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4.2 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4.2 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家乡物产惹人爱
课题 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二课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二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了解家乡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培养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珍惜。 道德修养:知道家乡的物产养育了自己和家乡人,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与感恩之情;通过了解各地不同的物产,知道祖国物产丰富。通过收集、分享资料,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我们的关系。 法治观念:通过调查、寻访等实践活动,发现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自己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感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健全人格: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责任意识: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人们生活、乡土文化等密不可分,初步感知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究物产的来源,感受家乡物产的养育之恩,萌发对家乡的感恩之情。
重点 知道家乡物产养育我长大,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珍惜。知道家乡物产因地制宜,了解家乡物产与我们的关系。
难点 初步了解家乡物产最受人喜爱的原因,产生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感受家乡物产养育之恩,萌发对家乡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小的时候,卖爆米花的爷爷在村前一吆喝,孩童们就嗖的围上去。即使不买,闻着那香香的味道也很满足。
这么多丰富的物产让你眼花缭乱了吗?
新知讲解
思考一下,不同的家乡产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东北物产:东北有三宝,鹿茸,人参和紫貂。还有乌苏里江大马哈鱼。
西部物产也很丰富:枣子,哈密瓜,葡萄干,核桃,和田玉等。
南部特产有哪些呢?有小麦,水稻,椰子等。
让我们一起读一首关于家乡物产的歌谣:
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鱼满筐,虾满箩。
莲藕甜了心窝窝!
原创歌谣大赛:模仿上面的歌谣,大家写一写自己的家乡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指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家乡物产养育了我们。
我看到他们在船上摘莲子。我看到他们捕捉到鱼都很开心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水养育了我们几代人呀!
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人们的生活息相息息相关。
家乡的物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俺家靠卖竹编盖上新房啦!
家乡的竹筒饭就是好吃。
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装……
家乡物产供我们衣食住行,家乡物产给我们创造收入,家乡物产让乡亲有事可做。那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具有什么特点?
我们盖的棉被、餐桌上丰富的菜肴、门前的竹篱包、洗菜的篮子、还有家里的装饰品都来源于家乡富饶的物产。除此之外,很多家乡物产还销往其他地区,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有了工作和收入,使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这小小一块糕?为什么叫“千人糕”?
观看视频
一块千人糕,看似很平常。
谁先播下种?谁又插下秧?
谁在勤耕耘?谁去收割忙?
谁来碾成米?谁来下厨房?
经过多少手?给我一口香。
一块米糕的带来的思考……
家乡物产凝聚着家乡人的辛勤劳作。
家乡物产来之不易……
珍惜……
课堂总结
我们的家乡物产丰富,它们是自然的恩赐,也是勤劳的家乡人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人们辛勤的付出。家乡物产养育了家乡的人,我们要心存感恩,懂得珍惜!
四、板书设计
丰富的家乡物产
因地制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千人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