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材料作文专练-------诗歌类1.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及给你的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雨落在土壤里你是甘露洒在江面上你是小水珠这首小诗给你带来怎样的联想和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避免顾城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要求:根据诗歌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萤火虫并非不知道,最暗的星,也比我更辉煌,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参考答案:1.例文:生命因磨难而精彩人生只要向前走,就总会被磨难包围,只要经历够了,磨难围成的圈总会有漏洞。若是怯懦的人害怕退缩不再前行,甘于平凡,那么他的生活将如一潭死水一般没有生气。因为,生命总是因磨难而精彩!记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句经典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瞧古人说得多有道理啊!人生多少经验,不是从经手过的磨难中得来的 磨难,磨难,又何尝不是一种磨练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个潇洒快活的风流才子,可他的仕途却不平顺。他命多磨难,却老来得志,一句“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让多少文人墨客自叹不如 他陷入人生低谷,官职一贬再贬,可他并未被磨难打倒,他轻吟“竹枝芒鞋轻胜马,一衰烟雨任平生”,这又让多少高洁隐士引以为知己 被贬后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反而胸襟豁达,态度乐观,一句满怀建功立业心情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又让多少帝王将相逊色于其前 磨难面前,他从未有过低头,抬头挺胸,怀揣着自己那颗热血沸腾的心,含笑向前走,走过的路,开满了伟岸的花莲。正是因他生命中有磨难,生活才充实,生命才精彩。海伦、凯勒本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女婴,可是因一场猩红热失去了听力、视力与语言能力。面对上帝的不公平,想必很多人都会任由“破罐子破摔”了,可是海伦没有,她存着乐观心态,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多少次不为人知的汗水和泪水的涌泉浸透了她的心,她像一颗珍珠一般明亮,最终闪光于世界。还有一颗更亮的“珍珠”为太多的人所感动。曾芷君,一个三感不全的女孩。她的条件比海伦还要差,至少海伦还有触感,她却不能用手触摸盲文,多次寻找发现只有双唇的触感最好,于是决定全靠嘴唇学习。大家可以想想,那该是怎样一种困难的状态与难以坚持的坚持!可她从未想过放弃,笑着勇敢面对。所以,她的生命因磨难而精彩!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就权当磨难是你成功之路上的考验吧。”磨难,是考验,是磨练,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待你老去的那一天,或许会坐着摇椅感叹:生命因磨难而精彩!【详解】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作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不能正视磨难,而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生命就会黯然无光。可见,“珍珠”对应的本体是: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话题材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小诗,试题要求根据这首诗蕴涵的哲理作文,这就比一般的话题增加了审题的难度。考生必须首先弄清话题材料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立意。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过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才换得了生命的闪光。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2.例文:位置与价值社会这个巨大的综合体,是由千千万万个性格各异、能力悬殊的人组成的。各人的位置不同,体现的价值就更有巨大的差异,可以说,一个人所处的位置,是他实现价值的条件和基础。汉初有一个韩信将兵的传说,一天汉高祖刘邦问韩信他们君臣带后的情况,韩信不假思索地回答:“吾将兵多多益善,汝仅十万尔。”刘邦不高兴了,韩信又说:“汝不善将兵,但善将将。”说得多妙,韩信的价值体现在带兵,所以只能处在大将军这个位置上,,刘邦善于将将,所以做了皇帝。如果把他们掉换一下,那汉代打江山不仅还要费多少周折。一个人的能力,性格,爱好,都有其特殊性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有把他们放在最适合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可以这么说,位置决定价值。你看,如果要诸葛亮冲锋陷阵、斩将夺旗,要张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这外的话,那蜀国的江山就危在旦夕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什么这么说,原因那一夫处于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所以他能够万夫莫敌,具备了万夫的价值。如果他不在那个位置,他就泯然众人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文革十年浩劫中,多少教授、博士被关在了牛棚、羊圈那种位置中,使他们的价值几乎为零,给国家造成了多大的损失。现在有的单位领导,妒贤嫉能,怕影响自己的地位,就往往弃人才于不用,有时还千万百计地压制人才,埋没人才,造成“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局面。北大有个毕业生陆步青,沦落到街头当了一个卖肉的屠夫,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人才奇缺的时候,这种现象真是可叹矣。国家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主要体现在人才的使用上,一定要给人才以适当的位置,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详解】试题分析:材料是一首小诗,读懂小诗的含义才能准确立意。小诗中的意象雨,落在土壤里是甘露,洒在江面上却是小水珠。说明雨的位置和环境不同价值就不同。由此可得出立意:位置与价值 环境的影响力等。【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诗歌(包括歌词)是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是梦幻对现实的超越,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所以,近几年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品语义。要读懂诗歌类材料,首先要学会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分清几个意象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以上是针对较难理解、较复杂的诗歌材料而给出的审题步骤,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3.例文:享受过程人生便是一种轮回,在繁琐中反复循环。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过去,我们享受着过程,享受着生命的过程。春花娇艳,夏叶繁茂,秋月似水,冬梅绚丽。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天宇苍穹也在不变之中应万变,况乎人 生命犹如一棵树,蓬勃的生长,努力的成熟,沉默的凋零,是谁说它没有诗一般的灿然 不必在春风中得意,不必在秋月下自怜,也不必踩着冬雪枉自嗟叹。你尽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对眼前的光景,去领会此时此刻原来属于你的那份感奋和怡然。生命的过程中,有轰轰烈烈,有朴实无华,有义无反顾,也有大起大落,伟大后是平凡,执着下是悲壮。正如春风的笑,妩媚;秋月的眼,轻柔。一种心情只有在相宜的氛围中烘托出意境,一种神韵只有在特定的景观里展现和谐。漫漫人生路上,没有驿站,只有一块块里程碑,深深浅浅的每一个脚印都是追求理想的写照。平凡与不平凡的经历均为无可再版的故事——其实这是一次没有回程票的旅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块可爱却又贫瘠的土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引申着一首共同意义的诗。在万千美好的祝愿与斑斑驳驳的现实之间,我们的欢喜忧悲组合成一个个五彩缤纷亦可歌可泣的日子。也许你一无所有,让尊严唤起你毫不示弱的勇气,人格的力量能使你的辉煌从此崛起;也许你万般失落,超越自我让心灵风和日丽。新生活也不需要昨日那许多不经意的过去……年轻的心不应有无奈的位置,去任由精心编织的梦又一次零落成碎片。我们都没有绝望的理由。哭声与泪水只能衬托出青春的贫血,我们需要欢笑与随意,能使我们的追求更加从容,而夕阳沉落后的图腾又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哲理——是春花,就在春天绽放,即使昙花一现,也可以留下难忘的瞬间;是秋叶,何不在秋风中挥洒自己最后的鲜艳,为成熟的季节增添几许悲壮的灿烂 是冬水,就在寂寞中默默地流淌吧,汇入大江东去,就能够在大自然的腹地找到属于生命的永远。享受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这样的时候,你会发现,生命本是一种过程。【详解】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可以分析诗句的含义,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赞同和反对两个角度均可立意。这段话可以引申为很多含义,比如:害怕失去,所以不敢开始。说出了现在很多没有安全感人的心声;因为害怕爱情的凋零而不愿意开始一段感情;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能因为害怕有不好的结果就选择不开始,美好的过程也是一种收获;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开始,只有开始了,在结束时,不仅不会后悔而且会有记忆中的美好,如果一开始就干脆不开始,也就不会拥有记忆中的美好。由此可以引申到一些人害怕失败而没有奋斗,最终碌碌而为,平平淡淡一生。【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首先应理解诗句的意思,应抓住“种花”“凋落”“不愿”这几个词语,最关键的是抓住最后两句话“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4.例文: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华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在时间的一隅,斑斑驳驳的留影,各色人儿,各安天命,在与时间和自然的对抗中,人儿慌了神,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着一支支唱不衰的英雄赞歌。煮酒论英雄,亭中吃茶叱咤风流,笔墨锋芒所指,丹青翰墨挥就恢弘,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家国事,声声紧叩心扉,事事操碎了人心。位卑如草芥,却活得像树一样的高大不知道为什么一群人,没有高大的身姿,显赫的权贵,却胸怀天下,把天下尽装在胸膛,尽管区区蝼蚁之身却毅然义无反顾的添身海浪,即使了无葬身之所,也要投身冰天雪地里岿然不动,这是一种孤傲,孤傲得像那块丰碑,不经意中吸引着路人那如炬的眼眸。孤傲的绽放,无意园舍和风暖月,无意高堂明镜的褶褶耀眼之辉,无意霓裳高歌舞裙纱,只需孤灯浅盏百姓和欢,只需是那棵傲然于苍山之巅独面寒风的苍松,任其雪雨飘零落,只需是那只远航的孤舟,翩然于茫茫沧海。生如沧海之一粟,本为草莽,一介书生,却能忧君之所忧,或许是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江湖豪侠,快意于野林天涯,天下不顺之时,毅然刀山火海,骤然是易水风寒,流水萧萧,英雄赴难,眼眸如炬,坚毅如钢。位卑,却能永远的铭记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哪管时光怎样的消逝,没有权贵地位显赫,他们只是有着一颗胸怀天下的心,易水萧萧,冰雪寒涌,一介武夫,剑客荆轲没有被前途凶险而畏惧不前,他只知道刺杀秦王会让天下少些杀戮,少些妻离子散,生死别离的杨柳会茂盛一些。一些人不需留下什么。有的人活着却渺茫如烟,走不进史家的笔端书卷,竹签的船太轻载不动那些携满华裳的金沙;有的人远去却还在厅堂钟声,时时叩响你那悸动的柴扉,风铃响起,转身就是千年。位卑思亲国,天涯悠悠犹记君天涯南北双飞客,天山昆仑之风鸣,塞南塞北雪雨飞沙,海角天涯大浪淘沙,洞庭湖水浪遏飞舟,潇湘水暖草色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吴水越山西湖柳堤,一生羁旅,身世沉浮,化作烟尘,纵使位卑焉敢忘忧国 先于天下人忧之前忧国之所忧,站在洞庭湖畔登楼远望的范仲淹,面容沧桑,早已褪去那个容光焕发的年纪,高堂明镜已是千里之外渺茫幻境,青丝挽发登高门已是前尘旧梦,远在山野湖畔,登楼歌罢!尽是那么多的沧桑,流连失去,天下之大,只剩下悠悠空谷,鬓角白发。一生漂泊,颠沛流离,寒了沈园多少伤心事,错过太多风中仙葩,负了佳人负了高堂父母,一生未改的却是那拳拳忧国难,短短人生几十年,枯木春生,可是到死陆游也未能看到九州归一。位卑,怎能敢忘记忧国难呢!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看惯了城破人流散,尽伤透了一支笔墨的心伤,一卷一卷的诗书流走,在荒野人群,在天下风雨中。字字句句都是渗透着鲜血,生死又有什么区别,城将不城,泣涕流离。亭堂宫墙,有时候也是寒刺骨髓,月光无色,夕阳无光。骤是茅草屋一间,落魄流离至河畔,听水流哗哗,风声紧俏,也未曾忘却天下寒士,什么时候才能有广厦千宇,尽遮挡寒士漂泊之客,只需要他们脸上悄然的微笑。还记得锦城外的茅草屋漏吗 卧病床榻,风雨连夜,又怎能夺去文人的风骨,怎能夺走忧国怀天下的心。落叶美丽了一秋的爽凉,中华千年风骨延续了不屈的精神。穷则独善其身,独善其身未尝忘忧国,达则兼济天下,身处朝堂为天下事,摒弃旧习,斩断冗长,为天下百姓添些温暖,添些欢乐。位卑,焉能忘了天下,兴亡之事,痛苦的莫过于天下黎明。身穿囚装,又能怎样 难夺一颗赤诚之心,零丁洋里叹零丁,身是异乡客,白骨荒冢近是眼前,可恨的是天下未能归于天下,烽火难以熄灭,漂泊流离失所者没有减少,零丁洋水怎能解诗人心中的愁闷 位卑病骨,泣涕忧思尽是家国事病骨残生已是人生暮色中,夕阳埋没了谁人的好梦,无限霞光激荡了谁的心伤。万里江水只舟漂游在天与海的尽头,夜灯挑红细细看透城外风沙城内炊烟。不知道那间书院的喧嚣有没有唤起尘世的苏醒,可是风声雨声至今还在我的心灵深处氤氲着一个个江南烟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家国事,事事关心”,位卑犹能心系天下,天地昏沉无光时,位卑,犹存报国心。声声叩响,响彻空谷,幽兰微香沁透山谷。位卑,怎能忘忧国。在一支歌的旋律里我知道了多少颗赤诚之心,用一颗颗心存天下家国的赤诚谱写着共和国的恋歌,前赴后继,沙漠戈壁,荒山野岭,荒芜之天地,却能用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唱响旗帜的鲜红。哪管捐躯亦要赴国难,前方路途艰险,可是他们的胸中有着那颗滚烫的心,开山劈路,直抵生命之高地。记不起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人,站在圆明园的石板面前,未敢忘记的哄出“我好恨,好恨没能早生一个世纪,是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阴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十年浩劫,痛了谁的心。可是一间陋室,一张床榻,尽是陈景润演算难题的地方,跳动的笔端就像那流淌着的时间,未敢停息着,未敢江河千里而惟余孑然孤身,痴痴了望。身陷囹圄,阴霾遍布天空,那也不能淹没了那颗思忧国的赤诚。位卑,怎敢忘忧国,雾霾总是会会散去,风雨也会有天晴之前止住呼吸,天蓝像极了家乡那片云背后的样子!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身瘦骨,或许难以敌得过一阵轻风拂过,壮志难酬,身系天下,也许空留悲叹又能怎样 真想站立着,像你路过的那棵树!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哪管去与留,只要随意就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消管荣与辱,留存不为惊扰就好!位卑!未敢忘忧国。今之风骨,明之名垂。【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这是一首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诗。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意,抓住关键词“还是”“尽管”,不难掌握小诗的中心。点睛:参考立意:弱小而不自卑;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有一分光,放一分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