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蜡烛燃烧时生成了( )等新物质。A.水和氮气 B.水和氧气 C.水和二氧化碳2.下列是合理用脑的良好习惯是 。A.通宵玩游戏 B.通宵做功课 C.充足睡眠3.下列行为中,( )不是针对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A.戴口罩 B.戴耳罩 C.安装空气净化器4.同样材料的物体,放置的角度也相同,但表面涂上( )色,吸收太阳热的本领就最大了。A.红 B.白 C.黑5.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能力与_______有关。A.颜色、角度、受热面积 B.颜色、出厂日期、受热面积C.颜色、高度、受热面积6.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用一只集气瓶罩在蜡烛上方,蜡烛会熄灭。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的水面会(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7.( )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A.眼睛看不到被挡住的物体B.眼睛看不到远处的物体C.眼睛看不到处于黑暗地方的物体8.___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A.望远镜 B.照相机 C.潜望镜9.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玻璃杯、铁杯、塑料杯中,在( )里凉得快。A.玻璃杯 B.铁杯 C.塑料杯10.以下物体能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的是( )。A.平面镜 B.小水滴 C.积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1.( )在我们的背部中央,藏在( )里,与( )相连。12.氮气的用途:用于( )手术;用作灯泡( )用于生产( );用于( )13.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会变成( ),放在柠檬汁中的苹果片( )。14.调研方法有( )、( )等。记录信息常采用( )、( )和( )等方法。15.家庭污染:①劣质装饰材料和家具会挥发出( ),使人产生( )、( )、恶心、呕吐、鼻塞等症状。②煤气泄漏会使人( )。16.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 )。17.月光不是月亮本身发出的光,所以,月亮不是( )。18.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19.不同固体材料传热的快慢( )。20.地壳的运动变化对( )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 ),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 )。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量就会快速地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猛烈( ),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 )、( )。绝大多数( )是由( )形成的。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21.成年人脑的重量约为1400克。( )22.木头和石头不会传热。( )23.保温瓶的软木塞是热的良导体。( )24.噪声、雾霍、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良好的生存环境有益于健康。( )25.噪声污染可能会造成听力下降。( )26.散热器一般涂成黑色。( )27.不喜欢动脑筋想问题,会造成智力减退、记忆早衰等。( )28.听到很大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对身体的保护。( )29.常见的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 )30.利用镜子可以把光反射到黑板上。( )四、连线题(共10分)31.生活中人们有很多防锈的方法,请你将下面这些物品与它们最合适的防锈方法连起来。大铁门 涂油菜刀 刷漆洗脸盆 电镀车链条 保持干燥水龙头 搪瓷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32.岩石有哪些用途?33.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在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34.什么是光源?光源分为哪两类?35.怎样预防近视?你有什么好的措施?六、实验题(共10分)36.小明同学正在做“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实验。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图1 图2(1)手电筒的光从1号卡纸上的小孔射入(如图1),最终( )在纸屏上形成光斑;手电筒的光从1号卡纸上的小孔射入(如图2),最终( )在纸屏上形成光斑。【选填“能”或“不能”】(2)请帮助小明同学将实验记录表补充完整。光的传播路线实验记录表卡纸的摆放 能否在纸屏上形成光斑三张卡纸排成整齐的一列 ( )只把2号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 ( )只把3号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 ( )(3)通过分析实验记录表,我们能得出结论是:光是沿( )传播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C【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2.C【详解】A.通宵玩游戏是不合理用脑的习惯,不符合题意;B.通宵做功课是不合理用脑的习惯,不符合题意;C.充足的睡眠是合理用脑的习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B【详解】空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戴口罩、安装空气净化器都是针对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戴耳罩是针对噪音污染的防护措施。4.C【详解】在物体的表面涂上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热的本领就最大了,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5.A【详解】太阳能热水器为了更大效率的利用太阳能,在颜色、角度、受热面积等方面做了较多设计,颜色较深、尽量与太阳光垂直、增大受热面积等。出厂日期与利用太阳能无关。6.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用一只集气瓶罩在蜡烛上方,发现蜡烛一会就熄灭了,同时瓶内的水面会上升。这是因为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蜡烛燃烧消耗掉了瓶内氧气,瓶内空气数量减少,导致水面上升,水进入瓶内。故A选项正确。7.A【详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被挡住,无法通过。所以眼睛看不到被挡住的物体,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眼睛看不到处于黑暗地方的物体、眼睛看不到远处的物体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无关。8.C【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9.B【详解】热的良导体:铜、铝、不锈钢、铁;热的不良导体:陶瓷、纸、塑料、木头、玻璃、皮革、保温杯。所以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铁杯里凉得快。10.B【详解】阳光是一种混合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可以分解成七种色光,阳光通过小水滴也能发生色散现象,彩虹就是这个道理。平面镜、积水能够反射光线,无法分解光。11. 脊髓 脊柱 脑【详解】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全身各处。12. 医疗 填充气 氮肥 储存食物【详解】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的作用:①用作保护气体,防止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气氧化,比如储存食物;②用于化合物制造,如化肥氨、硝酸等化合物制造;③液氮可用作深度冷冻剂;④还可以用于医疗手术、用作灯泡填充气。13. 褐色 不变色【详解】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苹果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会变成褐色,所以变色的苹果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放在柠檬汁中的苹果片不变色。14. 实地考察 查阅资料 拍照 绘图 文字记录【详解】调查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调查效果的好坏,根据不同的对象和自己的实际,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所调查的问题、客观环境和调查者自身主观条件来选择。常用的调查方法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实地考察等。记录信息常采用拍照、绘图和文字记录等方法。15. 有害物质 乏力 头晕 一氧化碳中毒【详解】劣质装饰材料和家具挥发出的有害物质对人体有害,使人产生乏力、头晕、恶心、呕吐、鼻塞等症状;一氧化碳有毒,家用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发生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开窗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16.热的良导体【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17.光源【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光不是月亮本身发出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18.直线【详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物体后方形成影子。19.不相同【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不同固体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20. 岩层 弯曲变形 断裂 震动 山崩地裂 房屋倒塌 地震 地下岩层断裂【详解】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 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1.√【详解】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大脑的质量约占脑重的80%。大脑的形状很像一个核桃仁,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颜色呈淡粉红色。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脑皮层皱在一起,摊开后有效面积大约有4张A4纸大。22.×【详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存在差异,木头和石头导热慢,散热慢,它们导热性能差,属于热的不良导体,但并不是说它们不会传热,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23.×【详解】不同的材料导热能力不同,一般金属制品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强;木头、塑料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为了让暖瓶更保暖,热水瓶瓶盖用软木塞制作。24.√【详解】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身体健康不仅与生活习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还与生存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生存环境有益于健康。噪声、雾霍、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25.√【详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或者不正确使用耳机,或者有不良的用耳卫生习惯等,都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26.√【详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强,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弱。为加快热传递,散热器一般由多组金属片组合而成,一般涂成黑色,深色散热快。27.√【详解】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令大脑很“受伤”的习惯有持续用脑和不爱用脑等。如果脑长时间工作会疲劳,出现头晕、头疼、健忘等症状;不喜欢动脑筋想问题,会造成智力减退、记忆早衰等。题干正确。28.√【详解】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平时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听到很大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减小过强音量对耳朵的影响,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29.√【详解】导热性是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一般说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各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的速度不同。30.√【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万花筒。利用镜子可以把光反射到黑板上,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光的反射,要求学生掌握利用镜子可以把光反射到黑板上。31.【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涂油、烤蓝、喷漆。大铁门可以用刷漆隔绝空气来防止生锈,菜刀可以用保持干燥隔绝水来防止生锈,洗脸盆可以用搪瓷隔绝空气来防止生锈,车链条可以用涂油隔绝空气来防止生锈,水龙头可以用电镀隔绝空气来防止生锈。32.岩石的用途非常广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岩石还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详解】岩石具有广泛的作用,比如说,石头既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生活生产资料、工业原料,可以制成工艺品。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可以用来建房、铺路、修桥等;岩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烧制石灰、水泥等;岩石也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品用品,可以制作石器、磨等;岩石还是重要的雕刻艺术材料用品,可以用来制作玉器、艺术品等。33.物体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并生成新物质。【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物体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并生成新物质。34.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点燃的蜡烛、灯光都是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如太阳、萤火虫、闪电属于自然光源;点燃的蜡烛、灯光属于人造光源。35.不在抖动得车上或者走路时看书,不在强光或者弱光下看书写字,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经常做眼保健操等。【详解】预防近视的方法有:不在抖动得车上或者走路时看书,不在强光或者弱光下看书写字,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经常做眼保健操等。36. 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直线【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详解】(1)在做“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实验时,图1中,三个卡纸上的孔洞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从1号卡纸上的小孔射入,最终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图2中,2号卡纸的孔洞与1号卡纸、3号卡纸的孔洞不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从1号卡纸上的小孔射入,最终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2)根据光的传播路线实验可以看到,三张卡纸排成整齐的一列,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只把2号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手电光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只把3号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手电光也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3)通过以上实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