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怀仁市高三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A错误;将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
后,应先短暂保温后再充分搅拌,B错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T2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
的是让较轻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C错误;用2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含会
造成2P标记的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D正确。
2.CHTR2C基因的缺失突变不一定导致受体的表达不能进行,可能形成的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A错误:如
果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不影响氨基酸序列,也不会导致受体功能丧失,氨基酸序列也不会发生改变,B
错误:将人类发生缺失突变的HTR2C基因导入小鼠的基因组,小鼠也会出现肥胖的症状,因为一种生物的
基因可在另一种生物细胞内表达,C正确:血清素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
化,但不会进人突触后膜,D错误。
3.C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全部基因的总和,因此大熊猎种群中全部B和b基因的总和不能称为大
熊猫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若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则B和b的基因频率可能也会发生改变,B正确:若B和b
位于常染色体,则显性性状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是(2×60%×40%)/[1一(40%)2]=4/7,C错误;可通过修
建栖息地走廊,打破地理隔离,加强大熊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基因多样性,D正确。
4,C依题意,基因型AB表现为大眼,Abb表现为小眼,a_表现为无限。分析杂交实验结果,F2雌雄个体
表型及比例不同,根据♀、令中有眼:无眼=3:1,可判断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假设亲本基因型为
aaZ心和AAZ心W,则F的基因型为AaZW和AaZ,雌雄蛾均表现为大眼,符合题意,所以F1的配子有四
种基因型,A正确;Fz的基因型为(AA、2Aa、aa)×(Z心Z心、ZZ少、ZW、Z心W)雌蛾中纯合子比例=1/2×1=
1/2,雄蛾中纯合子比例=1/2×1/2=1/4,B正确;若F:的大眼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小眼雄蛾的概率
为8/9×1/8=1/9,C错误:亲本和F、F2个体交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
5.C分析遗传系谱图,Ⅱ:和Ⅱ,表现正常,所生女儿Ⅲ:患有神经性耳聋,说明神经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结合基因带谱分析,可知基因1,2分别是A和a,I:~Ⅱ:的相关基因型分别是Aa、AA、Aa、Aa。Ⅱ
和Ⅱ:表现正常,所生儿子Ⅲs患有腓骨肌菱缩症,说明腓骨肌萎缩症是隐性遗传病,结合基因带谱分析,Ⅱ:
只含基因3,可知基因3、4分别是B和b,且腓骨肌菱缩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Ⅱ,的相关基因
型分别是XX,XY、XX,XY,Iz的基因型是AAXY,Ⅲs的基因型是AXY,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为1/3,A正确;Ⅲo有可能含有神经性耳聋致病基因a,若其配偶也携带基因a,则会生出神经性耳聋患儿,
因此婚前应进行遗传咨询,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B正确:就神经性耳聋而言,I1、I2的基因型是A
和AA,Ⅱs的基因型为1/2AA和1/2Aa,Ⅱs的基因型为Aa,则Ⅲg的基因型及概率为3/8AA、4/8Aa和
1/8aa,由于Ⅲg不患神经性耳登,因此其基因型为AA或Aa,故其不携带基因a的概率=3/7,C错误;Ⅲ?基
因型为aaXXB或XX,正常男性携带者基因型为1/200AaXY,生出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200×
1/2×1/2×1/4=1/3200,D正确。
6.D泪水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
关,B错误:房水(属于组织液)与血浆能进行双向物质交换,C错误;房水可渗透进人淋巴液中,若该过程受
阻,会引起房水排出障碍,导致眼压增高而引发青光眼,D正确。
【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试题参考答案第】页(共6页)】
243349D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生物:人教版必修2+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章第3节+光合作用;化学: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15%),物质的量相关知识(5%),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5%),物质结构与性质(1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5%);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动量,静电场,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搅拌和离心等环节操作不当会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保温时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不会影响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B.将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后应先充分搅拌再短暂保温
C.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较轻的 T2 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
D.用 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培养时间不当会造成上清液的放射性异常
2.血清素即五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通过与携带其受体的脑细胞结合来传递信息,科学家首次发现编码五羟色胺2C受体的HTR2C基因的缺失突变会导致肥胖,在19名不相关人群中发现了该基因的13 种罕见基因突变,其中11种突变导致受体的功能丧失,携带了缺失突变的 HTR2C基因的人有严重的嗜食症。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HTR2C基因的缺失突变导致其不能表达,使五羟色胺不能传递信息
B. HTR2C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导致受体功能丧失,但均会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
C.将人类发生缺失突变的 HTR2C 基因导入小鼠的基因组,小鼠也会出现肥胖的症状
D. HTR2C受体与血清素结合后在运进脑细胞的过程中可通过电位变化完成信息传递
3.2023年4月 27 日,23岁的旅美归国大熊猫“丫丫”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顺利回国。现有一个较大的遗传平衡的大熊猫种群,其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基因的总和不能称为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
B.若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则B和b的基因频率可能也会发生改变
C.若B和b位于常染色体,则显性性状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是48%
D.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大熊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基因多样性
4.某种蛾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其眼形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基因 A、a分别决定有眼和无眼,基因B存在时有眼表现为大眼,基因b存在时有眼表现为小眼。两只纯合无眼雄蛾和纯合小眼雌蛾杂交,F 雌雄蛾均表现为大眼,F 雌雄蛾交配得到F ,F 雄蛾中大眼:无眼=3:1,雌蛾中大眼:小眼:无眼=3:3:2(不考虑 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F 雌雄蛾都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B. F 雌蛾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雄蛾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两倍
C.若F 全部大眼雌雄个体混合饲养,那么子代中小眼雌蛾的概率为1/8
D.若 F 全部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B基因的频率为2/3
5.某家族有神经性耳聋(用A/a表示)和腓骨肌萎缩症(用B/b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并对该家族部分成员相关基因进行酶切,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基因带谱。已知其中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为1/20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 与Ⅰ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
B. Ⅲ 婚前应进行遗传咨询,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C.若Ⅱ 为杂合子,则Ⅲ 不携带基因 a的概率为3/8
D.Ⅲ 与正常的男性结婚,子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1/3 200
6.房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由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分泌,经睫状突等组织的过滤,由血浆转化而来,可通过睫状突进入眼内,含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为眼部组织供能,还能将代谢产物运走,保证角膜等透光结构的透明。房水的产生及排出是循环往复的,若房水排出障碍,会导致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房水、血浆、泪水均属于细胞外液
B.房水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C.血浆可转化为房水,但房水不能转化为血浆
D.当房水进入淋巴过程受阻时,则可能引发青光眼
7.我国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生物圈存在碳循环,故大气中的CO 含量不会改变
B.燃烧含硫物质并直接将尾气排入大气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C.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空气中臭氧含量越高越好
D.全球气候变暖只是偶然因素,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无关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HCO 与稀盐酸反应:
B.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
C.向 N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 AlCl 溶液:
D. Cl 通入 H O中:
9.如图为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的类别是单质
B. N的化学式为 HClO
C.将盐酸与次氯酸钠混合使用,消毒效果更好
D. Cl O 可溶于水生成强酸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 SO 并探究 SO 与 FeCl 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硫酸浓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产生 气体的速率减慢
B.乙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配制 FeCl 溶液时应将 FeCl 固体溶于盐酸中
D.丙装置中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吸收剩余的 防止污染空气
11.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X 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定文物年代,基态 Y 原子s能级电子总数与p能级电子总数相等,X原子与Y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之和与Z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W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 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大 D.原子半径:
12.已知 N O和 CO反应进程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CO(g)的燃烧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间体Ⅱ比中间体Ⅰ稳定
B. Ir 是上述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过程中Ir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的反应热△H 为
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2xLi ,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 被氧化
B.放电时,电路中每流过 2mol电子,有 嵌入
C.充电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D.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动量,则它们一定具有
A.相同的速度 B.相同的质量
C.相同的运动方向 D.相同的加速度
15.2021年2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被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如图,为“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的简易图,其中1为椭圆轨道,2为圆轨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问一号”在轨道2运行的周期大于在轨道1 运行的周期
B.“天问一号”沿轨道1运行时在 P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 点的加速度
C.“天问一号”由轨道1 进入轨道 2,在 Q 点的喷气方向与速度方向 地火转移轨道相反
D.“天问一号”在轨道1由Q点向P 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减小
16.如图所示,用六根符合胡克定律且原长均为 l 的橡皮筋将六个质量为m的小球连接成正六边形,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现在使这个系统绕垂直于桌面通过正六边形中心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在系统稳定后,观察到正六边形边长变为l,则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
17.如图所示,一个带有挡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倾角为θ,轻弹簧的上端固定于挡板,下端连接滑块 P,开始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 F 作用在 P 上,使滑块向下匀加速 运动一段距离.以 x表示P 离开初位置的位移,t表示P 运动的时间,E 表示 P 的机械能(设初始时刻机械能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18.假设冥王星的直径为d,在冥王星表面将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由顶端静止下滑,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v .若斜面的长度为L,则冥王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19.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3s末和0.7s末,振子的速度相同
B.在0.4s~0.8s时间内,振子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同
C.振子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D. t=0.2 s时,振子的位移为 6 cm
20.将一质量为0.1 kg的小球水平抛出,其运动轨迹上有 A、B、C三点,如图所示.其中A 为抛出点,小球从 A 到B 和B 到C所用时间均为 1s,且位移大小之比为 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 A 到C动量变化量大小为1 kg·m/s
B.小球从 A到C重力的平均功率为 10 W
C.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5m /s
D.小球在 B点的动量大小为
21.如图所示,在水平线ab上方有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Ⅰ,在水平线cd下方有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Ⅱ,ab、cd间的距离为2.5h,在ab上方高为h的P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过一段时间小球再次回到 P 点,此过程小球在两个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重力加速度为g,电场Ⅰ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则
A.小球带正电 B.电场Ⅱ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C.若将小球在 P 点以大小为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此后小球重力瞬时功率最大值为
D.若将小球在 P 点以大小为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此后小球第一次速度最小时离 P 点的水平距离为 3h
三、非选择题:共 174分。
22.(8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碰撞实验来探究动量守恒及其中的能量损耗问题,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滑块A、B的质量均为0.20 kg,滑块 A 右侧带有自动锁扣,左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 B 左侧带有自动锁扣,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 将A、B两个滑块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启动打点计时器,使滑块A 以某一速度与静止的滑块B 相碰并黏合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的数据如图乙所示.(以下各小题,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根据纸带记录的数据,得出 A 与B 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碰撞后的速度大小
(2)碰撞前系统动量大小 ,碰撞后系统总动量大小. kg·m/s,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若 p (填“>”“<”或“=”)p ,则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3)滑块A 与B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J.
23.(8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光电门1、光电门2固定在铁架台上,两光电门分别与数字计时器连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
(1)实验前先测量小球的直径为 d.
(2)让小球从光电门1正上方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小球的挡光时间分别为 t 、t ,则小球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为 (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3)改变小球在光电门1上方释放的位置,重复实验多次,测得多组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 的挡光时间 t 、t ,作 图象,如果图象的斜率为 ,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为 (用题目中相关物理量符号表示),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24.(10分)如图所示,t=0时刻,坐标原点O处的质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开始做简谐运动,振动的周期T=0.4s .振幅A= 10cm,振动沿x轴正方向传播,当波刚传播到平衡位置在x=12m处的质点 P时,波源处质点也恰好在平衡位置,波源O与质点P 之间只有一个波谷,求:
(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
(2)当质点 P 第一次到达波峰时,波源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多少
25.(17分)如图所示,带有光滑弧形槽的滑块质量为 M=100g静止放在水平面上,其中圆弧轨道对应的圆心角为θ=60°,半径R=0.2m,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半圆轨道cd的半径为r=0.2m,c、d两点为半圆轨道竖直直径的两个端点,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c点,b点左侧水平轨道光滑、bc 段粗糙,且 两质量分别为 的物体P、Q放在水平轨道上,两滑块之间有一轻弹簧(弹簧与两滑块均不连接),用外力将轻弹簧压缩一定量后用细线将两滑块拴接在一起,开始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 .某时刻将细线烧断,弹簧将两滑块弹开(两滑块与弹簧分离时,滑块 P 未滑上弧形槽,滑块 Q未滑到b 点),此后滑块 P冲上弧形槽.两滑块均可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 g 取
(1)若物体Q刚好能通过d 点,求物体Q与bc 段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2)通过计算分析滑块 P 能否从弧形槽的左侧冲出,若能,求出滑块 P上升的最高点,若不能,求出滑块 P 和弧形槽分离时各自的速度大小.
26.(19分)如图所示,平行放置的金属板A、B间电压为 ,中心各有一个小孔 P、Q,平行放置的金属板C、D板长和板间距均为L,足够长的粒子接收屏 M与D 板夹角为 现从小孔P 处有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正电粒子放出(粒子的初速度可忽略不计),经加速后从小孔Q射出,贴着C板并平行于C 板射入C、D电场(平行金属板外电场忽略不计,重力不计,
(1)求粒子经加速后从小孔 Q射出时的速度大小v;
(2)若粒子进入C、D间电场后恰好从D 板边缘飞出,则C、D间电压 为多少
(3)调节C、D间电压(大小),使进入电场的粒子不能打在粒子接收屏 M上,求 C、D间电压 的取值范围.
27.(14 分) NO和 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为保护环境,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的处理。 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 分解。 与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O 和 的处理。已除去 的硝酸尾气可用NaOH 浓溶液吸收,主要离子反应为:
i . )。
①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 NO和 去除率的有 (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 NaOH 浓溶液
D.用 饱和溶液代替NaOH浓溶液
②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 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吸收后的尾气中可能仍含有的氮氧化物是 。
(3)NO的吸收。在某钒催化剂中添加一定量 可加快 NO的脱除效率,其可能机理如图所示( *表示物种吸附在催化剂表面,部分物种未画出)。
①X、Y处钒元素化合价为 或+5。X处钒元素化合价为 。
②写出在催化剂作用下 NO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反应中生成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28.(15 分)柠檬酸亚铁 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常添加于饼干、面包以及小麦粉中,用硫铁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 为原料,制备柠檬酸亚铁晶体,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柠檬酸 为三元酸。
②表中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 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 计算)。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pH 沉淀完全的 pH
Fe 1.1 3.2
Al 3.0 5.0
Fe 5.8 8.8
回答下列问题:
(1)柠檬酸亚铁是 种 (填“正”“酸式”或“碱式”)盐,“焙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渣1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2)已知: 与稀 不反应。则“还原”时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沉铁”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35℃以下,其原因可能是 。
(4)“除铝”时所调 pH 范围是 ,“还原”和“除铝”两步操作不能交换的原因是 。
在空气中煅烧得到 和 FeO的混合物。检验 存在的方法是 。
29.(15分)氯化亚铜难溶于水,溶于浓盐酸和氨水,不溶于乙醇,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某兴趣小组模拟工业用 还原 溶液制备CuCl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铜屑的仪器名称是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装置D的作用是 ;将硫酸铜溶液滴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会形成 其中 的配位键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 (填化学符号);装置C中 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高温条件下,亚铜离子比铜离子稳定,原因是 ;CuSO 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的砖红色固体为 (填化学式)。
30.(14分)甲醇 是一种绿色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 的热化学方程式中,能代表液态甲醇摩尔燃烧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填字母)。
C
(2)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
化学键 H--H C—O H—O C—H
E/(kJ·mol ) 436 343 1076 465 413
工业上,常用合成气制备甲醇:
根据上表中键能数值估算:
若提高 转化率,则△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我国科研人员研发特殊催化剂电极,用电解法制备 ,电解原理如图所示。
①a极名称是 极。
②b极电极反应式为 ,生成 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O 的体积为 L。
(4)甲醇/空气碱性燃料电池的放电效率较高,放电时,氧化产物为碳酸盐。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31.(10分)农业种植过程中,单作、间作和轮作等不同种植方式能显著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农技人员以玉米—花生间作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的间作距离对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间作距离设为:①两行玉米间作2行花生;②两行玉米间作4行花生;③两行玉米间作8行花生;④两行玉米间作16行花生,分别在玉米的抽穗期和花生的结荚期测定两者的净光合速率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吸收光能的用途是 ,暗反应则可利用某些物质和能量将 经过 等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所以叶绿体实现上述功能所必需的物质有 。为花生叶提供 对释放的氧气进行同位素检测发现含有 O ,请解释原因: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随着间作距离的增加,抽穗期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几乎不变,原因是与花生相比,玉米的株冠较高,能充分利用 等环境资源,同时玉米的根系较发达,对 的吸收能力较强。该实验对农作物间作种植的指导意义在于 (答两点)。
32.(12分)普通辣椒世代自交,其果皮颜色在果实成熟前都是绿色的(绿椒),经多次太空育种后,农技人员培育出甲(红椒)、乙(黄椒)两个纯合彩椒品系。利用普通辣椒和彩椒进行杂交实验(有关基因用 A/a、B/b、C/c、D/d……表示),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实验一:普通辣椒×甲,F 为绿椒,F 为绿椒:红椒=3:1;
实验二:普通辣椒×乙, F 为绿椒,F 为绿椒:红椒:黄椒=27:36:1。
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育种的主要原理是 ,太空返回的辣椒培育出甲、乙两个纯合彩椒品系的技术还需要利用的育种原理有 。
(2)分析杂交实验 的结果,可知辣椒果皮颜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该杂交实验中 F 的红椒有 种基因型。
(3)实验 中,甲品系的基因型可能为 ,F 中纯合子比例为 。
(4)为验证控制辣椒果实颜色的有关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从上述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方案: ;
预期实验结果: 。
33.(12分)下图1是某二倍体动物精巢中几种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核 DNA分子数的相对值,其中a~e表示不同时期的细胞。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蛋白有关,黏连蛋白的作用机理如图2 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a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的原因是 。从基因重组的角度分析,b细胞可能发生 ,若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 分子数的变化规律,则上述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用字母和箭头形式回答)。图1中可以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有 。
(2)图2中,黏连蛋白完全水解的时期对应于图1中的 细胞。该时期的细胞中mRNA 含量较低,可能的原因 。
(3)研究发现,细胞分裂前期 SGO蛋白集中分布黏连蛋白表面,水解黏连蛋白的酶在分裂中期已经被激活,而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时期是分裂后期,据此推测 SGO蛋白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 。
34.(10分)某研究所欲探究饲喂不同水平精料对山羊脂肪合成的影响,选取 36 只体重相近且健康的努比亚山羊,将它们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低水平精料(L组)、中水平精料(M组)和高水平精料(H组)的全混合日粮,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脂肪酸合成中所需两种酶ACOX1(酰基辅酶 A 氧化酶1)、CPT1A(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的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含量 组织 ACOX1 表达量 CPT1A 表达量
L组 M组 H组 L组 M组 H组
肝脏 3.33 3.49 2.66 0.81 0.67 0.71
瘤胃 2.67 1.11 2.83 0.51 0.05 0.19
十二指肠 1.01 0.69 1.03 0.12 0.40 0.14
空肠 1.59 1.05 0.82 0.26 0.29 0.31
(1)控制这两种酶合成的基因与mRNA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基因的碱基数与mRNA的碱基数之比往往大于2:1,原因是 。这两种酶合成的过程中还需要 tRNA 和rRNA的参与,rRNA的作用是 ;1种氨基酸可被1种或几种tRNA 识别并转运的原因是 。
(2)该实验是否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若需要,请写出空白对照组饲喂情况;若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
(3)通过该实验可知,能提高山羊瘤胃中 ACOX1 与CPT1A 表达量的饲喂条件是 。
35.(10分)电突触是突触的一种,由细胞间的间隙连接构成,有利于细胞间快速通信,但只对兴奋起传递作用。如图为电突触与化学突触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突触功能来讲,电突触只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而化学突触还可以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 个神经元兴奋被抑制,请说出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的机理: 。
(2)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m s),这段时间叫作突触延搁。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的去路可能有 。电突触有无突触延搁现象,并请说明原因。 。
(3)兴奋在化学突触处的信号转换是 ;兴奋在突触前神经元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根据上述结构对比,兴奋在电突触上传递的方向具有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