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4.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4.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 守法不违法》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 守法不违法》。本课主要通过校园欺凌和性侵害两类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学习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应有的态度和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知道运用相应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守法意识与习惯。
二、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了解其法律后果。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认识到守法的重要性。
3. 学习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的应对态度和方法。
4. 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
四、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六年级上学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和思维能力。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境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的第二课时,主题是《守法不违法》。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培养大家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请大家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讨论。
呈现案例
教师:现在我将向大家呈现两个案例,一个是关于校园欺凌,另一个是关于性侵害。请仔细观察,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相关案例)
讨论与思考
教师:请大家组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些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这些行为对被害人造成了哪些伤害?这些行为应该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你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
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向大家汇报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我们一起来听听各组的观点。
(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教师鼓励其他学生提问、补充观点)
教师:非常好,你们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已经很准确了。校园欺凌和性侵害都是违法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根据我国法律,对于这些行为的犯罪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守法不违法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到了守法的重要性吗?请你们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守法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好处?
(学生们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A:守法可以保护我们的权益,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安全和公平的环境中。
学生B:守法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避免发生冲突和纠纷。
学生C:守法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公民。
教师:非常好,你们提到的都是守法的好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守法的公民,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益。
依法维权
教师:同学们,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思考一下,有没有什么途径和方法可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学生思考并提出意见)
学生D: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向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信任的成年人寻求援助。
学生E:我们可以向学校投诉,让学校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权益。
学生F:我们可以报警,将违法行为的犯罪者绳之以法。
教师:非常好,你们提到的方法都是正确的。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依法维权,不容忍任何侵犯我们的行为。
总结与反思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了守法的好处和依法维权的重要性。请你们思考一下,今后在生活中,你们将如何守法并维护自身权益?
(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G:我会遵守校规校纪,不参与任何违法行为。
学生H:我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I:我会勇敢站出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教师:非常好,你们都提出了很好的想法。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法不违法,依法维权。
结束语
教师: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守法不违法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记住,遵守法律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义务。
六、板书设计:
-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 守法不违法
- 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
- 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境的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并了解到守法的重要性和依法维权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引用相关法律条文或实际案例,增加教学的具体性和实用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维权能力。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