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地震是由( )的运动变化引起的。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2.地震时,我们不能( )。
A.切断电源 B.蹲在客厅 C.远离高压线
3.下列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是( )。
A.蜡烛燃烧 B.冰块融化 C.苹果腐烂
4.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热的传递方向是( )。
A.向金属条的两端传递
B.向金属条的另一端传递
C.不能确定
5.下列行为是不良生活习惯的是( )。
A.早睡早起 B.按时吃饭 C.随地吐痰
6.可用作灯泡填充气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7.下列有关“影”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湖光倒影 B.形影不离 C.立竿见影
8.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B.给铁制品涂上油可以防止它生锈
C.铁锈能导电,但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9.下列可以预防近视的是( )。
A.躺在床上看书 B.看一上午电视 C.定期检测视力
10.人体的神经中枢不包括( )。
A.大脑 B.脊髓 C.神经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6分)
11.人类的衣食住行需要( )和( )提供。
12.保持( )也有利于大脑的健康,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13.空气中的( )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此外,还有少量的( )、( )等其他气体。
14.地球的内部构造从里到外分为( )、( )、( )。
15.我们可以通过( )、( )、( )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小组的保温物品。
16.小脑具有 ( )和 ( )的作用。
17.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木条重新燃烧了起来,并且燃烧的很旺,集气瓶内的气体可能是( )气。
18.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 )及物体发出( )。当声音刺激( )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19.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 )。
20.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岩石分为( )岩、( )岩和( )岩三大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1.小孩子精力旺盛,少睡会儿觉,对身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 )
22.物体燃烧后都有新物质生成。( )
23.塑料、铁钉、木头、铜丝、钢板都是热的良导体。( )
24.地球的内部很稳定,不会发生任何运动。( )
25.刺激必须直接作用于身体上才会产生反应。( )
26.经过研究发现影响太阳能热水器效能的因素有很多,材料、颜色、摆放方式等都会影响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 )
27.穿着羽绒服很暖和,是羽绒服给我们提供了能量。( )
28.氮气不能燃烧,所以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用途。( )
29.近视可以配眼镜矫正好,所以保不保护眼睛,没有太大差别。( )
30.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相比较,前者生成了新物质,后者没有生成新物质。( )
四、连线题(共6分)
31.科学原理我会连。
氧气少 水上升
太阳从太空把光和热传递给地球叫热辐射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引起房倒屋塌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2.你知道岩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33.其他水果或蔬菜切开后会变色吗?
34.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呢?
35.小明马上该上学了,可是吃药用的热水温度很高,请帮助小明想办法迅速把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至少用两种方法。
六、实验题(共8分)
36.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过程:
(1)在桌面上铺上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克的 ,加入1-2滴 ;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4)将50毫升 倒入杯子中,然后加入2-3滴红墨水;
(5)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当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可以看到红色的泡沫从 喷出,形成了像喷泉一样的喷发现象,喷射出来的混合物、沿着铝箔下流,好像火山的 喷发现象。
推想: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 下会沿着 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震是由地壳的运动变化引起的。
2.B
【详解】地震时就近躲避,我们应该立即切断电源、远离高压线和可燃气源;保持不动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AC是正确的做法;B蹲在客厅是错误的做法,地震时如果来不及出去时,应该选择卫生间或者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
3.B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蜡烛燃烧、苹果腐烂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冰块融化属于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4.B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所以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热量会向金属条的另一端传递。
5.C
【详解】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使我们每天生活在清洁、卫生的环境,少生疾病,不容易沾染细菌病毒,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传染各种疾病,经常萎靡不振,不能正常学习、生活,例如经常看电视、熬夜容易得近视,经常吃零食、睡懒觉影响生长发育等,AB属于良好的生活习惯,C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健康。
6.B
【详解】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所以能用作灯泡填充气保护灯丝的是氮气。可见B符合题意。
7.A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立竿见影、形影不离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湖光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8.B
【详解】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有关系。防止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隔绝。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锈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A.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环境中不容易生锈,故A错误;
B.给铁制品涂上油漆可以防止它生锈,故B正确;
C.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故C错误。
9.C
【详解】人的感官一般说有五个,即眼、耳、鼻、舌、皮肤。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研究表示90%的知觉入来自眼睛。我们要学会保护眼睛。不能躺在床上看书或看一上午电视,这些都会影响视力;我们要坚持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测视力,才能够保护眼睛。
10.C
【详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神经不属于人体的神经中枢。
11. 动物 植物
【详解】丰富的地面生物资源是各种生物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肉、蛋、奶大多来自地面上的动植物。人类生存离不开动植物,人类的衣食住行需要动物和植物提供,人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材料都是从大自然中取得的。
12.愉快的心情
【详解】大脑将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温觉,痛觉等通过神经传去大脑并加以整合,获得意识,并将有用信息以记忆方式储存,产生情绪情感等。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有利于大脑的健康,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13. 氧气 21% 氮气 78% 二氧化碳 水蒸气
【详解】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另外空气中还有极少量稀有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尘埃等。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约占78%,氧约占21%。
14. 地核 地幔 地壳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比较薄,陆地部分比较厚。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厚度约2900千米。这一层的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固态物质。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为3470多千米。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这一层密度很大,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15. 语言 影像 实物展示
【详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展示介绍自己的保温物品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影像、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小组的保温物品。
16. 协调运动 维持身体平衡
【详解】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17.氧
【详解】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二氧化碳、水蒸气,其中支持燃烧的是氧气。由于氧气可以助燃,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木条重新燃烧了起来,并且燃烧的很旺,集气瓶内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18. 耳朵 声音 耳朵
【详解】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能够接受声音的听觉系统。当声音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19. 地球 热辐射
【详解】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热辐射。
20. 沉积 岩浆 变质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21.×
【详解】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小孩子虽然精力旺盛,但是也要休息充分,不然就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22.√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物体燃烧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等,属于化学变化,物体燃烧后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23.×
【详解】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较差,属于热的不良导体;铁钉、铜丝、钢板都是金属,导热性能好,属于热的良导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通过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可知地球的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火山喷发会造成很大的灾难。由此可见,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25.×
【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并不是刺激必须直接作用于身体上才会产生反应,人的眼睛和耳朵都是感觉器官,可能刺激通过眼睛或者耳朵来传递的话就会发生反应。
26.√
【详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能,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热水器加热部分的颜色越深,吸热越快。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时要求吸热快,散热慢。集热器的材质、颜色、摆放位置等都会影响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
27.×
【详解】冬季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冬天环境温度低,而羽绒不容易传热,具有保温的作用,穿上羽绒服后,身体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并不是羽绒服给我们提供了能量。
28.×
【详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氮气的用途:用于医疗手术、用于生产氮肥、用作灯泡填充气、用于储存食品等。
29.×
【详解】近视可能是因为遗传和基因导致的,但是大部分近视都是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比如长时间看手机、玩游戏,躺着看书、看书时,眼睛离书非常近等。近视虽然可以配眼镜矫正好,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保护眼睛。
30.√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燃烧一张纸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而撕碎一张纸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31.
【详解】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等到燃烧把氧气消耗后,氧气少,水就会上升;
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太阳从太空把光和热传递给地球叫热辐射。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2.答:相同点:①都是天然条件下形成的;②由一种成几种矿物质组成。
不同点①形状不同;②颜色不同;③光泽不同;④透明度不同;⑤软硬不同;⑥触觉不同;⑦条痕不同;⑧形成原因不同;⑨应用领域不同。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岩石的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相同。岩石的用途非常广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岩石还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33.答:其他一些水果或蔬菜切开之后也会变色。如梨、桃、香蕉、土豆、茄子、马蹄、菱角等。
【详解】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苹果变色属于化学变化,其他一些水果或蔬菜切开之后也会变色。如梨、桃、香蕉、土豆、茄子、马蹄、菱角等。
34.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透镜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光的反射的认识,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来多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就是光的反射的应用。光照在透镜上会发生折射,这样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35.把热水倒入比较大的金属容器中,然后把容器放入冷水中,这样热水温度会很快降下来。
【详解】迅速把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要散热,必须加快热的传递。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有物体的制作材料、颜色、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等。迅速把热水的温度降下来的方法有可以借助热的良导体,或者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或者增大容器表面积等方法来加快热传导,或者通过水的流动或吹风加快热对流等。
36. 干苏打 洗涤灵 醋 瓶口 岩浆 压力 裂缝
【详解】地球内部有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首先在桌面上铺上一层厚报纸,把铝盘子放在报纸的上面,将一个干净的瓶子放在托盘中间。然后将50克的小苏打倒入瓶中,再加入1到2滴洗涤灵,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箱。再将50毫升的醋倒入烧杯中,加2-3滴红墨水。最后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通过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我们观察倒的现象是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可以看到红色的泡沫从瓶口喷出,形成了像喷泉一样的喷发现象,喷射出来的混合物,沿着铝箔下流,像火山岩浆喷发的现象。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