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6.2 师生交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教学目标 主动增进师生情谊,尊重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愿意与老师积极有效的沟通,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 知道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知道师生交往的意义。教学重点 为什么师生交往有助于教学相长? 师生交往如何做到教学相长? 为什么师生交往时要亦师亦友? 师生交往时如何做到亦师亦友?教学方式 议题式教学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过程 课堂效果预设环节一:自学释疑(详细预习内容见导学卷) 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对本节课教学重点知识进行基本了解。环节二:议题探究 师生交往忆一忆: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他(她)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回忆,使学生感受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体会和老师曾经建立的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查一查、问一问: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教师职业。 例如如何获得教师资格;教师法关于教师权利义务的规定;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教师;教师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等。 通过查一查、问一问,走近教师职业,了解教师职业。 课堂操作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补充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鼓励同学们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辩一辩:亚里士多德的做法是尊敬老师还是背叛老师?为什么? 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很敬重柏拉图在文学上的造诣,但在哲学思想上,却存在严重的分歧。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通过议学材料的阅读以及辩一辩,使学生认识到: 师生交往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师生状态。教与学是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过程。查一查:分享一个古今中外关于师生交往的故事。 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如欧阳修和苏轼互相称赞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中师生之间相互救赎,互相称赞的故事。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虽存在意见上的不同,但依然彼此尊重等。四 课堂随练 1 古人云:“教学相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②教师的批评是鞭策 ③老师通过教而促进自身的学④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可以促进老师更地“教”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教学相长。下列不属于师生交往良好行为的是( ) A.我很爱老师,但是有时也害怕老师 B.大胆地向老师的学问挑战,质疑老师的观点 C.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D.和老师分享快乐,向老师倾诉烦恼 3 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很多人在回忆青春往事时,常常把与老师共处的校园生活看成自己一生中一段最美好的经历。下列师生交往中值得提倡的师生关系是( ) ①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②平展相希,朋友相处 ③德高望重,风格鲜明 ④亦师亦友,彼此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4 在一次社会课中,王刚往后面的桌上一靠,不小心把后面同学的书挤到了地上。后面的同学就报告老师说王刚是故意的,老师轻而信之,批评了王刚。你认为王刚正确的做法是( ) ①与老师沟通,想办法化解师生之间的误会 ②背后说老师坏话 ③主动与老师交流,告诉老师实际情况,寻求老师帮助 ④谁也不告诉,离家出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学以致用,明辨是非 以下是小林同学师生交往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小林的同桌小丽说:“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太好用了,从此我们就不需要老师了。 小丽的观点: 小林应该告诉小丽: 情境二:小丽非常喜欢舞蹈,在舞蹈课的时候教练批评小林要下苦功夫,不能马虎。 对于教练的批评,小丽的正确做法是: 理由: 情境三:小林不服刘老师的批评,顶撞老师,这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糟。 小林和老师关系越来越糟的原因是: 小林要改善师生关系,你的建议是: 随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