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描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能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进化。一、温故知新二人一组,复述巩固下列内容:1. 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2.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二、设问导学阅读教材P65~69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关于生物的进化,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谁的什么观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物进行生存斗争的原因是什么?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如何解释长颈鹿长颈形成的原因。三、自学检测1. 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 )A. 进化为另一新种 B. 进化到高等形式C. 退化到低等种类 D. 灭绝2.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一般根系特别发达,或叶片变为刺,那些吸水、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在沙漠中不能生存,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A. 生物个体间存在着差异 B. 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C. 生物变异对生存是不利的 D. 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易生存3.20世纪40年代以来,开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及炎症,颇见成效.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下降.于是人类又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但都是开始有效,以后越来越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 抗生素的生产质量越来越差B. 致病微生物会自然产生抵抗抗生素的变异C. 致病微生物产生并遗传下来抵抗抗生素的变异D. 抗生素选择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抵抗该抗生素的变异4.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C、生存斗争的结果 D、环境变化的结果5.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遗传 B、变异 C、人工选择 D、自然选择6.同一种蝗虫,生活在青草丛中的体色成绿色。生活在枯草中的体色成黄色,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用进废退的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存斗争的结果四、分层训练题组一: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A. 生存斗争 B. 人工选择 C. 自然选择 D. 遗传和变异2.下面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B.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C.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斗争 D.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3.下列现象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A、眼镜蛇有剧毒 B、生活在水中的鱼背部呈深色,腹部呈浅色C、昆虫的体色呈绿色和黄色 D、一窝小猫体色有白色、黑色、黄色等4.生物进化中存在竞争的原因是( )A、好斗是生物的本性 B、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C、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D、为了产生更多更好的后代题组二:5.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是(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 ____________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是____________,短颈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3)图③说明_____________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育后代,_____________的个体被淘汰。(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5)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_____________。五、拓展延伸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加,对农作物的危害仍然很严重。例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由于环境对害虫群体进行了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害虫由于_____________而遭淘汰,最终形成了抗药性强的害虫群体。答案自我检测1D、 2D、3D、4B、5D、6C分层训练1D、 2B、3D、4B、5D6(1)差异(2)颈长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3)颈长 颈短(4)遗传物质 (5)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拓展延伸自然选择 抗药性强 不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