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学案 (含解析)2023-2024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学案 (含解析)2023-2024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标要求】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问题导学】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2.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建立
3.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剥削手段、政治思想
4.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基本条件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7.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历史前提)
2.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意义
4.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
6.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形势
【体系构建】
【难点突破】
1.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
生产力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生产关系 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生活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解体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2.文明的门槛:奴隶社会
确立原因 私有制的确立、阶级的出现
生产关系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国家产生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历史进步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3.阶级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
生产力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生产关系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经济剥削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主要方式:收取地租
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4.最后的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①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确立及积极意义: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质特征 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5.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义 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要素 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图解
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7.全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历史条件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6.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曲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中遇到曲折、面临挑战,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3)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互动探究】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自诩“民主灯塔”的美国,昔日是奴隶贸易的罪恶之地,如今浸透血泪、戕害生命的罪恶勾当还在黑暗中继续。剩余劳动人口贩运问题泛滥成灾、农业领域强迫劳动触目惊心、私营监狱囚犯惨遭劳动剥削、滥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美国至今仍有约50万童工从事农业劳作,其生命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受到严重威胁和侵害。特别是2022年以来,从美国的机械、食品生产线上的工人,到马萨诸塞州的护士和肯塔基州的酿酒师,再到好莱坞的工作人员,全美各行各业超过10.万名工人要么正在罢工、要么正准备罢工。长期以来,拜登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劳工领袖”和工会的捍卫者,他强调“美国就业计划”将为民众提供帮助和信心,并努力使美国经济能够稳步向前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
(3)有人认为,全美各行各业罢工会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成熟得到解决。结合材料,请你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到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中叶,马克思、思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让我们怀着尊崇之心,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析“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历史必然性。
【易混辨析】
1.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
2.原始社会的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
3.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
4.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
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
7.《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
8.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
9.《共产党宣言》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
10.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
【当堂达标】
1.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是古蜀国的都城,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三星堆古遗址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出土文物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旷世神品。由此可推断古蜀国时期( )
①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
②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开始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生产工具改进,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和龙大洞遗址是中国长白山地区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下列选项中,符合该遗址形成时期特征的是(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距今约一万年前,私有制确立
③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产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唐代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到:“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下列选项中能解释诗中现象的是( )
①农民可以占有的生产资料很少,贫富分化严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生产工具的显著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④在苛捐杂税压迫之下的广大农民不得不进行辛勤劳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美国经济面临三大汽车生产商工人罢工、政府停摆等多重危机,第四季度的GDP增长至少会下降一个百分点,经济可能在年内陷入衰退。媒体认为美国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不能自拔。下列对媒体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罢工是无产阶级与资本家斗争的最高形式
②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经济衰退、工人失业等是经济危机的重要表现
④美国一方面生产过剩严重,另一方面工人收入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年9月15日,由于通用、福特以及斯特兰蒂斯三大汽车制造商不能满足汽车工人提出的涨薪、提高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要求,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组织约13000名工人开始罢工。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罢工的原因在于( )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可缓和
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加大对工人的剥削
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伟大思想具有引领人类进步的强大力量。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之所以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为解决世界人民的问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案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
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新课题、回应新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和大量史料,选取“商品”作为研究起点,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引出了“货币”的概念,再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认识。由材料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
①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②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④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在其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
③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1.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结果都失败了,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②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分析】背景素材: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析“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并结合材料内容来回答本题。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十九世纪→可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结果都失败了,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有效信息②: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到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联系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有效信息③:马克思、思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可联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有效信息④: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可联系《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2)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该观点错误。拜登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只能让罢工问题得到缓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国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分析】背景素材:李绅的《悯农》反映的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全美各行各业罢工
考点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可联系教材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本题为简答题,根据课本知识作答即可,详解略。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观点评析类主观题,需调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的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答题要求一般是先作出判断,再解释合理部分,最后解释不合理部分。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正误判断:不科学。
关键词①:拜登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劳工领袖”和工会的捍卫者,他强调“美国就业计划”将为民众提供帮助和信心,并努力使美国经济能够稳步向前发展→可联系教材拜登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只能让罢工问题得到缓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②:剩余劳动人口贩运问题泛滥成灾、农业领域强迫劳动触目惊心、私营监狱囚犯惨遭劳动剥削、滥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美国至今仍有约50万童工从事农业劳作,其生命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受到严重威胁和侵害→可联系教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分析了观点中不合理的部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易混辨析】
1.正确
【详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可见,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故说法正确。
2.错误
【详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故题干观点错误。
3.正确
【详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故本题说法正确。
4.错误
【详解】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故本观点错误。
5.错误
【详解】根据教材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故本观点错误。
6.错误
【详解】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而《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故题干说法错误。
7.错误
【详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故题干说法错误。
8.错误
【详解】根据教材内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各种困难和挫折。故本题观点错误。
9.错误
【详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故题中观点错误。
10.错误
【详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故题目观点错误。
【当堂达标】
1.B
【详解】①③:青铜器相当于奴隶社会生产力的标志。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这表明古蜀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当时人类已经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开始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①③正确。②: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古蜀国应是奴隶制国家,②不符合题意。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古蜀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D
【详解】③④:“和龙大洞遗址是中国长白山地区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产品,③④符合题意。①: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①不合题意。
②: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②表述错误。故本题选D。
3.B
【详解】①④:《野老歌》反映了农民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和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可以占有的生产资料很少,贫富分化严重,在苛捐杂税压迫之下的广大农民不得不进行辛勤劳动,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野老歌》主要揭示了农民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不反映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关系得到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不强调封建社会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②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4.C
【详解】①: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争取改善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而进行的反对资本家的斗争。罢工是经济斗争的主要手段。罢工不是无产阶级与资本家斗争的最高形式,①观点错误。②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大批商品卖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银行破产、经济衰退、大批工人失业等是经济危机的重要表现,②③符合题意。④: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一种相对过剩,且材料没有涉及生产过剩问题,④排除。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不选。
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
③④: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D
【详解】③④:“不能满足汽车工人提出的涨薪、提高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要求,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组织约13000名工人开始罢工”,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罢工的原因在于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加大对工人的剥削,从根本上讲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④符合题意。①: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可以缓和,不可消除,①说法错误。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材料并不涉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D
【详解】①:之所以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理论,没有体现科学的理论,①不符合题意。②:马克思主义不能为解决世界人民的问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案,②说法错误。③④:之所以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不断的在实践中,与时俱进,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A
【详解】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①正确。②: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和大量史料,选取“商品”作为研究起点,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引出了“货币”的概念,再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认识。由材料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②正确。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示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③错误。④: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④错误。故本题选A。
9.C
【详解】②③④: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②④正确,③错误。①: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其仅仅存在了72天,就失败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①排除。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