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古代史主题复习0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4年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2022年新课标解读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了解夏商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知道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及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单元概述本阶段时间界限为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百家争鸣。政治上: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随着王朝的兴衰更替,依次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同时也引起了政治制度的变革,相继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一系列制度。经济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巨变。早期国家以奴隶制经济(井田制)为主,但在春秋末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产生,推动着井田制的逐步瓦解。军事上:社会动荡导致了大量战争,最为频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等,战争兼并了许多小国家。文化上: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和甲骨文文明为主,到春秋战国时期,为解决社会问题,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推动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夏朝前221年春秋早期国家的产生社会的变革商朝西周东周战国秦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世界前18世纪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罗马城邦兴起罗马共和国建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单元时间脉络单元知识建构朝代 夏 商 西周时间 范围建立者都城灭亡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禹汤周武王阳城商汤灭夏亳(bó)→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镐(hào)京被犬戎族所灭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11.夏、商、周三代的更替、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材料一:手持戟把女仆当椅凳坐的桀。——山东武梁祠汉刻拓片材料二: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设置了炮烙等酷刑。——《史记˙殷本纪》共同原因:三个朝代的亡君都是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11.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尧舜禹启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史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知识拓展:11.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中考真题演练:(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禹传子,家天下,夏朝的第二位国君启继承了父亲大禹的位置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由此可知,这一现象开始于夏朝,A项正确;商朝、周朝和秦朝都在夏朝之后,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西周 的分 封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 __________远近和______大小。对象诸侯 权利 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______和______。诸侯 义务 ①______周王;②定期______周王;③交纳______;④带兵随周王出征作战。作用 保证周王朝对______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______范围。血缘关系功劳宗亲、功臣、古帝王后代土地人民拥戴朝见贡品地方统治12.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作用?历史 影响 (重要)1.积极: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统治秩序。2.消极: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分散了国家权力,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12.西周的分封制、中考真题演练:(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疆土 B.确立了等级制度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可见分封制以同性贵族为主体,有利于巩固西周“家天下”的统治,有利于巩固西周疆土,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等级制度,排除B项;实现富国强兵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西周的民族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西周分封制西欧封建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共同点 不同点西周分封制西欧封建制等级森严权力和义务相交织纽带:以血缘为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纽带:土地不可越级统领知识拓展:四羊方尊利簋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面具1.功能:饮食、祭祀、军事等2.用途:从食器到礼器3.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4.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P26)13.青铜器、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中考真题演练:(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 )A.司母戊鼎 B.五铢钱 C.击鼓说唱俑 D.青瓷莲花尊【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因此司母戊鼎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A项正确;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B项;击鼓说唱陶俑是东汉明器,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排除C项;青瓷莲花尊是北魏封氏墓群出土的四件青釉仰覆莲花尊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1.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2.历史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P27)3.历史影响:①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P27)你能辨认出下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人水猪14.甲骨文、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说明什么?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说明了什么?图说历史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中考真题演练:(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图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青铜农具普及 B.等级制度严格 C.商业贸易发达 D.丝织业已产生【答案】D【详解】由题干材料甲骨文中出现丝、桑、蚕、帛等字可以看出,丝织业在当时已经产生且有一定程度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内容和青铜农具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可以推断丝织业已产生,不能反映等级制度,排除B项;题干材料可以推断丝织业已产生,不能反映商业贸易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春秋争霸形势图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后期称为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大变革、大转型时期)经济上: 和 的出现(“ ”)铁制农具牛耕铁犁牛耕政治上(“礼崩乐坏”):1.王室 ;2.分封制逐渐 ;3.诸侯争霸(名义: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相关成语:问鼎中原、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城濮之战衰微瓦解尊王攘夷齐桓公5.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与诸侯争霸史料分析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简明中国古代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生产力得到提高新兴地主阶级产生5.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与诸侯争霸(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 )A.殷商时期 B.西周时期C.春秋后期 D.战国晚期中考真题演练: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C项正确;殷商、西周主要使用青铜器,未出现铁器、牛耕,排除AB项;战国在春秋之后,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相关事件: 、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 、 、 ;著名战役: (围魏救赵)、 (减灶计)、 (纸上谈兵)燕齐楚秦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齐、楚、燕、韩、赵、魏、秦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5.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与诸侯争霸方面 表现 作用经济政治思想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步瓦解各国变法改革,封建制度开始确立“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大国兼并小国,为以后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铁农具和牛耕为取得胜利,采取不同思想学说百家争鸣经济和政治的变革促进了思想的繁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农业深耕细作,生产力提高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产生私田,井田制遭破坏,5.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与诸侯争霸目的 政治 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 治理时间 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人物 任用商鞅变法 改革 , 对人民的管理影响 严明法度, 私斗经 济 废除 ,允许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 ;性质 一场比较彻底的 性质改革 统一 ;学派 军事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强兵)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封建法家思想县制官吏废除户籍制度废除禁止井田制土地自由买卖耕织徭役度量衡奖励军功6.商鞅变法。(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材料内容反映的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答案】B【详解】根据“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为富国强兵,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在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制定秦律,明法令。商鞅变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B项正确;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与“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等内容不符,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进行汉化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北宋时期进行王安石变法,与“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中考真题演练:考点7:李冰与都江堰都江堰 修建 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李冰 ;成都岷江(秦国蜀郡)构成 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功能 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意义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成都都江堰春秋后期楚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 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1.“ ” 核心思想:“ ”2.事物都有 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 治国思想:“ ”3.从 两方面思考问题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政治思想 “ ” 人生经历:曾 、创办 ,晚年整理编订文化典籍道家经典 《 》(又称《道德经》) 儒家经典:《 》(由其弟子整理编订)老子像孔子像道家顺应自然对立转化正反无为而治老子儒家仁以德治国有教无类周游列国私学论语考点8:百家争鸣(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他的思想包含了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朴素的辩证法,以及“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等。“他”是( )A.老子 B.孔子C.主父偃 D.董仲舒【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项正确;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推恩”的建议,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C项;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中考真题演练: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墨子 主张“ ”“ ”,提倡节俭 《墨子》荀子 主张实行“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荀子》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 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庄子》韩非子 法家思想 ,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 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专制统治 《韩非子》兵家 孙武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孙子兵法》百家争鸣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 和 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兼爱非攻仁政礼治自然集大成者法中央集权思想学术第一次中考真题演练:(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兼爱” D.以法治国【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法家学派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拓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1.经济大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2.社会大动荡: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民族交融加强。3.社会大变革:各国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纷纷掀起了变法改革。4.思想大繁荣:各家学派著书立说,提出治国理政观点,出现百家争鸣。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