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始”与“终”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专题的小组研习活动中,大家读了以下关于“始”“终”的文句颇有感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四章》)。 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之一,对于一件事情的“始”和“终”有什么经验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作为研习成果,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思考 材料提示是对于一件事情的“始”和“终”的思考,写作内容或对象必须依此展开。只有是①针对“事”的始终,②结合材料围绕“始”和“终”的思考,③观点的得出是“研习的结果”,才是符合题意的。特别提醒:1. 议论对象是“事”之“始终”,不是成人“始终” ,更不是“谱时代华章”;2.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必须是研习材料“传统文化名句”得出,材料是立论的基础,不是论证的材料;3. 材料中的“传统文化名句”必须全部用到作文中,不然就是研习不到位。研习传统文化名句,指向青年思考当代“做事之始终”: 第一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点明了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终,这是客观事实。研习此句,提醒我们做一件事情应该重视 “始”和“终”,有意识的按顺次由始至终做事。 第二句,“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点明了在对待“始”和“终”的问题上存在的不良现象(问题)。能够抱着一腔热血开始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把这种热情延续到最后圆满结束的人很少。研习此句,启迪我们做事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第三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四章》),点明了对待“始”和“终”应有的态度。研习此句,我们思考如何“慎终如始”,可以结合《老子》所学,谈对“终”要如同对“始”那样尊重做事规律,保持心态平和,不要急功近利,也可以结合题目要求谈自己的经验感悟和思考,比如一件事情开始了,就应有 “善终”的信念,切忌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始终保持认真的态度和初心热情等。三句话有先后有层次,第一句属于研习的话题对象,第二句侧重存在现象,第三句侧重怎么做,如果能够沿着这样的层次确定自己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证就属于好作文。佳作展示 有始有终达正道,坚持到底事乃成 “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儒家修为的最高境界。研习活动收获颇盈,赓续传统星火,薪传文化流脉,我辈当需谨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当笃行,由始及终,坚定向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皆需有恒,慎始慎终,专心致志。有始有终达正道,坚持到底事乃成。 《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先后近于道,守始末达通途,“知”是有始及终的枢纽。酌古斟今,“知”才能发现木之长在固其根本,流之远在浚其泉源,本末倒置,混淆事序,皆因无“知”,这无知即是“无智”。范文正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便是他熟谙“先后始末”,成就一代文坛佳话;仲永之悲已成千古憾事,仲永之父,见利短视,不知固本夯基才能行稳致远。以古为鉴,明往知来,我辈青年在干事创业,建功新时代之时,亦需以“知”启程,谙熟规律,明本末懂始终,有始有终达正道。 《谏太宗十思疏》里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善于始恒于终,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恒”是连接始终的肯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恒心毅力缺一不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始终之间,以恒心惯之,才能事成。若不是一份恒心,怎能有王大珩坚持到底,为了中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奠基;若不是一份恒心,孙家栋怎能穷尽一生,把中国航天事业、探月工程推向最高峰。踵武前贤,我辈青年更应知晓恒心方能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事乃成。《老子》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始敬终,用心一也。“慎”从始到终都需谨记践行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深功夫就是克勤恪勤,审慎的态度,行百里者半九十,功败垂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从始至终,保持一种严谨慎慎的态度非常关键。滔天排浪中架起港珠澳大桥,林名慎终如始,把工作做到最细,直到大桥最后的和龙通车;在贵州的窝凼山谷里建成一眼万年的“天眼”,南仁东用生命践行,谨慎的对待无论多么细微的工作。时至今日,我辈当有始有终达正道,坚持到底事乃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研习之路迢遥,我自当云程发轫,培风图南。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践行开始,以责任担当为终,在民族复兴的伟业里,有始有终达正道,坚持到底事乃成。 慎始善终,绘人生华章 纵观漫漫人生路,每天都有无数事情开始,终止。正确认识对待一件事情的“始”和“终”,是个人成长道路上亘古不变的一个重要课题。把握一件事情“始”“终”之间的关系,能够助推青年成长。我认为,慎始善终是做好事情,构筑人生华章的关键因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教育我们把握事情终始的合理顺序收获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诚然,每一件事情都拥有开始和结束两个过程,但青年成长的奥秘,也隐藏在把握事情开始和结束的时机中。龟兔赛跑这一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便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传递这份智慧。兔子没有把握好事物开始和结束的顺序,未能认识到比赛这件事情结束应当在睡觉前完成,最终败给乌龟。可见,在当今时代风起云涌的竞争中,青年观照自身,也当排序组合好每件事情的“始”“终”,助力自身在竞争中实现效率最大化,获得竞争优势。“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魏征点明了从古至今常见的现象:人们缺乏完成一件事情,从始至终的毅力。纵观历史长河,无数人因缺乏坚持到底的韧劲最终被时代浪潮吞并,这启示我们当代青年怀有始有终的责任,培养人坚韧的品质,方可抵达事之彼岸。君可见任仲元深入罕坝,种出绿意盎然;樊锦诗坚守莫高窟数十载,保护文物之心显然;黄旭华深潜核潜艇领域,赤子之心昭然。是有始有终的执着坚定让他们在坚守的领域中描绘出宏伟画卷,是甘坐冷板凳的坚强意识使他们在时代洪流中闪闪发光。因此,对待一件事,我们要有始有终,方可在时代画卷中绘出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的智慧穿越千年时光,启示吾辈青年要谨慎决定,慎始善终,为自己的每一个抉择负责,做好每一件事。撰诸当下,在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的今天,有些国家都凭个人意愿随意出台法案,没过多久又废除撤销。未经慎重思考便开始一件事情,最终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于青年而言,慎始善终则要求我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充分考虑到客观环境,个人能力等问题,尽个人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追求善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始”“终”的内容带给吾辈青年启发:慎始善终,有终有始。把握“始”“终”之间的联系,绘人生华章。 善始克终,慎终如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学之道》一语中的,揭示了万物皆有“始”有“终”的道理。从本义上看,“始”即为“开始”,是物之源,事之始,“终”为“最终,终止”,指向的是为物之归宿,事之结果。二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统一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故依我之见,吾辈当“善始克终,慎终如始”,把握“始”与“终”的辩证法。“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其意为凡事当有所开始,开始后才会有结果。斯言不谬。良好的开端是人生成长,青年成才的第一步,当勇于开始,锚定人生航向。寻榜样之光,有如胡凤益者,从小躬耕于农事。深感农民苦辛,决心改变现业科学技术,终耀国际舞台。试想,尚者没有从小学习农事的开始,又如何会得到现实的认识,进而收获琳琅学术成果呢 再如伟大领袖习近平总书记,他的家国情怀,雄才伟略,早已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中孕育,在民间桑麻中经纬……可见,良好的起步永远是成就丰硕成果的第一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青年人亦当做好人生规划,把好“始”才能有所“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昔人之言,今有同慨。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另一半需要我们久久为功,砥砺精进才能抵达。古今成大事者,莫不是砥砺锋锷才登至峰顶的。一如史学大家司马迁,从小深受史学氛围熏陶,立志著史以传百家言千年史,虽遇酷刑而无愠色,笔耕不辍,终著《史记》,名垂万古;而中国共产党面对民生危险,列强虎视,依旧不改初心,带领中国历尽天华成此景,在白色死神下舞出生命的红光……鉴习往事,睽诸当下,我们亦当于逐梦路上力耕不缎,方能行稳致远,到达理想之“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追逐理想之“终”的路上,我们当怀一份谨慎,不忘回头审视已走过的路,并学会自我反思,改进不足,从而更好前行。一如大国工匠韩利萍,始终心怀谨慎,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让中国航天重器惊艳世界。航天事业如是,各行各业皆如是,惟有专心一事,慎始而终,“心心一艺”方能“其艺必工”,同理,“心心在一事”才能“其事必成”。路远迢迢,霓虹普照,愿我们皆能明“善始克终”之道,践“慎终如始”之行,从容坚定行于人生路,如此方能成大事,成大材,助力民族夏兴! 于先哲始终之道汲取处事智慧 在荡漾传统文化波浪的历史深处,在跳动汉字组成的智慧箴言中,我们总能捡拾到哲理的碎片,挖掘到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处事之道。在“始”与“终”的碰撞交汇中,我看到先哲对事情始终的思考,并从中汲取裨益一生的智慧,助力我更好处理人生遇到的大大小小事情。在《大学之道》中,我们研习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背后蕴含的哲理。那就是事有轻重缓急,完成事情也有条理次序。只有知道事情的始终之序,才能顺应规律,“顺水推舟,顺势而为”,助力事之成功。大国工匠,国之重器。正是深知,要想让技艺臻于化境,达到炉火纯青,登堂入室的境界,要想让大业得成,必先经过一番千锤百炼,尊重事物发展的次序,明白妙手需从本手来的道理,耐住开始“无人问津”的寂寞,沉潜精研,久久为功。如此,才有了最终信手拈来的从容姿态和堪比鬼斧神工的技艺,方铸就大业之成。高山仰止,景行在行止,这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和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切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违背先后次序规律,企图一步登天,而应尊重事情的条理次序,而后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奔赴,方能行稳致远。而在研习“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时,我明白了:做事情要秉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不在半山腰停下脚步的原则,方能事有所成,学有所获,业有所建。反观当下,部分青年缺乏跋涉到终点的耐力和持久力,缺乏战胜“始”与“终”间困难挫折的决心和毅力。这样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人生方向盘都难以把握。相反,只有“锲而不舍”,才能“金石可镂”,只有像苏炳添一样,保持对夺冠与超越自我,向极限迸发之“终”的不渝追求,最终才有了冲出亚洲人的9秒83的好成绩!《老子》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亦对我启示甚大。它警示我,即便在冲向终点的最后一百米,也不能掉以轻心,放慢步伐;也要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绷紧的神经,切不可因小有成就而放弃攀登,也不可因目标终点触手可及而心生懈怠。正如《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提到的“人们往往渴死在椰枣树出现的前一晚”,即使沙漠中的人们为找水翻过无数沙漠,即使无数足迹被埋葬在无人问津的风里,但若在关键节点停下脚点,精神懈怠最终只会前功尽弃,一事无成。“龟兔赛跑”的教训犹在耳边,“虎头蛇尾”的道理仍有价值,只有“慎终如始”才不会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频出纰漏。此次研习中,我收获甚大,先哲始终之道中,蕴含丰富的处事智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必致力将研习成果转化为人生实践,让智慧之花开满在我人生的原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