨夜间气温为-7℃,北京为3℃,尚高于0℃,故不是最冷的1月份;此时四城市中纬度位置最低的广州为19℃,故不是气温较高的6月和8月。综上该日所处月份最可能是10月,即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9.孔明灯的放飞条件是天气晴朗且风力小于4级,读图可知,哈尔滨该日夜间有雪,不适合;北京该日天气晴朗,风力小,适宜放飞孔明灯,B正确;武汉该日夜间有中雨,不适合;广州该日夜间有大雨,不适合。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0.受太阳辐射影响,全球气温大致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该区域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说明向北纬度降低,为南半球地区;海洋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快,海洋吸热慢,散热慢,这就导致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甲地气温低于乙地,且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则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1.(2023·荣成期中)世界上岛屿很多,世界上最大岛屿是位于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全岛面积为217.56万平方公里;非洲大陆东南方的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岛屿,面积却仅59万平方公里。结合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地的经纬度 ,C地的经纬度 ,A、B、C三地中, 所在的纬线圈长度最短。B点位于C点的 方向。(2)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但在图中两个岛屿大小几乎相同,这说明两图绘制时运用的比例尺大小不同,绘制格陵兰岛一图使用的比例尺是比较 的。(3)两岛屿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4)两岛屿中,终年炎热的是 ,你的判断理由是: 。(5)王平的爸爸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想要去拍摄美丽的极地风光,你会推荐他去A、B、C三地中的哪里拍摄,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 。【答案】(1)(23.5°S,40°E);(70°N,50°W);C;东南(2)小(3)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4)马达加斯加岛;大部分位于热带,所以终年炎热(5)推荐去C地, 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北【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比例尺【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地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即经纬度为(23.5°S,40°E);C地经度向东减小为西经,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即经纬度为(70°N,50°W)。A、B、C三地中C纬度最高,所在的纬线圈长度最短。B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2)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但在图中两个岛屿大小几乎相同,这说明两图绘制时运用的比例尺大小不同。绘制格陵兰岛一图使用的比例尺是比较小的,因为格陵兰岛面积大,在同样图幅面积绘制需要缩小比例尺。(3)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两岛屿中位于西半球的是格陵兰岛,位于南半球的是马达加斯加岛。(4)两岛屿中,终年炎热的是马达加斯加岛。依图来看,该岛屿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所以终年炎热。而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终年寒冷。(5)王平的爸爸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想要去拍摄美丽的极地风光,可以推荐他去C地拍摄。因为极光常出现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北,纬度位置最高。故答案为:(1)(23.5°S,40°E);(70°N,50°W);C;东南;(2)小;(3)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4)马达加斯加岛;大部分位于热带,所以终年炎热;(5)推荐去C地;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北。【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所以在绘制大范围地区的地图时,往往采用较小的比例尺,而绘制小范围地区的地图时,需要采用较大的比例尺。(3)地球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经度和为180°)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是为了避免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欧洲和非洲上的国家给分隔到两个半球上。(4)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带,均没有阳光直射现象。22.(2023·荣成期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10月18日晚20时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现役军人同台竞技。读世界地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1)读“局部政治地图”,从五带的划分看,武汉位于 ;埃塞俄比亚位于武汉的 (方向),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运动员感觉武汉比他们国家凉爽很多,这是因为埃塞俄比亚位于 (温度带)。(2)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上八点时武汉军人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西班牙的人们观看开幕式直播却是在当地时间18日下午一时,这是因为: 。(3)运动会开幕式举行时,地球运行在甲、乙、丙、丁四段轨道中的 段,此时武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向 (方向)移动。(4)军运会举办时,我们家乡可能出现的景观是 。A.蝉鸣林更幽 B.无边树叶悄悄落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草长莺飞二月天李明远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哥哥说悉尼正春暖花开,请判断哥哥的话是真是假,并说出理由: 。(5)军运会举办期间,某中学初一学生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光的照射示意图。甲、乙、丙三图中最能反映此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答案】(1)北温带;西南;热带(2)武汉位于西班牙的东面,因经度不同产生时差。(3)丙;昼短夜长;南方(4)B;真的,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5)甲【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时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解析】【分析】(1)读“局部政治地图”,从五带的划分看,武汉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埃塞俄比亚位于武汉的西南方向。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运动员感觉武汉比他们国家凉爽很多,这是因为埃塞俄比亚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上八点时武汉军人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西班牙的人们观看开幕式直播却是在当地时间18日下午一时,这是因为武汉位于西班牙的东面,因经度不同产生时差。(3)运动会开幕式举行时为10月18日,此时地球运行在甲、乙、丙、丁四段轨道中的丙段,即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武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向南方移动,一直移动到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4)军运会举办时,我们家乡正处于秋季,可能出现的景象是“无边树叶悄悄落”,B正确。李明远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哥哥说悉尼正春暖花开,哥哥的话是真的,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澳大利亚为春季。(5)军运会举办期间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期太阳直射点南移,该中学所在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但还未达到最小值,故甲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北温带;西南;热带;(2)武汉位于西班牙的东面,因经度不同产生时差;(3)丙;昼短夜长;南方;(4)B;真的,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5)甲。【点评】(1)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带,均没有阳光直射现象。(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4)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5)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23.(2023·荣成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周末到龙虎山地区进行研学活动,阅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1)图中字母C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山峰D的海拔范围为 米。(2)研学小组途中经过甲、乙两村,推测夏季更容易遭受洪水威胁的是 村。(3)研学小组为疗养院设计了A、B两条引水路线,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线路。(4)研学小组到龙虎山脚下时,登山线路①和②相对安全容易的是 线路,原因 。(5)甲、乙两村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甲乙村实地距离是 千米。(6)图中H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这里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 A.跳水运动 B.飞行运动 C.滑雪运动 D.攀岩运动(7)小组在E处测得当时的气温是18.8℃,此时山顶附近的F处气温约为 。【答案】(1)鞍部;500-600(2)乙(3)A(4)②;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5)2.4(6)陡崖;D(7)17℃【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解析】【分析】(1)图中字母C位于相邻的两山峰之间,表示的地形部位是鞍部。山峰D的海拔范围为500-600米。(2)研学小组途中经过甲、乙两村,推测夏季更容易遭受洪水威胁的是乙村,因为乙村位于河流干流沿岸,上游汇水面积大,河流短时间水位暴涨容易淹没村庄。甲村海拔相对较高,且离河流支流相对远一些。(3)研学小组为疗养院设计了A、B两条引水路线,更合理的是A线路。因为A线路从高处向低处引水,水可以自流到疗养院。(4)研学小组到龙虎山脚下时,登山线路①和②相对安全容易的是②线路,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安全性好。而①线路经过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攀登难度大。(5)比例尺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甲、乙两村图上距离为3厘米,图中比例尺为1:80000,则甲乙村实地距离=3/1:80000=2.4千米。(6)图中H处等高线重合,表示的地形部位是陡崖,这里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攀岩运动。(7)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小组在E处测得当时的气温是18.8℃,E处海拔为100米,山顶附近的F处海拔为400米,则气温约为17℃。故答案为:(1)鞍部;500-600;(2)乙;(3)A;(4)②;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5)2.4;(6)陡崖;D;(7)17℃。【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2)引水路线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引水,这样水可以自流,无需动力提水;二是线路尽可能的短,减少工程量和造价。(3)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4)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5)陡崖处等高线重合,表明该地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峻。在陡崖处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如新兴的玻璃栈道,跳伞或蹦极等极限运动,或者是攀岩运动,都可以给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但野外宿营要注意避开陡崖处。(6)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24.(2023·荣成期中)2019年6月27到6月29日,“二十国集团领导峰会” 在日本大阪举行,结合“G20国家分布示意图”和“丝绸之路线路图”,回答问题。(1)从“G20国家分布图”中可知,七大洲中只有 洲没有G20成员国分布,从南、北半球来看,G20成员国集中分布在 。(2)2019年10月13日受台风海贝思影响,日本福岛县一电镀工厂发生剧毒氰化钠泄漏,这些氰化钠很有可能随着河水注入 (大洋),对大洋的生态环境会造成巨大影响,该大洋东岸的大洲有 ,该大洋通过 海峡与北冰洋联通。(3)成员国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拥有世界第一高峰主峰珠穆朗玛峰,请你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它的形成成因 。(4)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拥有火山数量最多的国家,其火山数量超过400座,其中活火山数量达129座之多,请你分析该国火山众多的原因 。(5)习近平主席在峰会讲话中多次提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仔细阅读“一带一路”图:两条路线都从中国出发,向西都到达 (大洲),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非两大洲的分界线: ;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欧两洲分界线中A地: 。【答案】(1)南极;北半球(2)太平洋;北美洲和南美洲;白令(3)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4)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5)欧洲;苏伊士运河;大高加索山脉【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1)从“G20国家分布图”中可知,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没有G20成员国分布。赤道为南北半球分界线,从南、北半球来看,G20成员国集中分布在北半球。(2)日本属于太平洋上的岛国,2019年10月13日受台风海贝思影响,日本福岛县一电镀工厂发生剧毒氰化钠泄漏,这些氰化钠很有可能随着河水注入太平洋,从而对大洋的生态环境会造成巨大影响。该大洋东岸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该大洋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联通。(3)成员国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拥有世界第一高峰主峰珠穆朗玛峰,其成因是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即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而成。(4)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拥有火山数量最多的国家,其火山数量超过400座,被称为“火山国”。因为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5)仔细阅读“一带一路”图可以看出,两条路线都从中国出发,向西都到达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非两大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欧两洲分界线中A地大高加索山脉。故答案为:(1)南极;北半球;(2)太平洋;北美洲和南美洲;白令;(3)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4)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5)欧洲;苏伊士运河;大高加索山脉。【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2)白令海峡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北连楚科奇海,南接白令海,海峡历史上是亚洲和北美洲间的“陆桥”,两洲的生物通过陆桥相互迁徙。海峡水道中心线既是俄罗斯和美国的交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还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因此被称为“三线”。(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4)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5)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25.(2023·荣成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地年平均气温大致在 以上,等温线 (稀疏/稠密),温差较 (大/小)。(2)读图,写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 (平直/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3)竹子分布地区主要位于 (纬度范围)。(4)图中B地竹子分布密集,同纬度的A地区没有竹子分布的主要原因 。(5)读图可知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洲,造成C、D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答案】(1)20℃;稀疏;小(2)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平直;地形(3)中低纬度(4)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竹子生长(5)南极;纬度因素【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地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0℃以上,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2)读图可知,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陆地面积小,大部分为海洋,下垫面性质相对均一,故等温线比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3)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是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从纬度分布来看,竹子分布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4)图中B地竹子分布密集,同纬度的A地区没有竹子分布,这是因为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竹子生长。(5)读图可知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南极洲。造成C、D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答案为:(1)20℃;稀疏;小;(2)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平直;地形;(3)中低纬度;(4)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竹子生长;(5)南极洲;纬度因素。【点评】(1)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等温线较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下垫面较均一,等温线较平直,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分布。(2)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3)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全洲98%的陆地面积为冰雪所覆盖。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4)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16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16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