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一课时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一、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加深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道德修养: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法治观念:通过情境创设法提高对中华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含义的感知能力。提高对中华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含义的感知能力。 健全人格: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提升生活经验,拓展视野,养成正确对待中秋节的良好行为习惯。 责任意识: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树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二、课标摘录 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操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课文中通过图画和文字呈现了一家人在中秋节团聚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中秋节家人团聚的美好。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亲人在外不能团聚应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亲人的问候,以及展现中秋佳节,海峡两岸的人们看月亮、思故乡的画面,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学习中秋传说、中秋习俗等的知识,要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学生怎么学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校外实践、课前调查单、学习任务单等活动结合,让学生理解中秋的含义。
教材分析 单元角度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周末、国庆和中秋等节假日,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假期生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课时角度分析: 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常识,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中秋节的一些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没有升华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层面上。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生也了解甚少,他们热爱科学,但缺少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践机会。 针对以上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常识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
学情分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到这个节日,学生一般对《嫦娥奔月》等中秋传说故事多有了解,对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也都有过生活体验。但是对中秋节有别于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中秋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2.通过中秋节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能够愉快、积极的生活,能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评价任务 本课时的大情境大任务: 中秋节到了,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我们应该这样认识我们的中秋节,它有吃月饼、赏月、团圆的习俗。在认识中秋节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做到了什么。 1.评价任务一: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时间、别名及各地的不同习俗。(对应学习目标1) 2.评价任务二:你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身边的人呢? (对应学习目标2)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了解中秋的由来和习俗,知道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各地过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各地的习俗;收集关于中秋的诗句。 2.教师课前准备: PPT课件、其他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了解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在农历八月十五,恰值秋季正中,故名中秋。又称团圆节、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等。 老师:你知道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吗? 老师:讲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提问学生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地有不同的习俗。你知道哪些呢? 小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寄托,各地以不同习俗来庆祝这个团圆欢乐的节日,寄予美好的愿望。 评价任务: 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时间、别名及各地的不同习俗。 通过听故事,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白中秋是我国传统节日,了解中秋的由来,知道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
环节二: 如何过中秋 老师:提问为什么吃月饼?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老师: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在这一天到来时,即使是远在异乡的人也尽量赶回来与家人团圆。中秋节天上月圆,人间团圆,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度过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 学生:说一下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中秋是团圆之日,我们在享受家人欢聚之时,有些人却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交警、农民......) 小结: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团聚和思念都是中秋的味道。 让学生明白中秋是团圆之日,感受阖家团聚的气氛。但是也要知道有些人为了大家的安定幸福却辛勤付出,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寄托于思念。
环节三: 诗歌中的中秋 老师: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深厚,留存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学生:古诗词有很多咏月思亲的诗句,分组说一说你知道的…… 小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人们在用他们特有的笔墨诉说着中秋之时的思念之情和欢聚之欢。 评价任务: 你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身边的人呢? 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深厚,了解一些关于中秋的诗句。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环节四: 课堂小结 老师: 通过课件、视频等材料,更加深入了解中秋的由来和习俗,了解不同地区欢度中秋的习俗并感受中秋的气氛,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布置课后拓展作业: 1、做一份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级部内展评。 2、收集中秋月的诗词,开展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诵读大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秋的由来,中秋各地不同风俗,知道了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借助明月联想到家人的团圆;远在异乡的人,也会通过月亮寄托自己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过中秋,齐团圆 时间 习俗 中秋节 团圆 诗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