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4张PPT。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来源:Zxxk.Com]1840 ~18421856~1860英主凶:英法帮凶:美俄中国战败,签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危机更严重国家更多条约更多时间更长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目的基本相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预习:1、起因:你知道近代日本因什么变革而强大起来吗?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于哪一年发动?“甲午战争”之名由何而来?2、过程: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是谁?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在哪个地方进行大屠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哪里?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于哪一年?谁战败?中日双方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双方代表分别是谁?条约的内容是什么?你能说出每条内容所对应的危害吗?4、影响: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明治维新前与后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日本大陆政策一、起因(目的):日本要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黄海大战(1894.9)威海卫战役辽东失陷二、过程(1894—1895)邓世昌旅顺大屠杀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2、辽东战役,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二、战争的经过致远舰部分官兵致远舰直冲敌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 世 昌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隅,黄海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该向邓世昌学习哪些精神?三、结果:1895年4月,清战败,被迫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双方代表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马: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马:巨额赔款进一步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增辟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马: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马:便于列强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南: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南:开始对中国赔款勒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南:外国势力侵入中国长江以南沿海南:便利外国商品输出四、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一八八九年后北洋海军未增船,舰炮皆旧,而日舰有九艘购造于一八八九年以后,舰炮皆新。 ——据《李鸿章奏稿》卷七十八2、『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3、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 [来源:学科网ZXXK]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1、想一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观上:1、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因)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因)3、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客观上:1、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装备先进; 甲午战争的史实,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教训与启迪?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结1、起因(目的): 日本要 。2、过程: 年— 年 大战(民族英雄—— ); 失陷( 大屠杀); 战役( 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 战败,被迫签订 。4、影响: 。当堂训练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C、邓世昌?? D、徐骧√2、清末郑观应写了一首诗:“东沟海战天如墨,炮战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互杀贼。”这首诗描述的甲午战争中的哪一场海战?( )A、丰岛海战 B、黄海大战 C、威海卫战役 D、湘军东征√3、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辽东之战 D、威海卫战役√4.邓世昌壮烈牺牲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辽东半岛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5.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力量强大 B.北洋舰队丧失主力C.北洋舰队装备落后 D.李鸿章奉行“避战保船”的妥协政策√6、一个外国资本家想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这种现象最早应该出现在( )。A、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7、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反割台斗争; B、镇南关大捷;C、革命派起义; D、收复西藏斗争√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北京)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据此回答:(1)该对联讽刺的直接对象是谁?(2)“三军败绩”指何历史事件?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怎样“割地求和”的?(3)清政府的上述态度对当时列强的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慈禧太后;(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台湾问题回顾:1、元朝:2、1662年:3、1684年:4、1885年:5、1895年: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在台湾设置行省《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